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灌腸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12:59:0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灌腸裝置。
背景技術:
灌腸法是用導管自肛門經直腸插入結腸灌注液體,以達到通便排氣的治療方法,能刺激腸蠕動,軟化、清除糞便,並有降溫、催產、稀釋腸內毒物、減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達到供給藥物、營養、水分等治療目的。現在醫院常用的灌腸裝置包括灌腸筒,灌腸筒下端連接有輸液管,輸液管上設置有輸液開關,輸液管的末端連接有肛管,肛管用於插入病人的肛門,插入7-10釐米,使用的時候,在灌腸筒內倒入生理鹽水,打開輸液開關,生理鹽水經由輸液管、肛管及病人的肛門進入病人腸道,對病人進行灌腸;當流入200-300ml左右、病人耐受不住的時候,拔出肛管,在病人臀部放置便盆,灌入腸道的生理鹽水夾雜糞渣等直接排入便盆;然後再次將肛管插入病人體內進行二次灌注;如此往復,直至灌腸結束。這樣的缺陷在於,每次都需要多次插拔肛管,不但操作麻煩而且容易造成病人的不適和腸道黏膜的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自動灌腸裝置,可控制灌腸液流量、無需反覆拔插使用方便且能解決糞便和血塊堵塞分支管道問題的新的灌腸裝置,可以實現灌腸液的有效導出。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灌腸裝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連接灌腸液推進裝置、負壓引流泵、電磁閥Ⅰ、電磁閥Ⅱ、電磁閥Ⅲ、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
所述灌腸液推進裝置連接灌腸液管,所述灌腸液管上部側面設有灌腸液輸入管,所述灌腸液管的底部連接灌腸液輸送軟管,所述灌腸液管與所述灌腸液輸送軟管接口端附近,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灌腸液輸送軟管的另一埠附近設有電磁閥Ⅰ;
所述負壓引流泵連接引流管Ⅰ,所述引流管Ⅰ與所述負壓引流泵接口附近設有壓力傳感器、引流液收集裝置Ⅰ,所述引流管Ⅰ的另一端設有電磁閥Ⅱ;
所述電磁閥Ⅲ位於引流管Ⅱ內,所述引流管Ⅱ的末端設有引流液收集裝置Ⅱ;
所述灌腸液管、所述引流管Ⅰ、所述引流管Ⅱ末端共同連接於肛管。
進一步的,所述灌腸液管採用PVC材料,且設有刻度。
進一步的,所述灌腸液管與所述灌腸液輸送軟管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引導管Ⅰ與所述負壓引流泵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灌腸液管、所述引流管Ⅰ、所述引流管Ⅱ與所述肛管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引流管Ⅰ與所述引流液收集裝置Ⅰ,所述引流管Ⅱ與所述引流液收集裝置Ⅱ均可拆卸連接。
使用時,首先將灌腸液推進裝置升至最高,關閉電磁閥Ⅰ、Ⅱ、Ⅲ,通過灌腸液輸入管向灌腸液管內輸入灌腸液;調節控制器,設置灌腸液推進裝置的推進速度,打開電磁閥Ⅰ和電磁閥Ⅲ開始灌腸,同時引流液可經引流管Ⅱ流至引流液收集裝置Ⅱ;當病人不耐受時,關閉灌腸液推進裝置、電磁閥Ⅰ和電磁閥Ⅲ,調節控制器,設置負壓引流泵的轉速,打開電磁閥Ⅱ和電磁閥Ⅲ,引流液、糞便、血塊等可經引流液管Ⅰ至引流液收集裝置Ⅰ和引流液收集裝置Ⅰ。
在整個使用過程中,可根據溫度傳感器所測溫度,調節灌腸液推進裝置的推進速度;可根據壓力傳感器所測壓力值,調節負壓引流泵的轉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灌腸液灌入速度和總量便於控制。
2)灌腸過程中,肛管無需多次插入,減輕病人的不適感。
3)負壓引流泵和兩條引流管能解決糞便和血塊堵塞的問題。
4)整個灌腸過程中,只需更進行換引流液收集裝置和調節控制器的操作,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1、控制器,2、灌腸液推進裝置,3、灌腸液輸入管,4、灌腸液管,5、溫度傳感器,6、灌腸液輸送軟管,7、電磁閥Ⅰ,8、肛管,9、引流管Ⅰ,10、電磁閥Ⅱ,11、引流液收集裝置Ⅰ,12、壓力傳感器,13、負壓引流泵,14、引流管Ⅱ,15、電磁閥Ⅲ,16、引流液收集裝置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自動灌腸裝置,包括控制器1,所述控制器1連接灌腸液推進裝置2、負壓引流泵13、電磁閥Ⅰ7、電磁閥Ⅱ10、電磁閥Ⅲ15、溫度傳感器5、壓力傳感器12。
所述灌腸液推進裝置2連接灌腸液管4,所述灌腸液管4上部側面設有灌腸液輸入管3,所述灌腸液管4的底部連接灌腸液輸送軟管6,所述灌腸液管4與所述灌腸液輸送軟管6接口端附近,設有溫度傳感器5,所述灌腸液輸送軟管6的另一埠附近設有電磁閥Ⅰ7;
所述負壓引流泵連接引流管Ⅰ9,所述引流管Ⅰ9與所述負壓引流泵13接口附近設有壓力傳感器12、引流液收集裝置Ⅰ11,所述引流管Ⅰ9的另一端設有電磁閥Ⅱ10;
所述電磁閥Ⅲ位於引流管Ⅱ14內,所述引流管Ⅱ14的末端設有引流液收集裝置Ⅱ16;
所述灌腸液管4、所述引流管Ⅰ9、所述引流管Ⅱ14末端共同連接於肛管。
進一步的,所述灌腸液管4採用PVC材料,且設有刻度。
進一步的,所述灌腸液管4與所述灌腸液輸送軟管6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引導管Ⅰ9與所述負壓引流泵13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灌腸液管4、所述引流管Ⅰ9、所述引流管Ⅱ14與所述肛管8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引流管Ⅰ9與所述引流液收集裝置Ⅰ11,所述引流管Ⅱ14與所述引流液收集裝置Ⅱ16均可拆卸連接。
如圖2所示,溫度傳感器5和壓力傳感器12將所測量的溫度和壓力參數,傳送給控制器1,控制器1根據溫度控制灌腸液推進裝置2的速度,控制壓力控制負壓引流泵13的轉速。控制器還控制電磁閥Ⅰ7、Ⅱ10、Ⅲ15的開關。
使用時,首先將灌腸液推進裝置2升至最高,關閉電磁閥Ⅰ7、Ⅱ10、Ⅲ15,通過灌腸液輸入管3向灌腸液管4內輸入灌腸液;調節控制器1,設置灌腸液推進裝置2的推進速度,打開電磁閥Ⅰ7和電磁閥Ⅲ15開始灌腸,同時引流液可經引流管Ⅱ14流至引流液收集裝置Ⅱ16;當病人不耐受時,關閉灌腸液推進裝置2、電磁閥Ⅰ7和電磁閥Ⅲ15,調節控制器1,設置負壓引流泵13的轉速,打開電磁閥Ⅱ10和電磁閥Ⅲ15,引流液、糞便、血塊等可經引流管Ⅰ9至引流液收集裝置Ⅰ11和引流液收集裝置Ⅱ16。
在整個使用過程中,可根據溫度傳感器5所測溫度,調節灌腸液推進裝置2的推進速度;可根據壓力傳感器12所測壓力值,調節負壓引流泵13的轉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灌腸液灌入速度和總量便於控制。
2)灌腸過程中,肛管無需多次插入,減輕病人的不適感。
3)負壓引流泵和2條引流管能解決糞便和血塊堵塞的問題。
4)整個灌腸過程中,只需更換引流液收集裝置和調節控制器,因採用可拆卸連接,更換引流液收集裝置操作方便。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