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都叫毛毛(嬰兒何以叫毛毛)
2023-08-05 18:34:58 1
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都叫毛毛?毛「毛」字在益陽話裡用得較泛,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都叫毛毛?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都叫毛毛
毛
「毛」字在益陽話裡用得較泛。
毛的本義指動物身上的毛,再引申為像毛的東西。動物的毛都是往後往下長的,往後往下摸謂之摸順毛,這樣摸著舒服,倒著摸不舒服。有個詞「倒毛」,說的是不順的狀態。如說「倒打毛」「搞倒毛打」,往往講的是沒有順著規律做,做倒了,搞反了。《山鄉巨變》:「……那是一條烈牛子,跟它倒不得毛的。」
益陽人稱小病為「毛曲」「小毛曲」。大概與諺語「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同源。馬有了毛病,瘦了,毛就顯得長,長長了的毛更容易彎曲,因而引申稱人的小病為「毛曲」。人或動物有毛病,或精神狀態不佳,還被形容為「籠毛籠草」。
鄉下稱重時,謂連皮(皮指籮筐等器具)一起所得的重量為「毛重」。所得的總收入叫「毛收入」,大概的利潤叫「毛利」。一年(或一次投入)預期的收入謂之「毛望」,也特指養豬的預期收入。尚未裝飾的工程謂之「毛坯」,引申到文章初稿也可說毛坯,如說「我先寫個毛坯,你再幫我改一改吧」。行為舉止粗俗,不穩重、不文雅,謂之「毛手毛腳」「毛裡毛躁」。做事快而不細緻,謂之「毛快」。浮誇也叫「毛誇」。去掉零頭,謂之「拋毛」。鄉下砍柴、砍草的一種刀具,有人寫為茅鐮,其實,寫為「毛鐮」更宜。
宋代以來全國範圍都泛稱小錢為毛錢(毛本有小的含義),後特指角額的錢,如一毛錢,幾毛錢等。
許多地方都親暱的稱嬰兒為「毛毛(益陽讀成máma)」「小毛毛」。剛生下來不久的小孩,臉上、身上有一層絨毛,看上去也像小動物,以「毛」稱之,取其特徵。「毛毛」猶如說「毛絨絨的小動物」。各地都有為孩子取賤名(如以動物名之)、賤養的習俗,用意在於這樣更容易無災無恙的養大。「毛」讀音與「媽」相近,是最容易發的音,叫來方便而親切、親暱。且,「毛」字重疊叫來,也是為讓嬰兒聽得更清楚,更容易學習。益陽人除了「毛毛」,還叫「毛毛幾」,更顯親暱之情。
另,尛音mó,微小的意思。益陽人稱嬰兒為máma,寫成字會不會是「尛尛」呢?聊備一說。
滯人
益陽人講某人難相處,讓別人不爽,不舒服,謂之「滯人」。由「滯」的本義凝積、不流通、不靈活,引申而來。滯,益陽話讀二聲。
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用法。北方就稱那些死腦筋的人為「滯人」,如那種特別「滯」的人,關中人叫「滯休公」「滯臉臉」或者「呆板板」。
不過,不論南北,「滯人」並不一定是壞人。只是這種人往往對自己認定的原則、道理太執著,不肯有一絲鬆動;為了捍衛自己的原則,他可以做出許多別人難以理解的事,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因而,他們的思維、行為與時勢、流俗不同,讓時人覺得「滯」,不爽。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滯人」是屈原。在《漁父》中,漁父就認定屈原是個「滯人」。屈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而漁父勸他:「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希望屈原要審時度勢,和光同塵。
王船山在解釋「滯」字時說:「滯,如水之塞阻,而不通物事也。謂之所執持之志事也。」他認為漁父是江湖上的高蹈之士,以全身遠害為道。屈原不是不懂得漁父所說的道理,但是,因與國家「休戚與俱,含情難忍」,因此,屈原就顯得特別「滯」,以至於最後懷沙投江。
其實,中國古往今來,這種「滯人」多得很,不少人還以其不近人情的堅守,被儒家奉為文化、修身的楷模。最古的莫過於「不食周粟」的典故。伯夷、叔齊為了替亡商守節,不仕周朝,極端到不吃周朝的糧食而到首陽山上吃野菜。倒是一位農婦提醒他們說:「這野菜也姓周」。此言一出,他們倆只好餓死了事。
益陽人的「滯人」多用為形容詞,有時也作動詞,如「他滯死人」等。如此,「滯人」就跌入了貶義詞裡,只強調了讓人不爽的意義方向。
「滯」的近義詞是「澀」,意為不光滑、不滑溜、不流暢。益陽話除組詞苦澀、生澀等外,有一獨特的用法,形容腿腳不便不靈,謂腿或腳「有點澀」。醫學上有呃逆,是隔肌和肋間肌突然收縮引起的一種現象,俗稱「打呃」。如受到寒冷刺激、飽餐、吃飯過快、吃進幹硬食物後,都可能出現暫時性的呃逆,不能算病。益陽話稱打呃叫「打澀」,將打呃的不流暢、不爽表達出來了。注意,益陽人還講「打嗝」,或說「打飽嗝」,與「打澀」不同。與「打澀」相比,「打嗝」輕鬆甚至愉快。
益陽的「澀」還有一用法——「臉澀澀(的/裡)」,形容難為情、不好意思,既可以說別人,也可以自況。以「澀」來形容人的感受、表情,入木三分!
益陽人讀「骯髒」為 ηāozāo,除了用為不乾淨的意思,也引申指不撩別、不爽快、不乾脆等,與「滯人」為近義詞。如說某人骯髒,有時並不是說他不乾淨、衣冠不整,而是說他為人有問題,滯人。
「橫」事
在傳統概念裡,縱是豎、立,是順,橫是倒(躺),是不順。因為人死了就是躺在地上起不來,是最徹底的「橫」,「橫事(子)」就是大禍事,死人的事。普通話也講「飛來橫禍」。平時說「有什麼三長兩短」,「三長兩短」比喻極不祥的事情。「三長兩短」指的就是棺材。「橫」由不順還引申為對抗、頑固,組詞為「橫蠻(不講理)」。兒女不聽教導,與父母對抗,叫「性子橫」,如說「這個崽橫死了」,「你跟老子橫咯!」等。
益陽人的「橫」用法還多。「橫心」,下決心,如普通話「橫下一條心」。周立波《山鄉巨變》:「伢子橫心要讀書,勸也勸不醒。」
罵人「橫眼畜生」,意長得像人的畜生,因為人的眼睛是橫著長的,這比罵「披著人皮的畜生」更剎勁。《山鄉巨變》:「老駕又吵了起來,說要分家,把筷子往桌上一摜,罵菊咬是混帳傢伙,橫眼畜生……。」「老駕」指老人。
另外,北方人「瞪他一眼」,益陽人為「橫一眼」或「綠一眼」。「橫」是眼睛橫看(側看),「綠」其實指白眼,本是橫著的眼睛更加橫了,本是白眼珠卻綠了,那眼神多可怕,又是多生氣,較之「瞪」字,乃更傳神耳。 (益陽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