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轉運站的製作方法
2023-07-14 21:02:26 1
餐廚垃圾轉運站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餐廚垃圾轉運站,包括上層平臺(10)和間隔設置的下層承載面(13),所述上層平臺(10)的料鬥設置孔中設有料鬥(3),該料鬥的上部具有用於接收從上層平臺上方投放的餐廚垃圾的進料口,且該料鬥(3)的下部具有用於朝下向垃圾轉運裝置內輸送餐廚垃圾的至少兩個出料口,並且上層平臺(10)與下層承載面(13)之間的間隔設置為能夠使得垃圾轉運裝置從外部移動到出料口的下方。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具有以下優點:第一,對於餐廚垃圾等這種需要集中時間段快速收集轉運的物料,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轉運卸料的方式機動靈活,轉運餐廚垃圾處理量的彈性大,對餐廚垃圾送料的時間限制小,完全滿足餐廚垃圾快速轉運的要求。
【專利說明】餐廚垃圾轉運站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垃圾中轉設施,具體地,涉及一種餐廚垃圾轉運站。
【背景技術】
[0002] 垃圾處理站一般建在大城市,大城市周邊的衛星城市一般需要將垃圾收集後運送 到大城市的垃圾處理站進行處理。但是,這些中小衛星城市距離垃圾處理站路程比較遠,並 且垃圾(尤其是餐廚垃圾)收集地比較離散,單程收集量比較少。
[0003] 目前,國內垃圾處理行業才剛剛興起,餐廚垃圾的收集、轉運和運輸過程還不完 善,也沒研發出相對成熟的垃圾收集模式和收集設施。現在,這些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或 衛星城市對一些分散的垃圾,例如生活垃圾、餐廚垃圾等的收集一般都採用短途直接收集 運輸的方式。
[0004] 在上述現有技術中,對距離垃圾處理站較遠的中小城市餐廚垃圾進行收集處理 時,採用直接收集並運輸的收集模式存在下列問題:小噸位垃圾車裝載量小,如果轉運次數 較多,轉運距離過大,則經濟性不高;而大噸位的垃圾車軸距過長,外型尺寸過大,不便於大 街小巷進行餐廚垃圾等的收集。
[0005] 有鑑於此,需要設計一種新型的餐廚垃圾收集轉運設施,以形成一種新的餐廚垃 圾收集運送模式,從而克服或緩解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6]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餐廚垃圾轉運站,該餐廚垃圾轉運站 能夠參與形成一種新的餐廚垃圾收集運送模式,以便於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或衛星城市 的分散餐廚垃圾的收集和運送。
[0007]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餐廚垃圾轉運站,包括上層平臺和 處於該上層平臺下方且與該上層平臺間隔設置的下層承載面,所述上層平臺上設有上下貫 通的料鬥設置孔,該料鬥設置孔中設有料鬥,該料鬥的上部具有用於接收從所述上層平臺 上方投放的餐廚垃圾的進料口,且該料鬥的下部具有用於朝下向垃圾轉運裝置內輸送餐廚 垃圾的至少兩個出料口,並且所述上層平臺的下表面與所述下層承載面之間的間隔設置為 能夠使得所述垃圾轉運裝置從所述餐廚垃圾轉運站的外部移動到所述出料口的下方。
[0008] 具體地,所述下層承載面為地面。
[0009] 具體地,所述上層平臺與所述下層承載面之間設有用於支撐該上層平臺的支撐結 構。
[0010] 優選地,所述料鬥上設有用於對應的開閉各個所述出料口的開關閥。
[0011] 具體選擇地,各個所述開關閥分別為出料口閘板閥,各個所述出料口閘板閥的閘 板連接於各自對應的第一伸縮驅動裝置,以能夠通過所述第一伸縮驅動裝置的驅動而打開 或關閉相應的所述出料口,各個所述第一伸縮驅動裝置固定於所述料鬥或上層平臺;以及 所述料鬥上還設有用於封蓋所述進料口的進料口閘板閥,該進料口閘板閥連接於第二伸縮 驅動裝置的一端,該第二伸縮驅動裝置的另一端連接於所述上層平臺上,以能夠驅動該進 料口閘板閥打開或關閉所述進料口。
[0012] 具體地,所述餐廚垃圾轉運站包括所述垃圾轉運裝置,該垃圾轉運裝置為頂部設 有垃圾接收口的垃圾容納箱體。
[0013] 優選地,所述餐廚垃圾轉運站包括軌道系統,該軌道系統包括對應地延伸至各個 所述出料口下方的軌道,所述垃圾容納箱體的底部設有軌道滑動配合結構,以能夠通過該 軌道滑動配合結構與所述軌道的配合而使得所述垃圾容納箱體沿所述軌道移動到對應的 所述出料口下方。
[0014] 優選地,所述餐廚垃圾轉運站還包括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所述垃圾容納箱體 為該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的用作車廂的可卸式垃圾車箱體。
[0015] 優選地,所述餐廚垃圾轉運站還包括垃圾收集車,該垃圾收集車能夠行駛到所述 上層平臺的上表面上,以能夠將收集的餐廚垃圾向所述進料口中投放。
[0016]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專門設計的用於餐廚垃圾的專 用垃圾轉運站,其針對餐廚垃圾呈流體或半流體狀態、具有流動性的特點,獨創性地在料鬥 的下部設置用於向垃圾轉運裝置內輸送餐廚垃圾的至少兩個出料口,這種獨特結構使得本 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能夠參與或用於形成一種全新的餐廚垃圾轉運模式,其主要是 針對大城市周邊的衛星城市或中小城市,可以接收小噸位垃圾收集車近距離收集過來的餐 廚垃圾,並將餐廚垃圾轉卸至大噸位的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與目前大城市周邊的垃圾 收集運輸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具有以下優點:第一,對於餐廚垃圾等這 種需要分散收集轉運的物料,本實用新型的垃圾轉運站可以與小噸位的垃圾收集車配合, 其轉運卸料的方式機動靈活,轉運處理量的彈性大,對垃圾收集車送料的時間限制小,完全 滿足餐廚垃圾這種物料對快速轉運的要求;第二,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可以將接 收的餐廚垃圾轉卸到大噸位垃圾運輸車(例如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上,從而利用大噸 位垃圾運輸車容量大,長途運輸時單程車運輸量大,車輛轉運次數少的優點,便於節省運輸 成本;第三,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能夠有效地適用於餐廚垃圾收集地距離垃圾處 理站較遠的中小城市,為中小城市餐廚垃圾的收集和處理提供了簡單可行的模式和方法; 第四,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操作簡單,容易實現程,且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推廣價 值。
[0017]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徵和優點將在隨後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 下列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其與 下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下述 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在附圖中:
[0019]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餐廚垃圾轉運站的主視示意圖,其中為了清楚 顯示所述餐廚垃圾轉運站的內部結構而採用了部分剖視的顯示形式,另外,為了顯示所述 餐廚垃圾轉運站的使用狀態而顯示了垃圾車。
[0020] 圖2是沿圖1中的A方向觀察的側視示意圖,其中採用部分剖視的顯示形式。
[0021] 附圖標記說明:
[0022] 1垃圾收集車; 2第二伸縮驅動裝置;
[0023] 3料鬥; 4進料口閘板閥;
[0024] 5軌道; 6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
[0025] 7可卸式垃圾車箱體;8出料口閘板閥;
[0026] 9第一伸縮驅動裝置;10上層平臺;
[0027] 11下層承載面; 12支撐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28]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 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 下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9]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儘管圖1和圖2的餐廚垃圾轉運站顯示了垃圾收集車1和車 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但是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屬於獨立的餐廚垃圾轉運設施, 其並不必然包含垃圾收集車1和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而是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垃圾 轉運設施與垃圾收集車1和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配合,以參與形成一種全新的餐廚垃 圾收集運輸模式。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也可 以包含垃圾收集車1和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在此情形下,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 站實際構成一個能夠獨立形成全新垃圾收集運轉模式的垃圾轉運系統。
[0030] 參見圖1和圖2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餐廚垃圾轉運站的基本實施方式,本實用新 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包括上層平臺10和處於該上層平臺10下方且與該上層平臺10間隔 設置的下層承載面11,上層平臺10上設有上下貫通的料鬥設置孔,該料鬥設置孔中設有料 鬥3,該料鬥3的上部具有用於接收從上層平臺10上方投放的餐廚垃圾的進料口,且該料 鬥3的下部具有用於朝下向垃圾轉運裝置內輸送餐廚垃圾的至少兩個出料口,並且上層平 臺10的下表面與下層承載面11之間的間隔設置為能夠使得所述垃圾轉運裝置從所述餐廚 垃圾轉運站的外部移動到所述出料口的下方。當然,料鬥3的下部出料口可以突出於上層 平臺10的下表面,也可以縮凹在上層平臺10的下表面內,無論料鬥3的下部出料口如何設 置,上層平臺10的下表面與下層承載面11之間的間隔設置為能夠使得所述垃圾轉運裝置 從所述餐廚垃圾轉運站的外部移動到所述出料口的下方即可。
[0031]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為了便於本實用新型餐廚垃圾轉運站的施工,下層承 載面11可以為地面,當然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也可以為地下設施,在此情形下, 上層平臺10的上表面可以與地面平齊。上層平臺10與下層承載面11之間可以設有用於 支撐該上層平臺10的支撐結構12,例如支撐柱、支撐牆等,這樣可以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餐 廚垃圾轉運站的結構更精簡,避免形成承重牆等複雜結構,從而節省成本。
[0032] 另外,上述垃圾轉運裝置可以為本實用新型垃圾轉運站的組成部分,例如,該垃圾 轉運裝置可以為頂部設有垃圾接收口的垃圾容納箱體。在此情形下,參見圖2,所述餐廚垃 圾轉運站可以包括軌道系統,該軌道系統包括對應地延伸至各個出料口下方的軌道5,所述 垃圾容納箱體的底部設有軌道滑動配合結構,以能夠通過該軌道滑動配合結構與軌道5的 配合而使得垃圾容納箱體沿軌道5移動到對應的所述出料口下方。更優選地,本實用新型 的餐廚垃圾轉運站還可以包括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在此情形下,所述垃圾容納箱體可 以直接採用該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的用作車廂的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這樣,可以通過 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上的拉臂機構卸下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並將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 推動到料鬥3的出料口下方接收餐廚垃圾。
[0033] 由於垃圾容納箱體在接收滿餐廚垃圾後,需要通過垃圾運輸車長途運輸到大城市 的垃圾處理站,為了防止在運輸過程中餐廚垃圾散落到路面上或散發出異味,儘管圖中未 顯示,但是作為一種優選形式,所述垃圾容納箱體的頂部設有用於開閉垃圾接收口的密封 蓋板。
[0034] 如上所述,在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中,獨創性地在料鬥的下部設置用於 向垃圾轉運裝置內輸送餐廚垃圾的至少兩個出料口,這種獨特結構充分利用了餐廚垃圾呈 流體或半流體狀態、具有流動性的特點,使得通過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形成一種 全新的餐廚垃圾轉運模式成為可能。具體地,由於中小城市的餐廚垃圾每日的收集量並不 平均,為了便於在餐廚垃圾處理量的尖峰時段調配餐廚垃圾轉運作業,優選地,所述料鬥3 的下部可以具有間隔設置的至少兩個出料口。這樣可以通過兩個以上的出料口同時對不同 的垃圾轉運裝置卸料,使得餐廚垃圾轉運更靈活。進一步地優選地,料鬥3上設有用於對應 的開閉各個所述出料口的開關閥,具體而言,例如各個開關閥可以分別為出料口閘板閥8, 各個出料口閘板閥8的閘板連接於各自對應的第一伸縮驅動裝置9 (例如電動推桿),以能 夠通過第一伸縮驅動裝置9的驅動而打開或關閉相應的所述出料口,各個第一伸縮驅動裝 置9例如通過固定支架固定於料鬥3或上層平臺10上。在此情形下,當餐廚垃圾轉運量較 大時,可以同時打開兩個以上的出料口,同時通過兩個以上的垃圾轉運裝置轉運。當餐廚垃 圾轉運量較小時,僅需打開一個出料口進行轉運即可。
[0035] 優選地,料鬥3上還可以設有用於封蓋所述進料口的進料口閘板閥4,該進料口閘 板閥4的閘板連接於第二伸縮驅動裝置2 (例如電動推桿)的一端,該第二伸縮驅動裝置2 的另一端鉸接於上層平臺10上,從而能夠驅動該進料口閘板閥4打開或關閉所述進料口。 進一步地,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還可以包括垃圾收集車 1 ( 一般為小噸位垃圾收集車),該垃圾收集車1能夠行駛到上層平臺10的上表面上,以能 夠將收集的餐廚垃圾向所述進料口中投放。
[0036] 以上參照圖1和圖2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的基本實施方式和優選 實施方式,以下參照圖1和圖2所示的優選實施方式的餐廚垃圾轉運站描述通過本實用新 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形成的全新的垃圾收集運輸模式。
[0037]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的餐廚垃圾處理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計 施工,例如處理量可以為30噸/天。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可以參與(優選地用於) 形成一種全新的餐廚垃圾轉運模式,該餐廚垃圾轉運系統可以包括前處理過程(即近距離 餐廚垃圾收集)、在餐廚垃圾轉運站中轉餐廚垃圾和後處理過程(即遠程運輸餐廚垃圾) :
[0038] 第一,前處理過程:近距離餐廚垃圾收集
[0039] 餐廚垃圾的收集,可集中在餐廚垃圾產生量大的時間段進行(例如下午2:00- 4:00和晚上8:00-10:00)。為了達到分散收集的目的,可以採用多臺小噸位的輕便型垃圾 收集車1收集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中的酒店、餐館、食堂等地的餐廚垃圾,並將其運至圖 1和圖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餐廚垃圾轉運站。
[0040] 第二,在餐廚垃圾轉運站中轉餐廚垃圾
[0041] 如上所述,參加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方式的餐廚垃圾轉運站示例性地 布置有兩個卸料轉運工位,其主要包括第二伸縮驅動裝置2 (例如電動推桿)、具有兩個出 料口的料鬥3、進料口閘板閥4、軌道系統的軌道5、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出料口閘板閥8和 第一伸縮驅動裝置9 (例如電動推桿)。
[0042] 通過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中轉餐廚垃圾的工作過程主要包括:垃圾收集 車1將收集的餐廚垃圾卸入料鬥3,進而將料鬥3內的餐廚垃圾裝載進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 車6的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中。
[0043] 首先,垃圾收集車1將餐廚垃圾卸入料鬥3 :當收集餐廚垃圾後的垃圾收集車1停 靠在餐廚垃圾轉運站的上層平臺10的停靠點後,啟動第二伸縮驅動裝置2,打開料鬥3的鉸 接式進料口閘板閥4。然後,打開垃圾收集車1的車廂後門,使得垃圾收集車1的車廂內的 餐廚垃圾卸入料鬥3中,垃圾收集車1卸完餐廚垃圾後,通過控制第二伸縮驅動裝置2使得 料鬥3的進料口閘板閥4關閉。此外,兩個卸料轉運工位的設置,既可單獨向一個可卸式垃 圾車箱體7卸料,也可同時向兩個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卸料。這樣,當垃圾收集車1在各個 時間段收集的餐廚垃圾量不均時,可通過更換卸料工位來達到平衡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 6的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運載量的目的。
[0044] 其次,將料鬥3內的餐廚垃圾裝載進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 :通過車廂可卸式垃圾車 6上的拉臂機構將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放置在軌道5上,沿軌道5滾入料鬥3的出料口下 方。當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就位後,打開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頂部的閘板閥,從而使得可卸 式垃圾車箱體7的垃圾接收口開放,進而通過第一伸縮驅動裝置9 (例如電動推桿)打開與 之對應的料鬥3上的閘板閥7,餐廚垃圾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從相應的出料口自動流入可卸 式垃圾車箱體7內。待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裝載約至其容積的80 %後,再依次關閉出料口 的閘板閥12及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頂部的閘板閥,通過車廂可攜式垃圾運輸車6上拉臂機 構將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重新安裝至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上,從而形成車廂可卸式垃 圾運輸車6的車廂。
[0045] 第三,後處理過程(即遠程運輸餐廚垃圾)
[0046] 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主要將從餐廚垃圾轉運站接收的餐廚垃圾,從餐廚垃圾 轉運站集中運輸至大城市的垃圾處理站。因此,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 -般可以採用大 噸位的垃圾運輸車,例如可以採用兩輛載重為25t的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且保證輸 送及時,一旦餐廚垃圾被收集至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並裝滿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 後,就立即將其輸送至餐廚垃圾處理站。
[0047] 在圖1和圖2所示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的優選特點 在於:其一,在餐廚垃圾轉運站中布置有兩個卸料轉運工位,料鬥3相應地設置雙出料口。 在垃圾收集車1不能定時定量收集到餐廚垃圾時,便於彈性地調節暫存收集來的餐廚垃 圾;其二,料鬥3的上、下倉口(進料口和出料口)均採用電動推桿來控制閘板閥的開關,操 作簡單,可行性高;其三,在料鬥3下方的垃圾容納箱體優選地可以直接採用車廂可卸式垃 圾運輸車6的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 (即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的車廂),並利用軌道5在 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的拉臂機構拉力作用下,直接將料鬥3內的餐廚垃圾裝載進大噸 位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的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內;其四,通過將小噸位垃圾收集車1在中 小城市中分散收集餐廚垃圾,並在餐廚垃圾轉運站轉運之後,再通過大噸位車廂可卸式垃 圾運輸車6長途輸送至大城市的垃圾處理站。
[0048] 另外,在此需要附加說明的是,儘管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示例性地 說明了本實用新型餐廚垃圾轉運站的餐廚垃圾轉運處理量,但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此, 根據應用需要,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可以設計並施工為具有需要的餐廚垃圾轉運 處理量。本實用新型的料鬥3可以設置為具有多個,並且每個料鬥3可以僅設置為具有一 個出料口,也可以設置為具有三個以上的出料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上述 僅設置兩個出料口的料鬥3。
[0049] 由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屬於一種專門設計的用於餐廚 垃圾的專用垃圾轉運站,其針對餐廚垃圾呈流體或半流體狀態、具有流動性的特點,獨創性 地在料鬥的下部設置用於向垃圾轉運裝置內輸送餐廚垃圾的至少兩個出料口,由此形成了 一種全新的餐廚垃圾轉運模式,其主要是針對大城市周邊的衛星城市或中小城市,用於將 小噸位垃圾收集車1近距離收集過來的餐廚垃圾,轉卸至大噸位的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 6。與目前大城市周邊的餐廚垃圾收集運輸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具有以 下優點:第一,對於餐廚垃圾等這種需要集中時間段快速收集轉運的物料,本實用新型的垃 圾轉運站轉運卸料的方式機動靈活,轉運處理量的彈性大,對垃圾收集車1送料的時間限 制小,完全滿足餐廚垃圾這種物料對快速轉運的要求;第二,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 可以利用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容量大、長途運輸時單程車運輸量大的特點,從而使得 車輛轉運次數少,便於節省運輸成本;第三,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能夠有效地適應 於餐廚垃圾收集地距離垃圾處理站較遠的中小城市,為中小城市餐廚垃圾的收集和處理提 供了簡單可行的模式和方法;第四,本實用新型的餐廚垃圾轉運站操作簡單,容易實現程, 且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0050]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限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範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0051]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徵,在不矛 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本實用新型對各 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0052]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 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 餐廚垃圾轉運站,其特徵在於,包括上層平臺(10)和處於該上層平臺(10)下方且 與該上層平臺(10)間隔設置的下層承載面(11),所述上層平臺(10)上設有上下貫通的料 鬥設置孔,該料鬥設置孔中設有料鬥(3),該料鬥(3)的上部具有用於接收從所述上層平臺 (10) 上方投放的餐廚垃圾的進料口,且該料鬥(3)的下部具有用於朝下向垃圾轉運裝置 內輸送餐廚垃圾的至少兩個出料口,並且所述上層平臺(10)的下表面與所述下層承載面 (11) 之間的間隔設置為能夠使得所述垃圾轉運裝置從所述餐廚垃圾轉運站的外部移動到 所述出料口的下方。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其特徵在於,所述下層承載面(11)為地面。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層平臺(10)與所述下 層承載面(11)之間設有用於支撐該上層平臺(10)的支撐結構(12)。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其特徵在於,所述料鬥(3)上設有用於對應 的開閉各個所述出料口的開關閥。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其特徵在於,各個所述開關閥分別為出 料口閘板閥(8),各個所述出料口閘板閥(8)的閘板連接於各自對應的第一伸縮驅動裝置 (9),以能夠通過所述第一伸縮驅動裝置(9)的驅動而打開或關閉相應的所述出料口,各個 所述第一伸縮驅動裝置(9)固定於所述料鬥(3)或上層平臺(10);以及 所述料鬥(3)上還設有用於封蓋所述進料口的進料口閘板閥(4),該進料口閘板閥(4) 的閘板連接於第二伸縮驅動裝置(2)的一端,該第二伸縮驅動裝置(2)的另一端連接於所 述上層平臺(10)上,以能夠驅動該進料口閘板閥(4)打開或關閉所述進料口。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其特徵在於,所述餐廚垃圾轉運站包括所 述垃圾轉運裝置,該垃圾轉運裝置為頂部設有垃圾接收口的垃圾容納箱體。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其特徵在於,所述餐廚垃圾轉運站包括軌 道系統,該軌道系統包括對應地延伸至各個所述出料口下方的軌道(5),所述垃圾容納箱體 的底部設有軌道滑動配合結構,以能夠通過該軌道滑動配合結構與所述軌道(5)的配合而 使得所述垃圾容納箱體沿所述軌道(5)移動到對應的所述出料口下方。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其特徵在於,所述餐廚垃圾轉運站還包括 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所述垃圾容納箱體為該車廂可卸式垃圾運輸車(6)的用作車 廂的可卸式垃圾車箱體(7)。
9. 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餐廚垃圾轉運站,其特徵在於,所述餐廚垃圾 轉運站還包括垃圾收集車(1),該垃圾收集車(1)能夠行駛到所述上層平臺(10)的上表面 上,以能夠將收集的餐廚垃圾向所述進料口中投放。
【文檔編號】B65F9/00GK203903237SQ201420329593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9日
【發明者】舒春亮, 李素娟 申請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