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冷凝管的製作方法
2023-07-02 01:51:4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轉爐煤氣回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冷凝管。
背景技術:
煤氣分析系統是轉爐煤氣回收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煤氣不僅具有很高的含塵量,而且溫度高,冷凝器顯得非常重要,而冷凝管是冷凝器的核心部件,它直接關係到取樣質量和冷凝器的使用壽命,冷凝管損壞煤氣分析儀就無法提供準確的數據。而現有技術中的冷凝管取樣質量差,使用壽命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冷凝管,解決了或部分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取樣質量差,使用壽命短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冷凝管包括:管體,內設置有冷卻液;第一封閉裝置,設置在所述管體一端;第二封閉裝置,設置在所述管體另一端;節流裝置,設置在所述管體內,所述節流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二封閉裝置上;輸氣裝置,穿過所述第一封閉裝置與所述節流裝置連通,所述輸氣裝置為螺旋狀;出氣裝置,穿過所述第一封閉裝置與所述節流裝置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封閉裝置包括:蓋板,設置在所述管體一端。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封閉裝置包括:端板,設置在所述管體另一端。
進一步地,所述節流裝置包括:節流板,設置在所述管體內,所述節流板設置在所述第二封閉裝置上。
進一步地,所述輸氣裝置包括:輸氣管,穿過所述第一封閉裝置與所述節流裝置連通,所述輸氣管為螺旋狀。
進一步地,所述出氣裝置包括:出氣管,穿過所述第一封閉裝置與所述節流裝置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出氣管與所述節流裝置垂直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出氣管設置在所述輸氣裝置的中心。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冷凝管的管體內設置有冷卻液,管體一端設置第一封閉裝置,另一端設置第二封閉裝置,節流裝置設置在管體內,節流裝置設置在第二封閉裝置上,輸氣裝置穿過第一封閉裝置與所述節流裝置連通,輸氣裝置為螺旋狀,出氣裝置穿過第一封閉裝置與節流裝置連通,煤氣通過輸氣裝置進入節流裝置,通過節流裝置進去出氣裝置排出,在管體內通過冷卻液冷卻,由於輸氣裝置為螺旋狀,可以增加煤氣輸送路徑,增加煤氣冷卻時間,取樣質量好,將高爐煤氣降至10℃以下,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冷凝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冷凝管的管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冷凝管的輸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冷凝管的出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冷凝管的第一封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中冷凝管的節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節流裝置的A向示意圖;
圖8為圖1中冷凝管的第二封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冷凝管包括:管體1、第一封閉裝置2、第二封閉裝置3、節流裝置4、輸氣裝置5及出氣裝置6。
所述管體1內設置有冷卻液7。
所述第一封閉裝置2設置在所述管體1一端。
所述第二封閉裝置3設置在所述管體1另一端。
所述節流裝置4設置在所述管體1內,所述節流裝置4設置在所述第二封閉裝置3上。
所述輸氣裝置5穿過所述第一封閉裝置2與所述節流裝置4連通,所述輸氣裝置5為螺旋狀。
所述出氣裝置6穿過所述第一封閉裝置2與所述節流裝置4連通。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管體內設置有冷卻液,管體一端設置第一封閉裝置,另一端設置第二封閉裝置,節流裝置設置在管體內,節流裝置設置在第二封閉裝置上,輸氣裝置穿過第一封閉裝置與所述節流裝置連通,輸氣裝置為螺旋狀,出氣裝置穿過第一封閉裝置與節流裝置連通,煤氣通過輸氣裝置進入節流裝置,通過節流裝置進去出氣裝置排出,在管體內通過冷卻液冷卻,由於輸氣裝置為螺旋狀,可以增加煤氣輸送路徑,增加煤氣冷卻時間,取樣質量好,將高爐煤氣降至10℃以下,使用壽命長。
參見圖5,詳細介紹第一封閉裝置的結構。
所述第一封閉裝置包括:蓋板2-1。
所述蓋板2-1固定設置在所述管體1一端。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蓋板2-1通過螺栓固定設置在所述管體1一端,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蓋板2-1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固定設置在所述管體1一端。
參見圖8,詳細介紹第二封閉裝置的結構。
所述第二封閉裝置包括:端板3-1。
所述端板3-1固定設置在所述管體1另一端。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端板3-1通過螺栓固定設置在所述管體1另一端,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端板3-1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固定設置在所述管體1另一端。
參見圖6-7,詳細介紹節流裝置的結構。
所述節流裝置包括:節流板4-1。
所述節流板4-1設置在所述管體1內。所述節流板4-1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封閉裝置3上。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節流板4-1通過焊接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封閉裝置3上,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節流板4-1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螺栓等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封閉裝置3上。
參見圖3,詳細介紹輸氣裝置的結構。
所述輸氣裝置包括:輸氣管5-1。
所述輸氣管5-1穿過所述第一封閉裝置2與所述節流裝置4連通,所述輸氣管5-1為螺旋狀。所述煤氣通過所述輸氣管5-1進入所述節流裝置4中,通過管體1內的冷卻液7冷卻,由於所述輸氣管5-1為螺旋狀,增大了冷卻路徑,延長了冷卻時間,可以對煤氣充分冷卻,取樣質量好,將高爐煤氣降至10℃以下,使用壽命長。
參見圖4,詳細計算出氣裝置的結構。
所述出氣裝置包括:出氣管6-1。
所述出氣管6-1穿過所述第一封閉裝置2與所述節流裝置4連通。所述出氣管6-1將冷卻後的煤氣排出。所述出氣管6-1與所述節流裝置4垂直連通,保證煤氣輸出順暢。所述出氣管6-1設置在所述輸氣裝置5的中心,節約空間。
為了更清楚介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下面從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紹。
先將出氣管6-1焊接在節流板4-1的頂部中心,確保出氣管6-1與節流板4-1垂直,且焊接處不得洩漏,保證煤氣輸出順暢。輸氣管5-1為螺旋管,在將輸氣管5-1的尾部與節流板4-1的側面節流孔焊接,同時確保出氣管6-1在輸氣管5-1的中心,節約空間。然後將上述整體放入管體1中,將節流板4-1與管體1的結合面焊接,焊接處不得洩漏;將端板3-1的凹部對準節流板4-1的凸部,然後進行焊接,焊接處不得洩漏。最後同時將輸氣管5-1和出氣管6-1的端部穿過蓋板2-1的兩個φ12孔,且確保蓋板2-1和管體1的上部緊密貼合,然後焊接貼合面及輸氣管5-1和出氣管6-1與蓋板2-1的兩個φ12孔結合處,所有焊接處不得有洩漏.將冷卻液通過蓋板2-1的小孔注入管體1中,在用M8的螺栓旋緊。在端板3-1的底部旋上疏水閥,保證冷凝過程中產生的水通過疏水閥流出。
將煤氣通過輸氣管5-1進入節流板4-1,煤氣在輸氣管5-1內通過管體1內的冷卻液進行冷卻,由於輸氣管5-1為螺旋狀,增大了冷卻路徑,延長了冷卻時間,可以對煤氣充分冷卻,取樣質量好,將高爐煤氣降至10℃以下,使用壽命長。冷卻後的煤氣通過出氣管6-1排出。
其中,冷凝管的工作環境決定了它的製作材料必須耐腐蝕且不生鏽,所以首選材料必須為不鏽鋼,在空氣中和某些侵蝕性介質中耐腐蝕不生鏽的鋼稱為不鏽鋼。它的特點是有機較高的電極電位,可抵抗電化學腐蝕,表面有鈍化膜層,可阻止氧或減緩腐蝕介質向金屬內層侵蝕,有單一均勻的組織,沒有電位差,不致引起電化學腐蝕,這些特點是由於加入了合金元素而形成的。鐵中加入含量大於13%的鉻,耐腐蝕性可顯著提高,鉻是使不鏽鋼耐腐蝕的最主要元素。為滿足現場需要冷凝管採用奧氏體型不鏽鋼是18—8型鉻鎳不鏽鋼,鋼中加人了18%的鉻,主要作用是增加氧化膜,提高電極電位,從而提高耐腐蝕性,而且有良好的機械性能。
最後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