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失蹤的麗婦

2024-03-23 16:25:05

    北宋年間,東昌府城南,住有一戶仕宦人家,戶主姓周名慶玉。周慶玉的父親在先朝為樞密副使時,曾屢建功績。在那時,但凡有功官宦,其子女可以蔭襲。這樣周慶玉就藉助乃父享有的權威優勢,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知縣,慶玉便領著妻子家人從登州進發,前往赴任。
    時值二月,風和日暖,花草含香。一行人走了半個月,才來到一個叫平原驛的地方,他們便決定在這裡小歇。
    當地一些有頭有臉的人聽說朝廷裡的周樞密副使的公子周知縣路過此地,都陸續前來拜見。周知縣與夫人柳氏在驛中吃過午飯後,就問鄉老:「從這裡去安慶還有多少路程?」
    鄉老回答道:「過了三山驛就是申陽嶺,但到了嶺下還需乘船再走一段水路,如遇順風五日可到。」
    周知縣道:「天色未晚,我們即刻起程,爭取傍晚前到達三山驛,明日趁早過嶺。」
    鄉老們勸阻道:「三山驛地處荒野,申陽嶺又是個怪異地方,經常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奇事。大人有家小同行,不如在此驛歇息,明日當午過嶺,可以無慮。」
    周知縣道:「鄉老之言雖是,怎奈限期已近,不宜再推延了,還是儘早趕路吧。」於是,他們一行告別鄉老,繼續前行。
    傍晚時分,他們終於趕到三山驛,並決定在此歇馬過夜。
    這個驛站果然荒涼,床蓆皆無。當夜,周知縣與夫人只好在中庭搭了一個簡易的地鋪而宿。柳氏出自名家,兼通文墨,頭一次露宿這種破落的荒屋,心中十分不快。
    初更剛過,就聽到四壁蟲聲唧唧,星月穿窗,倍加寂寥。周知縣也翻來覆去睡不著,無奈觸景生情,躺於枕上作起了五言四句詩來:
    慚愧功名客,鄉心日夜催。
    君恩猶未報,寧敢惜筋衰?
    吟罷,才著枕漸漸睡去。
    忽然,窗外一陣冷風吹過,只覺得那怪風好似邊疆驅鐵馬,恰如江水送濤山。
    等到天剛剛放亮,周知縣一翻身,突然發現枕邊不見了柳夫人。於是驚慌起來,連忙喊起公差詢問,公差各個大驚失色。查看四周也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大門尚未開啟,四下並沒有任何動靜。
    於是,公差只好拘來一鄉民進行詢問,鄉民說道:「此驛站荒廢年久,近前就是申陽嶺,這一帶經常出現怪異現象,一旦有美貌婦女在此出現,便會神不知鬼不覺地被攝擄去,從此再不知其下落。夫人肯定是被攝擄去了。」
    周知縣聽罷,頓時放聲大哭道:「夫人因隨我到此,竟莫名不見了蹤影,我可怎麼向她家裡人交代啊!我情願棄官尋訪,尋回夫人。」
    在旁的一個叫胡俊的聽事吏,見縣官如此悲痛,就上前安慰說:「大人不須煩惱,此去就任的地方已不遠,待上了任再安排人員進行查訪,肯定會打探到夫人消息,若中途棄官尋夫人,反而會獲罪於朝廷,這樣或許還會影響到您的仕途。」周知縣聽後,覺得言之有理,便立即起程,過嶺登船,直到寧陵縣河下上岸。當時,岸邊已有官員前來等候迎接了。
    周慶玉到衙上任後,心情一直抑鬱,數日不出堂理事。一天,有一吏進入衙內向其稟告:「本縣是開封府治下,包府尹是不可忽視的,以往新知縣到任,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拜見,大人是否也應該前往參拜一下?」於是,周知縣親自到開封府衙參見了包拯。
    包拯聞其先尊名聲,甚是敬佩。周知縣因夫人失蹤之故,言語舉止皆有失當。包拯感到很奇怪,同時還看出他精神有些恍惚,精力也不集中,說話吞吞吐吐,便問其故。周知縣不敢隱瞞,便將夫人午夜失蹤的事一五一十地講述了一遍。包拯聽後,驚疑地說道:「世上竟有此等怪異之事?這樣吧,你先回去好好理政,我一定給你查到夫人的下落。」周知縣拜謝而回。
    包拯思來想去,終於想出一計。
    第二天,他上朝向仁宗皇帝遞上了一道奏本:「我最近聽說在登州地界出現奇異事件,民心動蕩,臣願前往安撫。」仁宗皇帝閱奏後允其請求。
    於是,包拯立即出朝轉回府中,打扮成一個窮酸秀士,攜帶黃、李二公差秘密地離了東京城,前來登州地界緝訪此案。可是,一連經過幾處,並未發覺任何蹤跡。
    一天,他們行入深源,遠遠地聽到鐘聲,但因樹木交雜,不知鐘聲從何傳來。走了好長一段山路,卻見有一座偏僻古剎。
    包拯等人步入寺中,正好遇見一老僧。老僧引領包拯去見方丈,包拯邀請方丈坐敘坐敘。方丈喚來行童進茶,老僧問包拯:「執事從何而來?有何事相干?」
    包拯答道:「小生從東京來,要往登州府探親,經過寶剎,特來相訪。」
    老僧說道:「唉!貧僧守居孤山僻壤之處的荒涼院宇,有什麼好訪的?」
    包拯正待再問,忽然進來一行童報告說:「方丈,申公有請。」
    方丈嘆口氣道:「這該死的孽畜又來煩擾我了!」便辭別包拯,急匆匆地逕入曇堂去了。
    包拯感到有些奇怪,就吩咐公差在外伺候,自己轉身進入到裡面,想探問申公是何人?可沒遇一個人在,不一會兒,那個來叫方丈的行童慌忙走了出來。包拯連忙伸手攔住他問道:「剛才小師父說什麼申公,他是誰呀?」
    行童怯怯地說:「秀士就不要問了,說起來真是惱人呀。」
    「說與我聽聽可以嗎?」包拯懇切地說。
    「那好吧,您既然想知道,那您就隨我來吧!」行童邀引包拯走出堂間,詭秘地講道:「您不知道啊,這個申公,就居住在申陽嶺白石洞,是一個具有千年靈氣的猴子精。它淫邪無厭,一旦遇有美婦人,便會颳起一股怪風,將其攝入洞中取樂。若有不從它的,就會被它撕裂了身體,誰奈何得了它呀?只有我師父戒行頗貞,彼亦相敬,常以申公呼之。昨天他還攜一麗人來遊寺,師父問他又從哪裡得來,卻得知是一位知縣的夫人。那個知縣夫人雖然長得很美,但容顏顯得十分憂傷。對了,我還發現那夫人還在廊下偷偷留得一些字跡而匆匆離去。」
    「字跡?都寫了一些什麼字?」
    「一會兒我領您去看看便知曉。」
    接著,包拯又問:「剛才來的申公,現在何處?」
    行童答道:「剛才,二人還在為此事辯論著呢,我師父用好言好語規勸它不要再行惡了,它就發怒了,這不,還將師父也攝擄去了。」
    包拯問道:「他攝擄你師父去幹什麼?」
    行童說:「也沒有什麼,經常這樣,過幾日有悔意,就會放他歸來。」包拯聽罷,驚訝不已。隨後,在行童的引領下,直奔到廊下,看到壁上果然有些字跡,近前仔細一看,原來題有四句詩:
    緣絕三山驛,君心知不知?
    包公頻訴論,取妾莫教遲。
    包拯讀罷,愴然忖道:「她怎麼也知道讓夫君來投求於我。」隨即掏出紙筆錄下此詩,轉回寧陵縣府。
    周知縣忙迎接包拯入衙,甚是殷勤,酒品款待。飲至半酣,包拯從袖中取出錄下的詩遞與周知縣。周知縣讀罷,頓時雙淚盈腮,顫顫地說道:「此詩確是夫人所作,大人是從何處得來的?」
    包拯也不隱瞞,便將他發現的事一五一十地講給了周知縣。周知縣聽後,離席跪拜,懇求搭救夫人之策。包拯說道:「搭救夫人之事你就不用考慮了,你也不用著急,安心理政就是,我自有主張。」
    當日,包拯就起身離開了寧陵,回府。

   1 2 下一頁 尾頁
同类文章
鬼火鳴冤

鬼火鳴冤

    清嘉慶年間建安縣靠山莊有個叫張發的人,生得高大又性情暴躁。這年初冬的一天,張發與一個叫王全的人發生口角,三兩個回合便把王全打倒在地,王全當場氣絕身亡。在場的人急忙報告了地保,地保將張發綁縛命人看管。當時天色已晚,地保又派了兩名鄉丁看守屍體.然後親自去縣衙報案。    第二天上午,知縣

懶鬼告狀

    魯西南某地有個叫張三的懶人,冬怕雪夏怕熱,秋有蚊蟲春太溼。讓他出門幹活,他就從額角頭一直疼到腳趾頭。說來也難怪,張三的父母中年得子,溺愛嬌寵,寵得兒子三歲懶學坐,五歲懶學走,到如今只曉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日月如梭,轉眼張三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到了二十五歲,而張三的父母終年勞累,

聊齋故事:義母

    新昌縣有個向陽村,村裡住著一對母子,兒子名叫劉廣,母親姓覃。    這天天才亮,十三歲的劉廣還在睡覺,母親覃氏就把他叫了起來,塞了把柴刀給劉廣,說是已經替劉廣在學堂請好假了,讓他去山上砍柴。    劉廣揉了揉眼睛,奇怪道:「我前兩天才去砍了柴,家裡就沒有柴燒了嗎?」    「只怕過幾天要下雨

聊齋故事:夢奸

    馬三是新橋村才上任的更夫。    開始馬三怎麼都不肯答應做更夫。    村長好話都說盡了,還答應每個月多給馬三兩百個銅板,馬三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馬三二十歲,爹娘都去世了,還沒娶媳婦,膽子非常大,經常半夜到有錢人家的墳頭去偷祭品吃,可以說是最適合做更夫的人。    馬三不肯做更夫,是因

時醫

    清雍正年間,浙江嘉興有一個叫魏江的大夫,平日走街串巷四處行醫,醫術也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象頭痛風寒之類的小病吃了他的藥時而頗有靈驗,不僅如此,他在家中還開有一個藥房,如此看病抓藥都很方便。當時嘉興府的知府有一個芳齡十二的寶貝女兒,偶因受涼染了風寒,請了幾個大夫都不見效。因為府上有個小

民間山野怪談之水精

    據唐《傳奇》記載,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叫周邯的士子,他生性豪放豁達,交友甚廣。    一日,周邯見一彝人牽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在集市上販賣,便上前詢問。彝人說少年水性極佳,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潛入水中一天都不用浮出換氣,四川的河流、湖泊、深潭都被他潛了個遍,只因父母雙亡,家貧如洗,這才

民間山野怪談之半邊塔

    相傳,坐落在江西東北部的尚和村,原本是豐饒的魚米之鄉,可到了萬曆年間,卻頻生怪事,一到晚上,村子就被愁雲慘霧籠罩,時常妖風四起,飛沙走石,動不動就有百姓和過往客商神秘失蹤。    一時流言四起,民生凋敝。裡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請官府來調查,也調查不出什麼結果,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民間志怪故事之雞異

    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    江西的一個地方發生了一場特大瘟疫,有一個村莊中的人口死去大半,活著的人跑得動的都逃命去了。嶽老漢一家祖孫三代12口人死去10口,僅剩下嶽老漢和一個8歲大的孫女小玉。嶽老漢已經一大把年紀了,經不起折騰,就和孫女小玉留在村裡住了下來。昔日一個人口鼎盛的大村

三連墳

    天門和京山交界的地方,有個灣子叫三連墳灣。在灣子的東頭,有座三個墳包連在一起的墳墓。每年的清明,全灣的人都要到這座三連墳前燒紙拜祭,據說這個習俗在當地已延續了好幾十年。關於三連墳的來歷,在那一帶曾流傳著一個悲壯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竟陵龐家灣有個姓龐的漢子,是遠近聞名的殺

奪命翡翠壺

    陳州有個鐵匠叫徐鐵崖,這年他突染重病,自知生命將盡,這天,他便把兒子徐小茂叫到床前,指著床頭,顫巍巍地說:「酒罈下有個木匣,把它取出來。」徐小茂很納悶,他長到30歲,還是第一次聽說酒罈下面藏有東西。他疑惑著拿來一把鐵鏟,移開酒罈,開始挖掘起來。挖了一會兒,徐小茂就愣住了,只見一塊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