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懷孕有點出血50天(50歲女子來例假流血暈倒)
2023-08-09 09:27:12 2
配圖/視覺中國
今年50歲的王女士雖然進入了更年期但一直沒有絕經,這個月她發現自己的「月經量」特別大,以為是月經失調,便沒去醫院檢查,直到流血量過大暈倒在衛生間內,才被家人緊急送往長沙市中心醫院搶救。近日,經婦科醫生檢查後發現造成王女士流血不止的原因並非月經失調,而是「不全流產並感染」。
家住長沙縣的王女士有一個20歲的孩子,最近幾年丈夫一直在外地工作,想著自己也快進入絕經期,於是就沒採取任何避孕措施。「近半年多來都會間隔兩三個月才來一次例假,但一直沒絕經,這次隔了三個多月才來例假,卻來得非比尋常,而且血量也很大。」王女士告訴記者,這種狀態大概持續了4天,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只好每天躺在床上休息,但沒想到不但症狀沒改善,還伴隨出現了心慌、乏力、頭暈等不適表現。
「3月24日晚上10點多,我吃完晚飯上廁所,結果一下子就暈倒了。」她說。隨後,王女士被家人緊急送往長沙市中心醫院搶救。
當時接診的婦產科副主任醫師何萍介紹,王女士是由於失血過多暈厥被送入醫院的,醫院立即成立了搶救小組,婦產科醫生檢查陰道有活動性的鮮血流出,探查發現有一成形的胚胎堵住宮頸口,急診為其進行了鉗夾胎塊止血,急查血常規後發現血紅素蛋白僅53g/L,估計失血量約2000毫升,並已經出現了休克血壓。隨後,臨床診斷為不完全流產並感染、重度貧血。經緊急輸血、輸液擴容治療後,王女士生命體徵才逐漸穩定。
何萍介紹,造成王女士血流不止的「元兇」是由妊娠後的難免流產發展而來的不完全流產,即部分妊娠物排出宮腔,還有部分殘留於宮腔內或嵌頓於宮頸口處,或胎兒排出後胎盤滯留宮腔或嵌頓於宮頸口,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大出血,發生休克。
「不完全流產常發生於較晚期妊娠(10周以後),胎盤正在發育或已形成,流產時胎兒及部分胎盤排出,整個胎盤或部分胎盤仍附在子宮壁上,子宮不能很好收縮,以致陰道流血不止。」何萍介紹,如果不完全流產的症狀發生後,持續出血時間長可引起貧血,出現面色蒼白、頭昏等表現,出血過多時可引起休克,並伴隨心跳加快、出冷汗、少尿、暈厥、甚至昏迷。
醫生介紹,我國婦女平均絕經年齡為49.5歲,王女士今年50歲了雖然還沒有絕經,但已經進入了絕經過渡期。絕經過渡期是指從開始出現絕經趨勢直至最後一次月經中間歷經的時期,歷時可長可短,短則1-2年,長則10餘年。這個時期妊娠的可能性會降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圍絕經期女性無需再避孕。
「事實上,這個時期婦女的卵巢功能雖然低下,但仍可偶爾排卵,其實50歲以上懷孕的病例在臨床上並不少見。」何萍提醒,更年期婦女由於對避孕掉以輕心,容易把懷孕停經與圍絕經期的月經紊亂、絕經相混淆,且腹部脂肪較厚,不少婦女懷孕後仍然懵然不知,到發現時已經是中期、晚期妊娠,或者出現早期妊娠意外流產的情況。因此,圍絕經期女性不能簡單地以年齡或月經趨於不規則作為終止避孕的標準,一定要常規避孕直至月經停止12個月,且發現月經顏色、量不正常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瀟湘晨報記者劉雙 通訊員蔡文娟 符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