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河間詩謎

2023-08-13 07:01:42 2

清乾隆年間,直隸省河間縣有個縣令叫李大寶,是個十足的大貪官。

這天,他坐在轎內正耀武揚威,突然轎子停了,就聽前面吵起來。李大寶掀開轎簾問:「怎麼回事?」轎邊的人連忙回道:「回老爺,咱被羊堵住了。」

李大寶讓人放下轎,走了出來。果然,前面有一群羊把不寬的街道堵得滿滿的。李大寶嘿嘿一笑,一點手把奴才狗二叫過來,低聲說道:「狗二,老爺想吃烤全羊了。」狗二忙點點頭,跑過去對趕羊的老漢叫道:「喂!老傢伙,你可知罪?」老漢眨眨眼說道:「知什麼罪?我這不正向一邊趕呢。」狗二臉一繃喝道:「放肆!你縱羊攔路,冒犯縣太爺!不過念你初犯,把羊留下,就不治你的罪了。」老漢一聽哪裡答應。狗二一揮手叫來人,就要奪老漢的鞭子。

正在這時,突然就聽有人一聲高喊:「等等。」人們循聲看去,只見一位中年男人,一步三搖地走了過來,上下打量著狗二說道:「厲害,果然厲害!不過大清律什麼時候多了條『縱羊攔路,冒犯縣太爺』的罪名?你先給我說清楚。」

狗二霸道慣了,見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大發淫威道:「你什麼東西,在河間,老子就是法!」他話音剛落,哪知李大寶趕過來喝道:「大膽奴才,還敢撒野!」接著,恭恭敬敬地對老漢連聲告罪,讓老漢趕著羊先過。然後轉回頭來,對中年男人抱拳說道:「慚愧慚愧,狗奴才太過膽大,讓紀先生見笑了。」

原來,這位中年男人正是紀曉嵐。紀曉嵐看了看李大寶說道:「客氣啦。」說完就要走。李大寶連忙叫道:「先生等等。」一點手,讓人把轎子抬了過來說道:「久仰先生大名,只苦於無緣相見。幾日前得知先生去職回鄉,今天有幸在此巧遇,故懇請先生來府一座,不知先生能否賞臉?」說完一轉頭叫道:「把轎簾給先生掀開,讓先生坐轎,本官步行。」 紀曉嵐看了看轎子,又瞅了瞅李大寶笑道:「好,那就恭敬不如從命。」就這樣,紀曉嵐坐轎,李大寶跟在轎邊回到了府內。李大寶命人擺上酒宴,同紀曉嵐推杯換盞地喝了起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大寶瞟了紀曉嵐一眼說道:「先生是我大清第一才子,詩詞雙絕,書法更是獨領風騷。今日得見,鬥膽想求先生賜幾個字,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紀曉嵐放下酒杯問:「寫哪幾個字?」李大寶嘆了口氣說:「不瞞先生,公堂上的堂匾早已破舊不堪。想換個新的,但公務繁忙無暇顧及。今天得見先生,所以想請先生重寫牌匾上的『公正廉明』這四個字。」

紀曉嵐聽完,哈哈笑起來說:「好說,拿筆來。」李大寶雙眼一亮,連忙命人擺上筆硯,自己親自磨墨。一切停當,紀曉嵐走了過去,筆走龍鳳,一氣呵成,看得李大寶一個勁兒喊好。

紀曉嵐哈哈笑著說:「看你這麼喜歡我的字,那就再送你幾個,也算咱倆投緣。」李大寶一聽,高興得直蹦,說道:「好好,先生受累。」

紀曉嵐也不搭話,歪頭想了想說:「我送你一首詩吧。」說完,揮毫寫道:淚眼盡去可相逢,堂門之內紅日升。今下賢者懷才至,大寶執印河間幸。

寫完後把筆一扔說道:「我寫得怎樣?」李大寶眉開眼笑,慌忙把紀曉嵐請入席,又是斟酒又是添菜,要多殷勤有多殷勤。

轉過天,李大寶令人把這首詩裱起來,高掛在自己的客廳裡。誰來了就對誰說:「看見沒有,這是前大學士紀曉嵐寫的詩,專門誇我呢。」那得意勁兒就別提了。他這麼一嚷嚷,沒兩天這事就傳遍了河間的裡裡外外。

河間縣離北京城很近,紀曉嵐又是大清著名才子,用現代話說是個公眾人物,自然用不了幾天就傳到了乾隆的耳朵裡。乾隆聽完就愣了,心說,紀曉嵐是不是被我削職為民遣返回鄉受刺激了?當年皇太后過壽我讓他賦詩,結果他寫道:這個婆姨不是人,九天玄女下凡塵。生個兒子是個賊,偷得仙桃獻母親。弄得一驚一乍,狗嘴不吐象牙,怎麼今天一個小縣令,他就這麼拍馬屁?不行,我要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幾天後,乾隆微服私訪來到了河間縣。在大街上、茶館等地四處掃聽李大寶。這一打聽乾隆的火上來了。聽紀曉嵐的詩,什麼「堂門之內紅日升……大寶執印河間幸」還以為是什麼樣的好官,鬧了半天是個大貪官!乾隆氣得直奔紀曉嵐家。

見到紀曉嵐後,乾隆就罵了起來。紀曉嵐低下腦袋聽,等乾隆罵完了才說:「萬歲,我沒說過李大寶是個好官呀。」

乾隆一聽,剛剛下去的火氣「噌」的一下又上來了,吼道:「還敢狡辯。你是不是非逼著朕殺了你,你才高興?」

紀曉嵐嚇得連忙叫道:「萬歲,你就是殺了我,我也沒說過那李大寶是個好官,我死得冤!」

乾隆差一點沒背過氣去,咬牙切齒地說道:「好好好,紀曉嵐,現在咱就到李大寶家去。你要不給朕說出個一、二、三來,朕非扒了你的皮。」

不一刻,乾隆在前紀曉嵐在後來到了李大寶府內。一進廳堂就看見了那首詩。乾隆讓李大寶把詩摘下來,拿著,站好,回身對紀曉嵐說:「紀曉嵐,這是不是你寫給李大寶的?」

紀曉嵐點頭說:「是啊。」乾隆臉都白了,喝道:「李大寶貪贓枉法,橫行無狀,河間百姓怨聲載道,恨之入骨,你眼瞎耳朵也聾?看來朕今天非殺了你不可!」說完,就要下旨。

紀曉嵐連忙高聲叫道:「萬歲且慢,等我辦完一件事,您再殺我不遲。」說完嘴一咧,樂了起來。

乾隆傻了,莫非紀曉嵐真受刺激了?我還是先看看再說吧,想到這說道:「好。」

紀曉嵐謝恩已畢,走到李大寶身前,指著那首詩對乾隆說道:「萬歲,其實這不是首詩,而是個詩迷,一句詩打一個字。」

說完,拿出菸袋點著說道:「第一句:淚眼盡去可相逢。淚眼(目)盡去後,萬歲你看,就只剩下一個『三點水』了,然後跟『可』字相逢,加一起,是個『河』字。」

乾隆疑惑地看看紀曉嵐,點點頭。紀曉嵐接著說:「再看第二句:堂門之內紅日升。這個好猜些,門內有日,是『間』字。」乾隆接茬說道:「是『間』字。朕替你說第三句吧:今下賢者懷才至。賢者懷才至,賢字只剩下了下面的『貝』字(貝,在古代指錢財),放在『今』的下面,是個『貪』字!可紀曉嵐,你弄這些是什麼意思?還有,這最後一句是個什麼字?朕怎麼看不出來?」

紀曉嵐微微一笑說道:「萬歲聖明。第三句正是『貪』字。這最後一句:大寶執印河間幸。萬歲,李大寶在河間執印自然是當官,所以第四句是個『官』字。現在我把這四個字合起來,萬歲您再看,正是:河間貪官!萬歲你看,我沒誇他吧。不過,從這件事上看出來,萬歲也是非常惱恨貪官,這可真是老百姓的福氣啊。」說完,一個勁拿眼瞅乾隆。

乾隆看著紀曉嵐,突然笑了,說道:「好你個紀曉嵐,繞了這麼一個大彎子,在這兒給朕打埋伏呢。」原來,紀曉嵐寫詩謎,折騰出這麼一齣戲來,其中另有深意。

乾隆帝是個有為的皇帝。自登基後,勵精圖治,大清朝進入了全盛時期。但這樣日子一久,乾隆就鬆懈了下來,被什麼「曠世明君,千古一帝」這些馬屁給拍得飄上了天。

那天朝堂上,聽百官口誦功德正美著呢,紀曉嵐走了出來說道:「萬歲,其實現在大清的情況,並非如諸位大臣所說的那樣國泰民安,天下歸心。充其量只能算老百姓還能勉強過活罷了。如果能下大力氣整治官吏,嚴懲貪官,那才叫真正的國泰民安,天下歸心呢。」

乾隆聽了這話,臉就沉了下來,說道:「聽紀愛卿此話,未免沽名釣譽了吧。莫非大清朝就你是好官、清官?」

誰料,紀曉嵐卻把腦袋一晃回道:「不是!其實要我說,現在的大清朝就沒一個清官。」這一句可捅了乾隆的肺管子。再看乾隆,氣得渾身直抖,喝道:「大膽!」

紀曉嵐嚇得不敢吭聲了。乾隆瞪了紀曉嵐好久,才餘怒未消地說道:「紀曉嵐,你不說大清朝遍地貪官嗎?那限你一個月內找一個出來,找到了赦你無罪。找不到,砍你腦袋。」

紀曉嵐聽完就一哆嗦,知道乾隆急眼了。心說,找?我敢嗎?那等於跟您叫板,找到找不到都是死路一條。想到此,紀曉嵐眼珠一轉,突然嚎了起來:「萬歲啊,臣死罪啊!剛才臣說錯了。不是大清朝一個清官也沒有。而是大清朝一個貪官也沒有,個個清官!」

這話一出,頓時滿堂大笑。乾隆也被氣笑了,說道:「紀曉嵐你改嘴到快。好,那朕也問問你,你憑什麼說大清朝又沒貪官都是清官了?」

紀曉嵐回道:「萬歲,咱是大清朝,在大清朝當官,他不是清官,那是什麼?」

乾隆聽完差點沒笑出聲來。其實,乾隆才捨不得殺紀曉嵐呢。只不過剛才在氣頭上,現在被紀曉嵐一通胡鬧,火氣已下去了不少。但又不能不罰,就這麼把紀曉嵐貶回了鄉。

如今,讓乾隆萬萬想不到的是,就在自己眼皮底下,一個小小的河間縣令就猖狂到這種地步,那些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又會是什麼樣呢?一時間乾隆倍感焦慮。

幾天後,紀曉嵐官復原職。乾隆則展開了一次官吏整治。這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是最後一次大規模針對官員的整治。同時紀曉嵐的這個詩謎,也在他的故鄉河間縣流傳了下來,被當地人稱為「河間詩謎」。

同类文章
暮江吟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時候,有位大詩人名叫白居易,一次,他去一位很久不見的朋友家做客。白居易發現,這位以前很愛好旅行的朋友已經好多年不出遠門了。   「哈哈,你變了,變得不愛旅遊了,美麗的風景對你沒有吸引力了嗎?」白居易
讀唐詩聽故事

讀唐詩聽故事

 山行 杜 牧(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從前,有個小孩兒,她特別喜歡花。   寒冷的冬天,她聞到淡淡的香味,找啊找,找到了長在牆角的一株潔白的花。   孩子驚訝地問:「看哪,媽媽,這是什麼花?"媽媽笑著說:「這是梅花
憫農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夏天,爸爸帶著兩個孩子在鄉下做客,孩子們在屋裡一邊吃著西瓜,一邊說著玩什麼遊戲。   忽然,小妹妹看見有人在外面幹活。「瞧,」小妹妹趕緊報告哥哥,「那人不怕熱嗎?」   「是呀!」哥哥說,「你看他們鋤草鋤得滿頭大汗,汗
尋隱者不遇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從前有位詩人,他有個朋友住在深山裡。一天,詩人要去拜訪他的這位朋友。詩人出發了,他走過野花盛開的草地,淌過清清的小河,穿過鬱鬱蔥蔥的樹林,進入到雲霧繚繞的深山。   「我的朋友見到我一定會特別高興!」詩人想著,不由得加
剔盡寒燈夢不成之朱淑真

剔盡寒燈夢不成之朱淑真

在宋代,和李清照比肩的才女,當屬朱淑真。只不過,李清照的愛情是華美的盛宴,有著濃鬱的芳香,而朱淑真的心卻是寂寂無色的花枝,總也找不到屬於她的那一枝愛情花開。   朱淑真一生都在尋尋覓覓中期盼著愛情。只可惜,愛成灰,心已涼,痛斷腸。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侄女。她
節操冰潔之張玉娘

節操冰潔之張玉娘

 原以為,梁山伯和祝英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只存在於文學作品中,沒想到,歷史上真的出現過一個類似梁祝式的經典愛情傳奇。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宋代才女張玉娘。   張玉娘,字若瓊,自號一貞居士,南宋浙江松陽人,出身於仕宦之家,祖輩世代為官,父張懋曾任提舉官。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玉娘受到詩書禮
古詩中的快樂兒童

古詩中的快樂兒童

近日讀到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一首兒童詩,題為《小兒垂釣》。詩云:「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一個「蓬頭稚子」,斜身在野草中釣魚。路人向他招手問路,他卻怕驚動了魚兒而不敢回應。詩中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但卻似一枝出水的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
「一氣之下」《陋室銘》

「一氣之下」《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在和州任通判時寫下的千古名文《陋室銘》。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劉禹錫在當時是怎樣寫出這篇傳世佳作的。   資料顯示,唐貞元年間,劉禹錫任監察御史時,曾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劉禹錫、柳宗元
漢陽的樹

漢陽的樹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仕途坎坷,長期漂泊羈旅的唐代詩人崔顥在登上黃鶴樓時,看眼前鶴去樓空,望天際悠悠白雲,目睹鸚鵡洲上萋萋芳草,對岸漢陽城裡樹木蔥鬱。不覺感慨於歲月不再,人世茫茫
玉簫郎君

玉簫郎君

臘月,薄暮時分,一位文士獨自一人來到了雲翔閣。   「雲翔風月」是汀州八景之一,位於城北,遠接臥龍山,臨滔滔汀江。   彼時的雲翔閣,極為清靜,只有一位老齋公在不聲不響地清掃落葉,譁啦一聲,譁啦又一聲。   老齋公就是那些「服侍菩薩」的普通老百姓,男性。又有老齋婆,不用說是女性。現在的閩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