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
2023-06-09 20:29:36 1
專利名稱: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果蔬防腐保鮮技術,具體涉及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
背景技術: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屬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果實色澤鮮豔、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但是果皮極薄,極易破損,導致腐敗菌的入侵,造成果實黴爛,嚴重影響外觀及商品價值。 草莓採後腐敗的主要原因是灰葡萄孢黴(Botrytis cinerea)和根黴(Rhizopusstolonife)導致的灰黴病和根黴病(陳莉,屠康,潘秀娟.採後熱處理對草莓果實貨架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04,25(9) :187-191)。長期以來,使用各種殺菌劑是草莓採後防腐保鮮的主要手段,如速克靈(腐黴利)、速滅霜、多黴清、多菌靈苯等化學殺菌劑(曾光輝,金秀敏.草莓灰黴病綜合防治技術[J].溫州農業科技2009, 1 :37-38)。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重視,化學殺菌劑的使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果蔬類產品走有機綠色的發展道路是今後國內外必然的趨勢。因此,尋找無毒、高效的防腐保鮮技術是草莓等易腐水果採後防腐保鮮研究的重點。如陳莉、屠康、潘秀娟用48°C熱空氣處理30min和44t:熱水浸潤20min處理的"永豐"草莓果實具有較好的貨架品質,果實的呼吸作用明顯減弱,能有效地防腐抑菌(採後熱處理對草莓果實貨架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04,25(9);熱處理控制果蔬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高溫對病原菌的直接致死作用或抑制作用,但是在貯藏過程中沒有剩餘的保護作用或保護作用較弱。又如鄭曉冬、張紅印等用羅倫隱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應用於草莓的防腐保鮮(羅倫隱球酵母對草梅採後灰黴病害的生物防治.農業工程學報,2003,19(5) :171-175);羅倫隱球酵母、枯草芽孢桿菌等主要體現在它能同病原菌競爭營養和生存空間,附著與真菌菌絲破壞其結構,產生抗菌物質,誘導提高果蔬自身的抗病防禦能力等,因此在貯藏過程中也能提供較好的保護。以及屠康、邵興鋒、靜瑋在果蔬防腐保鮮中將熱處理與生防菌等其他處理方法相複合,克服了熱處理的不足,提高處理的作用效果(貯前複合熱處理對果蔬品質和病蟲害的影響.果樹學報,2006,23(3) :442-447)。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用該方法處理後的草莓貯藏過程中果皮色澤保持較好,果實自然腐爛指數較低,果實人工接種灰黴病害發生率也較低,該方法具有較好的防腐保鮮效果。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包括採後草莓的挑選、熱空氣處理和貯藏,在熱空氣處理與貯藏之間還包括用地衣芽孢桿菌菌液浸泡0. 5 1. 5分鐘,所述地衣芽孢桿菌菌液的濃度為18CFU/ml,所述熱空氣處理的溫度為45。C,所述熱空氣處理的相對溼度為75 85%,所述熱空氣處理的時間為1. 5 2. 5小時,所述貯藏的溫度為不高於20°C。地衣芽孢桿菌購自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保藏號為CICC 23642 ;地衣芽孢桿菌為對人體健康有益又安全的益生菌,草莓浸泡O. 5 1. 5分鐘,基本可以在草莓表面附著,誘導提高草莓的抗病防禦能力,45t:溫度、75 85%溼度的熱空氣處理條件,不會造成草莓外表的損傷,維持草莓硬度和水份較好,經1. 5 2. 5小時熱空氣處理,對草莓的病原菌抑制作用較好,有利於草莓防腐。將地衣芽孢桿菌菌液浸泡的草莓防腐保鮮技術未見任何報導,更未公開上述條件熱空氣處理與地衣芽孢桿菌菌液浸泡的複合防腐保鮮技術。 熱空氣處理的相對溼度為80%,熱空氣處理的時間為2小時,致死或抑病原菌效果較好。 用地衣芽孢桿菌菌液浸泡1分鐘,草莓表面附著地衣芽孢桿菌較好。 貯藏溫度為不高於5°C 。 熱空氣處理的溫度用電加熱器控制。 熱空氣處理的相對溼度用超聲波加溼器控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包括採後草莓的挑選、熱空氣處理和貯藏,在熱空氣處理與貯藏之間還包括用地衣芽孢桿菌菌液浸泡0. 5 1. 5分鐘,地衣芽孢桿菌菌液的濃度為108CFU/ml,熱空氣處理的溫度為45°C ,熱空氣處理的相對溼度為75 85%,熱空氣處理的時間為1. 5 2. 5小時,貯藏的溫度為不高於20°C ;經以上條件的熱空氣處理和地衣芽孢桿菌菌液浸泡的草莓,貯藏在不高於20°C溫度條件下,果皮色澤保持較好,果實自然腐爛指數較低,果實人工接種灰黴病害發生率也較低,經過5天貯藏後果皮顏色未有顯著的變化,自然腐爛指數低於0. 2,人工接種灰黴病害發生率低於60%,又由於地衣芽孢桿菌為安全的益生菌,所以食用該複合防腐保鮮處理,對人體無害反而有益;因此本方法對草莓採後的防腐保鮮較好,在貯運過程中提供了較好的防腐保鮮技術,提高了草莓的經濟價值,避免使用各種化學保鮮劑、防腐劑對人類和環境帶來的潛在危害。
圖1為貯藏5天後的自然腐爛指數示意圖; 圖2為人工接種灰黴菌貯藏5天後的病害發生率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 —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包括採後挑選大小、色澤基本一致,無病蟲害,無機械傷的草莓,先放入由電加熱器和超聲波加溼器控制的熱空氣處理2小時,熱空氣處理的溫度為45°〇,熱空氣處理的相對溼度為80%左右,取出後浸入經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培養,用生理鹽水配製成108CFU/ml的地衣芽孢桿菌菌懸液浸泡1分鐘,取出通風晾乾,然後在2(TC溫度條件下貯藏。貯藏5天觀察色澤,色澤基本與採後相當,說明保鮮效果較好。 上述實施例中相對溼度也可以為75%或85% ;菌懸液浸泡時間也可以0. 5或1. 5分鐘;貯藏溫度也可以為1(TC,(TC或2(rC以下等;在此不一一舉例。
空白對照例 採後挑選大小、色澤基本一致,無病蟲害,無機械傷的草莓,直接在2(TC溫度條件下貯藏。 對照例1 採後挑選大小、色澤基本一致,無病蟲害,無機械傷的草莓,放入由電加熱器和超聲波加溼器控制的熱空氣環境中處理2小時,熱空氣處理的溫度為45t:,熱空氣處理的相對溼度為80%左右,然後在2(TC溫度條件下貯藏。
對照例2 採後挑選大小、色澤基本一致,無病蟲害,無機械傷的草莓,浸入108CFU/ml的地衣芽孢桿菌菌懸液浸泡1分鐘,然後在2(TC溫度條件下貯藏。
驗證例1 對上述實施例、空白對照例、對照例1和對照例2的草莓貯藏5天後,測定和計算自然腐爛指數。將果面的腐爛程度分為5級,O級無腐爛;1級果面腐爛小於25%;2級
果面腐爛面積在25-50%之間;3級果面腐爛面積在50-75%之間;4級果面腐爛面積大於75%。然後按下面的公式計算腐爛指數腐爛指數=[E (級數X對應腐爛果數量)]/
該組果實總數。 經測定得到如圖1所示的結果。從圖1中可以看出,經本發明的方法處理的草莓自然貯藏5天後自然腐爛指數低於0. 2,單用相同條件的熱空氣處理的草莓貯藏5天後自然腐爛指數約為0. 3,單用相同條件的地衣芽孢桿菌菌懸液浸泡草莓貯藏5天後自然腐爛指數約為0. 4,而未處理的草莓貯藏5天後自然腐爛指數約為0. 5,說明本發明的方法處理的草莓貯藏過程中防腐效果較好,相對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驗證例2 對上述實施例、空白對照例、對照例1和對照例2的貯藏前草莓立即用酒精棉球消毒後,剌傷形成l個直徑2mm、深2mm的傷口,傷口上用灰黴菌(15iU 1(f個/ml)接種,20。C貯藏5天後,再測定病害的發生率和病斑直徑,得到如圖2所示的病害發生率,本發明的方法處理的草莓貯藏5天後病害發生率再低,只有60%,病斑直徑也最低只有9. lmm,說明本發明的方法抗病害能力強,即防腐保鮮效果好。
上述圖1、圖2的指標為重複三次試驗後的平均值。
權利要求
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包括採後草莓的挑選、熱空氣處理和貯藏,其特徵在於在熱空氣處理與貯藏之間還包括用地衣芽孢桿菌菌液浸泡0.5~1.5分鐘,所述地衣芽孢桿菌菌液的濃度為108CFU/ml,所述熱空氣處理的溫度為45℃,所述熱空氣處理的相對溼度為75~85%,所述熱空氣處理的時間為1.5~2.5小時,所述貯藏的溫度為不高於20℃。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熱空氣處 理的相對溼度為80%,所述熱空氣處理的時間為2小時。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地衣芽孢 桿菌菌液浸泡時間為1分鐘。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貯藏的溫度為不高於5t:。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熱空氣處 理的溫度為電加熱器控制。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熱空氣處 理的相對溼度為超聲波加溼器控制。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草莓採後的複合防腐保鮮方法,包括採後草莓的挑選、熱空氣處理和貯藏,在熱空氣處理與貯藏之間還包括用地衣芽孢桿菌菌液浸泡0.5~1.5分鐘,地衣芽孢桿菌菌液的濃度為108CFU/ml,熱空氣處理的溫度為45℃,熱空氣處理的相對溼度為75~85%,熱空氣處理的時間為1.5~2.5小時,貯藏的溫度為不高於20℃;該方法使果皮色澤保持較好,果實自然腐爛指數較低,果實人工接種灰黴病害發生率也較低;又由於地衣芽孢桿菌為安全的益生菌,所以食用該複合防腐保鮮處理,對人體無害反而有益。因此本方法對草莓採後的防腐保鮮較好,安全性較高。
文檔編號A23B7/005GK101715800SQ20091015539
公開日2010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8日
發明者潘道東, 蘇秀榕, 邵興鋒 申請人: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