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的剝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06:19:51 2
專利名稱:偏光片的剝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第l/5頁
偏光片的剝離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偏光片的剝離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將偏光片 自基板上安全剝離的剝離裝置。背景技術:
偏光片是一種由多層高分子材料複合而成的具有產生偏振光功能的光學
薄膜,其應用於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中,能夠將不具偏極 性的自然光轉化為偏極光,而使得與電場呈垂直方向的光線通過,這樣液晶 顯示面板(LCD panel)就能夠正常顯示影像。由此可知,偏光片是一種影響液 晶顯示面板的顯示效果的關鍵元件之一 。
偏光片是通過粘合劑(例如壓敏膠)貼附於液晶顯示面板上,因此在 偏光片與液晶顯示面板之間會產生一定的剝離力(或稱黏著力)。儘管業界對 於該剝離力設計有一定的技術規格,例如剝離力不會過小,以避免發生偏光 片自動剝離或翹曲的現象;而且剝離力也不能過大,否則會影響日後的維修。 但仍不可避免的是,剝離力對於偏光片重工還是存在有一定程度的威脅。例 如,當偏光片不良而需要將不良的偏光片剝離時,首先,如圖1A所示的傳統 的偏光片80的剝離方法,液晶顯示面板82被放置於一平臺84上,操作人員壓 緊液晶顯示面板82的兩端,此時液晶顯示面板82兩端各受到一壓緊力F1及F2; 然後,將偏光片80沿90。方.向剝離,即偏光片80是垂直於液晶顯示面板82剝離。 但在剝離過程中,兩者間的剝離力F會帶起液晶顯示面板82,而致使液晶顯示 面板82發生彎曲變形,如圖1B所示的傳統剝離方法造成的液晶顯示面板82彎 曲變形的示意圖。當液晶顯示面板82的變形量超過其極限值時,液晶顯示面 板82就會破裂、損壞。
隨著液晶顯示器的厚度越來越薄,液晶顯示面板的厚度也會越來越薄, 而傳統的偏光片的剝離方法將會變得越來越難。例如目前已出現對0.3mm、 0.2mm厚度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研究。據初步資料統計,0.3mm厚度的液晶顯示
面板在剝離偏光片時破片(即破裂)率達到50%;而0.2111111厚度的液晶顯示面
板在剝離偏光片時破片率更達90%。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偏光片的剝離裝置,能夠將偏光片自基 板上安全剝離,防止基板破裂。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在剝離偏光片時, 基板的上表面受力均勻,以避免出現真空洩露、無法剝離的現象,同時還確 保偏光片能夠被安全剝離於基板。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偏光片的剝離裝置, 用以將一偏光片剝離一基板,剝離裝置包含 一真空吸盤、 一定位板及一控 制機構。真空吸盤用以承載貼附有偏光片的基板,真空吸盤包含若干個吸附 孔及至少一抽真空孔,這些吸附孔用以吸附基板的下表面,抽真空孔是與這 些吸附孔相連通。定位板安裝於真空吸盤上,包含一第一定位邊及一第二定 位邊,基板的兩相鄰的側壁分別抵靠於第一定位邊與第二定位邊。控制機構 連接至真空吸盤的抽真空孔,用以控制真空吸盤的真空開啟或真空關閉。
依據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這些吸附孔均勻分布於真空吸盤的上表面 而形成一真空吸附區。抽真空孔形成於真空吸盤的一側壁上。
依據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上述第一定位邊垂直於第二定位邊,而且 第一定位邊與第二定位邊呈一體式的結構。
依據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在第一定位邊與第二定位邊的垂直連接處 形成一內凹圓角。在第一定位邊上形成有一凹槽,用以容置形成於基板上的 一凸出部。
依據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上述控制機構包含一電磁閥、. 一電源開關 及一電源接口。電磁閥用以控制真空開啟或關閉,電磁閥具有一第一端及一 第二端,第二端與真空吸盤的抽真空孔相連接。電源開關用以控制電磁閥的 開啟與關閉。電源接口用以連接一 電源並提供控制機構所需的電源。
依據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上述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另包含有一真空吸 氣裝置,真空吸氣裝置連接至電磁閥的第一端,以提供真空。
依據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另包含有一承載臺,用 以承載真空吸盤。
依據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位於上述承載臺上的真空吸盤的真空吸附 區的其中一對角線設置為該偏光片的剝離方向一致。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偏光片的剝離裝置設置有一真空吸盤,將貼附 有偏光片的基板放置於真空吸盤上,在剝離偏光片時,基板的下表面受到真 空吸盤的均勻吸附,其吸附力可以平衡在基板的上表面受到的剝離力,從而 能夠消除基板的變形,防止基板破裂。此外,在剝離過程中,因位於承載臺 上的真空吸盤的真空吸附區的其中一對角線設置為與偏光片的剝離方向一 致,以方便操作者能夠讓偏光片的剝離方向沿著真空吸盤的一對角線,通過 這種方式能夠避免出現真空洩露、無法剝離的現象。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 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傳統的偏光片的剝離方法。
圖1B為傳統偏光片的剝離方法造成液晶顯示面板彎曲變形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真空吸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定位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將貼附有偏光片的基板放置於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真空吸盤上並藉 由定位板定位之後的各構件的位置關係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控制機構、真空吸盤及真空吸氣裝置的連接關係 的方塊圖。
圖6為於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承載臺與真空吸盤的位置關係示意圖。 圖7為採用本發明的剝離裝置的基板受力分析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發明可用以實施的 特定實施例。本發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 「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 說明及理解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在以下實施例中,在不同的圖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標號表示。 請參照圖2至圖7所示的本發明偏光片的剝離裝置的一實施例,用以將一 偏光片5自一基板6剝離,剝離裝置包含 一真空吸盤l、 一定位板2、 一承載 臺7及一控制機構3,其中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真空吸盤1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定位板2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將貼附有偏光片5的基 板6放置於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真空吸盤1上並通過定位板2定位之後的各構件
的位置關係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控制機構3、真空吸盤l及真空吸 氣裝置4的連接關係的方塊圖;圖6為於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承載臺7與真空吸盤 l的位置關係示意圖;圖7為採用本發明的剝離裝置的基板6受力分析示意圖。
由圖2所示的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真空吸盤1包含若干個吸附孔10及一抽 真空孔12。這些吸附孔10均勻分布於真空吸盤1的上表面14而形成一真空吸附 區,並且這些吸附孔10向真空吸盤1的內部延伸,但未貫穿真空吸盤l的下表 面。抽真空孔12形成於真空吸盤1的其中一側壁140上,並且與這些吸附孔IO 相連通。真空吸盤1還包含有若干個真空通道16,這些真空通道16形成於真空 吸盤1內部,使得各吸附孔10形成內部連通,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真空通道16 較佳為呈直線狀,且至少其中一真空通道16是與其餘的真空通道16形成縱橫 交錯狀,以連通這些真空通道16,從而連通所有的吸附孔IO,但不限於此, 只要是連通所有的吸附孔10的真空通道16均可。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加工工 藝的需要,每一真空通道16的兩端均各形成有一工藝孔160,這些工藝孔160 位於真空吸盤1的側壁142、 144、 146上,以作為加工真空通道16的所需結構。 但是,當真空通道16形成之後,僅保留其中一個工藝孔162作為抽真空孔12, 而其餘的工藝孔160均會被填充物19塞滿,以防止真空洩漏。此外,在真空吸 盤1的上表面14還形成有多個第一安裝孔18,以固定如圖3所示的定位板2。
由圖3所示的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定位板2,包含一第一定位邊20及一第二 定位邊22。第一定位邊20垂直於第二定位邊22,而且第一定位邊20與第二定 位邊22是呈一體式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定位邊20與第二定位邊22 的垂直連接處形成一內凹圓角24,在第一定位邊20上形成有一凹槽26,而在 第一定位邊20與第二定位邊22上還形成有多個第二安,裝 L28,定位板2的硬度 較玻璃小,其材料例如為鐵氟龍(Teflon)。
請參照圖4所示,定位板2是通過螺絲鎖固的方式安裝於真空吸盤1的上表 面14的邊緣位置。貼附有偏光片5的基板6放置於真空吸盤1的上表面14的真空 吸附區,且基板6的兩相鄰的側壁60、 62分別抵靠於定位板2的第一定位邊20 與第二定位邊22。位於真空吸盤1的上表面14上的這些吸附孔10與基板6的下 表面形成接觸,當抽真空時,這些吸附孔10能夠吸附基板6的下表面。在本實 施例中,定位板2上的內凹圓角24可以防止基板6放置時其邊角63破裂,而第 一定位邊20上的凹槽26用以容置形成於基板6上的一凸出部64。在本實施例 中,基板6是一液晶顯示面板時,所述的凸出部64是一形成於液晶顯示面板上
的液晶注射部。
請參照圖5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控制機構3是用以控制該真空吸盤1 的真空開啟或真空關閉,控制機構3包含一電磁閥30、 一電源開關32及一電源 接口34。電磁閥30用以控制真空開啟或關閉,電磁閥30具有一第一端A及一 第二端B,電磁閥30的第一端A是連接於一真空吸氣裝置4,電磁閥30的第二 端B是與真空吸盤1的抽真空孔12 (標號如圖2及圖6所示)相連接,通過這種 方式真空吸氣裝置4就能夠經由電磁閥30對真空吸盤1抽真空。電源開關32用 以控制電磁閥30的開啟與關閉。電源接口34用以連接一電源並提供控制機構3 所需的電源。
請參照圖6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承載臺7用以承載真空吸盤1,以作為 剝離偏光片5的操作平臺;而與真空吸盤1相連接的控制機構3則可以安置於承 載臺7的下方。在剝離偏光片5時,由圖7所示的基板6的受力分析可知,由於 基板6的下表面受到真空吸盤1的均勻吸附,其吸附力F3可以平衡在基板6的上 表面66受到的剝離力F,從而能夠減少甚至消除基板6的變形,防止基板6破裂。
請再參照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為能更進一步確保剝離偏光片5時的 基板6安全,還可以變更承載臺7與真空吸盤1的相對位置關係,從而調整偏光 片5的剝離方向,如圖6所示,安裝於承載臺上的真空吸盤l的真空吸附區的其 中一對角線11設置為與偏光片5的剝離方向一致。相對於操作者的位置而言, 真空吸盤1的真空吸附區的該一對角線11是平行於承載臺7的左側邊70與右側 邊72,而垂直於承載臺7的上側邊74與下側邊76,以方便操作者能夠實現偏光 片5的剝離方向是沿著真空吸盤1的該一對角線11。當剝離偏光片5時,首先會 向上提起偏光片5的其中一頂角50;然後沿著真空吸盤l的真空吸附區的其中 一對角線ll繼續向上提起,使得偏光片5上的與該頂角50相鄰的部位能夠被順 序提起,而且被提起的這些部位基本上沿著對角線ll對稱分布,通過這種方 式可防止出現因基板6的上表面66 (標號如圖7所示)受力不均而導致真空洩 露、無法剝離的現象。因此,本發明偏光片的剝離裝置不但可以防止基板6 破片,還可避免偏光片5無法剝離,從而實現安全剝離的目的。
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明 的範例。必需指出的是,己公開的實施例並未限制本發明的範圍。在本發明 權利要求書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括於本發明的範圍 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偏光片的剝離裝置,用以將一偏光片剝離一基板,其特徵在於該剝離裝置包含一真空吸盤、一定位板及一控制機構,該真空吸盤用以承載該貼附有該偏光片的基板,該真空吸盤包含若干個吸附孔以及至少一抽真空孔,這些吸附孔用以吸附該基板的下表面,該抽真空孔與這些吸附孔相連通;該定位板安裝於該真空吸盤上,該定位板包含一第一定位邊及一第二定位邊,該基板的兩相鄰的側壁分別抵靠於該第一定位邊與該第二定位邊;以及該控制機構連接至該真空吸盤的該抽真空孔,用以控制該真空吸盤的真空開啟或真空關閉。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其特徵在於這些吸附孔均 勻分布於該真空吸盤的上表面而形成一真空吸附區。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抽真空孔形 成於該真空吸盤的一側壁上。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定位板的材 料為鐵氟龍。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定位邊 垂直於該第二定位邊,而且該第一定位邊與該第二定位邊呈一體式的結構。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其特徵在於在該第一定位 邊與該第二定位邊的垂直連接處形成一 內凹圓角。
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其特徵在於在該定位板的 該第一定位邊上形成有一凹槽,用以容置形成於該基板上的一凸出部。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基板是一液 晶顯示面板,該凸出部形成於該液晶顯示面板上的一液晶注射部。
9.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控制機構包 含一電磁閥,用以控制真空開啟或關閉,該電磁閥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該第二端與該真空吸盤的該抽真空孔相連接。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控制機構另 包含 一電源開關及一電源接口,其中該電源開關用以控制該電磁閥的開啟 與關閉;以及該電源接口用以連接一 電源並提供該控制機構所需的電源。
11.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偏光片的剝 離裝置另包含有一真空吸氣裝置,該真空吸氣裝置連接至該電磁閥的該第一 端,以提供真空。 '
12.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偏光片的剝 離裝置另包含有一承載臺,用以承載該真空吸盤。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其特徵在於位於該承載 臺上的該真空吸盤的真空吸附區的其中一對角線設置為與該偏光片的剝離方 向一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偏光片的剝離裝置,包含一真空吸盤、一定位板及一控制機構。真空吸盤用以承載貼附有偏光片的基板,真空吸盤包含若干個吸附孔及至少一抽真空孔,這些吸附孔用以吸附基板的下表面,抽真空孔是與這些吸附孔相連通。定位板安裝於真空吸盤上,定位板包含一第一定位邊及一第二定位邊,基板的兩相鄰的側壁分別抵靠於第一定位邊與第二定位邊。控制機構連接至真空吸盤的抽真空孔,用以控制真空吸盤的真空開啟或真空關閉。在剝離偏光片時,基板的下表面受到的吸附力可以平衡在基板的上表面受到的剝離力,從而能夠消除基板的變形,防止基板破裂。
文檔編號G02F1/133GK101386223SQ20081020243
公開日2009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7日
發明者矯遠君, 褚明治, 郝允釗 申請人: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