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增高散熱鞋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05:44:06 1
專利名稱:內增高散熱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內增高散熱鞋。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散熱鞋種類很多,但是大多數卻因為實用價值不高或者價格太高而難以在市場上實現真正的應用;而且,很多散熱鞋名不副實,散熱性能很差,甚至幾乎沒有散熱能力。另外,單純具有散熱能力的鞋子,其功能顯得十分單一,並不能很好地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內增高散熱鞋,在實現有效散熱目的的同時,還具備增高、減震、防止腳氣滋生等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內增高散熱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內部設置有增高層,且該增高層包括由上底板、下底板和側板構成的封閉空間,以及位於該封閉空間內部並分別與下底板連接的槓桿系統和壓縮系統,同時,在所述下底板內還設置有與壓縮系統連通的散熱室。為了在對腳實現支撐的同時,達到可壓縮增高層內部空間的目的,所述上底板由上底前板和上底後板通過轉軸連接構成。進一步地,所述槓桿系統包括通過第一支撐件與下底板連接的前槓桿板,和通過第二支撐件與下底板連接的後槓桿板,且前槓桿板的一端與上底後板連接,另一端和後槓桿板的一端通過控制開關連接,而後槓桿板的另一端則與壓縮系統連接。在該槓桿系統中, 可通過調整兩個支撐件與前槓桿板、後槓桿板的支撐點位置,來改變對壓縮板的壓力大小, 進而改變壓縮室內的壓強大小,最終達到控制散熱室內製冷劑的輸出量的目的,以及控制散熱效果的目的。為了實現槓桿系統的自動回復,並保證對壓縮板的壓力效果,所述前槓桿板與下底板之間設置有第一回復彈簧,而後槓桿板為拱形板或直板。為了提高壓縮系統內空氣進入散熱室內的效果,所述壓縮系統包括與下底板成 90° 180°斜角設置的壓縮室,該壓縮室內部設置有製冷劑,其上端設置有壓縮板,下端通過帶第一單向控流閥的第一導管與散熱室連通,所述後槓桿板的一端與所述壓縮板連接。再進一步地,所述下底板為由硬質板和軟質板構成的密封結構,所述散熱室由散熱材料構成,其內部填充有液態製冷劑,而其下底面與軟質板上相對應的位置融為一體。更進一步地,所述鞋面上還設置有成網狀分布的蒸發室,該蒸發室通過帶第二單向控流閥的第二導管與散熱室連通。為了達到防止腳氣滋生的目的,所述增高層內還設置有排氣系統,該排氣系統包括位於硬質板上的空氣室,和位於硬質板與軟質板之間並設置有排氣孔的間隙;所述上底後板上設置有通孔,而空氣室則通過帶第三單向控流閥的第三導管與該上底後板上的通孔連通,同時通過第四導管與所述間隙連通。為了保證鞋底上方的空氣通過排氣系統順利排出,同時實現減震的目的,所述空氣室內部設置有連接下底板與該空氣室頂部的第二回復彈簧,以及下端與下底板連接、上端懸空的減震彈簧。為了避免鞋底內進入水流而無法排出,所述下底板的硬質板斜向設置,在該硬質板的最低處設置有與所述間隙連通的第五導管。利用水往低處流的原理,使進入鞋內的水自動流到底板的最低處,然後從第五導管進入間隙,從排氣孔排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全部採用普通材料製成,而且控制結構簡單、實現方便,非常適合市場推廣與應用;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鞋底內設置增高層,來到達內增高的目的,同時利用該增高層的內部空間來設置散熱、排氣等機構,將兩者巧妙地結合於一體,同時實現了增高與散熱的目的,一舉兩得;3.本實用新型可通過改變槓桿板的支點位置來靈活調整對壓縮板的壓力大小,從而控制壓縮室內的壓強,以達到控制散熱室內製冷劑流量及製冷效果的目的;4.本實用新型將壓縮室斜向設置於下底板的硬質板上,可有效地提高壓縮室內製冷劑進入散熱室內的效果,從而達到快速製冷的目的;5.本實用新型中,散熱室全部由散熱材料製成,其底面既作為下底面中軟質板的一部分,又作為鞋底的最底層的一部分,在使用過程中,散熱室底面直接與地面接觸,可有效地達到傳熱的效果;6.本實用新型在鞋面上成網狀分布有蒸發室,並利用導管將散熱室內的製冷劑導流入蒸發室內,從而使整個鞋面均分布有製冷劑,在製冷劑蒸發過程中,可有效帶走鞋子內部的熱量,大大提高鞋子的散熱效果;7.本實用新型在整個增高層中還設置有單向流通的排氣系統,可將鞋內腳所在空間的空氣從排氣系統排出,從而達到淨化鞋內空間、防止腳氣滋生的目的;8.本實用新型在排氣系統的空氣室內設置有第二回復彈簧,可保證空氣室受壓之後自動回復初始狀態,同時,其內部設置的減震彈簧可有效地降低鞋子運動時可能產生的震動,達到減震的目的;9.本實用新型利用斜向設置的底板,結合間隙與排氣孔,保證了進入鞋內的水流的自動排出,從而達到防止鞋內潮溼的目的;10.本實用新型同時達到了增高、散熱、減震、防潮以及防止腳氣滋生的效果,真正實現多功能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鞋底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上述附圖中,附圖標記對應的名稱如下1-散熱室,2-上底前板,3-上底後板,4-轉軸,5-第一支撐件,6_前槓桿板,7_第二支撐件,8-後槓桿板,9-控制開關,10-第一回復彈簧,11-壓縮室,12-壓縮板,13-第一導管,14-硬質板,15-軟質板,16-第二導管,17-空氣室,18-間隙,19-第三導管,20-第四導管,21-第二回復彈簧,22-減震彈簧,23-第五導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於下列實施例。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內增高散熱鞋,主要包括鞋底、鞋面,以及鞋底內部的增高層, 其中,增高層包括由上底板、下底板和側板構成的封閉空間,以及位於該封閉空間內部並分別與下底板連接的槓桿系統和壓縮系統,而下底板內部則設置有與壓縮系統連通的散熱室 1,鞋面上網狀分布有蒸發室,該蒸發室通過帶第二單向控流閥的第二導管16與散熱室1連通。通過第二單向控流閥,可以控制第二導管內流體的流向,即只能從散熱室流向蒸發室, 而不能從蒸發室流向散熱室。所述上底板為與腳接觸的底面,主要由硬質板構成,為了保證舒適度,也可以在硬質板上包覆一層軟質材料。為了實現對增高層內部空間的壓縮,將上底板分割為上底前板 2和上底後板3兩部分,該兩部分通過轉軸4活動連接。腳施加壓力時,壓力主要作用在上底後板3上,上底後板3在受到壓力之後,在轉軸4的作用向下轉動,對槓桿系統施加壓力; 而上底前板2則主要起支撐作用,固定不動。下底板屬於與地面接觸的底面,為一個主要由硬質板14和軟質板15構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密封結構。所述散熱室1整體位於硬質板14和軟質板15之間,並全部由散熱材料構成;而且其內部填充有液態製冷劑,其下底面與軟質板15上相對應的位置融為一體。即只要散熱室內部溫度低於其外部溫度,散熱室1內的製冷劑發生蒸發即可帶走鞋內熱量,從而達到散熱效果。槓桿系統的作用在於將腳施加的壓力放大後作用在壓縮板12上,從而增大壓縮室11內的壓強,一方面促進散熱室1內製冷劑的蒸發,另一方面使散熱室1內的製冷劑通過第二導管16進入蒸發室,最終達到提高散熱效果的目的。具體地說,槓桿系統主要包括通過第一支撐件5與下底板連接的前槓桿板6,和通過第二支撐件7與下底板連接的後槓桿板8,且前槓桿板6的一端與上底後板3連接,另一端和後槓桿板8的一端通過控制開關 9連接,而後槓桿板8的另一端則與壓縮系統連接。為了真正實現槓桿的作用,前槓桿板6 可以與第一支撐件5的連接點為支點,上下轉動,後槓桿板8可以與第二支撐件7的連接點為支點,上下轉動。並且,為了保證對壓縮板12的壓力效果,所述後槓桿板8設計成拱形, 第二支撐件7與後槓桿板8的連接點位於後槓桿板8的內凹部,而後槓桿板8的末端則與壓縮板12連接。為了實現槓桿系統的狀態自動回復功能,在前槓桿板6與下底板之間設置有第一回復彈簧10,利用該第一回復彈簧10的回覆能力,可有效地實現槓桿系統的自動回
Μ. ο壓縮系統的作用在於增大其內部的壓強,將其內部的製冷劑送入散熱室1,推動散熱室1內製冷劑的流動,促進位冷劑的蒸發,到達散熱的效果。具體地說,壓縮系統主要包括一個斜向設置的壓縮室11,其與下底板之間的夾角一般設置成120°為宜。通過斜向設置方式,可以提高壓縮室內流體的流動性,從而提高散熱效率。在壓縮室11的上端設置有可轉動的壓縮板12,在壓縮板12受到來自槓桿系統的作用力之後,壓縮板12將向下轉動, 從而減小壓縮室11的空間,增大壓縮室11內部的壓強,此時,壓縮室11內的壓強將大於散熱室1內部的壓強,第一導管13內的第一單向控流閥將打開,壓縮室11內部的製冷劑將通過第一導管13進入散熱室1,將散熱室1內原有的製冷劑壓入蒸發室內。當腳撤去壓力之後,槓桿系統在第一回復彈簧10的作用下回復到初始狀態,壓縮室11內的壓強也將回復到初始狀態,此時,第一導管13內的單向控流閥將關閉,連接蒸發室和散熱室的第二導管 16內殘留的流體將回流入散熱室1內;而已經進入蒸發室內部的製冷劑則分布於整個鞋面內,並在蒸發過程中將鞋面及鞋子內部的熱量帶走,從而大大提高散熱效果。[0037]為了達到淨化鞋內空間、防止腳氣滋生的目的,在增高層內還設置有排氣系統。排氣系統主要包括一個位於下底板的硬質板上的空氣室17,和位於硬質板14與軟質板15之間並設置有排氣孔的間隙18 ;同時,在所述上底後板3上設置有通孔,空氣室17通過帶第三單向控流閥的第三導管19與該上底後板3上的通孔連通,同時通過第四導管20與所述間隙18連通。如此,即可將腳所在空間內的空氣依次通過第三導管19、空氣室17、第四導管20送入間隙18內,最終從間隙18上的排氣孔排出至鞋外。另外,在空氣室17內部設置有第二回復彈簧21和減震彈簧22,第二回復彈簧22的上下兩端分別與空氣室17的上端和下底板的硬質板14連接;減震彈簧22的下端固定在硬質板14上,而上端則懸空。通過第二回復彈簧21和減震彈簧22的作用,可使空氣室17在受壓之後快速回復狀態,並降低鞋子震動,使人體在日常行動中保持身體平衡,從而為青少年成長提供輔助作用。[0038]除上述結構之外,本實用新型還將下底板的硬質板14斜向設置,在該硬質板14的最低處設置有與所述間隙18連通的第五導管23。通過該結構,可以使進入增高層的雨水自動流到底板的硬質板14的最低處,然後從第五導管23進入間隙18,並最終從排氣孔排出。 如此不僅保持了鞋內的乾燥,還在雨水排出的同時帶走了熱量,進一步達到了散熱的目的。[0039]在上述結構的設置下,即可同時實現增高、散熱、減震、防潮、排氣、防止腳氣滋生等效果。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1.內增高散熱鞋,包括鞋底和鞋面,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底內部設置有增高層,且該增高層包括由上底板、下底板和側板構成的封閉空間,以及位於該封閉空間內部並分別與下底板連接的槓桿系統和壓縮系統,同時,在所述下底板內還設置有與壓縮系統連通的散熱室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增高散熱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底板由上底前板( 和上底後板( 通過轉軸(4)連接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增高散熱鞋,其特徵在於,所述槓桿系統包括通過第一支撐件( 與下底板連接的前槓桿板(6),和通過第二支撐件(7)與下底板連接的後槓桿板 (8),且前槓桿板(6)的一端與上底後板C3)連接,另一端和後槓桿板(8)的一端通過控制開關(9)連接,而後槓桿板(8)的另一端則與壓縮系統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增高散熱鞋,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槓桿板(6)與下底板之間設置有第一回復彈簧(10),而後槓桿板(8)為拱形板或直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增高散熱鞋,其特徵在於,所述壓縮系統包括與下底板成 90° 180°斜角設置的壓縮室(11),該壓縮室(11)內部設置有製冷劑,其上端設置有壓縮板(12),下端通過帶第一單向控流閥的第一導管(1 與散熱室(1)連通,所述後槓桿板 (8)的一端與所述壓縮板(1 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增高散熱鞋,其特徵在於,所述下底板為由硬質板(14)和軟質板(15)構成的密封結構,所述散熱室(1)由散熱材料構成,其內部填充有液態製冷劑, 而其下底面與軟質板(1 上相對應的位置融為一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增高散熱鞋,其特徵在於,所述鞋面上還設置有成網狀分布的蒸發室,該蒸發室通過帶第二單向控流閥的第二導管(16)與散熱室(1)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內增高散熱鞋,其特徵在於,所述增高層內還設置有排氣系統,該排氣系統包括位於硬質板(14)上的空氣室(17),和位於硬質板(14)與軟質板(15) 之間並設置有排氣孔的間隙(18);所述上底後板C3)上設置有通孔,而空氣室(17)則通過帶第三單向控流閥的第三導管(19)與該上底後板C3)上的通孔連通,同時通過第四導管 (20)與所述間隙(18)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內增高散熱鞋,其特徵在於,所述空氣室(17)內部設置有連接下底板與該空氣室(17)頂部的第二回復彈簧(21),以及下端與下底板連接、上端懸空的減震彈簧02)。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內增高散熱鞋,其特徵在於,所述下底板的硬質板(14)斜向設置,在該硬質板(14)的最低處設置有與所述間隙(18)連通的第五導管0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增高散熱鞋,主要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散熱鞋的功能單一而且散熱效果差的問題。該內增高散熱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內部設置有增高層,且該增高層包括由上底板、下底板和側板構成的封閉空間,以及位於該封閉空間內部並分別與下底板連接的槓桿系統和壓縮系統,同時,在所述下底板內還設置有與壓縮系統連通的散熱室。本實用新型設計巧妙,結構合理,能夠在實現散熱的同時,達到增高、減震、防潮、防止腳氣滋生等效果,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文檔編號A43B7/06GK202233286SQ20112035695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2日
發明者左彪 申請人:左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