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精衝液壓機的液壓缸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7:43:46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壓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精衝液壓機的液壓缸。
背景技術:
由於精衝液壓機衝裁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的衝裁行程,因此往往需要通過調節活塞的運動行程來控制衝裁行程,即在液壓缸底部安裝有箱體,箱體上設有電機、蝸輪蝸杆組件和調節螺母,液壓缸的缸體上設有上限位塊,調節螺母上設有與上限位塊對應的下限位塊,調節螺母套裝在液壓缸的活塞杆上並與該活塞杆螺紋配合,電機通過蝸輪蝸杆組件帶動調節螺母旋轉並使調節螺母在活塞杆上軸向移動,以調整上限位塊和下限位塊的間距,從而調節活塞的運動行程,但是現有技術中的缸體底部需要安裝上擋塊,調節螺母需要安裝下檔塊,由此導致了液壓缸結構的複雜程度,此外,由於箱體和調節螺母安裝在液壓缸底部,而液壓缸安裝在液壓機上,因此會給後期的維護保養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精衝液壓機的液壓缸,具有結構簡單、便於後期維護保養的特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精衝液壓機的液壓缸,包括缸體和一端密封插裝在所述缸體內的活塞,所述活塞包括小徑段和與缸體密封連接的大徑段,所述液壓缸的頂部還設有限位件和調節機構,所述限位件滑動套裝在所述小徑段上,並與所述缸體內壁螺紋配合,所述調節機構驅動所述限位件旋轉並使所述限位件在缸體上軸向移動,以調整所述限位件底端和所述大徑段頂端的間距。
進一步的,所述調節機構包括電機、傳動軸和驅動輪,所述電機的輸出端與所述傳動軸連接,所述傳動軸與所述驅動輪連接並帶動所述驅動輪同步轉動,所述驅動輪與所述限位件外嚙合連接。
更進一步的,所述傳動軸與所述驅動輪通過鍵槽結構連接。
更進一步的,所述電機為帶有旋轉編碼器的伺服電機。
進一步的,所述液壓缸的側壁位於所述大徑段與所述限位件底端之間的區域內還設有與外界連通的排氣孔。
更進一步的,所述液壓缸上還安裝有空氣過濾器,所述空氣過濾器的一端經所述排氣孔與缸體內部連通,另一端與外界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上設有徑向向外延伸的凸臺,所述缸體的頂端與所述凸臺之間設有若干個小液壓缸,小液壓缸活塞的頂端與所述凸臺相抵。
更進一步的,所述若干個小液壓缸周向均勻間隔設置在所述缸體上。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件與所述缸體採用T型螺紋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上端還設有上擋塊,以限制所述限位件軸向向上的運動距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中的精衝液壓機的液壓缸,包括缸體和一端密封插裝在缸體內的活塞,活塞包括小徑段和與缸體密封連接的大徑段,液壓缸的頂部還設有限位件和調節機構,限位件滑動套裝在小徑段上,並與缸體內壁螺紋配合,調節機構驅動限位件旋轉並使限位件在缸體上軸向移動,以調整限位件底端和大徑段頂端的間距。本實用新型中的活塞包括大徑段和小徑段,當活塞向上運動至使大徑段的頂端與限位件底端相抵時,活塞停止運動,調節機構驅動限位件旋轉使限位件在缸體上軸向移動,以調整大徑段頂端與限位件底端之間的間距,從而達到調節活塞向上運動行程的目的,與現有技術中調節螺母設置在缸底並螺紋套裝在活塞杆上相比,本實用新型中的限位件和調節機構安裝在缸體的頂部,可視性強,且有利於後期的維護保養;此外,由於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大徑段與限位件的底端配合限制活塞的運動行程,由此省去了上擋塊和下檔塊的結構,減少了液壓缸的零件數量,使液壓缸的結構更加簡單。
調節機構包括電機、傳動軸和驅動輪,電機的輸出端與傳動軸連接,傳動軸與驅動輪連接並帶動驅動輪同步轉動,驅動輪與限位件外嚙合連接。如此設計,可通過電機帶動驅動輪轉動,使得驅動輪帶動限位件旋轉,以使限位件在缸體上軸向移動,且結構簡單、可靠,製造及安裝方便,成本低。
傳動軸與驅動輪通過鍵槽結構連接。如此設計,可實現傳動軸與驅動輪的同步轉動,且便於加工。
電機為帶有旋轉編碼器的伺服電機。伺服電機通過旋轉編碼器控制電機的轉動圈數,從而精確控制限位件上下移動距離。
液壓缸的側壁位於大徑段與限位件底端之間的區域內還設有與外界連通的排氣孔。如此設計,大徑段與限位件之間的氣體經排氣孔排出,以減少缸體該區域內的壓強,有利於液壓油驅動活塞向上運動。
液壓缸上還安裝有空氣過濾器,空氣過濾器的一端經排氣孔與缸體內部連通,另一端與外界連通。如此設計,可避免外界灰塵和雜質進入缸體內,保證了缸體內部的乾淨清潔。
限位件上設有徑向向外延伸的凸臺,缸體的頂端與凸臺之間設有若干個小液壓缸,小液壓缸活塞的頂端與凸臺相抵。如此設計,小液壓缸可對限位件起到支撐作用,有效消除了螺紋傳動中的間隙,提高傳動的重複定位精度。
若干個小液壓缸周向均勻間隔設置在缸體上。如此設計,可保證限位件受力均勻,進一步消除了螺紋傳動中的間隙,提高傳動的重複定位精度。
限位件與缸體採用T型螺紋配合。如此設計,T型螺紋傳動能使限位件平穩的傳動,並且能承受大徑段與限位件底端的較大衝擊。
限位件上端還設有上擋塊,以限制限位件軸向向上的運動距離。以此避免調節過程中因旋轉編碼器故障而導致限位件脫離缸體的現象發生。
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特點和優點將會在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附圖中詳細的揭露。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精衝液壓機的液壓缸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全部。基於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出現諸如術語「頂」、「底」、「內」、「外」、「上」、「下」、「前」、「後」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方便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的液壓缸主要用在精衝液壓機上,包括缸體1和活塞2,活塞2可在缸體1內做軸嚮往復運動,活塞2包括大徑段21和小徑段22,大徑段22插裝在缸體1內,並與缸體1的內壁之間通過密封圈密封連接,小徑段22用於頂起液壓機上的滑塊11,滑塊11上設有衝壓模具,為了調節衝壓模具的衝裁行程,在缸體1的頂部還安裝有限位件3和調節機構,限位件3滑動套裝在小徑段22上,且限位件3的外壁通過螺紋連接在缸體1的內壁上,調節機構驅動限位件3旋轉並使限位件3在缸體1上軸向移動,以調整限位件底端和大徑段頂端的間距,當活塞2向上運動且大徑段頂端與限位件底端相抵時,活塞2停止運動,由此可知,限位件底端和大徑段頂端的間距為活塞2的最大運動行程,因此可通過調整限位件底端和大徑段頂端的間距達到調節活塞2向上運動行程的目的,與現有技術中調節螺母設置在缸底並螺紋套裝在活塞杆上相比,本實用新型中的限位件3和調節機構安裝在缸體1的頂部,可視性強,且有利於後期的維護保養;此外,由於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大徑段21與限位件的底端配合限制活塞2的運動行程,由此省去了上擋塊和下檔塊的結構,減少了液壓缸的零件數量,使液壓缸的結構更加簡單。
本優選實施例中的調節機構包括電機4、傳動軸5和驅動輪6,電機4的輸出端與傳動軸5連接,傳動軸5與驅動輪6通過鍵槽結構56連接,以此實現傳動軸5與驅動輪6的同步轉動,且便於加工。工作時,電機4帶動傳動軸5轉動,以使驅動輪6帶動限位件3旋轉,限位件3與缸體1內壁螺紋連接,因此限位件3在旋轉的過程中會相對缸體1發生軸向向上移動或軸向向下移動,以此調節限位件底端與大徑段頂端之間的間距,本實施例中的調節機構簡單、可靠,製造及安裝方便,成本低。
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限位件3的上下移動距離,本優選實施例中的電機4採用帶有旋轉編碼器的伺服電機,伺服電機內設有內置函數,內置函數通過旋轉編碼器控制電機的轉動圈數,從而可以精確控制限位件3的上下移動距離,以此精確控制活塞2的運動行程。
在缸體1上設有進出油口10,在大徑段21與限位件3之間的缸體1的側壁上設有排氣孔11,當從進出油口10向缸體1的內部注入液壓油時,活塞杆2在壓力的作用下軸向向上移動,此時大徑段21與限位件3之間的氣體經排氣孔11排向外界,以減少缸體1該區域內的壓力,有利於液壓油驅動活塞2向上運動;活塞2回程時,缸體1內部的液壓油從進出油口10排出。
為了防止外界灰塵和雜質進入缸體1內,保證缸體內部的乾淨清潔,本優選實施例的缸體1上還設有空氣過濾器8,空氣過濾器8的一端經排氣孔12與缸體內部連通,另一端與外界連通。
此外,本優選實施例的限位件3上還設有徑向向外延伸的凸臺31,缸體的頂端與凸臺31之間設有若干個小液壓缸7,例如2個、3個、4個等,當限位件3位置調整完成後,小液壓缸活塞71的頂端與凸臺31相抵,以對限位件3起到支撐作用,有效消除了螺紋傳動中的間隙,提高傳動的重複定位精度。為了進一步消除了螺紋傳動中的間隙,提高傳動的重複定位精度,本優選實施例中的若干個小液壓缸7周向均勻間隔分布在缸體1的頂部上,以保證限位件3的受力均勻。
本實施例中的限位件3與缸體1採用T型螺紋配合,T型螺紋傳動能使限位件3平穩的軸向移動,並且能承受大徑段21與限位件底端的較大衝擊,有效保護液壓機機架,在出現損壞的極端情況下將損失降到最低。
另外,限位件上端還設有上擋塊9,上擋塊9通過與滑塊11相抵,以限制限位件3軸向向上的運動距離,由此避免調節過程中因旋轉編碼器故障而導致限位件3脫離缸體1的現象發生。
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調節機構還可包括電機、相互嚙合的蝸杆和蝸輪,電機的輸出端與蝸杆連接,蝸輪套裝在限位件上,蝸輪與限位件通過鍵槽結構連接並傳動,如此也能實現調節機構驅動限位件旋轉並使限位件在缸體上軸向移動的作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優選方案很容易明白,在此不再詳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熟悉該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於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範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