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樓梯擔架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03:18:11 1
專利名稱:下樓梯擔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擔架車,尤其是涉及一種下樓梯擔架。主要用於各種 環境下救護輸送病人下樓梯。特別適用於醫療部門與救護車配套使用。
(二)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下樓梯擔架,其僅在擔架車底部設置車輪。該擔架車在平 坦的路面上移動比較方便,但當傷員或病患需下樓梯時,該擔架車的車輪 在樓梯臺階上呈跳躍式運動,這樣就導致座在擔架車上的傷員或病患需承 受樓梯臺階的顛簸振動之苦。
(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可平穩自如的下樓梯的下 樓梯擔架。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下樓梯擔架,包括背板組件,所述 背板組件包括左背板方管和右背板方管,在所述背板組件背面鉸接有一履 帶支架組件,所述履帶支架組件包括履帶梁、履帶連接片、履帶輪、履帶
輪軸管、履帶、履帶梁連接管、連接杆i 、連接杆n、連接杆ni、調節座、
調節手柄和壓縮彈簧,所述履帶梁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履帶梁連接管連 接於左右兩履帶梁之間,所述左右兩履帶梁的外側下部通過履帶連接片與所述背板組件的左背板方管和右背板方管的內側下部鉸接,所述履帶輪有 四隻,分別安裝在所述兩履帶梁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履帶有兩條,左右各 一條,分別封閉套裝在所述兩履帶梁上下兩端的兩履帶輪上,所述左右兩 履帶梁兩內側均設置有滑槽和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設置於滑槽旁側,與滑
槽相連通,所述連接杆i、連接杆n和連接杆ni橫向平行布置,其中,所 述連接杆i的左右兩端嵌置於所述左右兩履帶梁兩內側的滑槽內,所述調 節座也有兩件,左右各一件,所述兩調節座的一端分別與連接杆i的左右 兩端鉸接,兩調節座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杆n的左右兩端鉸接,所述 調節手柄也有兩件,左右各一件,所述兩調節手柄的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 杆i的左右兩端鉸接,所述壓縮彈簧裝置於所述調節手柄與連接杆i的連 接處,所述兩調節手柄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背板組件的左、右背板方管的 內側中間鉸接,所述連接杆ni連接於所述兩調節手柄之間。 工作原理
下樓梯時,履帶支架組件處於打開狀態,履帶支架組件的連接杆i卡 置於履帶梁內側的定位孔內。此時履帶支架組件的履帶與樓梯的臺階相接 觸,履帶沿樓梯的臺階向下運動,帶動下樓梯擔架緩慢平穩的向下移動, 達到平穩自如的下樓梯的目的;到達平坦的地面後,下樓梯擔架底部的輪 子著地,推動下樓梯擔架可以自由的在平地上移動;平時不用時或不需下
樓梯時,可將履帶支架組件摺疊收起。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單手抓住連接杆n向上提起,連接杆n通過調節座帶動連接杆i,使 連接杆i兩端脫離履帶梁內側的定位孔,並沿著履帶梁內側的滑槽向上滑移,同時,連接杆I帶動與其固定連接的調節手柄繞該調節手柄與背板組 件的鉸接點向下轉動,使履帶支架組件向裡靠近背板組件。反之,當需打
開履帶支架組件時,只需單手抓住連接杆n向下壓,連接杆n通過調節座 帶動連接杆i,使連接杆i兩端沿著履帶梁內側的滑槽向下滑移,直至卡 入脫離履帶梁內側的定位孔內。
與現有樓梯擔架車相比,本發明採用履帶結構,使擔架車可沿著樓梯 的臺階平穩自如的向下移動。讓座在擔架車上的傷員或病人避受樓梯臺階 的顛簸振動之苦。
圖i為本發明下樓梯擔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座椅管組件底部立體圖。
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支撐組件立體圖。
圖5為圖4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4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背板組件立體圖。
圖8為圖7的後視圖。
圖9為本發明的拉管組件立體圖。
圖10為圖9的側視圖。
圖11為本發明的履帶支架組件側視圖。
圖12為圖IO的後視圖。圖13為本發明的履帶支架組件與背板組件處於打開狀態立體圖。
圖14為圖13的前側視圖。 圖15為圖13的前側立體圖。
圖16為本發明的履帶支架組件與背板組件處於摺疊狀態示意圖。
圖中座椅管組件l
支撐組件2
背板組件3
拉管組件4
手柄組件5
履帶支架組件6
踏腳組件7
大擺杆組件8
座椅管1.1
支撐接1.2
定位接1.3
支撐接2.1
豎管2.2
接頭2.3
連接軸2.4
壓縮彈簧2.5
左背板方管3.1右背板方管3.2 下橫管3.3 上橫管3.4 手柄連接座3.5 背管悶頭3.6 拉管4.1 滑塑層4.2 堵頭4.3 封頭組件4.4 半圓頭內六角螺釘4.5 內六角圓柱頭螺釘4.6 履帶梁6.1 履帶連接片6.2 履帶輪6.3 履帶輪軸管6.4 履帶梁連接管6.5
連接杆I 6.7 連接杆I16.8 連接杆I116.9 調節座6.10調節手柄6.11
壓縮彈簧6.12
履帶6.13
滑槽6丄1
定位孔6. 1.2。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見圖1,本發明涉及的下樓梯擔架,主要由座椅管組件l、支撐組件 2、背板組件3、拉管組件4、手柄組件5、履帶支架組件6、踏腳組件7和 大擺杆組件8組成。
參見圖2~3,所述座椅管組件1主要由座椅管1.1、支撐接1.2和定位 接1.3組成。所述座椅管1.1呈封閉的方框形結構。所述支撐接1.2有兩件, 左右各一件,向後連接於座椅管1.1兩后角部,定位接1.3也有兩件,左右 各一件,向下連接於座椅管1. 1兩前角部底部。
參見圖4~6,所述支撐組件2主要由支撐接2.1、豎管2.2、接頭2.3、 連接軸2.4和壓縮彈簧2.5組成。所述豎管2.2有兩件,左右各一件,所述 連接軸2.4連接於左右兩件豎管2.2之間,所述接頭2.3有兩件,左右各一 件,分別向下連接於左右兩件豎管2.2底端,所述支撐接2.1也有兩件,左 右各一件,分別向上設置於所述兩件豎管2,2的頂部,所述兩支撐接2.1下 部與所述兩豎管2.2之間連接有壓縮彈簧2.5,兩支撐接2.1上部分別與所 述座椅管組件1的兩定位接1.3鉸接。所述踏腳組件7向前連接於所述兩 豎管2.2之間。參見圖7~8,所述背板組件3主要由左背板方管3.1、右背板方管3.2、 下橫管3.3、上橫管3.4、手柄連接座3.5和背管悶頭3.6組成。所述左背板 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左右平行設置,所述上橫管3.4和下橫管3.3連 接於所述左背板方管3.1與右背板方管3.2之間,所述背管悶頭3.6有兩件, 左右各一件,分別向下連接於所述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底端, 所述手柄連接座3.5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分別向後連接於所述左背板方 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上部背面。所述兩手柄連接座3.5分別與所述兩手 柄組件5的一端鉸接。
所述大擺杆組件8有兩件,左右各一件,所述兩大擺杆組件8的後端 分別與所述背板組件3的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中間鉸接,所述 兩大擺杆組件8的前端分別與所述支撐組件2兩豎管2.2的下外側鉸接。
參見圖9~10,所述拉管組件4主要由拉管4.1、堵頭4.3和封頭組件 4.4組成。所述拉管4.1呈倒置的"U"型結構,堵頭4.3有兩件,左右各 一件,用半圓頭內六角螺釘4.5分別向下固定於所述拉管4.1的兩豎管底端, 所述封頭組件4.4也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分別設置於所述拉管4.1的兩豎 管頂端,所述拉管4.1的頂部橫管表面設有滑塑層4.2。所述拉管組件4的 兩豎管分別由所述背板組件3的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頂部插入 該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內。
參見圖11 16,所述履帶支架組件6主要由履帶梁6.1、履帶連接片6.2、 履帶輪6.3、履帶輪軸管6.4、履帶梁連接管6.5、墊圈6.6、連接杆I 6.7、 連接杆I16.8、連接杆I116.9、調節座6.10、調節手柄6.11、壓縮彈簧6.12和履帶6.13組成。所述履帶梁6.1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履帶梁連接管6.5 連接於左右兩履帶梁6.1之間,所述左右兩履帶梁6.1的外側下部通過履帶 連接片6.2與所述背板組件的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的內側下部 鉸接,所述履帶輪6.3有四隻,通過履帶輪軸管6.4分別安裝在所述兩履帶 梁6.1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履帶6.13有兩條,左右各一條,分別封閉套裝 在所述兩履帶梁6.1上下兩端的兩履帶輪6.3上。所述左右兩履帶梁6.1兩 內側均設置有滑槽6丄1和定位孔1.6.2,所述定位孔1.6.2設置於滑槽6丄1 旁側,與滑槽6.1.1相連通。所述連接杆I6.7、連接杆Il6.8和連接杆in6.9 橫向平行布置,其中,所述連接杆I6.7的左右兩端嵌置於所述左右兩履帶 梁6.1兩內側的滑槽6丄1內,所述調節座6.10也有兩件,左右各一件,所 述兩調節座6.10的一端分別與連接杆I 6.7的左右兩端鉸接,兩調節座6.10 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杆I16.8的左右兩端鉸接,所述調節手柄6.11也 有兩件,左右各一件,所述兩調節手柄6.11的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杆I 6.7 的左右兩端鉸接,所述壓縮彈簧6.12裝置於所述調節手柄6.11與連接杆I 6.7的連接處,兩調節手柄6.11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背板組件3的左、右 背板方管的內側中間鉸接,所述連接杆I116.9連接於所述兩調節手柄6.11 之間。
向外拉出手柄組件5,手柄組件5可以與大擺杆組件8 —起構成擔架 式結構,前後兩人雙手操作即可抬起擔架車。
權利要求
1、一種下樓梯擔架,包括背板組件(3),所述背板組件(3)包括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背板組件(3)背面鉸接有一履帶支架組件(6),所述履帶支架組件(6)包括履帶梁(6.1)、履帶連接片(6.2)、履帶輪(6.3)、履帶輪軸管(6.4)、履帶(6.13)、履帶梁連接管(6.5)、連接杆I(6.7)、連接杆II(6.8)、連接杆III(6.9)、調節座(6.10)、調節手柄(6.11)和壓縮彈簧(6.12),所述履帶梁(6.1)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履帶梁連接管(6.5)連接於左右兩履帶梁(6.1)之間,所述左右兩履帶梁(6.1)的外側下部通過履帶連接片(6.2)與所述背板組件(3)的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的內側下部鉸接,所述履帶輪(6.3)有四隻,分別安裝在所述兩履帶梁(6.1)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履帶(6.13)有兩條,左右各一條,分別封閉套裝在所述兩履帶梁(6.1)上下兩端的兩履帶輪(6.3)上,所述左右兩履帶梁(6.1)兩內側均設置有滑槽(6.1.1)和定位孔(1.6.2),所述定位孔(1.6.2)設置於滑槽(6.1.1)旁側,與滑槽(6.1.1)相連通,所述連接杆I(6.7)、連接杆II(6.8)和連接杆III(6.9)橫向平行布置,其中,所述連接杆I(6.7)的左右兩端嵌置於所述左右兩履帶梁(6.1)兩內側的滑槽(6.1.1)內,所述調節座(6.10)也有兩件,左右各一件,所述兩調節座(6.10)的一端分別與連接杆I(6.7)的左右兩端鉸接,兩調節座(6.10)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杆II(6.8)的左右兩端鉸接,所述調節手柄(6.11)也有兩件,左右各一件,所述兩調節手柄(6.11)的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杆I(6.7)的左右兩端鉸接,所述壓縮彈簧(6.12)裝置於所述調節手柄(6.11)與連接杆I(6.7)的連接處,所述兩調節手柄(6.11)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背板組件(3)的左、右背板方管的內側內側中間鉸接,所述連接杆III(6.9)連接於所述兩調節手柄(6.11)之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樓梯擔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座椅管 組件(l)包括座椅管(l.l)、支撐接(1.2)和定位接(1.3),所述座椅管(l.l)呈封 閉的方框形結構,所述支撐接(1.2)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向後連接於座椅 管(l.l)兩后角部,定位接(1.3)也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向下連接於座椅管(1.1) 兩前角部底部。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下樓梯擔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組 件(2)包括支撐接(2.1)、豎管(2.2)、接頭(2.3)、連接軸(2.4)和壓縮彈簧(2.5), 所述豎管(2.2)有兩件,左右各一件,所述連接軸(2.4)連接於左右兩件豎管(2.2) 之間,所述接頭(2.3)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分別向下連接於左右兩件 豎管(2.2)底端,所述支撐接(2.1)也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分別向上設置於 所述兩件豎管(2.2)的頂部,所述兩支撐接(2.1)下部與所述兩豎管(2.2)之間 連接有壓縮彈簧(2.5),兩支撐接(2.1)上部分別與所述座椅管組件(1)的兩定 位接(1.3)鉸接,所述踏腳組件(7)向前連接於所述兩豎管(2.2)之間。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下樓梯擔架,其特徵在於所述背板組 件(3)還包括有下橫管(3.3)、上橫管(3.4)、手柄連接座(3.5)和背管悶頭(3.6), 所述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左右平行設置,所述上橫管(3.4)和 下橫管(3.3)連接於所述左背板方管(3.1)與右背板方管(3.2)之間,所述背管 悶頭(3.6)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分別向下連接於所述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底端,所述手柄連接座(3.5)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分別向後 連接於所述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上部背面,所述兩手柄連接 座(3.5)分別與所述兩手柄組件(5)的一端鉸接。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下樓梯擔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大擺杆 組件(8)有兩件,左右各一件,所述兩大擺杆組件(8)的後端分別與所述背板 組件(3)的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中間鉸接,所述兩大擺杆組件 (8)的前端分別與所述支撐組件(2)兩豎管(2.2)的下外側鉸接。
6、 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下樓梯擔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拉 管組件(4)包括拉管(4.1)、堵頭(4.3)和封頭組件(4.4),所述拉管(4.1)呈倒置 的"U"型結構,堵頭(4.3)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分別向下固定於所述拉管 (4.1)的兩豎管底端,所述封頭組件(4.4)也有兩件,左右各一件,分別設置 於所述拉管(4.1)的兩豎管頂端,所述拉管組件(4)的兩豎管分別由所述背板 組件(3)的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頂部插入該左背板方管(3.1)和 右背板方管(3.2)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下樓梯擔架,包括背板組件(3),在背板組件(3)背面鉸接有一履帶支架組件(6),所述履帶支架組件(6)包括履帶梁(6.1)、履帶連接片(6.2)、履帶輪(6.3)、履帶輪軸管(6.4)、履帶(6.13)、履帶梁連接管(6.5)、連接杆Ⅰ(6.7)、連接杆Ⅱ(6.8)、連接杆Ⅲ(6.9)、調節座(6.10)、調節手柄(6.11)和壓縮彈簧(6.12),所述兩履帶梁(6.1)兩內側均設置有滑槽(6.1.1)和定位孔(1.6.2),連接杆Ⅰ(6.7)的左右兩端嵌置於滑槽(6.1.1)內,兩調節座(6.10)的一端分別與連接杆Ⅰ(6.7)的左右兩端鉸接,另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杆Ⅱ(6.8)的左右兩端鉸接,兩調節手柄(6.11)的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杆Ⅰ(6.7)的左右兩端鉸接,另一端分別與所述背板組件(3)的左、右背板方管的內側內側中間鉸接。本發明可平穩自如的下樓梯。
文檔編號A61G1/00GK101411658SQ20081019455
公開日2009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7日
發明者李全興, 汪立新 申請人:江陰萬事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