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脫卸式裝置及使用方法
2023-06-20 16:29:41 1
專利名稱:一種脫卸式裝置及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脫卸式裝置及使用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快速抽拉脫卸式裝置及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種可連接多點的快速抽拉脫卸式裝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快速脫卸裝置主要有按鈕式、插合式和拉繩式。按鈕式脫卸裝置常見於汽車座位安全帶的使用,如:CN202445256U公開了一種按鈕式安全帶扣,其包括帶扣本體鎖扣,鎖扣內置有插入口,與插入口相鄰的解鎖按鈕,帶扣本體鎖扣通過底部的連接件固定在汽車座椅旁邊,駕乘者可通過按鈕迅速將安全帶鎖扣解鎖。該裝置主要依靠按鈕和鎖扣的相互作用實現脫卸,裝置較為複雜,且當駕乘者不小心碰觸到按鈕時,安全帶就會被打開,安全性較低。插合式脫離裝置常見於背包連接帶,如:CN 2285978Y公開了一種插合式帶扣,其包括一公扣與一母扣,公扣的扣舌設有一扣孔,母扣是由一扣匣、一設有卡筍的扣板與一復位彈簧所組成,母扣的扣匣與扣板間形成一開口,當公扣的扣舌插入母扣的扣匣與扣板間形成的開口內,母扣扣板底面的卡筍即扣卡入公扣扣舌的扣孔內,使公扣與母扣相互扣合,只要朝母扣扣匣的底板反方向適當扳動母扣扣板的自由端,該扣板底面的卡筍即自公扣扣舌的扣孔內向外移出,扣合的公扣與母扣即可被拉動解開。該裝置主要依靠公扣和母扣的相互作用實現脫卸,裝置也較為複雜,且多次使用後會有磨損,導致公扣和母扣的配合性降低,在緊急情況下在短時間內可能會出現無法脫卸。拉繩式脫離裝置則常見於汽車篷蓋的緊固連接,如:CN201056157Y公開了一種拉繩連接,具體公開了篷蓋布內設置有拉繩,拉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篷蓋布的前後端,篷蓋布的頂部開有繩口,部分拉繩從繩口中穿出,穿出部分的拉繩上設置有拉拽件,便於快速收整篷蓋。該裝置雖然設計簡單,但是由於拉繩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發生形變,且兩端被固定,在短時間內很難脫卸。綜上所述,對於按鈕式和插合式脫卸式裝置,機構體積均較大,結構較為複雜,並且每一個裝置都只連接一個連接點,難以同時解脫多個連接點。對於拉繩式連接裝置,可採用一根繩索將多個連接點串聯起來,但由於繩索柔軟,在外力下易變形,故脫卸繩的兩端均捆綁在固定位置上,所以緊急情況下仍然難以快速實現解脫。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申請的發明人進行了反覆的深入研究,從而完成本發明。本發明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快速脫卸式裝置及使用方法。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可連接多點的快速脫卸式裝置及使用方法。本申請的 發明人銳意研究,發現如下技術方案可以克服上述缺陷。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脫卸式裝置,其包括連接帶A片1、脫卸扣2、脫卸繩3,所述的脫卸扣2中部具有貫穿脫卸扣2的孔5,所述的脫卸扣2頂部帶有與孔5相通的開槽6,所述的脫卸扣2的底部設置開口,用於將脫卸扣2與固定點相連接;所述連接帶A片I的初始端具有通道7,該通道7通過開槽6插入孔5內;所述脫卸繩3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並穿過通道7從孔5的另一端穿出;所述開槽6的寬度不大於脫卸繩3的直徑,開槽6的長度不大於連接帶A片I的寬度。上述脫卸式裝置的使用方法如下:裝配時,將所述連接帶A片I帶有通道7的初始端由脫卸扣2的頂部開槽6處插入脫卸扣2的孔5中,脫卸繩3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連接帶A片I的通道7中,並從孔5另一端穿出;脫卸時,將脫卸繩3的末端做單一方向的抽拉動作,使脫卸繩3脫離連接帶A片I的通道7,通道7同時脫離脫卸扣2的孔5。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連接多點的脫卸式裝置,其包括多個連接帶A片1、多個脫卸扣2、脫卸繩3,所述的脫卸扣2中部具有貫穿脫卸扣2的孔5,所述的脫卸扣2頂部帶有與孔5相通的開槽6,所述的脫卸扣2的底部設置開口,用於將脫卸扣2與固定點相連接;所述連接帶A片I的初始端具有通道7,該通道7通過開槽6插入孔5內;所述脫卸繩3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孔5 —端插入,並穿過通道7從孔5的另一端穿出,該脫卸繩3以相同的方式將所有連接帶A片I和脫卸扣2串聯;所述開槽6的寬度不大於脫卸繩3的直徑,開槽6的長度不大於連接帶A片I的寬度。
上述脫卸式裝置的使用方法如下:裝配時,將所述連接帶A片I帶有通道7的初始端由脫卸扣2的頂部開槽6處插入脫卸扣2的孔5中,脫卸繩3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連接帶A片I的通道7中,並從孔5另一端穿出,繼續從下一組的脫卸扣2的孔5中插入並穿出直至使所有連接帶A片I的通道7和脫卸扣2通過脫卸繩3連接完畢;脫卸時,將脫卸繩3的末端做單一方向的抽拉動作,使脫卸繩3脫離連接帶A片I的通道7,通道7同時脫離脫卸扣2的孔5。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裝置,優選地,所述連接帶A片I和脫卸繩3均為柔性結構。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裝置,優選地,所述固定點為連接帶B片4。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裝置,優選地,所述脫卸繩3在孔5的兩端外保持小於90度的折彎。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裝置,優選地,所述脫卸繩3在孔5的兩端外保持40-60度的折彎。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裝置,優選地,所述脫卸繩3的外徑不小於孔5的內徑。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裝置,優選地,所述脫卸繩3的末端為拉環狀結構。本發明的脫卸式裝置或連接多點的脫卸式裝置可裝配於需要快速脫卸的連接部位。特別是設置於單人負重器具(如背包)上,負重人員單手就能夠使負重快速脫離身體,用於在緊急情況下負重人員重心失去平衡時,快速去除身上的負重物,方便快速逃生。此外,本發明的脫卸式裝置或連接多點的脫卸式裝置還取得了如下的有益效果:①脫卸扣設計為孔狀結構,頂端開槽寬度不大於脫卸繩直徑,當連接帶插入脫卸扣開槽中,脫卸繩穿入連接帶通道時,在垂直方向作用力下,脫卸繩仍會牢固地位於脫卸扣中,不會因脫卸繩變形造成連接失效;②脫卸繩抽出時受到的阻力為脫卸繩表面與連接帶的摩擦力,使用時阻力較小,抽出輕便容易;③可採用一根脫卸繩將多個脫卸扣串聯起來,實現一個動作脫卸多個連接點;也可採用多根脫卸繩,每個脫卸繩連接一個脫卸扣,實現一個動作、多個脫卸點的快速、同時脫卸;④脫卸機構主要受到垂直方向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幾乎不受力,便於脫卸繩位置固定,不易移動;⑤脫卸結構可與連接部位連接為一體,實現連接的穩固性和快速解脫性,結構簡單、佔有體積小、可靠性高、製造成本低,維修方便,可重複使用。
圖1為脫卸扣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連接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單點的脫卸式裝置的裝配結構圖;圖4為單點的脫卸式裝置的脫卸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中,「多個」表示為「n個」,n = 2,3,4,5……的正整數。
·
本發明中,A片、B片是為了區分不同的連接帶而進行的命名,其含義與第一片、第二片相同。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本發明的脫卸式裝置包括連接帶A片1、脫卸扣2、脫卸繩3。下面將進行詳細地描述。如圖1所示,脫卸扣2中部具有貫穿脫卸扣2的孔5,頂部帶有與孔5相通的開槽6,脫卸扣2底部與固定點連接。在本發明中,為了保證連接的穩定性,避免連接帶A片和脫卸繩發生扭曲變形,脫卸扣2優選為剛性結構。根據實際情況,該脫卸扣2可以選擇硬塑料、金屬、木材等材料製成。在本發明中,孔5可以為各種形狀,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菱形等。為了便於脫卸繩的插入,作為最佳的選擇,孔5為圓形。在本發明中,開槽6可以為各種形狀,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菱形等。為了便於連接帶A片的插入,作為最佳的選擇,開槽6為長方形。在本發明中,為了保證連接的穩定性,開槽6的寬度不大於脫卸繩3的直徑,開槽6的長度不大於連接帶A片I的寬度。在本發明中,為了方便脫卸扣與固定點連接,可在脫卸扣2的底部設置開口。脫卸扣2與固定點通過該開口相連接。該開口可以為各種形狀,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菱形坐寸O<連接帶A片〉如圖2所示,連接帶A片I的初始端具有通道7。在本發明中,連接帶A片I可以是背包帶、安全帶等。其為柔性結構,可以用塑料、尼龍、棉、紗等材料製成,作為最佳的選擇,連接帶A片I為尼龍製成的背包帶。在本發明中,通道7為一個柔性封閉式的環,其可以是固定在連接帶A片I初始端的獨立環,也可以是由連接帶A片I自身形成。在本發明中,固定點可以是連接帶B片4。在本發明中,連接帶B片4可以是背包帶、安全帶等。其為柔性結構,可以用塑料、尼龍、棉、紗等材料製成。在本發明中,優選脫卸繩3的外徑不小於孔5的內徑。在本發明中,優選脫卸繩3為柔性結構,可以用塑料、尼龍、棉、紗等材料製成。作為最佳的選擇,脫卸繩3為尼龍繩。在本發明中,為了使連接帶A片與脫卸繩穩固連接,作為最佳的選擇,脫卸繩3選擇表面粗糙度較大的,以增加其與連接帶A片的摩擦力。
在本發明中,為了保證脫卸裝置連接的穩定性,作為最佳的選擇,脫卸繩3在孔5外保持小於90度的折彎,且保留適當的長度。作為最佳的選擇,折彎小於60度,最優選為40-60 度。在本發明中,為了使脫卸裝置快速發生脫卸,脫卸繩3的末端被固定或是加工成便於抽拉的結構,作為最佳的選擇,該結構為拉環狀。脫卸式裝置的裝配過程如圖3所示。通過縫合脫卸扣2底部的開口和連接帶的B片4,將脫卸扣2固定。帶有通道7的連接帶A片I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頂部開槽6插入脫卸扣2的孔5中。脫卸繩3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並穿過通道7從孔5的另一端穿出。脫卸繩3與連接帶A片I連接時,將連接帶A片I插入脫卸扣2中,脫卸繩從連接帶A片I的通道7中穿過,形成活扣。在垂直方向上,由於外力的作用,脫卸繩3與連接帶A片I牢固連接,能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會脫開。由於開槽6寬度不大於脫卸繩3的直徑,開槽6的長度不大於連接帶A片I的寬度,脫卸繩3和連接帶A片I仍會牢固地位於脫卸扣中,不會通過開槽脫離脫卸扣,也不會因脫卸繩變形造成連接失效,從而實現了脫卸式裝置的穩固連接作用。為確保連接的穩固性,作為最佳的選擇,脫卸繩3在裝配後的狀態下要避免產生小於90度的折彎且要在從最後一個孔5穿出後預留適當的長度。在裝配後的狀態下,脫卸扣2已經被連接帶B片4所固定,僅需要考慮連接帶A片I的情況。當脫卸繩3通過由脫卸扣2上端插入的連接帶A片I的端頭通道後,由於脫卸扣2頂部開槽的寬度不大於脫卸繩3的直徑,長度不大於連接帶A片I的寬度,並且脫卸繩3受到連接帶A片I通道內壁表面摩擦力的作用而滯留,因此若要使連接帶A片I從脫卸扣2上端開槽處脫離,唯一的辦法是將脫卸繩3抽出。脫卸式裝置的脫卸如圖4所示。根據具體情況,僅需對脫卸繩3的末端做單一方向的抽拉動作,將脫卸繩3從脫卸扣2中拉出,使脫卸繩3脫離連接帶A片I的通道7,同時脫離脫卸扣2的孔5。由於快速脫卸扣在正常連接情況下,連接帶A片I與連接帶的B片4分別承受著向上和向下的拉力,脫卸繩3 —旦抽出,連接帶A片I會在拉力的作用下快速脫離脫卸扣2,而連接帶的B片4則同時帶動脫卸扣2做出相反方向的運動,從而實現裝置的快速脫卸。為確保脫卸時的快速性,作為最佳的選擇,脫卸繩3的末端優選設計成便於抽拉的結構,如拉環狀等。〈多點脫卸式裝置的裝配〉若將脫卸式裝置應用於兩組以上,則構成多點脫卸式裝置。帶有通道7的連接帶A片I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頂部開槽6插入脫卸扣2的孔5中。脫卸繩3的初始端通 過脫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並穿過通道7從孔5的另一端穿出。脫卸繩3繼續從下一組的脫卸扣2的孔5插入,並穿過通道7從孔5的另一端穿出,直至使所有連接帶A片通過脫卸扣2和脫卸繩3的組合連接完畢。經過上述連接,多個脫卸式裝置被同一根脫卸繩連接,實現了多點脫卸式裝置的裝配過程。對連接有多個脫卸扣2和連接帶A片I的脫卸繩3的末端做單一方向的抽拉動作,將脫卸繩3從多個脫卸扣2中拉出,使脫卸繩3脫離多個連接帶A片I的通道7,同時脫離多個脫卸扣2的孔5。由於連接帶A片I與連接帶的B片4分別承受著向上和向下的拉力,脫卸繩3 —旦抽出,連接帶A片I會在拉力的作用下快速脫離脫卸扣2,而連接帶的B片4則同時帶動脫卸扣2做出相反方向的運動,從而實現多個脫卸式裝置的快速脫卸。實施例1一種快速抽拉脫卸式裝置,包括連接帶A片1、脫卸扣2、脫卸繩3、連接帶B片4。其中連接帶A片I為尼龍背包帶,其形狀如圖2所示;連接帶A片I初始端的通道7由連接帶A片I自身形成,其形狀如圖2所示;連接帶B片4為尼龍背包帶,其形狀如圖2所示;脫卸扣2為合金金屬製成,其形狀如圖1所示;脫卸扣2頂部的開槽6為長方形,其寬度不大於脫卸繩3的直徑,長度不大於連接帶A片I的寬度。中部的孔5為圓形;脫卸繩3為尼龍繩,其外徑不小於孔5的內徑,末端為封閉的環,如圖3所示;將脫卸扣2底部的開口和連接帶的B片4縫合固定。裝配時,將帶有通道7的連接帶A片I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頂部開槽6插入脫卸扣2的孔5中。脫卸繩3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並穿過通道7從孔5的另一端穿出。脫卸繩3在孔5外保持小於90度的折彎,且保留適當的長度,如圖3所示。脫卸時,對脫卸繩3的末端做單一方向的抽拉動作,將脫卸繩3從脫卸扣2中拉出,使脫卸繩3脫離連接帶A片I的通道7,同時脫離脫卸扣2的孔5,如圖4所示。實施例2一種連接多點的快速抽拉脫卸式裝置,包括2個連接帶A片1、2個脫卸扣2、1條脫卸繩3和2個連接帶B片4。其中連接帶A片I為尼龍背包帶,其形狀如圖2所示;連接帶A片I初始端的通道7由連接帶A片I自身形成,其形狀如圖2所示;連接帶B片4為尼龍背包帶,其形狀如圖2所示;脫卸扣2為合金金屬製成,其形狀如圖1所示;脫卸扣2頂部的開槽6為長方形,其寬度不大於脫卸繩3的直徑,長度不大於連接帶A片I的寬度。中部的孔5為圓形;脫卸繩3為尼龍繩,其外徑不小於孔5的內徑,末端為封閉的環,如圖3所示;將脫卸扣2底部的開口和連接帶的B片4縫合固定。將2個脫卸扣2底部的開口分別和2個連接帶的B片4縫合固定。裝配時,將帶有通道7的連接帶A片I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頂部開槽6插入脫卸扣2的孔5中。脫卸繩3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並穿過通道7從孔5的另一端穿出。脫卸繩3繼續從下一個的脫卸扣2的孔5插入,並穿過通道7從孔5的另一端穿出。脫卸時,對脫卸繩3的末端做單一方向的抽拉動作,將脫卸繩3分別從2個脫卸扣2中拉出,使脫卸繩3分別脫離2個連接帶A片I的通道7,同時分別2個脫離脫卸扣2的孔5。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背離本發明的實質內容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任 何變形、改進、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脫卸式裝置,其包括連接帶A片(I)、脫卸扣(2)、脫卸繩(3),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脫卸扣(2)中部具有貫穿脫卸扣(2)的孔(5),所述的脫卸扣(2)頂部帶有與孔(5)相通的開槽(6),所述的脫卸扣(2)的底部設置開口,用於將脫卸扣(2)與固定點相連接;所述連接帶A片(I)的初始端具有通道(7),該通道(7)通過開槽(6)插入孔(5)內;所述脫卸繩⑶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⑵的孔(5)的一端插入,並穿過通道(7)從孔(5)的另一端穿出;所述開槽(6)的寬度不大於脫卸繩(3)的直徑,開槽(6)的長度不大於連接帶A片(I)的寬度。
2.一種連接多點的脫卸式裝置,其包括多個連接帶A片(I)、多個脫卸扣(2)、脫卸繩(3),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脫卸扣(2)中部具有貫穿脫卸扣(2)的孔(5),所述的脫卸扣(2)頂部帶有與孔(5)相通的開槽(6),所述的脫卸扣(2)的底部設置開口,用於將脫卸扣(2)與固定點相連接;所述連接帶A片(I)的初始端具有通道(7),該通道(7)通過開槽(6)插入孔(5)內;所述脫卸繩(3)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孔(5) —端插入,並穿過通道(7)從孔(5)的另一端穿出,該脫卸繩(3)以相同的方式將所有連接帶A片⑴和脫卸扣(2)串聯;所述開槽(6)的寬度不大於脫卸繩(3)的直徑,開槽(6)的長度不大於連接帶A片(I)的寬度。
3.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帶A片(I)和脫卸繩(3)均為柔性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點為連接帶B片(4)。
5.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脫卸繩(3)在孔(5)的兩端外保持小於90度的折彎。
6.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脫卸繩(3)在孔(5)的兩端外保持40-60度的折彎。
7.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脫卸繩(3)的外徑不小於孔(5)的內徑。
8.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脫卸繩(3)的末端為拉環狀結構。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脫卸式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 裝配時,將所述連接帶A片(I)帶有通道(7)的初始端由脫卸扣(2)的頂部開槽(6)處插入脫卸扣(2)的孔(5)中,脫卸繩(3)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連接帶A片⑴的通道(7)中,並從孔(5)另一端穿出; 脫卸時,將脫卸繩(3)的末端做單一方向的抽拉動作,使脫卸繩(3)脫離連接帶A片(I)的通道(7),通道(7)同時脫離脫卸扣(2)的孔(5)。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多點的脫卸式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 裝配時,將所述連接帶A片⑴帶有通道(7)的初始端由脫卸扣(2)的頂部開槽(6)處插入脫卸扣(2)的孔(5)中,脫卸繩(3)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連接帶A片⑴的通道(7)中,並從孔(5)另一端穿出,繼續從下一組的脫卸扣(2)的孔(5)中插入並穿出直至使所有連接帶A片(I)的通道(7)和脫卸扣(2)通過脫卸繩(3)連接完畢; 脫卸時,將脫卸繩(3)的末端做單一方向的抽拉動作,使脫卸繩(3)脫離連接帶A片(I)的通道( 7),通道(7)同時脫離脫卸扣(2)的孔(5)。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脫卸式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該裝置包括連接帶A片(1)、脫卸扣(2)、脫卸繩(3);所述脫卸扣(2)中部具有貫穿脫卸扣(2)的孔(5),頂部帶有與孔(5)相通的開槽(6),底部與固定點連接;所述連接帶A片(1)的初始端具有通道(7),該通道(7)通過開槽(6)插入孔(5)內;所述脫卸繩(3)的初始端通過脫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並穿過通道(7)從孔(5)的另一端穿出;所述開槽(6)的寬度不大於脫卸繩(3)的直徑,開槽(6)的長度不大於連接帶A片(1)的寬度。該脫卸式裝置可裝配於需要快速脫卸的連接部位。
文檔編號A44B11/25GK103251177SQ20131000192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6日
發明者黃忠耀, 蔡利海, 高巖, 楊建雄, 李萬利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油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