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民俗博物館可以玩什麼(關中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在渭北三A景區高陵場畔隆重開館)
2023-07-14 13:21:07
1





品類最全 藏量最大 專家肯定 遊客日多
關中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開館
5年內將打造成擁有50個主題館的北方農耕民俗文化遺產博覽園
渭南青年網頭條號(www.wnyouth.cn 記者/景明軍 李瑾瑩攝影報導)元月1日,我國品類最全、藏量最大的民營博物館——關中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在渭北三A景區高陵場畔隆重開館,吸引了省內外專家學者、文博同行、旅行社團,以及各地遊客數千人參觀遊覽。










坐落於高陵區古仁村堡遺址旁的關中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系該村農民企業家閆國新投資興建的一家民俗博物館,完成投資3000萬元,陳展面積4000平米,分文化長廊、農史廳、民俗廳和穹頂三轉大迴環主館四大板塊,展出遠古至今的實物、標本5000餘類5萬餘件(套),生產生活、七十二行、民俗諸事無處不在,金銀銅鐵、石陶玉瓷、骨皮竹木器具無所不有,大到變法改革、造田引水、鑽木取火、發明創造,小到籽種苗木、土壤肥料、農時物候、犁耙耬耱,以及病蟲草害防治、收穫拉運碾打,直到糧油棉麻加工、衣食住行披掛,還有鼓瑟樂舞、法術武道、祈福納祥、婚喪嫁娶等等,並輔以大量石雕泥塑、情景繪畫、珍貴照片和翔實資料,儘可能地進行了活化復原、情景再現。在展出的數百件珍品物件中,有史前的刀、斧、鏟、犁、棒等石質器具組合,有春秋戰國、秦漢晉唐鑄鐵鏵犁系列,有多個朝代的銅鐵燈碗、酒具和禮、樂、祭、法器,另有大量單雙糧倉、二三聯鍋頭,以及造型各異、雕花精美的唐權明權。這裡還有已經鑑定的「人類最早磨麵機」龍山石磨,具有精確紀年的順治轎車、乾隆琵琶、嘉慶馬車,以及數以千計的明清民國大型古舊水車馬車、尖杈風車、織機紡車,和碾米搗藥、舂菽打穀、造紙染布等各類鐵石器物。而碌碡、磨扇、碾盤等更是多達兩萬餘件,若一字排開布陣,堪稱史上最長的中國碌碡街;趕上百架古舊馬車上路,其浩蕩之勢則不遜於當年秦皇一統六國的首次巡遊……




國學大師翟鴻燊、文史權威樊志民、文化學者趙宇共等讚嘆不已:關中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涉獵之寬、品類之全、藏量之大、珍品之多、價值之高、影響之廣「陝西未有、國內罕見」,在數以百計的農耕館中「翹楚於眾、獨拔頭籌」,堪稱一部高度濃縮的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農耕民俗演進發展史。原《唐都學報》主編、長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正奇指出,走進關中農耕館,遊客可在穿越時空的感覺中,深深領略華夏農耕文化的博大精深,細細品味祖國民俗文化的源遠流長,其傳承文明、造福子孫的濟世功德,以及光華四射、生機勃勃的魅力前景不可估量。








圍繞這一核心工程,閆國新還投資2000餘萬新建了一座佔地500畝的旅遊項目高陵場畔,包括2900餘碌碡壘成的24米高五穀豐登塔,明清風格的仿古城樓,佔地30畝、開有鬥雞鬥羊狗攆兔等民俗項目、拔河打尜滾鐵環等傳統活動,以及曳碌碡碾場、搖風車分糧等農事體驗的跑馬場,還有意趣盎然的兒童樂園、好戲連臺的關中戲樓、極具特色的遊客商品,引進復建的忠字碑、人民公社大食堂和李儀址、楊虎城涇惠渠籌建指揮部。另外,田園農家樂、風味小吃街還推出了讓人滿嘴流油、回味無窮的場畔美食——紅柳烤肉、鹽池羊蠍子、黃金的油餅、關中老碗面等等,瓜果飄香、景色宜人的瓜田菜地果園楓林停車場,也是遊人觀光採摘的好去處,儼然一座遠離城市喧囂、緩釋綿綿鄉愁的世外桃源。




法人閆國新表示,未來5年將斥資上億元之巨,在高陵場畔打造一座擁有糧油、棉麻、水車、馬車、鼓樂、武道、度量衡、酒文化等50個主題館的全國最全最大博物館集群——華夏農耕民俗文化遺產博覽園,並努力成為關中農耕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基地和特色旅遊文化名片,為推進經濟發展、農民致富和社會進步做出更的貢獻。
高陵場畔農耕文化博物館館內部分場景組圖















美食一條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