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江蘇十年成績單⑦)
2023-06-23 13:22:31 1
現代快報訊(記者 熊平平 潘榮/文 顧煒/攝)5月23日上午,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奮進新江蘇 建功新時代」迎接黨的二十大系列新聞發布會——經濟發展專場。省發展改革委、省統計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與南京市、南通市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南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陸衛東介紹,十年間,南通經濟總量連續跨越7個千億級臺階,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成功突破萬億元大關,2021年達到11027億元,力爭五年後,全市經濟總量、市場主體數量全省佔比均突破10%。
經濟總量十年連跨7個千億級臺階
陸衛東介紹,近十年,南通突出創新轉型,持續追趕超越,順利躋身「萬億城市」。
「『如魚得水 如鳥歸林』的創新生態加速構建,『天鯤號』、全國首艘極地探險郵輪等『大國重器』從南通駛向遠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48.7%,科技進步貢獻率66.5%,中遠船務海工研發項目、通富微電先進封測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陸衛東說,船舶海工等六大重點產業齊頭並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蓄勢而起,南通創新區「數位化」產業生機勃發。全市形成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工業應稅銷售、服務業應稅銷售均超萬億元,建築業產值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十年間,南通連續跨越7個千億級臺階,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成功突破萬億元大關,2021年達到11027億元,佔全省比重提升1個百分點,所轄縣(市、區)經濟總量均超千億元,市場主體突破110萬戶,企業數超過30萬家,存貸款餘額均超萬億元。
推進陸海統籌,深化改革開放,南通奮力打造「江海門戶」。陸海統籌發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綜合行政執法、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等先後列入國家級改革試點,「一枚印章管到底」的做法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今年重磅推出「萬事好通」南通營商環境品牌,相關工作獲國家發改委點讚。
堅持開放增創優勢,南通外向型經濟全面躍升。海安、如皋、海門開發區和南通高新區相繼晉升為國家級開發區、高新區,南通綜保區、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獲批。境外投資遍及「一帶一路」沿線52個國家和地區,中歐班列(海安-東協)實現雙向運行,外資、外貿、外經屢創歷史新高,穩居全省前列。
南通全力打造江蘇新出海口、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新樞紐,以「大通州灣」思維統籌推進全市域沿海開發、江海聯動發展,「十年磨一劍」,通州灣新出海口戰略性工程布局起勢,中天精品鋼、益海嘉裡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紛紛落戶,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全國領先。
高鐵通、地鐵通,建設「南通好通」
「近十年,南通搶抓戰略機遇,深化跨江融合,成功實現『南通好通』」。陸衛東介紹,南通新機場、北沿江高鐵、通州灣新出海口等一系列利好南通未來發展的重大工程列入國家戰略,南通列入上海大都市圈「1 8」城市,擁江抱海融入上海優勢凸顯。崇啟大橋、滬蘇通大橋、鹽通高鐵等相繼通車,軌道交通1、2號線高質量建設,南通邁入「高鐵時代」「地鐵時代」。
「通道 樞紐 網絡」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南通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雛形初現。
南通以北上海、新蘇南作為目標定位,全力推進滬蘇跨江融合試驗區建設,建成一批蘇南、上海產業合作園區,新增蘇南、滬籍億元以上項目超千個。南通城區與上海市轄區無縫銜接,滬通人才科技金融對接、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同城化、一體化發展程度進一步提升。
此外,南通加快富民進程,繁榮江海文化,「生活幸福獲」得點讚。南通率先在全省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92個市級經濟薄弱村全部出列,年收入7000元以下的貧困戶全部摘帽。人均住戶存款全省第一、百歲老人人數全省最多。南通聚焦民生實事,公共服務均衡化走在前列。全市城鄉低保、殘疾人保障等底線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長期照護保險試點經驗全國推廣。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保持全省領先,醫養結合、醫聯體建設等國家級試點紮實推進,「一老一小」品牌享譽全國。
力爭五年後,經濟總量、市場主體數量全省佔比均突破10%
陸衛東表示,今後五年,南通將搶抓重大戰略機遇,力爭五年後全市經濟總量、市場主體數量全省佔比均突破10%。
具體來說,南通將在五方面發力。
一是更好發揮重要支點作用,全力打造樞紐南通。全力推進交通樞紐建設,加快形成「八龍過江」,構建公鐵空、江海河立體化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支撐服務產業創新協同協作、公共服務同城同質,以開創性舉措謀求撬動性效應,增強戰略牽引、要素集聚、資源配置、區域輻射四個能力,更高水平融入蘇南、對接上海,在深入推動長三角一體化中形成更多標誌性、引領性成果。
二是加快建設「雙循環」關鍵節點,全力打造開放南通。對標建設全國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高水平建好通州灣新出海口江海聯運樞紐,統籌推進優江拓海、江海聯動和港產城融合發展,在江蘇的黃海之濱、長江北翼打造江入海、海進江、千帆競發的智慧大港和萬億級綠色臨港產業基地,建成高能級、強競爭力、極富潛力的現代化灣區。
三是高標準建設沿江科創帶,全力打造創新南通。以沿江科創帶建設為統領,協同推進「一核四區多園」發展,深入對接上海科創中心和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構建全要素創新支持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全國影響力和長三角引領性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讓創新成為南通成長的「翅膀」。
四是鍛造「南通智造」硬核實力,全力打造實業南通。傳承「張謇精神」,堅持實業興國,賡續「南通製造」血脈,實施產業倍增三年行動,以「智改數轉」為抓手加快數位化變革,以龍頭企業為動力引擎培育國家級先進位造業集群,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長三角智造支點,再創民族工業發祥地新輝煌。
五是彰顯江風海韻花園風貌,全力打造幸福南通。在共同奮鬥中促進綠色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系統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構建清潔能源、綠色製造、低碳生活三大體系,打造「水城相依、山城相望」魅力空間,讓「百裡長江、鳥語花香」成為南通最靚麗名片。著力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與江海兒女攜手奮鬥、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積極探索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