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4:32:41 2
專利名稱:一種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測試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電機對拖測試的過程中,除了要保證環境溫度的穩定,還需要保證電機安裝的法蘭維持一個穩定的溫度,這樣測試才能保持在要求的穩定條件下。由於電機在工作狀態下會產生一定的熱量,通過電機的法蘭傳遞給安裝電機的測試臺法蘭上,這樣會導致電機測試的條件變化,導致測試結果不準確。所以必須滿足一個冷卻系統保證電機測試臺的法蘭維持穩定在一定溫度的冷卻系統。同時能夠提供給電機和驅動電機的水冷驅動器冷卻所需要的冷卻水源。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使得電機測試臺的法蘭和電機能夠穩定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包括用於儲藏冷卻水的水箱,所述水箱的第一出口與出水總管相連;所述出水總管分別與第一冷卻支管和第二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一冷卻支管與電機相連;所述第二冷卻支管與測試臺法蘭相連;所述出水總管上設有水泵;所述出水總管、第一冷卻支管和第二冷卻支管上均設有一控制閥;所述電機的出水口與第一冷卻回流管相連;所述測試臺法蘭的出水口與第二冷卻回流管相連;所述第一冷卻回流管與第二冷卻回流管分別與回流總管相連,所述回流總管與水箱的第一入口相連。所述水箱還設有第二出口和第二入口,所述水箱的第二出口通過第一管道與水冷機的入口相連;所述水冷機的出口通過第二管道與水箱的第二入口相連;所述第一管道上設有水泵。所述水箱還設有用於測量水溫的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與程序控制器相連,所述程序控制器的輸出控制端與水冷機相連。所述第一冷卻支管上的控制閥與電機之間依次設有比例閥、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流量傳感器;所述第一冷卻回流管上設有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比例閥和溫度傳感器之間還設有傳感器採集點。所述測試臺法蘭上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出水總管還與設有控制閥的第三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三冷卻支管與被測電機的驅動器相連;所述驅動器通過第三冷卻回流管與所述回流總管相連。所述出水總管還與設有控制閥的第四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四冷卻支管與負載電機的殼體相連;所述殼體通過第四冷卻回流管與所述回流總管相連。所述出水總管還與設有控制閥的第五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五冷卻支管與負載電機的驅動器相連;所述驅動器通過第五冷卻回流管與所述回流總管相連。[0012]有益效果由於採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可以滿足自動調節冷卻水流量,同時滿足自動控制電機測試臺法蘭達到設置的測試所要求的溫度,保證測試環節穩定、準確,實現電機測試冷卻條件自動化,智能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用於儲藏冷卻水的水箱1,所述水箱I的第一出口與出水總管相連;所述出水總管分別與第一冷卻支管和第二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一冷卻支管與電機2相連;所述第二冷卻支管與測試臺法蘭3相連;所述出水總管上設有水泵4 ;所述出水總管、第一冷卻支管和第二冷卻支管上均設有一控制閥;所述電機2的出水口與第一冷卻回流管相連;所述測試臺法蘭3的出水口與第二冷卻回流管相連;所述第一冷卻回流管與第二冷卻回流管分別與回流總管相連,所述回流總管與水箱I的第一入口相連。其中,所述水箱I還設有第二出口和第二入口,所述水箱I的第二出口通過第一管道與水冷機6的入口相連;所述水冷機6的出口通過第二管道與水箱I的第二入口相連;所述第一管道上設有水泵5。所述水箱I還設有用於測量水溫的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與程序控制器7相連,所述程序控制器7的輸出控制端與水冷機相連。所述第一冷卻支管上的控制閥與電機之間依次設有比例閥、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流量傳感器;所述第一冷卻回流管上設有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比例閥和溫度傳感器之間還設有傳感器採集點。所述測試臺法蘭3上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出水總管還與設有控制閥的第三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三冷卻支管與被測電機的驅動器8相連;所述被測電機的驅動器8通過第三冷卻回流管與所述回流總管相連。所述出水總管還與設有控制閥的第四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四冷卻支管與負載電機的殼體9相連;所述殼體9通過第四冷卻回流管與所述回流總管相連。所述出水總管還與設有控制閥的第五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五冷卻支管與負載電機的驅動器10相連;所述負載電機的驅動器10通過第五冷卻回流管與所述回流總管相連。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水箱I中的冷卻水通過水泵4,將第一路冷卻水供給電機2,冷卻水流經閥門,此處可在程序控制器中設置電機進出口溫度差,然後冷卻水流經比例閥、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流量傳感器,將冷卻水輸入電機2,冷卻水經過電機2內部然後從電機2出水口流出,將電機2的熱量帶走,經過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流回至水箱I。程序控制器比較電機2進出水口的溫度差,自動調節比例閥的大小,這樣可以控制通入電機2冷卻水的流量,自動調節至程序控制器中設定的進出口水的溫差值。第二路冷卻水從水泵4流出,通過閥門流入電機安裝的測試臺法蘭3,在測試臺法蘭3上還安裝有溫度傳感器,可以將溫度反饋至程序控制器,由程序控制器根據需要控制閥門的開關,來給測試臺法蘭3通入冷卻水,以保持測試臺法蘭3的溫度維持在設定溫度。測試臺法蘭3的回水再流回冷卻水的水箱I。第三路冷卻水從水泵4流出,通過閥門流入控制被測電機的水冷驅動器8,再流回冷卻水箱I。第四路冷卻水從水泵4流出,通過閥門流入負載電機水冷殼體9,再流回冷卻水箱I。第五路冷卻水從水泵流出,通過閥門流入控制負載電機的水冷驅動器10,再流回冷卻水箱I。水箱I中有一監測水箱內冷卻水溫度的溫度傳感器。將水箱I內的水溫反饋至程序控制器7,程序控制器7比較初始設定的冷卻水溫度,如果超出冷卻水設定的溫度,控制器7就會開啟水冷機6工作,將水箱I內的冷卻水通過水泵5,流入水冷機6,將溫度上升的冷卻水冷卻,再流回冷卻水箱I。不難發現,本實用新型可以滿足自動調節冷卻水流量,同時滿足自動控制電機測試臺法蘭達到設置的測試所要求的溫度,保證測試環節穩定、準確,實現電機測試冷卻條件自動化,智能化。
權利要求1.一種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包括用於儲藏冷卻水的水箱(I),其特徵在於,所述水箱(I)的第一出口與出水總管相連;所述出水總管分別與第一冷卻支管和第二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一冷卻支管與電機(2)相連;所述第二冷卻支管與測試臺法蘭(3)相連;所述出水總管上設有水泵(4);所述出水總管、第一冷卻支管和第二冷卻支管上均設有一控制閥;所述電機(2)的出水口與第一冷卻回流管相連;所述測試臺法蘭(3)的出水口與第二冷卻回流管相連;所述第一冷卻回流管與第二冷卻回流管分別與回流總管相連,所述回流總管與水箱的第一入口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水箱(I)還設有第二出口和第二入口,所述水箱(I)的第二出口通過第一管道與水冷機(6)的入口相連;所述水冷機(6)的出口通過第二管道與水箱(I)的第二入口相連;所述第一管道上設有水泵(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水箱(I)還設有用於測量水溫的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與程序控制器(7)相連,所述程序控制器(7)的輸出控制端與水冷機(6)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冷卻支管上的控制閥與電機(2)之間依次設有比例閥、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流量傳感器;所述第一冷卻回流管上設有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比例閥和溫度傳感器之間還設有傳感器採集點。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測試臺法蘭(3) 上設有溫度傳感器。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出水總管還與設有控制閥的第三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三冷卻支管與被測電機(8)的驅動器相連;所述被測電機的驅動器(8)通過第三冷卻回流管與所述回流總管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水總管還與設有控制閥的第四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四冷卻支管與負載電機的殼體(9)相連;所述殼體(9)通過第四冷卻回流管與所述回流總管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水總管還與設有控制閥的第五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五冷卻支管與負載電機的驅動器(10)相連;所述負載電機的驅動器(10)通過第五冷卻回流管與所述回流總管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測試自動化冷卻系統,包括用於儲藏冷卻水的水箱,所述水箱的第一出口與出水總管相連;所述出水總管分別與第一冷卻支管和第二冷卻支管相連;所述第一冷卻支管與電機相連;所述第二冷卻支管與測試臺法蘭相連;所述出水總管上設有水泵;所述出水總管、第一冷卻支管和第二冷卻支管上均設有一控制閥;所述電機的出水口與第一冷卻回流管相連;所述測試臺法蘭的出水口與第二冷卻回流管相連;所述第一冷卻回流管與第二冷卻回流管分別與回流總管相連,所述回流總管與水箱的第一入口相連。本實用新型使得電機測試臺的法蘭和電機能夠穩定在一定溫度範圍內。
文檔編號G01R31/34GK202837505SQ2012204476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4日
發明者傅聖睿, 任文杰 申請人:寧波菲仕運動控制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