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其人其作品簡單介紹(費孝通逝世15周年)
2023-07-15 08:50:51 3
費孝通先生(1910-2005)
在這荊棘漫漫的人生道上,隨處都給你看見許多值得留意的事情,同時啟示了你宇宙人生的意義。
——費孝通,1928年
費孝通說:我在上大學時,先是想當個醫生,好為人治病,免除人們的痛苦,於是我進了醫科。後來我覺得人們最痛苦的不是來自身上的疾病,而是來自社會所造成的貧窮,於是我改學社會學。
1930年費孝通由東吳大學醫學轉入燕京大學社會學,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及人類學系。
1935年,費孝通與王同惠結為伉儷。同年,費孝通從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取得該校公費留學資格。出國前偕妻子王同惠赴廣西實地調查,在瑤山迷路失事,王同惠不幸離世。王同惠遇難的時候,他們剛剛結婚108天。
費孝通(右一)1936年在開弦弓村
1936年,費孝通返鄉休息,準備出國。在此期間,回到家鄉前往開弦弓村參觀訪問,在該村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查。那一年,費孝通26歲。此後的六十多年中,費孝通曾先後26次到訪開弦弓村實地調查。
英文版江村經濟
《江村經濟》是費孝通1938年在英國倫敦大學撰寫的博士論文,1939年以英文出版。該書直到1986年才有漢譯本。被譽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的一個裡程碑」,成為國際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江村」一詞是費孝通去英國求學時在遊輪上整理開弦弓村書稿時取的學名。該書卷首語:獻給我的妻子王同惠。
1940-1945年期間,費孝通在魁閣
1938年費孝通學成歸國,在雲南大學任教,時值抗戰,社會學研究室被迫遷往呈貢縣城的魁星閣(簡稱「魁閣」),期間費孝通兼任西南聯大教授。魁閣的歷史正是與西南聯大的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他們在這一方魁閣中開闢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特有的精神家園。
左圖為1947年,費孝通由英國回國途徑新加坡
1947年著作《生育制度》,費孝通在書中說:「那時我寫了一本我喜歡的理論性著作《生育制度》,我喜歡那本著作,它是我最好的著作之一,它是偏重理論性的著作,是人類學的而不是政治分析。
1957年費孝通(右一)在江村
1956年,費孝通的英國同學——澳大利亞人類學家格迪斯訪華,向周恩來總理提出,要去費孝通的家鄉開弦弓村訪問,得到周總理的同意。這件事讓費孝通深受觸動,於1957年重返江村,這是費孝通時隔21年再次訪問江村。
一夜北風雨意收,陌頭野芙豔三秋。
草木無情花何妍,樹雞啼處月如鉤。
這是費孝通的家書,信中說:樹雞啼處,可不要忘記月亮是該下落了。我們所代表的這個歷史階段該結束了。回到十全街小廳去,即使有些寂寞,還可以從從容容地讀自己心愛的書。(1957-1980)
1980年,費孝通說過:「最先下水,最後出頭。我只有十塊錢了(即十年的工作時光),哪兒有時間去回味酸苦?怎麼能安心在茶館裡吃茶呢?」費孝通復出後,第二次學術研究開啟,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把所剩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他感到已經沒有時間去感傷過去那些悲傷的日子了。
1981年費孝通(左二)乘船至開弦弓村
1981年,費孝通帶領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的研究同志訪問江村,他們乘坐小船,從震澤至開弦弓村,6公裡路花了一個半小時,交通不便。當時費孝通說:若要富,先修路。交通不便,經濟是發展不起來的。
1985年,費孝通第十次到訪江村
費孝通說:「農村好比是一個很大的細胞,集鎮猶如一個中間的核心。一個是面,一個是點。這個點把各個村落聯繫起來,形成一個『社區』。」後來,他把這個社區的中心稱為小城鎮。他在《小城鎮再探索》中把從江村到吳江考察所揭示的發展形式稱為「蘇南模式」。
1987年,費孝通第十三次到訪江村
費孝通說:「如果說我這點心血沒有白費的話,我只在這門學科的建設中做了一些開路和破題的工作。我盡力之所及為研究我國城鄉社會發展勾畫出一些素描和草圖,並跟著實際的發展不斷提出一些問題,開闢一些值得研究的園地。」
民盟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合影,右四為費孝通
1945年,費孝通加入中國民主同盟,開始投入愛國民主運動。1987年起先後擔任民盟中央主席、名譽主席。當時,76歲高齡的他仍以飽滿的政治熱情來領導民盟工作。他常說:「我只有『十元錢』的資本(即十年的工作時光),要一分錢一分錢地省著花。」
1988年,費孝通獲「大英百科全書獎」
費孝通1988年獲大英百科全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學者。他為恢復中國、美國及全世界的人類學與社會學原理之間的交流方面做出了貢獻,為溝通世界科學界架設了一座橋梁。
費孝通晚年說道:「我這些年,從1980年開始,是第二次學術生命,一直用這生命做小文章。小商品、小城鎮,都是小。現在做水文章,以水興蘇,但還是個小字。老小老小,老了又變小了,每次遇到新的問題總是不斷請教,就當是小學生。」
費孝通在《我的第二次學術生命》中寫道:「凡是我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我已在任何一個方面都嘗到了天堂裡的愉快。青年時打算的一生事業在半個世紀裡能得到完成,和它所給我的安慰,不能不說是超過了我夢寐所求。老來依然一書生。」
初訪江村是我這一生學術道路上值得紀念的裡程界標。從這裡開始,我一直在這一方家鄉的土地上吸收我生命的滋養,受用了一生。我的祖祖輩輩在家鄉養育了我,我雖則已老而衰,但我沒有忘記家鄉。有生之日總想為家鄉這片土地上多加上一點肥料,能長出比我這一代更有出息的子子孫孫。生命和鄉土結合在一起,就不會怕時間的衝洗了。
——費孝通《吳江的昨天、今天、明天》
費孝通26次到訪江村時間次數時間
次數
十五訪江村1991年04月三訪江村1981年10月十六訪江村1993年10月四訪江村1982年01月十七訪江村1994年10月五訪江村1982年10月十八訪江村1995年05月六訪江村1983年05月十九訪江村1996年04月七訪江村1983年10月二十訪江村1996年09月八訪江村1984年10月二十一訪江村1997年04月九訪江村
1985年07月二十二訪江村1998年04月十訪江村1985年10月二十三訪江村1999年04月十一訪江村1986年05月
二十四訪江村2000年04月十二訪江村1987年05月二十五訪江村2000年09月十三訪江村1987年09月二十六訪江村2002年09月
1956年,與毛澤東在一起,左一為費孝通
1978年,費孝通與鄧小平在一起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