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士評價甄子丹(從武術世家的小孩到大器晚成的巨星)
2023-08-10 01:27:00 3
今年賀歲檔,電影《葉問4》創造了口碑和票房雙重奇蹟,票房破10億,成為功夫片最高票房成績。其中,甄子丹扮演的老年葉問讓人印象深刻,葉問的內斂、儒雅、情懷,被甄子丹演繹得入目三分。看完電影,許多觀眾都說,甄子丹就是葉問。
如果是從劇情套路上來看《葉問4》,其實並沒有多少新意,甚至十分的老套。但是影片的打戲拳拳到肉,看得還是非常過癮的。甄子丹說這是他的最後一部功夫片,隨著甄子丹退出功夫電影,功夫明星又處於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拍功夫片的人越來越少了,所以珍惜吧。
有人可能不禁要問,為什麼現在出不來功夫巨星呢?在中國有很多功夫演員,但是真正能稱得上功夫巨星的只有李小龍、成龍、李連杰和甄子丹。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生來幸運,碰上了好時機好角色,不過這種人鳳毛麟角,不具備代表性,只有甄子丹三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和堅持,終成一代功夫巨星,值得普通人借鑑。
那銀幕背後的甄子丹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今天我會結合甄子丹在代表作《葉問》系列中的精彩表現,並結合甄子丹這大半生的坎坷經歷,進一步解讀大器晚成的甄子丹如何一步步從毛頭小孩成長為功夫巨星的。
甄子丹出身於武術世家,母親麥寶嬋是武術大師、太極高手,按道理有這麼好的條件,耳濡目染,學習武術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
可惜事與願違,像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一樣,父母越想讓他幹什麼,他越不願意做什麼,甄子丹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一,不喜歡武術,喜歡霹靂舞
小甄子丹覺得練武術基本功又累又枯燥乏味,不如練跳舞有意思。他對霹靂舞非常痴迷,霹靂舞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街舞。他的霹靂舞好到什麼程度,當時跳霹靂舞最好的是黑人,他敢單挑黑人。
「媽媽麥寶嬋是練武之人,對武功傳承有一份執著。對兒子也寄予厚望,希望我將來會成為她的接班人。她像苗翠花,我像方世玉,每朝上學前,清展五點便會被她拉下床,壓腿、松筋、練功。那時我年紀小,當然叫苦連天,邊哭邊耗盡力伸展那一字馬,稍有差池,媽媽手執術劍隨時又會家法伺候。」甄子丹在自傳中回憶到。
這個情節讓我想起了《葉問4》裡的情節:太極傳人萬宗華總是逼著女兒學習太極拳,可惜女兒一點都不感興趣,她只喜歡練啦啦隊的舞蹈,並且想做啦啦隊的隊長。後來葉問就鼓勵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也不再反對葉正跟自己練武。強扭的瓜不甜,只有做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才能勇往直前。
第二,迷上李小龍,視其為偶像,開始習武
他的人生轉折出現在70年代初,在他十歲左右,當時李小龍憑藉《唐山大兄》紅遍東南亞以及所有華人地區,甄子丹突然發現原來武術是這麼具有陽剛之氣,影片中一個中國人打幾個老外威風凜凜,他不但開始視李小龍為偶像,而且對功夫也產生了興趣。
於是他開始搜集李小龍的資料,了解他個人經歷。誰知一了解,發現自己和李小龍的經歷非常相似:他們都是小時候從中國到了美國,都很擅長跳舞,李小龍擅長跳恰恰舞,甄子丹擅長霹靂舞,他們小時侯都練過武功,而且他發現李小龍最開始學的就是太極,而她媽媽就是教太極的,他一下像撿到了寶一樣,從此立下誓言:要成為像李小龍一樣的功夫巨星,一直沒有變過。
曾經有研究報導:
人和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你有沒有目標,你有多大的目標。他們用幾十年跟蹤一個班的學生,發現混在最底層的通常沒有人生目標,小有成就的通常有短期目標,而1%取得大成就的通常有長遠目標。
甄子丹在很小的年紀確定了自己的目標,隨後的日子裡為實現目標而不斷努力積累經驗。
第三,被送到北京,學習正統武術,打下紮實的基本功
雖然確定了人生目標,但是甄子丹作為普通人要克服的困難一個都不少,第一個就是克服青春期的叛逆。甄子丹迷上功夫,迷上李小龍後,年少輕狂的他曾經為此一度迷失,忽略了學業,逃課逃學離家出走。
母親怕甄子丹學壞,就準備把他送到北京什剎海體育學校學習武術,雖然不是很願意離開家去那麼遠的地方,但是想到可以學習正宗的功夫,離自己的偶像目標更近一步,他還是同意了。
在什剎海甄子丹才發現自己和這些科班出身的孩子相差有多大,不但武功基礎差,而且身體的柔韌性也不好。為了提高自己,甄子丹除了練武就是練武,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的體能和技巧都提升了很多,在校期間獲跆拳道黑帶六段。1982年從北京返回美國,參加了美國地區武術比賽贏得當年冠軍。
任何成就,都是要從紮實的基礎談起,正是因為少年甄子丹刻苦練武,才有了之後成為武打明星的可能。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學習一絲不苟,有好的基礎才能創造出好的事業。
甄子丹和娛樂圈的緣分其實很早就結下啦,媒介不是別人正是他的母親麥寶嬋女士,通過母親麥寶嬋,甄子丹有機會接觸袁和平並成為他的弟子。
首先,甄子丹與娛樂圈的緣份,離不開他生命中的貴人他的母親和袁和平
甄子丹的母親到了美國後,早上教拳,晚上則到酒店演唱,適逢袁家班也同臺演出京劇,彼此就認識了。其中有幾位袁家班中的人後來跟隨他母親學功夫,一來二去,就促成甄子丹結識袁和平,成為他的弟子。這也是甄子丹進入娛樂圈和成為功夫明星的起點。
1983年,甄子丹有幸與導演袁和平合作,主演了功夫電影《笑太極》,正式進入娛樂圈,雖然影片沒有獲得多大的反響,但是能和「天下第一武指」的袁和平合作,本身就是對他的一種肯定,袁和平用功夫喜劇捧紅了成龍,甄子丹自己曾說「能夠晉身娛樂圈,全靠師傅袁和平的栽培」。
甄子丹的母親是他進入娛樂圈的重要「媒介」,導演袁和平則是他的「引路人」,這便為他進入娛樂圈、成為功夫明星打下了基礎。有的人可能會說這種機遇可遇不可求,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很多機會,能不能抓住在於自己。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到了馬雲,他為了提高英語經常去和外國人練口語,結果得到一個去美國旅行的機會,在美國見識到了網際網路的魅力,從此下定決心要在中國推廣網際網路。
練口語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馬雲得到這個出國的機會呢?小時候就顯示出高超的情商,去美國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單單馬雲看到了商機並成功了呢?有機遇但更有堅持的成份。
其次,摸索適合自己的風格,從功夫喜劇到硬漢模式
最初袁和平給甄子丹設定的是和成龍一樣的「功夫喜劇」路線,從電影片名《笑太極》就可以看出,袁和平想要把「笑拳」和「太極拳」兩者相結合起來,打造一部「功夫喜劇」。但是在當時喜劇早已泛濫成災,觀眾逐漸出現了審美疲勞,甄子丹的功夫喜劇也沒有新鮮的東西,觀眾自然不會買帳。
這次嘗試也讓袁和平認識到甄子丹不適合功夫喜劇的模式,隨後拍攝的一批影片裡包括《洗黑錢》、《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詠春》等影片,著力表現了甄子丹的拳腳功夫,特別是腿功讓影迷眼前一亮。
1992年,徐克拍攝電影《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甄子丹被邀請和李連杰同場對決,打鬥的場面非常精彩。至此甄子丹「功夫喜劇」的痕跡漸漸淡去,一個硬派動作演員呼之欲出。
經過近10年的努力,甄子丹終於在武打市場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雖然只是混個臉熟,談不上大紅大紫,但是一路走來,經歷的種種挫折與失意,幫助他更好的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為以後的角色做好準備。
最後,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橫空出世,也讓近40歲的甄子丹開始被人熟知。
當時香港的功夫電影幾乎被成龍和李連杰包圓了,甄子丹跟本沒有插手的機會。於是在袁和平的建議下,甄子丹開始涉足電視領域,進一步磨鍊演技。並在1995年亞視爆款劇《精武門》中飾演陳真。
初嘗爆紅滋味的甄子丹決定自立門戶,1996年甄子丹離開袁家班,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子彈創作」,自導自演拍了兩部很慘的片子《戰狼傳說》和《殺殺人·跳跳舞》,雖然票房慘澹,入不敷出,但是也不是全無收穫的。甄子丹憑藉後者入了日本電影節最佳年輕導演獎,也為轉型動作片導演積累了經驗和口碑。
另外由他主演的《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在美國大獲成功,令甄子丹的名字成功在美國打出名堂」。此後,甄子丹受邀前往德國、美國、日本等地做武術指導,也為電影《千機變》、《千機變2:花都大戰》擔任動作設計,其中前者,讓他獲得了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甄子丹導的片子雖然沒有成功,但是給他的職業生涯多了一個選擇;他演的黃飛鴻雖然沒讓他爆紅,可是為他爭取到了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從此甄子丹隊自己說:只是我以後走的路,可能會面對同樣的一些挫折,同樣的困難,可是我堅持是對的。
到2002年甄子丹近40歲的時候迎來了自己的新機遇。當時張藝謀導演的《英雄》劇組正在找一個和李連杰打對手戲的演員,這個演員不僅要求能演會打,而且要求有不遜於主演的氣場,以及精妙的棍法,有人推薦了甄子丹。
於是張藝謀找到了甄子丹,試戲後就決定啟用甄子丹。甄子丹不負眾望,出色的完成了導演的要求,不論文戲還是武戲都很精彩。《英雄》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甄子丹的知名度提高,開始被人熟知。
甄子丹這一路走來並不平坦,電影的路走不通,他轉向電視圈,但是內心忘不了自己的夢想:做像李小龍一樣的功夫巨星。因此積累了一定知名度就選擇回到電影圈,等不到他喜歡的角色,就成立自己的影視公司,自導自演。就像他說的,遇到再多的困難和挫折,只要我的堅持是對的。
拍完《英雄》後,甄子丹的知名度大增,但是被人熟知和紅仍然有一段距離,直到他遇到了貴人葉偉信。
①遇到貴人葉偉信,他是最會拍甑子丹的人
2005年後,甄子丹接連出演了葉偉信導演的《殺破狼》、《龍虎門》、《導火線》,這三部動作片也由他擔任動作指導。三部片子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和口碑。也為他們進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殺破狼》、《導火線》等影片中,甄子丹設計了比較硬派的動作片。甄子丹認為,永遠不能將武打和劇本分開,動作設計「要依循角色的性格出發」。動作指導的經驗,顯然讓甄子丹視野更為廣闊。
這是甄子丹電影生涯中重要的轉折點,就像成龍遇到了貴人陳思遠、李連杰遇到了貴人張鑫炎、甄子丹遇到的貴人就是葉偉信,所謂順勢而行,加上堅持自己的理念,在功夫片的世界中,他取得了初步的成績。
②葉偉信對甄子丹說一個演員要被大家記住,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代表作,於是經典葉問橫空出世
甄子丹和葉問頗有緣分。早在1997年時,劉偉強導演就計劃拍攝葉問,將故事搬上大銀幕,初步確定由甄子丹飾演葉問,周星馳飾演李小龍,但後來這個項目因資金問題被擱置了。這一等,就是十年。
2007年,葉偉信團隊籌備電影《葉問》,再次找到了甄子丹飾演葉問,讓44歲的甄子丹扮演45歲的葉問。兜兜轉轉十年的時間,甄子丹又遇到了《葉問》,好像是命中注定一樣。
甄子丹為了角色學習詠春拳,除了訓練、節食之外,甄子丹秉承著「打而憂則演」的理念,他花了很多時間加強自己的文戲,為了更貼合人物形象,將戒掉的煙也重新吸了起來。
2009年,《葉問》開始正式上映,甄子丹獲得了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男演員獎,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境外華裔男演員獎,也開啟了他的葉問時代。
2016年《葉問3》上映,葉問更是讓甄子丹瞬間成為一代功夫片的代表人物。大眾將他和成龍,李連杰並稱中國三大武打明星,甄子丹從此步入武打巨星的行列。
要想成為功夫巨星除了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有貴人扶持,還需要有自己的代表作,讓觀眾一看到他就想到你,如同成龍的警察形象陳家駒、李連杰的一代宗師形象黃飛鴻,幸運的甄子丹遇到了葉問。
③甄子丹塑造的葉問形象入木三分,讓這個角色深入人心的
一直都很喜歡甄子丹的功夫片,和成龍把諧趣元素融入拳腳功夫,李連杰一招一式瀟灑飄逸不同,甄子丹崇尚實戰技擊,力圖在電影中實現真實格鬥效果,比起那些用威亞吊來吊去,在鋼絲上飛簷走壁的大俠來得更真實。
在《葉問》這部影片裡,葉偉信更多聚焦於葉問的內在張力,而非眼花繚亂的功夫。如葉問內斂的性格和對妻子的愛和尊重上,讓葉問形象更加飽滿。
這樣對甄子丹的文戲武戲要求也比較高。而甄子丹的性格比較活潑,和葉問反差很大,為了塑造好這個角色,儘快入戲,甄子丹在自己家裡都穿著長衫,壓制自己的性格。他自己也承認早10年他不一定能演繹好層次這麼豐富的角色。
十年葉問,十年甄子丹,十年傳奇。他恰如其分的文戲表演和拳拳到肉的動作戲份,成為了功夫電影票房的保證。我們很難說到底是甄子丹成就了《葉問》,還是《葉問》成就了甄子丹。
從2008年到2019年,在這11年的時間裡,葉問帶給我們的不止是情懷那麼簡單,它貫穿了我們的熱血青春時代,葉問是屬於你、我的「超級英雄」,而《葉問4:完結篇》更多詮釋的是民族氣節及中國人的武術精神。
結束語:從19歲初出茅廬到現在成為一代功夫巨星,一路走來並不平坦,其間經歷了種種挫折與失意,每一部電影、每一部電視劇都是成長路上的積澱!每一個小小的成就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從底層慢慢走出出來的。
經過時光的打磨他慢慢走向成熟,慢慢打出自己的風格,慢慢成長為繼李小龍等人之後的一代功夫巨星。人生有起有伏才會感覺充實和圓滿。巨星在慢慢磨礪中顯出真本色,也走出獨具甄功夫特色的功夫片。
部分參考資料:
1、《有請老梁》:甄子丹,大器晚成也是成
2、《楊瀾訪談錄》:甄子丹,孤傲甄功夫
3、《問丹心》:甄子丹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