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好玩的詞庫(有趣的詞源旅行)
2023-06-21 19:23:41
「走」、「步」、「跑」的由來。
「走」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像一個人甩開兩臂邁開大步朝前奔跑的樣子,西周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增加了腳「止」。《說文解字》解說「走,趨也。」古人認為「徐行曰步,疾行曰趨,陝趨曰走」,可見「走」是跑的意思。引申為趨向、走向,後指步行,現代漢語的「走」相當於古代漢語的「步」。韓國語用「疾走」指「奔跑」。「步」是會意字,上面的「止」是左腳,下面反寫的「止」是右腳。兩隻腳一前一後,又引申為跟隨,距離,階段,目的地,長度單位。如:初步、地步等。「步」字的本義就是行走,如徒步行走的士兵稱為步兵。
「跑」是單腳支撐和騰空相交替,蹬與擺相配合,動作協調的周期性運動。 三國時期《廣雅》裡出現。「跑」是形聲字。從足,包聲。本義是獸用足刨地,引申為急走的意思。
「爬行」的由來。
「爬」從爪、從巴。「巴」是大蛇昂首而起所欲吞之形。爪、巴結合表示爪子象蛇行一樣是爬。「爬」的本義是指「搔、撓」。如:爬癢、爬搔。 引申為人手和腳伏地而行、昆蟲、爬蟲類動物等往前移動。又引申指「攀登」。如:爬高、爬升、爬山、往上爬。
「行」字最早見於甲骨文,象形字。「行」字的圖形文字是十字大路。圖②是甲骨文中的「行」字,圖③是商周兩代鑄在鐘鼎盤彝上的金文中的「行」字,二者都還不失「十字路口」的樣子。秦朝統一文字後不像十字路了。《說文解字》說「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彳」和「亍」都是小步走路、走走停停的意思。認為是「人們在路上走或小跑」。後來把「行」字當作動詞來使用,「十字路」的本義漸失。「行」字便引申擴張出「去、離開」「從事」「所作所為」「可以」「經歷」「將,將要」等意義來。
「躺」、「臥」、「坐」的由來。
「躺」字從身從尚,尚亦聲。「尚」意為「攤開」、「展平」。「身」與「尚」結合表示「身體攤平」。引申為亦指器具、車輛等橫倒。
「臥」(臥)會意字,從人臣。「臣」是豎立的眼睛。《說文解字》解釋「臥,休也。從人、臣,取其伏也。」。意思是人眼睛呈豎立形伏在几案上休息。本義指睡倒、躺或趴。如:臥倒、臥鋪、臥室等。
「坐」字最早形態出現在甲骨文中。會意字。甲骨文的「坐」,就是人在席上跪跽的形狀。金文將蓆子改為「土」,又增一人形。表示兩個人對坐在土上的意義。又擴展為在室內憑几而坐。 本義是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即坐下。由坐,引申為席位、座位,後寫作「座」。後再引申為主持、掌管、留守、居住、放置、搭、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