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0:45:26 3
專利名稱: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製造領域,尤其涉及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
背景技術:
在SOI(silicon-on-insulator)材料中,因頂矽膜與襯底矽之間存在絕緣埋層 (一般為二氧化矽埋層,簡稱氧化埋層),使SOI技術具有諸多超越傳統體矽技術的優勢,例如與傳統體矽的CMOS相比,使用SOI材料製造的CMOS具有速度高、功耗低、源漏寄生電容小的特點,同時避免了體矽CMOS中的閂鎖效應。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的具有氧化埋層的SOI結構,該結構包括半導體襯底10、 形成在襯底10上的柵極絕緣層14以及柵極15,該柵極絕緣層14以及柵極15的側邊形成有絕緣側壁16,襯底內形成有對應柵極15的源區12與漏區13、具有兩個厚度的氧化埋層 11 ;其中,較厚的氧化埋層11位於源區12與漏區13的下方,較薄的氧化埋層11位於源區 12與漏區13之間的溝道下方。由於氧化埋層11具有兩個厚度,一般是通過兩步氧化掩埋 (Double Step Buried Oxide,DSB0)形成的,因此,圖1所示的具有兩個厚度的氧化埋層11 簡稱DSBO S0I。此外,位於源區12與漏區13的下方為較厚的氧化埋層11,位於源區12與漏區13之間的溝道下方的為較薄的氧化埋層11,整體氧化埋層11猶如階梯型,因此,圖1 所示的DSBO SOI也稱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以長度為0. 15um,較厚的氧化埋層11厚度為lOOnm,較薄的氧化埋層11厚度為20nm為例,具有單一厚度IOOnm氧化埋層的 SOI結構與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的晶格溫度對比圖如圖2所示;其中,峰值溫度為42 的曲線為具有單一厚度IOOnm氧化埋層的SOI結構在SOI器件不同長度處對應的晶格溫度,峰值溫度為31 的曲線為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在SOI器件不同長度處對應的晶格溫度,可以看出,較薄的氧化埋層11可以起到散熱作用,從而較好抑制了傳統SOI結構中由於自加熱效應導致載流子遷移率退化的問題。然而,這種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隨著尺寸小型化,具體地,溝道長度變短,會出現嚴重的短溝道效應。短溝道效應具體地表現為(1)閾值電壓隨著溝道長度變短不斷變小;( 隨著溝道長度變短,使得漏區與源區的耗盡層非常靠近,在源區與漏區施加偏壓時,溝道中的電場線可以從漏區穿越到源區,並導致源區端勢壘高度降低,結果導致 SOI結構處於關態時,即Ves未達到開啟電壓時,洩漏電流增加,這不利於SOI結構器件的性能。有鑑於此,實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的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解決現有的 SOI結構出現的短溝道效應。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問題是提出一種新的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解決現有的 SOI結構出現的短溝道效應。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兩種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第一種SOI結構包括P型半導體襯底,所述半導體襯底上形成有N型源區、N型漏區、以及N型源區、N 型漏區及P型溝道下方的階梯型氧化層;其中,位於N型源區與N型漏區的氧化層厚度分別大於位於P型溝道下方的氧化層的厚度;形成於P型溝道上方的柵極絕緣層;位於柵極絕緣層上的柵極;覆蓋柵極及柵極絕緣層側邊的側壁;其中,靠近N型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可選地,靠近N型源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可選地,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與其它區域的P型半導體襯底中P型元素相同。可選地,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為硼元素。可選地,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濃度為位於其它區域的P型元素的濃度的1000倍到10000倍。本發明提供的另外一種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包括P型半導體襯底,所述半導體襯底的頂層為N型摻雜區,所述N型摻雜區形成有P 型源區、P型漏區、以及N型溝道,所述半導體襯底內的N型摻雜區下方形成有階梯型氧化層;其中,P型源區與P型漏區下方對應的氧化層厚度分別大於與N型溝道下方對應的氧化層的厚度;形成於N型溝道上方的柵極絕緣層;位於柵極絕緣層上的柵極;覆蓋柵極及柵極絕緣層側邊的側壁;其中,靠近P型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可選地,靠近P型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也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可選地,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與P型源區、P型漏區中P型元素相同。可選地,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為硼元素。可選地,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濃度範圍為IO18-IO19個原子每立方釐米。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採用在現有的DSBO SOI基礎上靠近N型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利用了 P型元素重摻雜區電勢最低,將從漏區引出的電場線終止在P型元素重摻雜區, 從而避免現有的DSBO SOI結構中漏區引出的電場線部分終止在源區,以及由此導致的源區端勢壘高度降低,進而導致源區注入到溝道的電子數量增加問題,從而有效抑制DSBO SOI 器件的閾值電壓減小,且使得SOI結構在關閉狀態時,洩漏電流減小,提高了 SOI結構器件的性能;進一步地,靠近N型源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也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使得沒有被終止在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的電場線終止在源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進一步減小洩漏電流;本發明提供的另外一種採用在現有的DSBO SOI基礎上的改進結構,在靠近P型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同樣利用了 P型元素重摻雜區電勢最低,將從漏區引出的電場線終止在P型元素重摻雜區,從而避免現有的DSBO SOI結構中漏區引出的電場線部分終止在源區,以及由此導致的源區端勢壘高度降低,進而導致源區注入到溝道的電子數量增加問題,從而有效抑制DSBO SOI器件的閾值電壓減小,且使得SOI結構在關閉狀態時,洩漏電流減小,也提高了 SOI結構器件的性能;進一步地,靠近P型源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也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使得沒有被終止在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的電場線終止在源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也進一步減小了洩漏電流。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具有氧化埋層的SOI結構;圖2是具有單一厚度氧化埋層的SOI結構與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的晶格溫度對比圖;圖3是實施例一提供的PGP DSBO SOI結構示意圖;圖4是現有技術中的具有氧化埋層的SOI結構在源極與襯底接地,漏極施加IV 時,該結構對應的電勢線分布示意圖;圖5是在圖4所示的結構上設置了 P型元素重摻雜區,並在源極與襯底接地,漏極施加IV時,該結構對應的電勢線分布示意圖;圖6是具有不同溝道長度的圖4與圖5所示結構對應的閾值電壓與溝道長度關係示意圖;圖7是具有不同溝道長度的圖4與圖5所示結構對應的漏區所加電壓每下降 0. IV,閾值電壓下降程度與溝道長度關係示意圖;圖8是具有不同溝道長度的圖4與圖5所示結構對應的洩漏電流與溝道長度關係示意圖;圖9是實施例一提供的PGP DSBO SOI結構的製作方法流程圖;圖10-圖19是圖9所示製作方法形成的中間結構示意圖;圖20-圖22是實施例一提供的另外一種製作方法形成的中間結構示意圖;圖23是實施例二提供的PGP DSBO SOI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正如背景技術中所述,現有的SOI結構在關態時經常出現洩漏電流很大問題,本發明的發明人提出採用在現有的DSBO SOI基礎上在靠近N型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利用了 P型元素重摻雜區電勢最低,將從漏區引出的電場線終止在P型元素重摻雜區,從而避免現有的DSBO SOI 結構中漏區引出的電場線部分終止在源區,以及由此導致的源區端勢壘高度降低,進而導致的源區電子容易越過該勢壘進入到漏區問題,提高了 SOI結構的閾值電壓,使得SOI結構在關閉狀態時,洩漏電流減小,提高了 SOI結構器件的性能。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詳細的說明。由於重在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因此,未按比例製圖。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一提供的SOI 結構一 PGP DSBO SOI (Partially Ground Plane Double Step Buried Oxide SOI),如圖 3 所示,包括:P型半導體襯底20,所述半導體襯底上形成有N型源區22、N型漏區23、以及N型源區22、N型漏區23及P型溝道下方的階梯型氧化層21 ;其中,位於N型源區22與N型漏區23的氧化層21厚度分別大於位於P型溝道下方的氧化層21的厚度;形成於P型溝道上方的柵極絕緣層24 ;位於柵極絕緣層上的柵極25 ;覆蓋柵極25及柵極絕緣層M側邊的側壁沈;其中,靠近N型漏區23 —側的側牆沈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21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20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27。通過在漏區23下方對應位置設置P型元素重摻雜區27,利用了 P型元素重摻雜區電勢最低,將從漏區23引出的電場線終止在P型元素重摻雜區27。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為避免漏區23引出的部分電場線逃脫終止在P型元素重摻雜區27,在靠近N型源區22 —側的側牆沈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21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20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觀,進一步保證將漏區23引出的所有電場線都終止在P 型元素重摻雜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半導體襯底20中P型元素一般為硼族元素,例如硼,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中的P型元素與半導體襯底20中的其它區域的P型相同,也為硼,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為不同的硼族元素。進一步地,位於半導體襯底20中其它區域的P型元素的濃度一般為IO15個原子每立方釐米量級,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中的P型元素濃度一般為IO18-IO19個原子每立方釐米,因此,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中的P型元素濃度為位於半導體襯底20中其它區域的P型元素的濃度的1000倍到10000倍。為了驗證本實施例一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效果,本發明的發明人對DSB0S0I結構與 PGP DSBO SOI結構進行了對比模擬試驗,採用的SOI結構都為長0. 15微米,高0.6微米(寬為1微米),較薄氧化層21厚度20納米,較厚氧化層21厚度100納米,沒有設置P型元素重摻雜區的DSBO SOI結構如圖4中虛線所示,設置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的PGP DSBO SOI結構如圖5中虛線所示。其中,對比模擬的條件都為P型半導體襯底20與源區22分別接地,漏區23施加IV電壓。DSBO SOI結構的電勢線如圖4中細實線所示(橫縱座標刻度標線除外),電場線如粗實線所示,箭頭方向代表電勢降低的方向,即電場方向。PGP DSBO SOI結構的電勢線如圖5中細實線所示(橫縱座標刻度標線除外),電場線如粗實線所示, 箭頭方向代表電勢降低的方向,即電場方向。結合圖4與圖5,可以看出,DSBO SOI結構中漏區引出的電場線部分終止在源區,這會導致源區端勢壘高度降低,進而導致源區電子容易越過該勢壘進入到漏區的問題,而PGP DSBO SOI結構通過在漏區23下方對應位置設置 P型元素重摻雜區27,源區22下方對應位置設置P型元素重摻雜區觀,利用了 P型元素重摻雜區電勢最低,將從漏區23引出的電場線終止在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對於源區22電子是否容易越過該勢壘進入到漏區可以由閾值電壓(Vth)的大小來衡量。為了驗證通過設置P型元素重摻雜區27、觀可以提高閾值電壓,本發明的發明人模擬了對於不同溝道長度的PGP DSBO SOI結構與DSB0S0I結構,兩者的閾值電壓(Vth)分別與溝道長度的對應關係,如圖6所示,其中源區與漏區長度都為0. 05微米,高度都為0. 6微米,寬度都為1微米。可以看出,同樣的溝道長度,PGP DSBO SOI結構的閾值電壓大於DSBO SOI結構的閾值電壓,說明設置了 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的PGP DSBO SOI結構提高了閾值電壓。圖4與圖5所示結構的溝道長度都為0. 05微米,對應的閾值電壓分別為0. 45V與 0. 6V左右。此外,本發明人還模擬了對於不同溝道長度的PGP DSBO SOI結構與DSBO SOI結構,分別施加在兩種結構的漏區的電壓每下降0. IV,對應的閾值電壓下降程度與溝道長度的關係,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對於同樣的溝道長度,PGP DSBO SOI結構的閾值電壓下降程度小於DSBO SOI結構的閾值電壓下降程度,也說明設置了 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的 PGP DSBO SOI結構提高了閾值電壓。PGP DSBO SOI結構還可以使得SOI結構在關閉狀態時,洩漏電流減小,本發明人模擬了具有不同的溝道長度的PGP DSBO SOI結構與DSBO SOI結構,兩者的洩漏電流(I。ff)分別與溝道長度的對應關係,如圖8所示。其中,模擬條件都為源區22接地,柵極25不加電壓,漏區23上施加IV電壓。從圖8可以看出,對於同樣的溝道長度,PGP DSBO SOI結構的洩漏電流小於DSBO SOI結構的洩漏電流,說明設置了 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的PGPDSB0 SOI結構提高了 SOI結構器件的性能。圖4與圖5所示結構的溝道長度都為0. 05微米,對應的洩漏電流分別為KT14A與KT13A量級。本發明同時提供了實施例一中的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的製作方法,該製作方法流程如圖9所示。以下結合圖10-圖19對該方法進行具體描述。 首先,執行步驟Sl 1,提供具有BOX層的P型半導體襯底,所述P型半導體襯底包括用於形成源區的第一區域、用於形成柵極的第二區域、用於形成漏區的第三區域,所述第二區域上形成有柵極、柵極絕緣層及硬掩膜層。本步驟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包括以下步驟S111-S114。步驟S111,提供P型半導體襯底20,結構如圖10所示,所述半導體襯底20包括用於形成源區的第一區域(未標示)、用於形成柵極的第二區域(未標示)、用於形成漏區的第三區域(未標示)。步驟Sl 12,經所述半導體襯底20的表面201對半導體襯底20進行氧離子注入,高溫退火形成BOX層202,形成結構如圖11所示;所述表面201可以為半導體襯底20的上表面;所述氧離子注入形成BOX層工藝為本領域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步驟Sl 13,在所述半導體襯底20的表面201依次澱積第一絕緣層24、多晶矽層25 及硬掩膜層四,形成結構如圖12所示;本步驟中,第一絕緣層M材質可以為二氧化矽,硬掩膜層四可以為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的三層結構。
步驟Sl 14,選擇性蝕刻所述硬掩膜層四、多晶矽層及25第一絕緣層24,以保留第二區域上的柵極25、柵極絕緣層M及硬掩膜層四,形成結構如圖13所示。所述選擇性蝕刻工藝為本領域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第二區域上的柵極25、柵極絕緣層M及硬掩膜層四為多晶矽層25、第一絕緣層M及硬掩膜層四的部分,因此採用同一標號標識。圖13所示結構也可以由現有技術提供。接著執行步驟S12,經所述P型半導體襯底20的表面201對第三區域BOX層202 相鄰下方區域的半導體襯底20進行P型離子注入,以形成BOX層202下漏區對應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27,形成結構如圖14所示。半導體襯底20中P型元素一般為硼族元素,例如硼,離子注入過程中,形成P型元素重摻雜區27中的P型元素與半導體襯底20中的其它區域的P型可以相同,也為硼,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為不同的硼族元素。此外,離子注入的深度與注入離子的能量相關,離子注入的濃度與離子注入的劑量相關,位於半導體襯底 20中其它區域的P型元素的濃度一般為IO15個原子每立方釐米量級,P型元素重摻雜區27 中的P型元素濃度一般為IO18-IO19個原子每立方釐米,因此,離子注入時,P型元素濃度為位於半導體襯底20中其它區域的P型元素的濃度的1000倍到10000倍。本步驟執行過程中,還可以包括對第一區域BOX層202相鄰下方區域的半導體襯底20進行P型離子注入,以形成BOX層202下源區對應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觀,形成結構如圖15所示。接著執行步驟S13,在所述硬掩膜層四及第一區域與第三區域的半導體襯底20上澱積第二絕緣層(未圖示),回蝕以形成覆蓋所述硬掩膜層四、柵極25及柵極絕緣層M側邊的側壁26 ;所述側壁立於第一區域與第三區域,形成結構如圖16所示。第二絕緣層材質可以為二氧化矽,澱積及回蝕工藝為本領域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然後執行步驟S14,幹法刻蝕去除硬掩膜層四側邊的側壁沈,形成結構如圖17所
7J\ ο接著執行步驟S15,經所述半導體襯底20的表面201對除側壁沈外的位於第一區域與第三區域對應的BOX層202下方的半導體襯底20進行氧離子注入,形成氧離子注入區 203,形成結構如圖18所示。執行步驟S16,經所述P型半導體襯底20的表面201對位於BOX層202上的第一區域及第三區域的半導體襯底20進行N型離子注入,以形成源區22與漏區23,形成結構如圖19所示;本步驟離子注入工藝為本領域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執行步驟S17,去除硬掩膜層四;所述硬掩膜層的去除方法為本領域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步驟S18,高溫退火後,氧離子注入區203與BOX層202 —起形成了具有階梯型的氧化層 21,如此完成PGP DSBO SOI (Partially Ground Plane Double Step Buried Oxide SOI)結構的製作,形成結構如圖3所示。需要說明的是,步驟S15與步驟S16的執行順序,也可以為先執行步驟S16,再執行步驟S15,即先形成源區22與漏區23,再形成氧離子注入區203。由於氧離子注入過程中會通過源區22與漏區23,可能會對源區22與漏區23形成缺陷,因此優選先執行步驟S15, 再執行步驟S16。可選地,本實施例一的步驟S14中,幹法刻蝕去除硬掩膜層四側邊的側壁沈,由於幹法刻蝕為向下「吃」的過程,因此,位於柵極25及柵極絕緣層M側邊的側壁在第一區域與第三區域的尺寸也比較短,之後執行步驟S15過程,即氧離子注入步驟中,形成的較厚氧化層寬度尺寸也比較大,進而造成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的寬度尺寸變小。為了形成寬度尺寸比較長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可以採取在步驟S13執行完形成的圖16所示結構基礎上,接著執行步驟S15,經所述半導體襯底20的表面201對除側壁沈外的位於第一區域與第三區域對應的BOX層202下方的半導體襯底20進行氧離子注入,形成氧離子注入區203,形成結構如圖20所示。執行步驟S16,經所述P型半導體襯底20的表面201對位於BOX層202上的第一區域及第三區域的半導體襯底20進行N型離子注入,以形成源區22與漏區23,形成結構如圖21所示;本步驟離子注入工藝為本領域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然後執行步驟S14,幹法刻蝕去除硬掩膜層四側邊的側壁沈,接著執行步驟S17, 去除硬掩膜層四;形成的結構如圖2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圖22所示結構經過步驟S18,高溫退火後,氧離子注入區203與 BOX層202 —起形成階梯型氧化層21後,如此完成PGP DSBO SOI結構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 27,28的寬度尺寸比圖3中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的寬度尺寸要大。所述大尺寸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27J8對解決現有的DSBO SOI結構中漏區引出的電場線部分終止在源區的問題時,達到的效果更好。第二實施例如果稱第一實施例提供的SOI結構為NM0S,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二提供的SOI結構為PM0S,可以理解的是,不論NMOS還是PM0S,P型元素重摻雜區都為電勢最低的區域,因此,在PMOS的SOI結構中設置P型元素重摻雜區也可以起到避免現有的DSBO SOI結構中漏區引出的電場線部分終止在源區,以及由此導致的源區端勢壘高度降低,進而導致的源區電子容易越過該勢壘進入到漏區問題,提高了 SOI結構的閾值電壓,使得SOI結構在關閉狀態時,洩漏電流減小,提高了 SOI結構器件的性能。具體地,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種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 如圖23所示,包括P型半導體襯底20,所述半導體襯底20的頂層為N型摻雜區30,所述N型摻雜區 30形成有P型源區22』、P型漏區23』、以及N型溝道,所述半導體襯底20內的N型摻雜區 30下方形成有階梯型氧化層;其中,與P型源區22』與P型漏區23』下方對應的氧化層厚度分別大於與N型溝道下方對應的氧化層的厚度;形成於N型溝道上方的柵極絕緣層24 ;位於柵極絕緣層M上的柵極25 ;覆蓋柵極25及柵極M絕緣層側邊的側壁沈;其中,靠近P型漏區23』一側的側牆沈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20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27。與第一實施例類似地,靠近P源區22』一側的側牆28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20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觀。進一步地,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與P型源區22』,P型漏區23,中P型元素相同,都為硼族元素,例如硼。
進一步地,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中的P型元素濃度範圍為IO18-IO19個原子每立方釐米。結合實施例一提供的流程9,本發明也提供了第二種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 SOI結構的製作方法,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1)步驟Sll中提供的具有BOX層的P型半導體襯底,所述半導體襯底20的頂層為N型摻雜區30 (參見圖23所示),所述N型摻雜區30包括用於形成源區的第一區域、用於形成柵極的第二區域、用於形成漏區的第三區域,所述第二區域上形成有柵極、柵極絕緣層及硬掩膜層。本步驟中,N型摻雜區30可以通過在半導體襯底20的上表面201對半導體襯底 20的頂層進行N型離子注入。本實施例二中,半導體襯底20的上表面201與N型摻雜區 30的頂層表面201為同一表面,因此,採用同一標識。所述離子類型為氮族元素,例如氮或磷,所述N型離子注入的目的是形成N型頂層襯底。(2)步驟S12,經所述N型摻雜區30的頂層表面201對第三區域下方對應的半導體襯底20進行P型離子注入,以形成BOX層202下漏區對應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27。本步驟執行過程,還可以包括對第一區域下方對應的半導體襯底20進行P型離子注入,以形成 BOX層下源區對應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28。(3)步驟S13,澱積的第二絕緣層是形成在N型摻雜區30的頂層表面201。(4)步驟S15,進行氧離子注入的表面為所述N型摻雜區30的頂層表面201。(5)步驟S16,經所述N型摻雜區30的頂層表面201對位於BOX層202上的第一區域及第三區域的N型摻雜區30進行P型離子注入,以形成源區22』與漏區23』。需要說明的是,第二實施例中,為了形成PMOS的SOI結構,步驟S15與步驟S16的執行順序也可以為先執行步驟S16,再執行S15,即先形成源區22』與漏區23』,再形成氧離子注入區203。類似地,由於氧離子注入過程中會通過源區22』與漏區23』,可能會對源區22』與漏區23』形成缺陷,因此優選先執行步驟S15,再執行步驟S16。可選地,本實施例二的步驟S14中,幹法刻蝕去除硬掩膜層四側邊的側壁沈,由於幹法刻蝕為向下「吃」的過程,因此,位於柵極25及柵極絕緣層M側邊的側壁在第一區域與第三區域的尺寸也比較短,之後執行步驟S15過程,即氧離子注入步驟中,形成的較厚氧化層21寬度尺寸也比較大,進而造成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的寬度尺寸變小。與第一實施例類似地,為了更好地將從漏區引出的電場線終止在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可以形成寬度尺寸比較長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所述形成方法可以採取在步驟S13執行完形成的結構基礎上,接著執行步驟S15,經N型摻雜區30的頂層表面201對除側壁沈外的位於第一區域與第三區域對應的BOX層202下方的半導體襯底20進行氧離子注入,形成氧離子注入區203。執行步驟S16,經所述N型摻雜區30的頂層表面201對位於BOX層202上的第一區域及第三區域的半導體襯底20進行P型離子注入,以形成源區22』與漏區23』。然後執行步驟S14,幹法刻蝕去除硬掩膜層四側邊的側壁沈,接著執行步驟S17, 去除硬掩膜層四。可以理解的是,再經過步驟S18,高溫退火後,氧離子注入區203與BOX層202 —起形成階梯型氧化層21後,如此完成PGP DSBO SOI結構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的寬度尺寸可以實現比圖23中P型元素重摻雜區27、28的寬度尺寸要大的目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都採用在現有的DSBO SOI基礎上靠近N/P型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利用了 P型元素重摻雜區電勢最低,將從漏區引出的電場線終止在P型元素重摻雜區,從而避免現有的DSBO SOI結構中漏區引出的電場線部分終止在源區,以及由此導致的源區端勢壘高度降低,進而導致源區注入到溝道的電子數量增加問題,從而有效抑制DSBO SOI器件的閾值電壓減小,且使得SOI結構在關閉狀態時,洩漏電流減小,提高了 SOI結構器件的性能。進一步地,靠近N/P型源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也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使得沒有被終止在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的電場線終止在源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P型元素重摻雜區,進一步減小洩漏電流。進一步地,先進行氧離子注入步驟,再幹法刻蝕去除硬掩膜層側邊的側壁,利用所述側壁阻擋影響氧離子注入形成的氧離子注入區的寬度,使得高溫退火後,形成的較厚氧化層寬度尺寸也比較小,從而使得P型元素重摻雜區的寬度尺寸較大,可以更好地將從漏區引出的電場線終止在P型元素重摻雜區。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披露如上,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包括P型半導體襯底,所述P型半導體襯底上形成有N型源區、N型漏區、以及N型源區、N 型漏區及P型溝道下方的階梯型氧化層;其中,位於N型源區與N型漏區的氧化層厚度分別大於位於P型溝道下方的氧化層的厚度;形成於P型溝道上方的柵極絕緣層;位於柵極絕緣層上的柵極;覆蓋柵極及柵極絕緣層側邊的側壁;其特徵在於,靠近N型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SOI結構,其特徵在於,靠近N型源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也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SOI結構,其特徵在於,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與其它區域的P型半導體襯底中P型元素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SOI結構,其特徵在於,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為硼元素。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SOI結構,其特徵在於,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濃度為位於其它區域的P型元素的濃度的1000倍到10000倍。
6.一種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包括P型半導體襯底,所述半導體襯底的頂層為N型摻雜區,所述N型摻雜區形成有P型源區、P型漏區、以及N型溝道,所述半導體襯底內的N型摻雜區下方形成有階梯型氧化層;其中,P型源區與P型漏區下方對應的氧化層厚度分別大於與N型溝道下方對應的氧化層的厚度;形成於N型溝道上方的柵極絕緣層;位於柵極絕緣層上的柵極;覆蓋柵極及柵極絕緣層側邊的側壁;其特徵在於,靠近P型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SOI結構,其特徵在於,靠近P型源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也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SOI結構,其特徵在於,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與P型源區、P型漏區中P型元素相同。
9.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SOI結構,其特徵在於,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為硼元素。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SOI結構,其特徵在於,P型元素重摻雜區中的P型元素濃度範圍為IO18-IOw個原子每立方釐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兩種具有階梯型氧化埋層的SOI結構,第一種包括P型半導體襯底,所述半導體襯底上形成有N型源區、N型漏區、以及N型源區、N型漏區及P型溝道下方的階梯型氧化層;形成於P型溝道上方的柵極絕緣層;位於柵極絕緣層上的柵極;覆蓋柵極及柵極絕緣層側邊的側壁;其中,位於N型源區與N型漏區的氧化層厚度分別大於位於P型溝道下方的氧化層的厚度,靠近N型漏區一側的側牆下方對應的較薄氧化層的下方的P型半導體襯底內設置有P型元素重摻雜區。第二種結構與第一種結構區別在於襯底頂層為N型摻雜區,源區與漏區為P型。採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解決現有的SOI結構出現的短溝道效應。
文檔編號H01L21/762GK102354678SQ20111030046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8日
發明者苟鴻雁 申請人:上海宏力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