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複合型農田平整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25 01:58:0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田平整設備,具體為一種複合型農田平整機。
背景技術:
水稻大田栽前耕整是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中一項重要內容,其一般包括耕翻、滅茬、曬垡、施肥、碎土、耕地、平整等作業環節,在此,耕整質量的好壞,不僅直接關係到插秧機的作業質量,而且關係到機插秧苗能否早生快發。
在以上幾個作業環節中,田面平整尤其重要,其需要達到的要求為在3cm的水層條件下,高不露墩、低不淹苗,以利於秧苗返青活顆,生長整齊,否則高處缺少使秧苗乾枯,低洼處水深使幼苗受淹。
但在目前,傳統的田面平整作業是通過人力拉動大木柱在田面上滑動來實現的,其不僅費力費時,而且工作效率非常底,根本無法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
為此,近幾年出現了一些機械式的平整機,雖然能實現機械化操作,但因其結構設置都非常簡單,平整效果很不理想,難以滿足水稻栽種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設計了一種複合型農田平整機,其結合多種平整裝置於一體,可進行多種平整工藝的複合操作,具有平整效果好、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的特點,特別適用於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複合型農田平整機,其特徵在於:包括一移動機體,移動機體的前側下方內凹形成一安裝槽,安裝槽中安裝一用於勾住泥土並將泥土甩往後方的棘輪;所述棘輪由中心連接部和若干圍繞中心連接部沿周向均勻分布的棘齒構成,其中的中心連接部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各個所述棘齒的頭部設置成尖頭並朝向平整機的前進側彎曲一定角度;所述安裝槽和移動機體後部之間設置有連接斜面,並在該連接斜面及其後方設置有泥土初次平整裝置。
進一步的,上述棘齒的尖頭相對棘齒朝前彎曲的角度在0-90度之間。
進一步的,上述泥土初次平整裝置包括一排並列設置的口部朝前而尖頭尾部朝後的錐形導槽,各錐形導槽高度由中間往兩側逐漸降低,相鄰錐形導槽的口部通過連接槽連通,錐形導槽的尖頭尾部朝後延伸設置有直導槽。
進一步的,所述相鄰錐形導槽的側面之間和相鄰直導槽之間均設置有可相互連通的Y型分支連通槽,並在直導槽和Y型分支連通槽上設置有若干朝後斜向兩側分布的分支出口。
進一步的,上述錐形導槽的側面上設置有用於粉碎泥土用的鋸齒。
進一步的,上述移動機體在泥土初次平整裝置後方設置有震動敲擊機構,該震動敲擊機構包括一平整塊和一驅動輪;所述平整塊的中部與一定位在移動機體上的安裝座活動鉸接,平整塊的前部設置有復位彈簧而使其始終處於上抬狀態,平整塊的後部底端面為與地面直接接觸的平整面;所述驅動輪設置在平整塊的前側上方, 驅動輪的轉動可使其上的輪齒不斷與平整塊前端相碰觸而使平整塊高頻震動。
進一步的,上述移動機體底部在震動敲擊機構後方設置有泥土二次平整裝置,該泥土二次平整裝置包括若干排並列設置的三角形凸塊,凸塊的高度從前往後逐漸升高,同排內的三角形凸塊等間距均勻布局,相鄰排之間的三角形凸塊錯位設置。
進一步的,上述移動機體末端底部為平的平整端面。
進一步的,上述移動機體前側設置有拉杆與牽引機構連接。
本發明整個平整機包括有依序設置的棘輪、泥土初次平整裝置、震動敲擊機構、泥土二次平整裝置和平整端面,各部分前後銜接而有機結合為一體,在加工中,對農田依序進行勾泥後甩、初次平整分配、震動敲擊、二次平整分配和最後的壓平,實現了多種平整工藝的一機操作,不僅能獲得非常好的平整效果,且具有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的特點,特別適用於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圖1中A-A部的局部剖面圖;
圖3、本發明泥土初次平整裝置的局部底視圖;
圖4、本發明泥土二次平整裝置的底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複合型農田平整機,包括一移動機體1,移動機體1前側設置有拉杆11與牽引機構連接。移動機體1的前側下方內凹形成一安裝槽12,安裝槽12中安裝一用於勾住泥土並將泥土甩往後方的棘輪2。
所述棘輪2由中心連接部21和若干圍繞中心連接部沿周向均勻分布的棘齒22構成。其中的中心連接部21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在作業時可在驅動電機的帶動下帶動棘輪2高速轉動。各個所述棘齒22的頭部設置成尖頭221並朝向平整機的前進側彎曲一定角度,以使作業中棘齒22能順利地插入泥土並勾住泥土後往後甩出。
以上棘輪2的設置,其目的用於勾住泥土並將勾住的泥土甩往後方,為了操作中便與棘齒22插入泥土並進行泥土的後甩,棘齒22的尖頭221需要設置在棘齒2所在圓周的法線和切線之間,即尖頭221相對棘齒22朝前彎曲的角度在0-90度之間,其最佳角度為45度,實際中根據泥土的軟硬程度可進行角度的相應調節。
所述安裝槽12和移動機體1後部之間設置有連接斜面13,在該連接斜面13及其後方設置有泥土初次平整裝置3,被棘輪2勾住甩出的泥土通過連接斜面13直接進入到泥土初次平整裝置中。
如圖1-3所示,所述泥土初次平整裝置3包括一排並列設置的口部朝前而尖頭尾部朝後的錐形導槽31,位於中部的錐形導槽31整體高度最高,兩側的錐形導槽31整體高度逐漸降低,以形成使泥土由中心往兩側逐漸擴散的效果。同時相鄰錐形導槽31的口部通過連接槽311連通,錐形導槽31的尖頭尾部朝後延伸設置有直導槽312,並在相鄰錐形導槽31的側面之間和相鄰直導槽312之間均設置有可相互連通的Y型分支連通槽313,並在直導槽312和Y型分支連通槽313上設置有若干朝後斜向兩側分布的分支出口314。以上結構設置使得泥土在不同錐形導槽31區域內得到再分配,以獲得均勻布置的目的。
在此,為能使大塊泥土逐漸粉碎以獲得更好的平整效果,以上各錐形導槽31的側面上設置有用於粉碎泥土用的鋸齒315。
所述移動機體1在泥土初次平整裝置3後方設置有震動敲擊機構4,當泥土從泥土初次平整裝置3出來後將直接進入這個部位。所述震動敲擊機構4包括一平整塊41和一驅動輪42。其中的平整塊41中部與一定位在移動機體1上的安裝座43活動鉸接,平整塊41的前部設置有復位彈簧44而使其始終處於上抬狀態,平整塊41的後部底端面為與地面直接接觸的平整面411。所述驅動輪42設置在平整塊41的前側上方,驅動輪42的轉動可使其上的輪齒421不斷與平整塊41前端相碰觸,其結合復位彈簧44的復位力而使平整塊41相對鉸接點前後擺動而實現高頻震動,進而使平整塊41後部的平整面411對地面進行平整敲擊,以實現進一步的平整操作。
所述移動機體1底部在震動敲擊機構4後方設置有泥土二次平整裝置5,該裝置對從震動敲擊裝置4下出來的泥土進行二次平整。該泥土二次平整裝置5包括若干排並列設置的三角形凸塊51,凸塊51的高度從前往後逐漸升高,同排內的三角形凸塊51等間距均勻布局,相鄰排之間的三角形凸塊51錯位設置,該結構設置一方面有利於減少泥土阻力,同時能提升泥土均布的效果。
所述移動機體1末端底部為平的平整端面6,用於完成對泥土的最後壓平操作。
綜上,本發明整個平整機包括有依序設置的棘輪2、泥土初次平整裝置3、震動敲擊機構4、泥土二次平整裝置5和平整端面6,其分別進行勾泥後甩、初次平整分配、震動敲擊、二次平整分配和最後的壓平,各部分裝置前後銜接而有機結合為一體,實現了多種平整工藝的一機操作,不僅能獲得非常好的平整效果,且具有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的特點,特別適用於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要。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原理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