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和運載工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22:26:11 1
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和運載工具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和運載工具,一種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包括:發動機,包括在發動機運行時放熱的殼體;換熱器,包括供燃料通過的換熱管,換熱管設置在殼體的外表面上並與殼體相間隔。燃料在換熱管內流通時,殼體上的熱量會通過換熱管傳遞給燃料,使得燃料的溫度升高,達到發動機正常運行的需求溫度,並由此確保發動機正常、平穩地運行。此外,該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使用發動機運行時產生的廢熱為燃油加熱,不需要消耗其他能源,實現了廢熱的再利用。
【專利說明】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和運載工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運載工具設備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和運載工具。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的運載工具中,供油系統將燃油供應給發動機,使發動機正常運行,輸出動力。但是若燃油溫度過低,則發動機無法正常運行。例如冬天時,許多車輛都存在啟動困難、運行不平穩的現象,燃油溫度過低就是原因之一。由於某些燃油在低溫條件下粘性增力口,所以即使發動機已經啟動並處於運行裝載,但若供應給發動機的燃油依然溫度過低,也會造成發動機出力不足等現象,降低發動機工作的可靠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和運載工具,以解決現有技術的燃油溫度過低使得發動機無法正常運行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包括:發動機,包括在發動機運行時放熱的殼體;換熱器,包括供燃料通過的換熱管,換熱管設置在殼體的外表面上並與殼體相間隔。
[0005]進一步地,換熱管包括進油集管、出油集管和多根換熱支管,多根換熱支管與發動機的殼體間隔地設置,多根換熱支管均與進油集管和出油集管連接。
[0006]進一步地,多根換熱支管相互平行地間隔設置,每根換熱支管的一端與進油集管連接,另一端與出油集管連接。
[0007]進一步地,換熱管與殼體間隔5暈米至15暈米。
[0008]進一步地,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還包括返熱板,返熱板與換熱管連接並設置在換熱管的遠離殼體的一側,至少一部分換熱管設置在返熱板與殼體之間。
[0009]進一步地,返熱板包括相互連接的本體和支腳,支腳設置在換熱管上,本體與設置在本體與殼體之間的換熱管間隔地設置。
[0010]進一步地,本體與設置在本體與殼體之間的換熱管間隔5毫米至15毫米。
[0011]進一步地,殼體是發動機的尾噴管的外殼,換熱管的沿殼體的徑向延伸的部分具有與殼體相同的曲率。
[0012]進一步地,燃料從換熱管的靠近尾噴管的末端的埠流入,從換熱管的靠近尾噴管的始端的埠流出。
[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運載工具,包括發動機和供油系統,供油系統包括上述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
[0014]燃料在換熱管內流通時,殼體上的熱量會通過換熱管傳遞給燃料,使得燃料的溫度升高,達到發動機正常運行的需求溫度,並由此確保發動機正常、平穩地運行。此外,該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使用發動機運行時產生的廢熱為燃油加熱,不需要消耗其他能源,實現了廢熱的再利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6]圖1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的俯視圖;以及
[0017]圖2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的側視圖。
[0018]途中附圖標記:100、殼體;200、換熱器;210、換熱管;211、進油集管;212、出油集管;213、換熱支管;220、返熱板;221、本體;222、支腳。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002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如圖1和2所示,該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包括:發動機,包括在發動機運行時放熱的殼體100 ;換熱器200,包括供燃料通過的換熱管210,換熱管210設置在殼體100的外表面上並與殼體100相間隔。
[0021]燃料在換熱管210內流通時,殼體100上的熱量會通過換熱管210傳遞給燃料,使得燃料的溫度升高,達到發動機正常運行的需求溫度,並由此確保發動機正常、平穩地運行。此外,該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使用發動機運行時產生的廢熱為燃油加熱,不需要消耗其他能源,實現了廢熱的再利用。
[0022]因為發動機工作時殼體100的溫度會很高,若將換熱管210直接與殼體100接觸,則會導致燃油溫度過高,例如若將換熱管210與渦輪發動機的尾噴管的外幣接觸,則甚至有可能使換熱管210內的燃料沸騰,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所以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的換熱管210與殼體100間隔地設置,避免燃油被過度加熱,發生危險。
[0023]優選地,換熱管210包括進油集管211、出油集管212和多根換熱支管213,多根換熱支管213與發動機的殼體100間隔地設置,多根換熱支管213均與進油集管211和出油集管212連接。優選地,多根換熱支管213相互平行地間隔設置,每根換熱支管213的一端與進油集管211連接,另一端與出油集管212連接。燃油進入進油集管211後被分流,進入到多個換熱支管213,這樣可以增加換熱管210的換熱面積,提高換熱效率。
[0024]優選地,換熱管210與殼體100間隔5暈米至15暈米。殼體100散發的熱量主要以熱輻射的形式傳遞給換熱管210,在換熱管210的朝向殼體100的一面和背離殼體100的一面形成溫度差,使得燃料在換熱管210中形成熱對流,最終實現加熱效果。
[0025]優選地,如圖2所示,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還包括返熱板220,返熱板220與換熱管210連接並設置在換熱管210的遠離殼體100的一側,至少一部分換熱管210設置在返熱板220與殼體100之間。返熱板220可以反射一部分熱輻射給換熱管210,增強換熱管210對燃油的加熱效果。
[0026]優選地,返熱板220包括相互連接的本體221和支腳222,支腳222設置在換熱管210上,本體221與設置在本體221與殼體100之間的換熱管210間隔地設置。優選地,本體221與設置在本體221與殼體100之間的換熱管210間隔5毫米至15毫米。優選地,本體221是金屬板材。返熱板220的本體221與換熱管210間隔5毫米至15毫米,這樣是為了更有效地將熱輻射反射到換熱管210上。
[0027]優選地,殼體100是發動機的尾噴管的外殼,換熱管210的沿殼體100的徑向延伸的部分具有與殼體100相同的曲率。優選地,燃料從換熱管210的靠近尾噴管的末端的埠流入,從換熱管210的靠近尾噴管的始端的埠流出。發動機的尾噴管溫度高,並且結構簡單,擁有大片可以布置換熱管210的外表面,這樣可以儘量增大換熱管210的有效換熱面積,提聞換熱效率。
[002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運載工具,包括發動機和供油系統,供油系統包括上述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
[0029]應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在發動機運行過程中,燃料的溫度可以被提高8至12攝氏度,這樣就能夠保證發動機在零下10攝氏度的環境下正常運行,平穩出力。所以採用該套供油系統和發動機的運載工具擁有更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尤其適應在低溫環境下工作,可靠性得到保證。
[0030]優選地,發動機是渦輪發動機。
[003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發動機,包括在所述發動機運行時放熱的殼體(100); 換熱器(200),包括供燃料通過的換熱管(210),所述換熱管(210)設置在所述殼體(100)的外表面上並與所述殼體(100)相間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換熱管(210)包括進油集管(211)、出油集管(212)和多根換熱支管(213),所述多根換熱支管(213)與所述發動機的殼體(100)間隔地設置,所述多根換熱支管(213)均與所述進油集管(211)和出油集管(212)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多根換熱支管(213)相互平行地間隔設置,每根所述換熱支管(213)的一端與所述進油集管(21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出油集管(212)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換熱管(210)與所述殼體(100)間隔5暈米至15暈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還包括返熱板(220),所述返熱板(220)與所述換熱管(210)連接並設置在所述換熱管(210)的遠離所述殼體(100)的一側,至少一部分所述換熱管(210)設置在所述返熱板(220)與所述殼體(100)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返熱板(220)包括相互連接的本體(221)和支腳(222),所述支腳(222)設置在所述換熱管(210)上,所述本體(221)與設置在所述本體(221)與所述殼體(100)之間的所述換熱管(210)間隔地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221)與設置在所述本體(221)與所述殼體(100)之間的所述換熱管(210)間隔5毫米至15毫米。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100)是所述發動機的尾噴管的外殼,所述換熱管(210)的沿所述殼體(100)的徑向延伸的部分具有與所述殼體(100)相同的曲率。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燃料從所述換熱管(210)的靠近所述尾噴管的末端的埠流入,從所述換熱管(210)的靠近所述尾噴管的始端的埠流出。
10.一種運載工具,包括發動機和供油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供油系統包括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動機燃油加熱裝置。
【文檔編號】F02C7/224GK203570433SQ201320717953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3日
【發明者】郭安琪, 張恆, 王琳, 趙林, 程輝, 晏品義 申請人: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