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地下綜合管廊止水帶的安裝輔助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23:40:26 1

本發明涉及建築施工技術領域,特別的涉及一種地下綜合管廊止水帶的安裝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的管線公共隧道,將電力、通信、燃氣、給水、熱力、排水等兩種以上市政管線集中敷設在該隧道內,將原來分開鋪設的燃氣管、雨水管、汙水管以及高壓電線等集中鋪設、並行不悖,都納入綜合管廊工程。地下綜合管廊解決了城市發展過程中各類管線的維修、擴容造成的「拉鏈路」和空中「蜘蛛網」的問題,對提升城市總體形象,創造城市和諧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隨著城市區域的擴大及建設的發展,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優點逐步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肯定。
由於地下綜合管廊中的管線種類多,如有高壓電纜、弱電、通信傳輸、燃氣、給水、汙水等重要管線,潮溼和進水容易引起連接件的鏽蝕和打火現象出現,影響管線安全使用。因此,地下綜合管廊對防水的要求極高,而地下綜合管廊的變形縫處因結構原因是防水的薄弱環節,通常在變形縫處埋設止水帶進行密封止水。止水帶的安裝質量直接影響到防水止水的效果。
止水帶通常需要放置在牆體的中部位置,止水帶在安裝時,需要採取可靠的固定措施,防止在澆築混凝土時發生位移。現有的固定方式大多需要在止水帶的允許部位上穿孔打洞,稍有偏差,將會損壞止水帶的有效防水部位,影響密封止水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操作方便,能夠在混凝土澆築時將止水帶穩定在牆體居中的位置,方便模板系統的支設和拆除,不損傷地下綜合管廊止水帶的安裝輔助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地下綜合管廊止水帶的安裝輔助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用於垂直安裝在待澆築牆體兩側的任一模板靠內的一側上的第一支架以及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端部用於夾持止水帶的定位夾,所述第一支架在垂直於模板方向上的長度與待澆築牆體的厚度的一半相匹配,使安裝後的所述定位夾能夠位於待澆築牆體的中部位置;所述定位夾包括固定夾體,活動夾體,以及用於使所述固定夾體和活動夾體的夾持端保持夾緊狀態的彈性件;所述固定夾體的夾持端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使所述活動夾體的夾持端能夠沿待澆築牆體的厚度方向張合。
牆體變形縫處的分段澆築施工時,通常將止水帶寬度方向的一側先澆築到變形縫的第一段牆體內,然後再將另一側澆築到變形縫的第二段牆體內。採用上述結構,在澆築變形縫的第一段牆體前,可以採用定位夾將止水帶寬度方向的一側夾緊,方便另一側能夠毫無妨礙地澆築到第一段牆體內;而在澆築第二段牆體時,止水帶寬度方向的一側已經澆築到第一段牆體內完成固定,無需其他輔助定位工具,可以在澆築第二段牆體前,將上述安裝輔助裝置進行拆卸回收,便於重複利用。上述結構設計簡單,採用具有彈性的定位夾完成止水帶的定位,支設和拆除操作非常方便。另外,採用定位夾夾持的方式可以避免對止水帶進行破壞,有利於提高密封止水的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體以及鉸接在所述第一支架體朝向待澆築牆體中部一端端部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遠離所述第一支架體的一端能夠沿待澆築牆體的厚度方向繞所述第一支架體的端部轉動;所述固定夾體安裝在所述安裝座上。
在變形縫處安裝止水帶時,通常採用平直安裝方法或呈盆式的安裝方法,平直安裝方法就是使安裝後的止水帶與牆面的方向平齊,呈盆式的安裝方法就是將止水帶寬度方向的兩側翹向迎水面設置。採用上述結構,由於安裝座能夠繞第一支架體的端部沿待澆築牆體的厚度方向轉動,而固定夾體安裝在該安裝座上,使得定位夾整體能夠隨安裝座轉動。這樣,當採用上述裝置的定位夾將止水帶夾住後,能夠轉動定位夾使止水帶轉動到另一側翹向迎水面的方向。操作方便靈活,能夠適應止水帶的不同安裝要求。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夾體背離所述活動夾體的一側具有沿長度方向設置的凸稜,所述凸稜遠離所述固定夾體的一側具有沿寬度方向向兩邊延伸形成的連接部;所述安裝座朝向所述固定夾體的一側具有與所述凸稜形狀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固定夾體通過所述凸稜可拆卸地插裝在所述安裝座的凹槽內。
採用上述結構,通過採用凸稜與凹槽的插裝結構,便於該安裝輔助裝置的拆卸與組裝,提高拆裝的效率。特別是在拆除時,只需要將定位夾沿遠離止水帶方向將固定夾體的凸稜從安裝座的凹槽中抽出即可,防止損傷止水帶。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體和安裝座之間還設置有長度可調的呈杆狀的伸縮調節裝置,所述伸縮調節裝置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支架體和安裝座採用球鉸相連接。
採用上述結構,由於第一支架體的端部與安裝座相鉸接,在二者之間設置長度可調的伸縮調節裝置,從而可以通過該伸縮調節裝置調節安裝座相對第一支架體的角度,便於控制止水帶的安裝角度。
進一步的,所述伸縮調節裝置包括一端開口的支撐管,所述支撐管的內孔壁上設置有螺紋;以及一端具有外螺紋的支撐杆,所述支撐杆的螺紋端旋合在所述支撐管上。
由於伸縮調節裝置的兩端均為球鉸連接,使得支撐管和支撐杆均能夠繞球鉸處360度旋轉,採用上述結構,將支撐管相對支撐杆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即可調節伸縮調節裝置的長度,從而可以控制止水帶的定位角度。上述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夾體和活動夾體的夾持端的相對側上均設置有橡膠防滑條。
這樣,可以增加定位夾夾持止水帶時的摩擦力,防止止水帶脫落,有利於提高定位的可靠性。
進一步的,還包括用於與所述第一支架呈對稱布置地設置在另一模板上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包括用於沿變形縫方向設置在各自所在模板上的擋板,使兩塊所述擋板正對安裝在模板上時,二者之間的間距與所述定位夾的厚度相一致。
採用上述結構,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正對地安裝在待澆築牆體兩側的模板上時,並使二者均沿變形縫方向設置,即與第一段牆體的端部相平行。由於二者的間距與定位夾的厚度一致,而定位夾主要用於夾持止水帶,即二者之間的間距略大於止水帶的厚度。當混凝土澆築時,兩塊擋板還可以充作第一段牆體端面的模板,對地下綜合管廊變形縫處的混凝土進行封堵。這樣,既可以方便止水帶的定位,又可以節省變形縫處的模板。
進一步的,所述擋板包括用於固定安裝在模板上的底板,以及貼合安裝在所述底板上的調節板,所述底板沿待定位止水帶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條形孔,所述條形孔沿垂直於模板的方向設置;所述調節板沿待定位止水帶的長度方向上具有多個與所述條形孔相對應的螺栓,所述調節板的螺栓對應穿過所述底板上的條形孔,並通過螺母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採用上述結構,對於不同厚度的牆體,只需要將調節板沿條形孔的長度方向進行移動,並採用螺母進行固定,即可調節整個擋板在垂直於模板方向上的長度,控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間距與定位夾厚度相一致,提高適用範圍。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結構設計合理,操作方便,能夠在混凝土澆築時將止水帶穩定在牆體居中的位置,方便模板系統的支設和拆除,不損傷止水帶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定位夾部分的軸測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裝置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時:如圖1~圖3所示,一種地下綜合管廊止水帶的安裝輔助裝置,包括用於垂直安裝在待澆築牆體兩側的任一模板靠內的一側上的第一支架1以及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架1的端部用於夾持止水帶的定位夾2,所述第一支架1在垂直於模板方向上的長度與待澆築牆體的厚度的一半相匹配,使安裝後的所述定位夾2能夠位於待澆築牆體的中部位置;所述定位夾2包括固定夾體21,活動夾體22,以及用於使所述固定夾體21和活動夾體22的夾持端保持夾緊狀態的彈性件;所述固定夾體21的夾持端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架1上,使所述活動夾體22的夾持端能夠沿待澆築牆體的厚度方向張合。
牆體變形縫處的分段澆築施工時,通常將止水帶寬度方向的一側先澆築到變形縫的第一段牆體內,然後再將另一側澆築到變形縫的第二段牆體內。採用上述結構,在澆築變形縫的第一段牆體前,可以採用定位夾將止水帶寬度方向的一側夾緊,方便另一側能夠毫無妨礙地澆築到第一段牆體內;而在澆築第二段牆體時,止水帶寬度方向的一側已經澆築到第一段牆體內完成固定,無需其他輔助定位工具,可以在澆築第二段牆體前,將上述安裝輔助裝置進行拆卸回收,便於重複利用。上述結構設計簡單,採用具有彈性的定位夾完成止水帶的定位,支設和拆除操作非常方便。另外,採用定位夾夾持的方式可以避免對止水帶進行破壞,有利於提高密封止水的效果。
實施時,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體11以及鉸接在所述第一支架體11朝向待澆築牆體中部一端端部的安裝座12,所述安裝座12遠離所述第一支架體11的一端能夠沿待澆築牆體的厚度方向繞所述第一支架體11的端部轉動;所述固定夾體21安裝在所述安裝座12上。
在變形縫處安裝止水帶時,通常採用平直安裝方法或呈盆式的安裝方法,平直安裝方法就是使安裝後的止水帶與牆面的方向平齊,呈盆式的安裝方法就是將止水帶寬度方向的兩側翹向迎水面設置。採用上述結構,由於安裝座能夠繞第一支架體的端部沿待澆築牆體的厚度方向轉動,而固定夾體安裝在該安裝座上,使得定位夾整體能夠隨安裝座轉動。這樣,當採用上述裝置的定位夾將止水帶夾住後,能夠轉動定位夾使止水帶轉動到另一側翹向迎水面的方向。操作方便靈活,能夠適應止水帶的不同安裝要求。
實施時,所述固定夾體21背離所述活動夾體22的一側具有沿長度方向設置的凸稜,所述凸稜遠離所述固定夾體21的一側具有沿寬度方向向兩邊延伸形成的連接部;所述安裝座12朝向所述固定夾體21的一側具有與所述凸稜形狀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固定夾體21通過所述凸稜可拆卸地插裝在所述安裝座12的凹槽內。
採用上述結構,通過採用凸稜與凹槽的插裝結構,便於該安裝輔助裝置的拆卸與組裝,提高拆裝的效率。特別是在拆除時,只需要將定位夾沿遠離止水帶方向將固定夾體的凸稜從安裝座的凹槽中抽出即可,防止損傷止水帶。
實施時,所述第一支架體11和安裝座12之間還設置有長度可調的呈杆狀的伸縮調節裝置13,所述伸縮調節裝置1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支架體11和安裝座12採用球鉸相連接。
採用上述結構,由於第一支架體的端部與安裝座相鉸接,在二者之間設置長度可調的伸縮調節裝置,從而可以通過該伸縮調節裝置調節安裝座相對第一支架體的角度,便於控制止水帶的安裝角度。
實施時,所述伸縮調節裝置13包括一端開口的支撐管,所述支撐管的內孔壁上設置有螺紋;以及一端具有外螺紋的支撐杆,所述支撐杆的螺紋端旋合在所述支撐管上。
由於伸縮調節裝置的兩端均為球鉸連接,使得支撐管和支撐杆均能夠繞球鉸處360度旋轉,採用上述結構,將支撐管相對支撐杆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即可調節伸縮調節裝置的長度,從而可以控制止水帶的定位角度。上述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實施時,所述固定夾體21和活動夾體22的夾持端的相對側上均設置有橡膠防滑條。
這樣,可以增加定位夾夾持止水帶時的摩擦力,防止止水帶脫落,有利於提高定位的可靠性。
實施時,還包括用於與所述第一支架1呈對稱布置地設置在另一模板上的第二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3均包括用於沿變形縫方向設置在各自所在模板上的擋板,使兩塊所述擋板正對安裝在模板上時,二者之間的間距與所述定位夾的厚度相一致。
採用上述結構,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正對地安裝在待澆築牆體兩側的模板上時,並使二者均沿變形縫方向設置,即與第一段牆體的端部相平行。由於二者的間距與定位夾的厚度一致,而定位夾主要用於夾持止水帶,即二者之間的間距略大於止水帶的厚度。當混凝土澆築時,兩塊擋板還可以充作第一段牆體端面的模板,對地下綜合管廊變形縫處的混凝土進行封堵。這樣,既可以方便止水帶的定位,又可以節省變形縫處的模板。
實施時,所述擋板包括用於固定安裝在模板上的底板,以及貼合安裝在所述底板上的調節板,所述底板沿待定位止水帶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條形孔,所述條形孔沿垂直於模板的方向設置;所述調節板沿待定位止水帶的長度方向上具有多個與所述條形孔相對應的螺栓,所述調節板的螺栓對應穿過所述底板上的條形孔,並通過螺母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採用上述結構,對於不同厚度的牆體,只需要將調節板沿條形孔的長度方向進行移動,並採用螺母進行固定,即可調節整個擋板在垂直於模板方向上的長度,控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間距與定位夾厚度相一致,提高適用範圍。
具體實施時,採用如下方法,先將待澆築牆體一側的模板支設到位,在該模板與變形縫相對應的位置處沿變形縫的長度方向固定安裝多個上述止水帶安裝輔助裝置,並使所述止水帶安裝輔助裝置上的定位夾的夾持端均朝向待澆築牆體所在側;然後將止水帶寬度方向的一側夾持在所述定位夾的夾持端上,使另一側位於待澆築牆體所在區域內,相對旋轉支撐管和支撐杆,調整伸縮調節裝置的長度,使安裝座繞第一支架體的端部轉動,帶動定位夾和止水帶一同轉動直到止水帶的偏轉角滿足止水帶的安裝要求時,完成止水帶的定位。然後將所述第二支架安裝在待澆築牆體另一側的模板與變形縫相對應的位置處,再完成該模板的支設後完成牆體的澆築。在模板拆除時,可以將定位夾的夾持端鬆開後沿背離止水帶的方向從安裝座上的凹槽上抽出,再將模板拆除即可,拆卸操作方便,不會損傷止水帶。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以本發明為限制,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