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芯鎖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08:07:06 1
專利名稱:插芯鎖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插芯鎖製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的插芯鎖都沒有具備在斜舌彈出後方舌再自動彈出的功能,同步或者方舌先彈出的插芯鎖存在一個問題鎖閉時,方舌可能會鎖定不到位,即方舌伸出後不一定對準門框的鎖孔。因為,若斜舌先鎖入門框的鎖孔,方舌必定能對準相應的鎖孔而鎖定;若斜舌與方舌同步動作或方舌先動作,則存在方舌不能完全對準門框鎖孔的可能,從而造成鎖定不可靠的問題。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一些插芯鎖,其斜舌具有觸發方舌動作的功能,但兩者之間需增設一輔助鎖舌,即斜舌通過該輔助鎖舌來觸發方舌動作,或者是採用單一的觸發舌與方舌,通過觸發舌實現方舌自動彈出,來解決前述存在的問題。但此類插芯鎖存在的缺陷是鎖的結構複雜,也不能實現傳統插芯鎖的安全鎖閉功能。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斜舌觸發方舌動作,使方舌的鎖定準確, 且結構簡單的插芯鎖。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採取以下技術方案插芯鎖,包括鎖殼、面板、斜舌、方舌,鎖殼外側面由面板封住;斜舌、方舌裝配於鎖殼,並伸縮式地穿過面板,斜舌的鎖定部呈斜面狀;斜舌設置一可上下活動的滑板,滑板與斜舌間設有彈性件,滑板具有一觸發端,該觸發端與一解鎖塊適配動作,該解鎖塊轉動地定位於鎖殼,解鎖塊與面板或鎖殼內部頂壓一扭簧,解鎖塊鉤合一下杆,下杆與方舌形成的斜槽滑配;斜舌彈出時,下移的滑板,其觸發端頂壓解鎖塊,使解鎖塊與下杆脫離鉤合狀態。優選的,斜舌的鎖定部形成一孔,該孔置入一轉動式小舌,小舌的內端頂觸一頂杆的一端部,該頂杆滑動地裝配於斜舌,頂杆的另一端通過第一彈簧與斜舌內壁相頂,在頂杆的作用下,小舌的前端凸出於斜舌的鎖定部斜面;所述的滑板包括底邊、豎板,滑板的豎板開有孔,該孔的壁上形成臺階部;所述的頂杆形成一凸起,頂杆的凸起處於滑板的豎板的孔內,並頂於臺階部;當小舌轉動並頂壓頂杆,使頂杆移動後,頂杆的凸起脫離所述豎板的臺階部,並頂於滑板的豎板的孔壁上。優選的,鎖殼通過一轉軸裝配一轉動式撥塊,轉軸與撥塊間隙配合,該撥塊的撥動端與斜舌的內壁相對應;撥塊內伸入第二頂杆,該頂杆外套第二彈簧,該彈簧處於撥塊之內,其一端都頂於撥塊的內部,另一端頂於第二頂杆形成的凸圈;所述的轉軸形成一缺口, 第二頂杆的外端伸出撥塊之外,內端正對轉軸的缺口。優選的,撥塊具有一頂壓面,該頂壓面與一撥塊傳動件相配而頂觸,撥塊傳動件轉動地安裝於鎖殼內,撥塊傳動件的一端對應於撥塊的頂壓面,撥塊傳動件的上部正對並可頂觸所述的滑板下表面。優選的,方舌形成小凸柱,該小凸柱與所述撥塊傳動件的下端相適配而動作,撥塊的轉動帶動撥塊傳動件轉動。優選的,鎖殼設置轉動式鎖頭,鎖頭帶有一鎖頭內凸輪;方舌轉動配合一凸輪小撥塊,方舌處於收回狀態,轉動鎖頭內凸輪觸動凸輪小撥塊的一端,凸輪小撥塊的另一端正對一凸輪撥塊的下部,凸輪撥塊轉動地定位於鎖殼,凸輪撥塊的下部通過復位扭簧與鎖殼的側壁相頂,凸輪撥塊的上部呈弧面狀,正對所述第二頂杆的外端面。優選的,鎖頭轉動配合鎖頭外凸輪,鎖頭外凸輪正對所述凸輪撥塊的下部。 優選的,鎖頭內凸輪與一保險塊配合動作,保險塊上下滑動式地安裝於鎖殼,保險塊形成與鎖頭內凸輪相對且可頂觸的觸頂,該觸面朝下呈斜面狀。優選的,保險塊的上端正對方舌形成的卡口,保險塊的下部連接復位扭簧的一邊, 復位扭簧通過立柱定位於鎖殼內,復位扭簧的另一邊頂於鎖殼的內壁。優選的,鎖殼裝設一電機組件,電機組件伸出一電機推桿,該電機推桿由電機驅動而移動,電機推桿呈弧形,正對所述第二頂杆的外端面。優選的,鎖殼安裝微動開關,該微動開關根據所述滑板的位置判斷斜舌在何種狀態下彈出。優選的,鎖殼安裝微動開關,該微動開關判定所述方舌處於收回狀態還是彈出狀態。本發明可以通過關門而觸發斜舌並使其內部滑板動作,滑板觸發方舌動作,從而有效地解決了斜舌與方舌彈出的順序問題。斜舌彈出後,方舌可以自動彈出並準確無誤的伸入門框鎖孔而鎖定鎖體。本發明斜舌直接觸發方舌動作,無須增設輔助鎖舌,從而簡化了插芯鎖的結構,且功能可靠,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圖1是斜舌組件與門扣板的立體圖。
圖2是斜舌組件與門扣板的俯視圖。
圖3是斜舌組件結構分解圖。
圖4是斜舌組件的立體圖。
圖5是斜舌組件的(前端)正視圖。
圖6是圖5的左視圖。
圖7是圖5的右視圖。
圖8是頂杆與滑板的配合結構圖。
圖9是滑板動作後,頂杆與滑板的配合結構圖。
圖10是滑板的立體圖。
圖11是滑板的另一方向立體圖。
圖12是滑板的主視圖。
圖13是圖12的俯視圖。
圖14是圖12的左視圖。
圖15是頂杆的立體圖。
圖16是頂杆的另一方向立體圖。
圖17是頂杆的又一方向立體圖。
圖18是頂杆的主視圖。
圖19是圖18的左視圖。
圖20是圖18的仰視圖。
圖21是圖18的後視圖。
圖22是斜舌的立體圖。
圖23是斜舌另一方向的立體圖。
圖24是斜舌(前端)正視圖。
圖25是圖M的俯視圖。
圖26是圖M的左視圖。
圖27是圖M的右視圖。
圖28是插芯鎖的結構示意圖。
圖29是方舌收回狀態的立體圖。
圖30是方舌彈出狀態的立體圖。
圖31是插芯鎖(不帶上杆)的結構示意圖。
圖32是插芯鎖(不帶上杆)的立體圖。
圖33是插芯鎖(不帶上杆)的初始狀態圖。
圖34是插芯鎖(不帶上杆)的收回狀態圖。
圖35是插芯鎖(不帶上杆)的斜舌收回後復位狀態圖。
圖36是撥塊傳動件的立體結構圖。
圖37是撥塊傳動件的另一方向立體結構圖。
圖38是撥塊傳動件的主視圖。
圖39是圖38的仰視圖。
圖40是圖38的右視圖。
圖41是解鎖塊的立體圖。
圖42是解鎖塊的另一方向立體結構圖。
圖43是解鎖塊的主視圖。
圖44是圖43的左視圖。
圖45是圖43的仰視圖。
圖46是凸輪撥塊的立體圖。
圖47是凸輪撥塊的另一方向立體圖。
圖48是凸輪撥塊的主視圖。
圖49是圖48的仰視圖。
圖50是圖48的左視圖。
圖51是撥塊的立體圖。
圖52是撥塊的另一方向立體結構圖。
圖53是撥塊的主視圖。
圖54是圖53的左視圖。
圖55是圖53的俯視圖。
圖56是方舌立體圖一。圖57是方舌立體圖二。圖58是方舌立體圖三。圖59是方舌立體圖四。圖60是方舌立體圖五。圖61是方舌主視圖。圖62是圖61的俯視圖。圖63是圖61的左視圖。圖64是圖61的後視圖。圖65是下杆的立體圖。圖66是下杆的主視圖。圖67是圖66的仰視圖。圖68是圖66的左視圖。圖69是另一種下杆的局部立體圖。圖70是另一種下杆的局部主視圖。圖71是圖70的仰視圖。圖72是圖70的左視圖。圖73是電機組件的結構圖。圖示中,1-斜舌、2-小舌、3-轉軸、4-頂杆、5-彈簧、6_滑板、7_彈簧、8_門扣板、 9-立柱、10-解鎖塊、11-解鎖塊扭簧、12-撥塊傳動件、13-方舌、14-凸輪小撥塊、15-下杆、 16-微動開關、17-保險塊、18-保險塊復位扭簧、19-鎖頭、20-鎖頭內凸輪、21-鎖頭外凸輪、22-凸輪撥塊復位扭簧、23-方舌彈簧、24-凸輪撥塊、25-撥塊、26-頂杆、27-電機推桿、 28-蓋板、29-鎖殼、30-斜舌彈簧、31-微動開關、32-上杆、33-面板、34-保險塊扭簧立柱、 35-凸輪撥塊立柱、36-撥塊轉軸、37-頂杆彈簧、38-電機。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作詳細說明。如圖1-73所示,插芯鎖包括鎖殼四、蓋板觀、面板33、斜舌1、方舌13,鎖殼四內裝零部件,其朝室內側面由蓋板觀封住,朝門扣板8側面由面板33封住。面板33形成用於穿伸活動式斜舌1、方舌13的通孔,斜舌1處於鎖殼四的上部。 參見圖1-27,斜舌1的鎖定端1-1 (即朝門扣板8的一端)呈斜面狀,該端1-1中部形成一孔1-2,該孔1-2延伸至斜面及斜舌內側,但孔的表面不連通,即斜面部分與內側部分的孔表面被隔開。該孔1-2置入一與其寬度相適配且可轉動的小舌2,小舌2通過轉軸3與斜舌1的前部轉動配合,轉軸3橫穿小舌2及斜舌1的前部。小舌2與斜舌1轉動配合可採用以下方式轉軸3與小舌2相固定,轉軸3與斜舌1轉動配合;或者,轉軸3與小舌2轉動配合,而與斜舌1相固定;或者,轉軸3與小舌2、斜舌1都轉動配合。小舌2的內端2-2正對並頂觸頂杆4的一端4_1,頂杆4呈方形直條狀,其該端部 4-1折過90度,該折彎端部伸出斜舌處於內側部分的孔1-2。頂杆4的中部形成凸起4-2, 該凸起4-2凸出於頂杆4的上表面及一側面。頂杆4的後部形成一容納彈簧的孔4-3,該孔
64-3延伸至頂杆4的內端面及一側面,孔內置入彈簧5,彈簧5的安置方向與斜舌的運動方向相同,彈簧5的一端頂於頂杆4的孔壁上,另一端頂於斜舌1相應的內端壁上。常態下, 頂杆4在彈簧5的作用下,頂壓小舌2的內端2-2,使小舌2的外端2-1凸出於斜舌1的前部斜面。斜舌1形成一道供頂杆4滑動的滑道1-3,該滑道1-3與前部的孔1_2處於一條線上,頂杆4置入後,其前端4-1折彎部伸出斜舌內側部分的孔1-2,其內的彈簧5的外端頂於斜舌1的後部內壁上。斜舌1的下部1-4呈直角梯形的缺口狀,該下部1-4配合可上下活動的滑板6,該滑板6包括底邊6-1、豎板6-2,兩者相垂直。底邊6-1的一端6-1-1向下折90度後,再向前折90度,該端6-1-1朝向外側。底邊6-1上形成一凸柱6-1-2,該凸柱外套彈簧7的一端部, 彈簧7的另一端頂於斜舌1的下部壁上,斜舌1的該壁上開有相應的圓形凹孔1-4-1,用於置入彈簧7的上端部。底邊6-1的該面上固接豎板6-2,該豎板6-2的中部開有孔6-2-1,該孔呈缺直角的方形狀,其缺直角部處於孔的上部且與頂杆4的折彎部同側,從而該孔6-2-1 的壁上具有了臺階部6-2-2。斜舌1形成兩夾壁1-5,滑板6的豎板6-2兩側邊滑動配合於此兩夾壁1-5間,而豎板的臺階部6-2-2與頂杆4的凸起4-2配合,即頂杆的凸起4_2處於滑板的豎板6-2的孔6-2-1內,常態下,其頂於臺階部6-2-2 ;當頂杆4運動後,凸起4_2脫離臺階部6-2-2,並頂於滑板的豎板6-2的孔頂壁。參見圖28,斜舌1裝於鎖殼29,並伸縮式地穿伸過面板2,斜舌1通過彈簧30與鎖殼四內形成的擋壁相頂,彈簧30的安置方向與斜舌的運動方向相同。斜舌1的鎖定端1-1正對門扣板8。常態下,斜舌1的前部(即斜面部)處於鎖殼外,當關門時,小舌2 觸碰門扣板8,促使小舌2轉動,小舌2轉動後,其內端2-2頂觸頂杆4的對應端部4-1,使頂杆4向內移並壓縮彈簧5,直至頂杆4的凸起4-2脫離滑板7的臺階部6-2-2,後頂於滑板6的孔頂壁;與此同時,頂杆4的凸起4-2脫離滑板7的臺階部6-2-2後,滑板6失去阻擋力,在彈簧7的作用下,向下滑動,直至頂杆4的凸起4-2頂於滑板6的孔頂壁,使滑板6 定位;與此同時,斜舌1的斜面部1-1由於觸碰門扣板8而向鎖殼四內移動,直至前述滑板 7向下移動到位後,在彈簧30的作用下向鎖殼四彈出,即回復至原狀。斜舌1的運動帶動斜舌組件一起移動。在斜舌彈出過程中,下移的滑板6用於觸發方舌,觸髮結構詳見下文。滑板6觸發動作後,在撥塊傳動件12的作用下,向上回復至原位,並壓縮彈簧7,在此過程中,頂杆4的凸起4-2也脫離了滑板7的臺階部6-2-2 (豎向面)的阻擋,並在彈簧5的作用力下回復至原位,同時其前端頂觸小舌2的內端2-2,使小舌2復位,小舌2的外端2-1凸出於斜舌1的前部斜面。方舌13設於斜舌下部的鎖殼四,其伸縮式地穿伸過面板33。方舌13具有三個方形鎖定頭13-1,當方舌13處於彈出狀態時,此三個鎖定頭伸出面板33之外;當方舌13處於收回狀態時,此三個鎖定頭便縮回面板33之內,方舌13全部處於鎖殼四之內。方舌13內端面通過彈簧23與鎖殼四的內壁四-2相頂,彈簧23的安置方向與方舌13的運動方向相同。方舌13形成一滑道13-2,該滑道13-2方向與方舌13的運動方向相同,滑道13-2內伸入一與其寬度相適配且間隙配合的導柱四-3,該導柱固定於鎖殼四之內。導柱四-3上部的鎖殼四內還固定設置一導杆四-4,該導杆呈圓柱形,其與方舌13的內部上邊沿13-3間隙配合,從而使方舌13的運動平穩。方舌13的一側面形成一道斜槽13-4,該斜槽13-4朝面板33 —側的一端低,內側的另一端高,該斜槽滑動配合上杆32下部形成的圓柱形凸起,上杆32的上端伸出鎖殼四的上表面四-5,該上端形成拉手部。上杆32的上部沿其長度方向形成導孔32-1,該導孔滑配導柱四-6,該導柱固定於鎖殼四的上部。方舌13的另一側面還形成另一道斜槽13-5,該斜槽與斜槽13-4的傾斜方向相反, 該斜槽13-5滑動配合下杆15上部形成的圓柱狀凸起15-1,參見圖65-68,下杆15的下端形成拉手部,拉手部伸出鎖殼四的下表面四-6,下杆15沿其長度方向形成三個處於同一直線的導孔15-2、15-3、15-4,此三導孔分別滑動配合導柱四-7、29-8、四-9,此三個導柱都固定於鎖殼四。下杆15的上端15-5呈鉤狀,該鉤朝向面板33 —側。下杆15的上端鉤部與解鎖塊10配合動作。解鎖塊10處於斜舌1與方舌13間,且靠近面板33,解鎖塊10通過立柱9 轉動地安裝於鎖殼四,立柱9外套一扭簧11,扭簧11的一邊頂於面板33內壁,另一邊頂於解鎖塊10向蓋板觀一側形成的凸起10-1,解鎖塊10朝內側的一側面呈臺階狀,該臺階部 10-2與下杆15的上端鉤部15-5鉤合,從而鉤住下杆15,阻止其下移,從而鎖定方舌13。圖69-72顯示了另一種下杆的局部結構,其只開設兩個沿其長度方向且處於同一直線的導孔,而其它結構與圖65-68所示的下杆相同。方舌13的壁上形成小凸柱13-7,該小凸柱13-7與撥塊傳動件12的下端12_3相適配而動作。轉動撥塊25,其帶動撥塊傳動件12轉動,撥塊傳動件的下端12-3頂觸方舌 13的凸柱13-7,使方舌13內縮,直至到位,方舌活動的同時通過斜槽的作用來帶動下杆活動,方舌收回後,下杆的上端鉤部與解鎖塊的臺階部相卡,阻止方舌彈出。斜舌1與撥塊25配合動作,撥塊25轉動地裝配於鎖殼四內。撥塊25中部形成通孔,通孔外套於轉軸36,兩者間隙配合,轉軸36朝內側形成一缺口,與該缺口相對應的, 撥塊25的內端伸入頂杆沈,頂杆沈外套彈簧37,彈簧37處於撥塊25之內,其一端都頂於撥塊25的內部,另一端頂於頂杆沈中部形成的凸圈。頂杆沈的外端伸出撥塊25之外,其內端正對轉軸36的缺口。常態下,撥塊25與轉軸沈無聯動關係;當頂杆沈外端受外力作用而向內運動並壓縮彈簧37,直至其內端置入轉軸36的缺口,此時,撥塊25與轉軸36通過頂杆沈而聯動。與頂杆沈相對的另一端,撥塊25具有一鉤狀的撥動端25-1,該撥動端頂觸於斜舌1內端的內壁。撥塊25轉動後,其撥動端25-1頂壓斜舌1內端的內壁而使其向內移動。 撥塊25還具有一頂壓面15-2,該頂壓面與撥塊傳動件12配合動作。撥塊傳動件12轉動地安裝於鎖殼四內,其一端12-1頂於撥塊25的頂壓面15-2,其上部12-2正對斜舌組件的滑板6下表面。當撥塊25轉動後,其同時通過頂壓面15-2頂壓撥塊傳動件12的一端12_1, 使其向上轉動,在撥塊傳動件12轉動的過程中,其上部12-2逐漸頂壓處於觸發動作後的滑板6,使滑板6向上移動直至復位。鎖殼四下部設置轉動式鎖頭19,鎖頭19的內端伸出蓋板觀之外,供門內側轉動而開鎖或將鎖保險。鎖頭19帶有一鎖頭內凸輪20,該鎖頭內凸輪與鎖頭19同步轉動,該鎖頭內凸輪20與保險塊17配合動作。保險塊17上下滑動式地安裝於鎖殼四,保險塊17 與鎖頭內凸輪20相對應側形成上、下觸面17-1、17-2,上觸面17-1朝下呈斜面狀,下觸面17-2朝上呈斜面狀,鎖頭內凸輪20處於兩觸面間,於鎖頭內凸輪20下方的鎖殼四內還固設擋塊四-10,該擋塊29-10基本與保險塊17未動作時的下觸面端部持平,其阻擋鎖頭內凸輪20繼續向下轉動即逆時針轉動,限制鎖頭內凸輪20的逆時針轉動範圍。保險塊17的上端17-3正對方舌13形成的卡口 13_6,保險塊17的下部17_4連接復位扭簧18的一邊,復位扭簧18通過立柱34定位於鎖殼四內,復位扭簧18的另一邊頂於鎖殼四的內壁四-2。常態下,保險塊17在復位扭簧18的作用下處於脫離方舌13的狀態,而當方舌13收回後,向上轉動鎖頭19,使其帶動鎖頭內凸輪20向上轉動,鎖頭內凸輪 20向上頂壓保險塊17的上觸面17-1,從而使保險塊17上移,直至保險塊17的上端17_3 卡入方舌13的卡口 13-6,此時,由於復位扭簧8的作用,朝上的鎖頭內凸輪20與保險塊17 的上觸面17-1處於相互頂壓的狀態,從而保險塊17便牢固地鎖定方舌13,阻止方舌13彈出,插芯鎖實現通道鎖功能,斜舌可以隨時通過撥塊的轉動實現收回。解除保險塊的鎖定時,向下轉動鎖頭19,使內凸輪20與保險塊17的上觸面17-1脫離相互頂壓的狀態,保險塊 17在復位扭簧18的作用下向下運動而復位,而鎖頭內凸輪20也在鎖頭19的帶動下,向下轉動到位。此時,方舌13便解除了保險塊17的鎖定。方舌13轉動配合凸輪小撥塊14,當方舌13處於收回狀態下,轉動鎖頭內凸輪20 可觸動凸輪小撥塊14的一端,並使其轉動,而凸輪小撥塊14的另一端14-1正對凸輪撥塊 24的下部弧面M-1,凸輪撥塊M通過導柱四_3而轉動地定位於鎖殼29,凸輪撥塊M的下部通過復位扭簧22與鎖殼四的側壁四-2相頂,復位扭簧22通過立柱35而定位於鎖殼 29。方舌處於收回狀態下,轉動鎖頭內凸輪,直至其頂角凸輪小撥塊轉動,凸輪小撥塊通過一端14-1頂觸凸輪撥塊的下部弧面,使凸輪撥塊轉動,凸輪撥塊轉動後,其上部M-3 頂壓頂杆的外端,促使頂杆內移,使撥塊與轉軸聯動,從而可以收回斜舌與方舌。在此狀態下,斜舌可以隨時通過撥塊的轉動實現收回,實現通道鎖功能。鎖頭19還轉動配合鎖頭外凸輪21,鎖頭外凸輪21可通過鎖殼外側伸入鑰匙的轉動而轉動,鎖頭外凸輪21正對凸輪撥塊M的下部M-2,凸輪撥塊M的上部M-3呈弧面狀,其上端M-3正對頂杆沈的外端面一部分。鑰匙轉動,帶動鎖外凸輪21轉動,鎖頭外凸輪21頂觸凸輪撥塊M的下部M-2,使凸輪撥塊M轉動,凸輪撥塊M轉動後,其上部M-3 頂壓頂杆26的外端,促使頂杆沈內移,使撥塊25與轉軸36聯動,從而可以收回斜舌與方舌。撥塊復位後,斜舌彈出,方舌收回。鎖殼四的上部安裝微動開關31,該微動開關引出一根觸腳31-1,該觸腳正對下文的斜舌組件。通過微動開關31對滑板6的位置狀態判斷斜舌在何種狀態下彈出,從而知道是否觸發解鎖塊。在滑板6處於上移狀態下,斜舌1彈出時,方舌13應該處於收回狀態,如果此時方舌13處於彈出狀態,則微動開關31會有警示音提示,鎖不正常。鎖殼四的下部安裝微動開關16,該微動開關引出一根觸腳16-1,該觸腳與方舌16 相適配而觸動微動開關16。微動開關16判定方舌處於收回狀態還是彈出狀態。在滑板6 處於下移狀態下,斜舌1彈出時,方舌13應該處於彈出狀態,如果方舌13處於收回狀態,則微動開關16會有警示音提示,鎖不正常。上述所涉微動開關31、16採用現有技術來實現其功能,不再詳述。鎖殼四的右上部還設有電機組件,參見圖73,鎖殼四通過支架381固定安裝電機38,電機38的輸出軸固定連接絲杆382,絲杆382的螺紋條間橫穿鋼條383,鋼條383的一端滑動地外套於導杆384,導杆384裝於支架381 —側邊沿,其外還套有四個壓環385及兩彈簧386,兩彈簧386分別頂壓於兩側的兩個壓環385之間,鋼條383的該端處於中間的兩壓環385之間。鋼條383的另一端穿入移動架197,移動架197滑配於支架381,移動架387 與電機推桿27的上端固定相連。電機推桿27的下部呈弧面狀,該弧面部正對頂杆沈的外端一分部。電機38啟動後帶動絲杆382旋轉,旋轉的絲杆382頂壓鋼條383,使其移動,從而帶動移動架387移動,進而使電機推桿27運動,電機推桿27頂壓頂杆沈的外端面,其運動到位後,使撥塊25與轉軸36聯動。通過外部信號控制電機,電機工作,使電機推桿移動,頂杆被壓縮,使撥塊與轉軸聯動,從而可以收回斜舌與方舌。撥塊復位後,斜舌彈出,方舌收回。電機的控制採用現有技術來實現。當門關閉時,斜舌接觸門扣板,使斜舌內縮,同時,在小舌頂杆彈簧的作用下,滑板下移,隨後,斜舌彈出,在此過程中,滑板的底邊的前端頂壓解鎖塊,解鎖塊受力轉動後,解除與下杆間的卡扣,方舌在彈簧的作用下向外推動。當開門時,轉動撥塊,使撥塊傳動件轉動,撥塊傳動件頂壓滑板,使觸發動作後的滑板上移直至到位,同時斜舌收回,撥塊復位,斜舌彈出。在轉動撥塊促使撥塊傳動件轉動的同時,收回方舌,下杆與解鎖塊相卡,使方舌收回後被阻止彈出。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任何對本發明的變換、變型都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插芯鎖,包括鎖殼、面板、斜舌、方舌,鎖殼外側面由面板封住;斜舌、方舌裝配於鎖殼,並伸縮式地穿過面板,斜舌的鎖定部呈斜面狀;其特徵在於斜舌設置一可上下活動的滑板,滑板與斜舌間設有彈性件,滑板具有一觸發端,該觸發端與一解鎖塊適配動作,該解鎖塊轉動地定位於鎖殼,解鎖塊與面板或鎖殼內部頂壓一扭簧,解鎖塊鉤合一下杆,下杆與方舌形成的斜槽滑配;斜舌彈出時,下移的滑板,其觸發端頂壓解鎖塊,使解鎖塊與下杆脫離鉤合狀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鎖,其特徵在於斜舌的鎖定部形成一孔,該孔置入一轉動式小舌,小舌的內端頂觸一頂杆的一端部,該頂杆滑動地裝配於斜舌,頂杆的另一端通過第一彈簧與斜舌內壁相頂,在頂杆的作用下,小舌的前端凸出於斜舌的鎖定部斜面;所述的滑板包括底邊、豎板,滑板的豎板開有孔,該孔的壁上形成臺階部;所述的頂杆形成一凸起,頂杆的凸起處於滑板的豎板的孔內,並頂於臺階部;當小舌轉動並頂壓頂杆,使頂杆移動後, 頂杆的凸起脫離所述豎板的臺階部,並頂於滑板的豎板的孔壁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芯鎖,其特徵在於鎖殼通過一轉軸裝配一轉動式撥塊, 轉軸與撥塊間隙配合,該撥塊的撥動端與斜舌的內壁相對應;撥塊內伸入第二頂杆,該頂杆外套第二彈簧,該彈簧處於撥塊之內,其一端都頂於撥塊的內部,另一端頂於第二頂杆形成的凸圈;所述的轉軸形成一缺口,第二頂杆的外端伸出撥塊之外,內端正對轉軸的缺口。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插芯鎖,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撥塊具有一頂壓面,該頂壓面與一撥塊傳動件相配而頂觸,撥塊傳動件轉動地安裝於鎖殼內,撥塊傳動件的一端對應於撥塊的頂壓面,撥塊傳動件的上部正對並可頂觸所述的滑板下表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插芯鎖,其特徵在於方舌形成小凸柱,該小凸柱與所述撥塊傳動件的下端相適配而動作,撥塊的轉動帶動撥塊傳動件轉動。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插芯鎖,其特徵在於鎖殼設置轉動式鎖頭,鎖頭帶有一鎖頭內凸輪;方舌轉動配合一凸輪小撥塊,方舌處於收回狀態,轉動鎖頭內凸輪觸動凸輪小撥塊的一端,凸輪小撥塊的另一端正對一凸輪撥塊的下部,凸輪撥塊轉動地定位於鎖殼,凸輪撥塊的下部通過復位扭簧與鎖殼的側壁相頂,凸輪撥塊的上部呈弧面狀,正對所述第二頂杆的外端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插芯鎖,其特徵在於鎖頭轉動配合鎖頭外凸輪,鎖頭外凸輪正對所述凸輪撥塊的下部。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插芯鎖,其特徵在於鎖頭內凸輪與一保險塊配合動作,保險塊上下滑動式地安裝於鎖殼,保險塊形成與鎖頭內凸輪相對且可頂觸的觸頂,該觸面朝下呈 斜面狀。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插芯鎖,其特徵在於保險塊的上端正對方舌形成的卡口,保險塊的下部連接復位扭簧的一邊,復位扭簧通過立柱定位於鎖殼內,復位扭簧的另一邊頂於鎖殼的內壁。
10.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插芯鎖,其特徵在於鎖殼裝設一電機組件,電機組件伸出一電機推桿,該電機推桿由電機驅動而移動,電機推桿呈弧形,正對所述第二頂杆的外端面;或者,鎖殼安裝微動開關,該微動開關根據所述滑板的位置判斷斜舌在何種狀態下彈出;或者,鎖殼安裝微動開關,該微動開關判定所述方舌處於收回狀態還是彈出狀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插芯鎖,包括鎖殼、面板、斜舌、方舌,鎖殼外側面由面板封住;斜舌、方舌裝配於鎖殼,並伸縮式地穿過面板,斜舌的鎖定部呈斜面狀;斜舌設置一可上下活動的滑板,滑板與斜舌間設有彈性件,滑板具有一觸發端,該觸發端與一解鎖塊適配動作,該解鎖塊轉動地定位於鎖殼,解鎖塊與面板或鎖殼內部頂壓一扭簧,解鎖塊鉤合一下杆,下杆與方舌形成的斜槽滑配;斜舌彈出時,下移的滑板,其觸發端頂壓解鎖塊,使解鎖塊與下杆脫離鉤合狀態。本明可以通過關門而觸發斜舌並使其內部滑板動作,滑板觸發方舌動作,從而有效地解決了斜舌與方舌彈出的順序問題。斜舌彈出後,方舌可以自動彈出並準確無誤的伸入門框鎖孔而鎖定鎖體。
文檔編號E05B15/00GK102162320SQ20111006891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2日
發明者肖鈞, 黃李俊 申請人:杭州金指碼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