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脫硫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1:26:0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體脫硫技術,特別是指一種循環脫硫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的溼法脫硫系統,均採用的是工業脫硫塔進行脫硫,即在脫硫塔被增設噴淋系統,採用氨水或其他吸附液對脫硫塔內部的煙氣進行噴淋脫硫,但需要場地為氨水等脫硫原料作為存儲,且需要定期運送,從而保證脫硫原料例如氨水等原料的充足,這樣的設計提高了使用脫硫塔作為煙氣脫硫的運作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同一原料多次使用從而使得整個脫硫系統可以循環脫硫進而節約運作成本的循環脫硫系統。
為實現以上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循環脫硫系統,包括脫硫塔、風機、水泵二、溶液池和曝氣池,所述脫硫塔下部設有煙氣進口,所述脫硫塔上部設有煙氣出口,所述脫硫塔上方設有噴淋裝置,所述噴淋裝置通過水泵二與內含脫硫液的溶液池連通,所述溶液池與曝氣池連通,所述曝氣池上設置有風機,所述曝氣池與脫硫塔下部連通。
作為優選,還包括沉澱池,所述沉澱池與曝氣池連通,所述沉澱池上設有排液口。
作為優選,還包括水泵一,所述水泵一一端與沉澱池連通,另一端與噴淋裝置連通。
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具備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整套循環脫硫系統可以實現整個脫硫塔脫硫的循環脫硫,並且能耗極低,使得運作成本得到節約,並且還可以對硫化氫和硫化鈉進行回收,安全性也極高,使得整個循環脫硫系統的運行保持穩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循環脫硫系統的框示圖。
附圖說明:1、脫硫塔,11、噴淋裝置,2、水泵一,3、風機,4、水泵二,5、溶液池,6、曝氣池,7、沉澱池,71、排液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循環脫硫系統,包括脫硫塔1、風機3、水泵二4、溶液池5和曝氣池6,所述脫硫塔1下部設有煙氣進口,所述脫硫塔1上部設有煙氣出口,所述脫硫塔1上方設有噴淋裝置11,所述噴淋裝置11通過水泵二4與內含脫硫液的溶液池5連通,所述溶液池5與曝氣池6連通,所述曝氣池6上設置有風機3,所述曝氣池6與脫硫塔1下部連通;還包括沉澱池7,所述沉澱池7與曝氣池6連通,所述沉澱池7上設有排液口71;還包括水泵一2,所述水泵一2一端與沉澱池7連通,另一端與噴淋裝置11連通。
在具體實施時,其溶液池5內含的脫硫液可以為NaOH或Na2CO3,由於此脫硫液對H2S具有較好的吸附液,在此簡稱為貧液,將貧液通入噴淋裝置11,Na2CO3和NaOH均可與H2S反應,具體反應內容如下:
H2S+2Na2CO3=2NaHCO3+Na2S;
2NaOH+H2S=Na2S+2H2O
反應後產生的Na2S會經由脫硫塔1底部排出,由於此時液體內已吸附大量H2S,所以簡稱富液,將富液通入曝氣池6內後,通過風機3對曝氣池6進行鼓風操作,從而使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通入曝氣池6中,由於酸性上:H2CO3>H2S>HCO3->HS-,所以向Na2S溶液通入少量CO2,發生反應的順序是:S2-+CO2+H2O=HS-+HCO3-,HCO3-+S2-=HS-+CO32-,所以總反應是:2Na2S+CO2+H2O=2NaHS+Na2CO3生成的產物是NaHS和Na2CO3;再加入過量CO2:先發生:CO32-+H2O+CO2=2HCO3-再發生:
HS-+H2O+CO2=H2S+HCO3-,最後的產物就是NaHCO3和H2S,產生的H2S可以進行回收。
此外,Na2S的溶解度,在10攝氏度時溶解度為15.4g/100ml,Na2S的溶解度,在10攝氏度時溶解度為6.9g/100ml水,NaHCO3的溶解度,在10攝氏度時溶解度為7.4g/100ml,Na2CO3的溶解度,在10攝氏度時溶解度為12.5g/100ml,可以看出Na2S的溶解度的溶解度最低,因此將與CO2反應後的液體進一步的通入沉澱池7中,進行Na2S的析出操作,析出的Na2S晶體會經由排液口進行排出,上清液仍可吸附H2S氣體,所以會通過水泵一2再一次送入噴淋裝置11中進行H2S的吸附,從而達到吸附液可以不斷的對H2S進行處理,並且可以對H2S進行回收以及Na2S的回收操作。
通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整套循環脫硫系統可以實現整個脫硫塔脫硫的循環脫硫,並且能耗極低,使得運作成本得到節約,並且還可以對硫化氫和硫化鈉進行回收,安全性也極高,使得整個循環脫硫系統的運行保持穩定。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並不局限於此。總而言之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