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05:13:51 1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舊橡膠回收加工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是橡膠消費大國,2005年我國生膠消耗量為436.5萬噸,其中非輪胎用膠量已達到165萬噸,每年廢橡膠的產生量在280萬噸以上。隨著橡膠工業的快速發展,廢硫化橡膠資源也會與日俱增。廢橡膠的處理是當今人們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做好廢舊橡膠的回收利用工作既能解決環境汙染問題,也能緩解橡膠資源的不足,並且製得的橡膠製品也有巨大的市場和利潤空間。國外以生產廢膠粉為主,生產再生橡膠為輔,但國內絕大部分廢橡膠用於再生橡膠。國內90%再生橡膠是採用動態脫硫工藝,即把廢橡膠、水、活化劑和軟化油等放入帶有攪拌裝置的高壓容器中,溫度升至210°C 250°C,保壓70 150min,排料,然後捏煉、精煉。在整個過程中,需要罐體加熱,排氣過程中會排出混有煤焦油和橡膠有機低分子的廢氣,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由於這種工藝能耗高,工藝周期長,高溫高壓,安全程度低,排放廢氣,存在「二次汙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內對再生橡膠的工藝、設備及技術等進行了改進和調整,目前常用的自動化橡膠粉塑化裝置包括有攪拌裝置、上料裝置、塑化裝置和冷卻裝置,其方法是將廢硫化橡膠粉與活化劑、軟化劑進行攪拌後送入上料裝置,進一步攪拌並輸送至塑化裝置進行斷硫塑化處理,然後送入冷卻裝置進行冷卻即成為再生橡膠粉。實現了常壓連續生產、無廢水廢氣排放,再生膠生產的主要環節是硫化橡膠的塑化過程,現有的塑化裝置為解決傳 統塑化裝置輸送物料存在死角造成粘軸、碳化和裂解的現象,進而影響產品質量的缺陷,往往在其塑化單元內部採用雙螺旋輸送裝置,且各螺旋杆採用差動進料以實現輸送裝置的自清理作用。然而仍舊存在以下幾點不足:(1)為防止機械摩擦,雙螺旋輸料裝置間必然存在空隙,機械空隙的存在必然造成了清潔死角,沒有從根源上對塑化螺旋管進行清洗,橡膠粉易發生粘軸、碳化和裂解的現象。(2)雙螺旋杆的機械傳動機構較繁瑣、設備製造成本較高、生產效率低下。(3 )物料推進部件採用活塞,容易因原料過多造成塑化管內殘留物增加導致塑化管堵塞進而影響產品合格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克服現有塑化裝置清理工作難、清理耗時長、不能完全清理塑化管內殘留物,而造成橡膠粉碳化,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一種既能夠及時徹底清理塑化裝置,保證產品質量,同時又環保、工作效率高的新型電磁單排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包括攪拌裝置、上料裝置、塑化裝置、冷卻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攪拌裝置的出料口與所述上料裝置的進料口連通,所述上料裝置的出料口與所述塑化裝置的進料口相連通,所述塑化裝置的出料口與所述冷卻裝置的進料口相連通,冷卻裝置的出料口連至下一道工序,所述控制裝置設有電腦控制系統和變頻器,攪拌裝置、上料裝置、塑化裝置和冷卻裝置上的電機均與變頻器相連接,變頻器與電腦控制系統相連接,所述塑化裝置包括單個或者多個塑化單元,塑化單元包括前行通道和加熱部件,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單個或多個冷卻單元,冷卻單元包括前行通道和冷卻部件,塑化單元和冷卻單元的一端均設置有驅動機構,塑化單元和冷卻單元的前行通道內設有單螺旋渦輪輸送管,單螺旋渦輪輸送管輸入端頭部設有快速六角連接系統接頭,快速六角連接系統接頭與渦輪對接,渦輪連接驅動機構。所述加熱部件上附有一層玻璃纖維,玻璃纖維外纏繞金屬電磁加熱線,金屬電磁加熱線直連至電磁加熱裝置。所述冷卻部件採用冷卻液或常溫風冷。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驅動裝置、機殼體、還原劑輸送管以及攪拌軸,所述驅動裝置傳動連接攪拌軸,攪拌軸上有拌刀,所述還原劑輸送管與機殼體內部相通;所述機殼體側壁設有出料口。所述上料裝置包括驅動裝置和傳輸管,所述傳輸管內壁上設有多組能夠在輸送過程中對物料起到預熱作用的電磁加溫裝置。所述塑化單元為5 7個。本發明的優點在於:
(1)在塑化單元中採用了單螺旋渦輪輸送管,且多塑化單元可同時進行工作,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及生產質量;
(2)通過快速六角連接系統接頭解決了現有塑化裝置中普遍存在的處理結焦難點問題,使之內管與傳動系統進行分離運作,從而提高了生產速度,且有效的減少了生產操作及生產過程中機器的維護與維修;
(3)將渦輪作為推動器有效減少了因原料`過多堵塞導致產品合格率降低,以及減少了在加熱過程中在塑化管內產生的殘留物;
(4)從生產工藝上徹底解決了廢水、廢氣二次汙染問題,實現再生膠低碳製造、清潔化生產、綠色發展;
(5)省去鍋爐、蒸汽發生器、尾氣淨化裝置以及油氣管道的投入,可以大大的節省了生產成本。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單螺旋渦輪輸送管結構示意圖。圖3為快速六角連接系統接頭結構示意圖。圖4為單螺旋渦輪輸送管與快速六角連接系統接頭結合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單螺旋渦輪輸送管與快速六角連接系統接頭分離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面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說明書附圖,作如下詳細說明,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說明而不是以任何形式來限制本發明: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包括攪拌裝置1、上料裝置2、塑化裝置、冷卻裝置和控制裝置3,所述攪拌裝置I的出料口與所述上料裝置2的進料口連通,所述上料裝置2的出料口與所述塑化裝置的進料口相連通,所述塑化裝置的出料口與所述冷卻裝置的進料口相連通,冷卻裝置的出料口連至下一道工序,所述控制裝置3設有電腦控制系統4和變頻器5,攪拌裝置1、上料裝置2、塑化裝置和冷卻裝置上的電機均與變頻器5相連接,變頻器5與電腦控制系統4相連接,所述塑化裝置包括單個或者多個塑化單元6,塑化單元6包括前行通道7和加熱部件8,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單個或多個冷卻單元9,冷卻單元包括前行通道10和冷卻部件11,塑化單元6和冷卻單元9的一端均設置有驅動機構12,塑化單元6和冷卻單元9的前行通道內設有單螺旋渦輪輸送管13,單螺旋渦輪輸送管13輸入端頭部設有快速六角連接系統接頭14,快速六角連接系統接頭14與渦輪15對接,渦輪15連接驅動機構12。所述加熱部件上附有一層玻璃纖維,玻璃纖維外纏繞金屬電磁加熱線,金屬電磁加熱線直連至電磁加熱裝置。所述冷卻部件採用冷卻液或常溫風冷。所述的攪拌裝置I包括驅動裝置、機殼體、還原劑輸送管以及攪拌軸,所述驅動裝置傳動連接攪拌軸,攪拌軸上有拌刀,所述還原劑輸送管與機殼體內部相通;所述機殼體側壁設有出料口。所述上料裝置2包括驅動裝置和傳輸管,所述傳輸管內壁上設有多組能夠在輸送過程中對物料起到預熱作用的電磁加溫裝置。所述塑化單元6為5 7個。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較佳實施例的描述,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可以 做出各種可能的等同改變或替換,而所有這些改變或替換都應屬於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包括攪拌裝置、上料裝置、塑化裝置、冷卻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攪拌裝置的出料口與所述上料裝置的進料口連通,所述上料裝置的出料口與所述塑化裝置的進料口相連通,所述塑化裝置的出料口與所述冷卻裝置的進料口相連通,冷卻裝置的出料口連至下一道工序,所述控制裝置設有電腦控制系統和變頻器,攪拌裝置、上料裝置、塑化裝置和冷卻裝置上的電機均與變頻器相連接,變頻器與電腦控制系統相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塑化裝置包括單個或者多個塑化單元,塑化單元包括前行通道和加熱部件,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單個或多個冷卻單元,冷卻單元包括前行通道和冷卻部件,塑化單元和冷卻單元的一端均設置有驅動機構,塑化單元和冷卻單元的前行通道內設有單螺旋渦輪輸送管,單螺旋渦輪輸送管輸入端頭部設有快速六角連接系統接頭,快速六角連接系統接頭與渦輪對接,渦輪連接驅動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加熱部件上附有一層玻璃纖維,玻璃纖維外纏繞金屬電磁加熱線,金屬電磁加熱線直連至電磁加熱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冷卻部件採用冷卻液或常溫風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驅動裝置、機殼體、還原劑輸送管以及攪拌軸,所述驅動裝置傳動連接攪拌軸,攪拌軸上有拌刀,所述還原劑輸送管與機殼體內部相通;所述機殼體側壁設有出料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料裝置包括驅動裝置和傳輸管,所述傳輸管內壁上設有多組能夠在輸送過程中對物料起到預熱作用的電磁加溫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塑化單元為5 7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電磁單螺旋渦輪塑化機自動化生產系統,涉及廢舊橡膠回收加工機械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攪拌裝置、上料裝置、塑化裝置、冷卻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塑化裝置包括單個或者多個塑化單元,塑化單元包括前行通道和加熱部件,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單個或多個冷卻單元,冷卻單元包括前行通道和冷卻部件,塑化單元和冷卻單元的一端均設置有驅動機構,塑化單元和冷卻單元的前行通道內設有單螺旋渦輪輸送管,單螺旋渦輪輸送管輸入端頭部設有快速六角連接系統接頭,快速六角連接系統接頭與渦輪對接,渦輪連接驅動機構。本發明能夠及時徹底清理塑化裝置,保證產品質量,同時又環保、生產效率高。
文檔編號B29B17/00GK103231466SQ20131016301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7日
發明者李中信, 夏克隆 申請人:壽寧縣信達特種橡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