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製作方法及施工方法
2023-06-24 04:39:26 2
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製作方法及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製作方法及施工方法。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其包括連接座和連接體;連接體一端設有齒槽,連接體另一端設有外螺紋;連接座一端設有凹於表面的凹槽,凹槽兩側為與連接體上齒槽相配合的齒槽面,連接座另一端設有螺紋孔。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的製作方法:採用鑄造的方式加工連接座和連接體;安裝連接體;焊接後限位板。鋼筋混凝土構件連接的施工方法,將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連接到鋼筋混凝土構件,並擰緊;運到施工現場,吊裝到位;調整第一鋼筋混凝土構件及第二鋼筋混凝土構件相對偏移位置及之間距離;將連接體固定;連接位置處澆築混凝土。
【專利說明】 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製作方法及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預製構件用鋼筋機械連接,具體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製作方法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預製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預製構件內由於鋼筋不能轉動,鋼筋機械連接難度較大。目前鋼筋的連接多採用搭接連接、焊接連接、擠壓套筒連接或套筒機械連接等方法,其中鋼筋的搭接連接最為簡單,但搭接鋼筋長,鋼筋浪費嚴重,作為預製構件的連接現澆量大;焊接連接或擠壓套筒機械連接的施工較為複雜,且存在定位不準確,施工不方便等。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定位準確、施工方便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
[0004]本發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上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的製作方法。
[0005]本發明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種鋼筋混凝土構件連接的施工方法。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方案:
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其包括連接座和連接體;連接體一端設有齒槽,連接體另一端設有外螺紋;連接座一端設有凹於表面的凹槽,凹槽兩側為與連接體上齒槽相配合的齒槽面,連接座另一端設有螺紋孔。
[0007]上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連接體包括一個帶有外螺紋的連接部和一個與凹槽配合的滑動部,凹槽縱截面為矩形,相應的滑動部縱截面為矩形。
[0008]上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齒槽為三角形、矩形或梯形,齒槽的形狀為間隔或連續設置。
[0009]上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連接座上表面沿凹槽兩端分別設有凸臺和可拆卸連接或焊接的後限位板。
[0010]一種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的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取鋼板,按設計的尺寸要求進行水切割使形成連接座要求的形狀;
2)在水切割的鋼板上形成螺紋孔位置處鑽孔並攻絲形成螺紋孔;
3)加工連接座上凹槽兩側與連接體上齒槽相配合的齒槽面;
4)將連接體安裝到連接座上;
5)在連接座上表面凹槽端部位置處焊接後限位板即可。
[0011]一種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的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採用鑄造的方式加工連接座和連接體;
2)安裝連接體;
3)在連接座上表面凹槽端部位置處焊接後限位板即可。
[0012]一種鋼筋混凝土構件連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將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連接到鋼筋混凝土構件上端或右端的鋼筋端部,並擰緊;
(2)將鋼筋混凝土構件及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運到施工現場,吊裝到位;
(3)通過連接體的滑動部沿凹槽移動調整第一鋼筋混凝土構件及第二鋼筋混凝土構件相對偏移位置;利用套筒調整第一鋼筋混凝土構件及第二鋼筋混凝土構件之間距離;
(4)在凹槽中連接體兩端塞入鋼板將連接體固定或灌漿;
(5)連接位置處澆築混凝土。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該連接件能夠將兩鋼筋混凝土構件連接,不需要焊接,僅需要人工實施即可,且定位準確、施工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實施例1主視示意圖。
[0015]圖2為實施例1的連接座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實施例1的連接座主視示意圖。
[0017]圖4為實施例1的的連接座側視示意圖。
[0018]圖5為實施例1的連接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6為實施例1的連接體主視示意圖。
[0020]圖7為實施例1的連接體側視示意圖。
[0021]圖8為實施例2的連接體側視示意圖。
[0022]圖9為實施例3的連接體側視示意圖。
[0023]圖10為實施例4凹槽的齒槽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11為實施例5的連接體側視示意圖。
[0025]圖12為鋼筋混凝土構件連接的施工示意圖。
[0026]圖中1、連接部,2、滑動部,3、定位槽,4、螺紋孔,5、連接座,6、後限位板,7、凸臺,
8、第一鋼筋混凝土構件,9、連接鋼筋,10、第二鋼筋混凝土構件,11、套筒。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了便於本領域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下述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0028]實施例1
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其包括連接座5和連接體;連接體一端圓周面上設有齒槽,連接體另一端設有外螺紋;連接座5 —端設有凹於表面的凹槽3,凹槽3兩側為與連接體上齒槽相配合的齒槽面,連接座5另一端設有螺紋孔。
[0029]參考附圖3、附圖4,凹槽上齒槽為梯形,齒槽的形狀為間隔設置;參考附圖1、附圖5、附圖6、附圖7連接體為T形,包括一個帶有外螺紋的連接部I和一個與凹槽配合的滑動部2,凹槽3縱截面為矩形,相應的滑動部2縱截面為矩形。
[0030]參考附圖1、2、4,連接座5上表面沿凹槽兩端分別設有凸臺7和可拆卸連接或焊接的後限位板6,可以防止連接體從凹槽中脫落。
[0031]一種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的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I)選取鋼板,按設計的尺寸要求進行水切割使形成連接座5要求的形狀; 2)在水切割的鋼板上形成螺紋孔位置處鑽孔並攻絲形成螺紋孔;
3)加工連接座上凹槽兩側與連接體上齒槽相配合的齒槽面;
4)將連接體安裝到連接座上;
5)在連接座5上表面凹槽端部位置處焊接後限位板6。
[0032]一種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的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採用鑄造的方式加工連接座5和連接體;
2)安裝連接體;
3)在連接座5上表面凹槽端部位置處焊接後限位板6。
[0033]參考附圖12,一種所述鋼筋混凝土構件連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連接到鋼筋混凝土構件上端或右端的鋼筋端部,並擰
緊;
(2)將鋼筋混凝土構件及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運到施工現場,吊裝到位;
(3)通過連接體的滑動部沿凹槽移動調整第一鋼筋混凝土構件及第二鋼筋混凝土構件相對偏移位置;利用套筒調整第一鋼筋混凝土構件及第二鋼筋混凝土構件之間距離;
(4)在凹槽中連接體兩端塞入鋼板將連接體固定或灌漿;
(5)連接位置處澆築混凝土。
[0034]實施例2
參考附圖8,滑動部2前後端面之間距離與連接部I直徑一致,其他同實施例1。
[0035]實施例3
參考附圖9,連接體為L形,其他同實施例1。
[0036]實施例4
參考附圖10,齒槽為三角形,齒槽的形狀為連續設置,其他同實施例1。
[0037]實施例5
齒槽為矩形,齒槽的形狀為間隔設置,其他同實施例1。
[0038]以上僅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優選實施方式,本領域人員可以根據上述描述作出許多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應該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其特徵在於:其包括連接座和連接體;連接體一端設有齒槽,連接體另一端設有外螺紋;連接座一端設有凹於表面的凹槽,凹槽兩側為與連接體上齒槽相配合的齒槽面,連接座另一端設有螺紋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其特徵在於:連接體包括一個帶有外螺紋的連接部和一個與凹槽配合的滑動部,凹槽縱截面為矩形,相應的滑動部縱截面為矩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其特徵在於:齒槽為三角形、矩形或梯形,齒槽的形狀為間隔或連續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其特徵在於:連接座上表面沿凹槽兩端分別設有凸臺和可拆卸連接或焊接的後限位板。
5.一種權利要求2或3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1)選取鋼板,按設計的尺寸要求進行水切割使形成連接座要求的形狀; 2)在水切割的鋼板上形成螺紋孔位置處鑽孔並攻絲形成螺紋孔; 3)加工連接座上凹槽兩側與連接體上齒槽相配合的齒槽面; 4)將連接體安裝到連接座上; 5)在連接座上表面凹槽端部位置處焊接後限位板即可。
6.一種權利要求2或3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1)採用鑄造的方式加工連接座和連接體; 2)安裝連接體; 3)在連接座上表面凹槽端部位置處焊接後限位板即可。
7.—種權利要求2或3所述鋼筋混凝土構件連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連接到鋼筋混凝土構件上端或右端的鋼筋端部,並擰緊; (2)將鋼筋混凝土構件及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構件運到施工現場,吊裝到位; (3)通過連接體的滑動部沿凹槽移動調整第一鋼筋混凝土構件及第二鋼筋混凝土構件相對偏移位置;利用套筒調整第一鋼筋混凝土構件及第二鋼筋混凝土構件之間距離; (4)在凹槽中連接體兩端塞入鋼板將連接體固定或灌漿; (5)連接位置處澆築混凝土。
【文檔編號】B23P15/00GK103821230SQ201410068465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7日
【發明者】王睿敏 申請人:王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