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1:30:51 2
專利名稱: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屬於城市建設領域,包括相連的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內設置有遇水膨脹止水材料,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的連接縫側面澆築有混凝土。所述遇水膨脹止水材料在遇水後產生膨脹變形,並充滿連接縫的間隙,同時產生較大接觸壓力,有效地防止了滲水現象。本實用新型免去了鋪設及拆除防水擋板的工序,施工簡便,能夠縮短工期,防水效果好。
【專利說明】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建設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城市建設的腳步越來越快,地下管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主城部分,開挖及鋪設各類管溝,是地下管線施工的必要步驟。
[0003]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勢中,管溝連接時,地下水滲入,不僅影響施工條件和進度,還會影響現場澆築質量,為了防止地下水滲入,現有技術中,施工時採用預先鋪設防水擋板,在施工完成後拆除防水擋板的方法來處理施工過程中的地下水滲入問題,導致施工麻煩,後期拆除不便,工期延長,影響市民生活。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施工簡便,能夠縮短工期,防水效果好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包括相連的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內設置有遇水膨脹止水材料,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的連接縫側面澆築有混凝土。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處在所述第一預製管溝的端面上設置有凹槽,所述遇水膨脹止水材料為顆粒或粉末狀,所述遇水膨脹止水材料設置在所述凹槽內。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處在所述第二預製管溝的端面上設置有與所述凹槽相對應的凸起。
[000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處在所述第二預製管溝上也設置有凹槽。
[0010]進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形狀為梯形、半圓形或矩形。
[0011]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處所述第一預製管溝的端面為平面,所述遇水膨脹止水材料為遇水膨脹止水膠條,所述遇水膨脹止水膠條粘貼在所述第一預製管溝的端面上。
[0012]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處所述第二預製管溝的端面為平面。
[0013]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的間隙為10-20mm。
[0014]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的截面為方形、U形、圓形或橢圓形。
[0015]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均為整體式管溝。
[0016]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與現有技術先比,本實用新型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包括相連的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內設置有遇水膨脹止水材料,這種材料在遇水後產生膨脹變形,並充滿連接縫的間隙,同時產生較大的接觸壓力,有效地防止了滲水現象。本實用新型免去了鋪設及拆除防水擋板的工序,施工簡便,能夠縮短工期,防水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2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如圖1至圖2所示,包括相連的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之間的連接縫內設置有遇水膨脹止水材料3,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的連接縫側面澆築有混凝土 4。
[0022]具體施工時,可以參照如下操作步驟:
[0023](I)將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按圖1所示放好,中間留有一定間隙;
[0024](2)在管溝的連接縫內加入遇水膨脹止水材料3,該步驟中還可以額外擠壓兩管溝以使兩者連接緊密;
[0025](3)澆注混凝土 4使其與預製管溝連為一體。
[0026]本實用新型中,遇水膨脹止水材料3在遇水後產生膨脹變形,並充滿連接縫的間隙,同時產生較大的接觸壓力,有效地防止了滲水現象。本實用新型免去了鋪設及拆除防水擋板的工序,施工簡便,能夠縮短工期,防水效果好。
[0027]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如圖2所示,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之間的連接縫處在第一預製管溝I的端面上設置有凹槽5,遇水膨脹止水材料3為顆粒或粉末狀(具體可以採用市售的各類材料,此處不再贅述),遇水膨脹止水材料3設置在凹槽5內,凹槽5的結構方便了顆粒或粉末狀的遇水膨脹止水材料3的放置,且確保了防水效果。
[0028]為了進一步提高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的連接效果,使連接縫連接更緊密,如圖2所示,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之間的連接縫處在第二預製管溝2的端面上優選設置有與凹槽5相對應的凸起6。
[0029]或者,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之間的連接縫處在第二預製管溝2上也設置有凹槽,使連接縫形成包圍式空間結構,這樣利於遇水膨脹止水材料的位置固定,也能提高遇水膨脹止水材料的防水效果。
[0030]由於遇水膨脹止水材料的形狀或大小規格不同,凹槽5的形狀可以設計為梯形、半圓形或矩形等。
[0031]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改進,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之間的連接縫處第一預製管溝I的端面可以為平面,遇水膨脹止水材料3為遇水膨脹止水膠條,由於遇水膨脹止水膠條具有黏貼作用,可直接黏貼在第一預製管溝I的端面上。
[0032]此時,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之間的連接縫處所述第二預製管溝2的端面優選也為平面,用於與粘貼有遇水膨脹止水膠條的第一預製管溝I的端面對應連接。
[0033]以上實施例中,為了便於放置遇水膨脹止水材料,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之間的連接縫的間隙優選為10-20mm。
[0034]由於施工條件的不同,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的截面可以設計為方形、U形、圓形或橢圓形等,根據現場情況對應選擇。
[0035]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預製管溝I和第二預製管溝2優選均為整體式管溝,免去現場拼裝過程,加快施工進度,並且提高管溝自身防水性。
[0036]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相連的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內設置有遇水膨脹止水材料,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的連接縫側面澆築有混凝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處在所述第一預製管溝的端面上設置有凹槽,所述遇水膨脹止水材料為顆粒或粉末狀,所述遇水膨脹止水材料設置在所述凹槽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處在所述第二預製管溝的端面上設置有與所述凹槽相對應的凸起。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處在所述第二預製管溝上也設置有凹槽。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凹槽的形狀為梯形、半圓形或矩形。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處所述第一預製管溝的端面為平面,所述遇水膨脹止水材料為遇水膨脹止水膠條,所述遇水膨脹止水膠條粘貼在所述第一預製管溝的端面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處所述第二預製管溝的端面為平面。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之間的連接縫的間隙為10-20_。9.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的截面為方形、U形、圓形或橢圓形。10.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管溝連接縫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預製管溝和第二預製管溝均為整體式管溝。
【文檔編號】E02D29-16GK204266231SQ201420725826
【發明者】侯和濤, 賈元蓉, 朱文燦, 劉翔, 馮明遠, 程佑東 [申請人]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