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升溫直發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03:23:06

本實用新型涉及直發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升溫直發器。
背景技術:
直發器又叫電夾板,直發器是一種用於把頭髮拉直的高溫電子產品,主要通過一種發熱體把溫度傳導到一個金屬板或陶瓷板的表面,表面溫度一般設定在200度左右,通過這個熱度達到200度左右的夾板把頭髮拉直,現有的直發器升溫時間慢,升溫效率低,衝擊電流大,EMC幹擾大,且配合NTC感溫使用,結構要求複雜,裝配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升溫直發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升溫直發器,包括晶片U1,所述晶片U1的引腳1接地,所述晶片U1的引腳4連接有電阻R3和電容C1,所述電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電阻R3的另一端連接有高電平VCC,所述晶片U1的引腳17連接有電阻R11,且電阻R11的另一端和晶片U1的引腳20均連接有高電平VCC,所述晶片U1的引腳11連接有電容C4,且電容C4的另一端連接有液位測量傳感器BL,所述液位測量傳感器BL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晶片U1的引腳2連接有電阻R22和電容C5,所述電容C5的另一端連接有高電平VCC,所述電阻R22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21和電阻VR1的滑動端,所述電阻R21的另一端連接有高電平VCC,所述電阻VR1的一端連接有電阻R20,且電阻R20的另一端連接有高電平VCC,所述電阻VR1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2、電阻RS1和開關T1,且二極體D2和電阻RS1的另一端均與高電平VCC連接,所述開關T1的第二端連接有電阻R26,且電阻R26的另一端和晶片U1的引腳3連接,所述開關T1的第三端連接有電阻RH1,且電阻RH1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H2和元器件TFUSH,所述電阻RH2的另一端連接有開關T2,所述開關T1的第二端連接有電阻R27,且電阻R27的另一端和晶片U1的引腳7連接,所述開關T2的第三端連接有電阻RS2、二極體D3和電阻VR2,所述電阻RS2和二極體D3均與高電平VCC連接,所述電阻VR2的滑動端連接有電阻R24和電阻R25,且電阻R25的另一端連接有晶片U1的引腳8和電容C6,所述電阻VR2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23,且電阻R23、電容C6和電阻R24均與高電平VCC連接,所述元器件TFUSH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8、電阻R7、電阻R1、電容CX、電阻RV1、輸入埠ACN、二極體Z1、電容CB2、電容CB3、電容CB4和電阻R6,且元器件TFUSH的另一端和高電平VCC連接,所述電容CB4的另一端連接有電感線圈LE,且電容CB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電感線圈LE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6、電容CB3、電容CB2和二極體D1,且二極體D1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Z1和電阻RL,所述電阻RL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2和電容CB1,且電阻R2和電容CB1的另一端均連接有電阻R1、電容CX、電阻RV1和元器件FUSH,所述元器件FUSH的另一端連接有輸入端ACL,所述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有晶片U1的引腳6、電容C3和電阻R9,且電容C3和電阻R9均與高電平VCC連接,所述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有晶片U1的引腳5和電容C2,且電容C2的另一端和高電平VCC連接,所述晶片U1的引腳14連接有電阻R5和電阻17,所述電阻R5的另一端連接有開關DEC,且開關DEC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電阻R17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9,且二極體D9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LD6,所述晶片U1的引腳15連接有電阻R4和電阻16,所述電阻R4的另一端連接有開關ADD,且開關ADD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電阻R16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8,且二極體D8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LD5和二極體LD11,所述晶片U1的引腳16連接有電阻R15,所述電阻R15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7,且二極體D7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LD4和二極體LD10,所述晶片U1的引腳19連接有電阻R14,所述電阻R14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6,且二極體D6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LD3和二極體LD9,所述晶片U1的引腳10連接有電阻R13,所述電阻R13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5,且二極體D5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LD2和二極體LD8,所述晶片U1的引腳9連接有電阻R12,所述電阻R12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4,且二極體D4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LD1和二極體LD7,所述二極體LD1、二極體LD2、二極體LD3、二極體LD4、二極體LD5和二極體LD6的另一端均連接有晶片U1的引腳12和電阻R18,且電阻R1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極體LD7、二極體LD8、二極體LD9、二極體LD10和二極體LD11的另一端均連接有晶片U1的引腳13和電阻R19,且電阻R19的另一端接地。
優選的,所述二極體LD1、二極體LD2、二極體LD3、二極體LD4、二極體LD5、二極體LD6、二極體LD7、二極體LD8、二極體LD9、二極體LD10和二極體LD11均為發光二極體。
優選的,所述開關DEC和開關ADD均為按鍵開關。
優選的,開關T1和開關T2均為三端雙向可控矽開關。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電阻R12、電阻R13、電阻R14、電阻R15、電阻R16、電阻R17、電阻R18、電阻R19、二極體LD1、二極體LD2、二極體LD3、二極體LD4、二極體LD5、二極體LD6、二極體LD7、二極體LD8、二極體LD9、二極體LD10、二極體LD11和晶片U1共同組成LED指示電路,對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溫度檔位進行顯示,通過晶片U1、電阻R5、電阻R5、開關DEC和開關ADD共同組成了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溫度檔位控制電路,可以對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溫度檔位進行調節,通過開關ADD和開關DEC可以進行開機,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升溫時間短,衝擊電流小,且無NTC感溫,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升溫直發器的電路原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升溫直發器的LED指示電路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檔位控制電路原理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升溫直發器的驅動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4,一種升溫直發器,包括晶片U1,晶片U1的引腳1接地,晶片U1的引腳4連接有電阻R3和電容C1,電容C1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3的另一端連接有高電平VCC,晶片U1的引腳17連接有電阻R11,且電阻R11的另一端和晶片U1的引腳20均連接有高電平VCC,晶片U1的引腳11連接有電容C4,且電容C4的另一端連接有液位測量傳感器BL,液位測量傳感器BL的另一端接地,晶片U1的引腳2連接有電阻R22和電容C5,電容C5的另一端連接有高電平VCC,電阻R22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21和電阻VR1的滑動端,電阻R21的另一端連接有高電平VCC,電阻VR1的一端連接有電阻R20,且電阻R20的另一端連接有高電平VCC,電阻VR1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2、電阻RS1和開關T1,且二極體D2和電阻RS1的另一端均與高電平VCC連接,開關T1的第二端連接有電阻R26,且電阻R26的另一端和晶片U1的引腳3連接,開關T1的第三端連接有電阻RH1,且電阻RH1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H2和元器件TFUSH,電阻RH2的另一端連接有開關T2,開關T1的第二端連接有電阻R27,且電阻R27的另一端和晶片U1的引腳7連接,開關T2的第三端連接有電阻RS2、二極體D3和電阻VR2,電阻RS2和二極體D3均與高電平VCC連接,電阻VR2的滑動端連接有電阻R24和電阻R25,且電阻R25的另一端連接有晶片U1的引腳8和電容C6,電阻VR2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23,且電阻R23、電容C6和電阻R24均與高電平VCC連接,元器件TFUSH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8、電阻R7、電阻R1、電容CX、電阻RV1、輸入埠ACN、二極體Z1、電容CB2、電容CB3、電容CB4和電阻R6,且元器件TFUSH的另一端和高電平VCC連接,電容CB4的另一端連接有電感線圈LE,且電容CB4的另一端接地,電感線圈LE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6、電容CB3、電容CB2和二極體D1,且二極體D1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Z1和電阻RL,電阻RL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2和電容CB1,且電阻R2和電容CB1的另一端均連接有電阻R1、電容CX、電阻RV1和元器件FUSH,元器件FUSH的另一端連接有輸入端ACL,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有晶片U1的引腳6、電容C3和電阻R9,且電容C3和電阻R9均與高電平VCC連接,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有晶片U1的引腳5和電容C2,且電容C2的另一端和高電平VCC連接,晶片U1的引腳14連接有電阻R5和電阻17,電阻R5的另一端連接有開關DEC,且開關DEC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17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9,且二極體D9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LD6,晶片U1的引腳15連接有電阻R4和電阻16,電阻R4的另一端連接有開關ADD,且開關ADD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16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8,且二極體D8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LD5和二極體LD11,晶片U1的引腳16連接有電阻R15,電阻R15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7,且二極體D7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LD4和二極體LD10,晶片U1的引腳19連接有電阻R14,電阻R14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6,且二極體D6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LD3和二極體LD9,晶片U1的引腳10連接有電阻R13,電阻R13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5,且二極體D5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LD2和二極體LD8,晶片U1的引腳9連接有電阻R12,電阻R12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D4,且二極體D4的另一端連接有二極體LD1和二極體LD7,二極體LD1、二極體LD2、二極體LD3、二極體LD4、二極體LD5和二極體LD6的另一端均連接有晶片U1的引腳12和電阻R18,且電阻R18的另一端接地,二極體LD7、二極體LD8、二極體LD9、二極體LD10和二極體LD11的另一端均連接有晶片U1的引腳13和電阻R19,且電阻R19的另一端接地,本實用新型中,通過電阻R12、電阻R13、電阻R14、電阻R15、電阻R16、電阻R17、電阻R18、電阻R19、二極體LD1、二極體LD2、二極體LD3、二極體LD4、二極體LD5、二極體LD6、二極體LD7、二極體LD8、二極體LD9、二極體LD10、二極體LD11和晶片U1共同組成LED指示電路,對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溫度檔位進行顯示,通過晶片U1、電阻R5、電阻R5、開關DEC和開關ADD共同組成了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溫度檔位控制電路,可以對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溫度檔位進行調節,通過開關ADD和開關DEC可以進行開機,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升溫時間短,衝擊電流小,且無NTC感溫,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中,二極體LD1、二極體LD2、二極體LD3、二極體LD4、二極體LD5、二極體LD6、二極體LD7、二極體LD8、二極體LD9、二極體LD10和二極體LD11均為發光二極體,開關DEC和開關ADD均為按鍵開關,開關T1和開關T2均為三端雙向可控矽開關,本實用新型中,通過電阻R12、電阻R13、電阻R14、電阻R15、電阻R16、電阻R17、電阻R18、電阻R19、二極體LD1、二極體LD2、二極體LD3、二極體LD4、二極體LD5、二極體LD6、二極體LD7、二極體LD8、二極體LD9、二極體LD10、二極體LD11和晶片U1共同組成LED指示電路,對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溫度檔位進行顯示,通過晶片U1、電阻R5、電阻R5、開關DEC和開關ADD共同組成了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溫度檔位控制電路,可以對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溫度檔位進行調節,通過開關ADD和開關DEC可以進行開機,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升溫時間短,衝擊電流小,且無NTC感溫,成本低。
工作原理:通過電阻R12、電阻R13、電阻R14、電阻R15、電阻R16、電阻R17、電阻R18、電阻R19、二極體LD1、二極體LD2、二極體LD3、二極體LD4、二極體LD5、二極體LD6、二極體LD7、二極體LD8、二極體LD9、二極體LD10、二極體LD11和晶片U1共同組成LED指示電路,對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溫度檔位進行顯示,通過晶片U1、電阻R5、電阻R5、開關DEC和開關ADD共同組成了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溫度檔位控制電路,可以對一種升溫直發器的溫度檔位進行調節,通過開關ADD、開關DEC和晶片U1,可以進行開機控制,通過電阻RV1、電容CX、電阻R1、電阻R2、電容CB1、電容CB2、電容CB3、電容CB4、二極體Z1、電感線圈LE、二極體D1和電阻RL和元器件FUSH,使得一種升溫直發器升溫快,升溫時間短。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