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30 07:00:06 2
專利名稱:一種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屬於電力機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電氣鐵路中均採用27. 5KV單相工頻交流供電制,為了平衡三相供電負荷,提高電力系統利用率,電氣化鐵道牽引變電所依據電力系統的相序排列採用輪換接線,不可避免要設置電分相設施,防止車載自動過分相裝置失靈而造成的帶電闖分相,極易造成相間短路,接觸網燒毀的事故,目前機務段採用人工作業方式,二十四小時輪班制,存在工作 強度大、效率低,責任心不強,不利於信息化管理,有必要採用新技術實現過分相功能。
發明內容鑑於上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能夠解決手工操作,保證換相平穩、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保證電力機車安全、準確、可靠地通過過分相區間。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至少包括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電流互感器3、測量顯示裝置4、前感應接收器6後感應接收器8和機車內過分相控制主斷路器7,所述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和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分別設置在軌道10的同一側,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 一端與軌道10連接,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另一端穿過電流互感器3,電流互感器3與測量顯示裝置4連接,前感應接收器6設置在電力機車5 —端,電力機車5上設置機車內過分相控制主斷路器7,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通過電力機車5與接觸網9構成一迴路。前感應接收器6為一對感應接收器,分別用於感應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和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或者分別用於感應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和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所述電力機車5另一端還設有後感應接收器8。後感應接收器8為一對感應接收器,分別用於感應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和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或者分別用於感應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和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所述的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與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對稱設置在軌道10的兩側。所述的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與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對稱設置在軌道10的兩側。所述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接地點在電流互感器3以下或以上位置。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在檢測功能區域,電力機車5通過時會地面感應器發出相應信號給電力機車5,電力機車5上的感應接收器,靠近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的後感應接收器8與靠近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的前感應接收器6分別工作,電流互感器作用,所述電流互感器3技術,將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穿過電流互感器3的中心,在電流互感器3的線圈中感應出電流,可以測出電路中電流。在電力機車5進入檢測功能軌道區域處,通過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上的電流互感器3及測量顯示裝置4,顯示電流從有變為零,電力機車5內機車內過分相控制主斷路器7從閉合狀態立即變為斷開狀態實現自動過分相檢測。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布局合理,安裝方便,故障率低,測試精度可靠,保證了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和維護的方便、準確。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安裝在軌道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的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工作原理圖。圖中1為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為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2為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3為電流互感器、4為測量顯示裝置、5為電力機車、6為前感應接收器、7為機車內過分相控制主斷路器、8為後感應接收器、9為接觸網、10為軌道、11為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為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如圖I至2,一種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至少包括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電流互感器3、測量顯示裝置4、前感應接收器6和機車內過分相控制主斷路器7,所述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和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分別設置在軌道10的同一側,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 —端與軌道10連接,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另一端穿過電流互感器3,電流互感器3與測量顯示裝置4連接,前感應接收器6設置在電力機車5 —端,電力機車5上設置機車內過分相控制主斷路器7,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通過電力機車5與接觸網9構成一迴路。前感應接收器6為一對感應接收器,分別用於感應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和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或者分別用於感應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和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電力機車5另一端還設有後感應接收器8。後感應接收器8為一對感應接收器,分別用於感應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和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或者分別用於感應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和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與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對稱設置在軌道10的兩側。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與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對稱設置在軌道10的兩側。[0022]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接地點在電流互感器3以下或以上位置。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和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可以是電磁鐵或其他感應裝置,模擬軌道兩邊自動過分相地面感應器按照先後順序動作。檢測區域可以實現動、靜態工作方式,本實施例採用靜態工作方式檢測。在本實施例中採用左右軌道打孔方式接入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或其他方式軌道接地,本實施例採用接地電纜方式。本實施例採用電纜接地點在互感器以下,接地線應直接接地。自動過分相裝置,不限制列車速度或車載情況。過分相功能檢測易於實現功能擴展及集成。如圖1,電力機車5進入自動過分相檢測區域時,電力機車5通過時會發出相應信號給機車,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和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第一出線模擬地面 感應器11和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分別工作,電力機車5上的左前感應接收器6接受到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或右後感應接受器8接收到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信號,通過檢測區域軌道10邊電流互感器3作用,並通過測量顯示裝置4顯示此時電流趨向於零,電力機車5內機車內過分相控制主斷路器7自行斷開,實現自動過分相。通過右前感應接收器6接受到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或左後感應接收器8接受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信號,測量顯示裝置4顯示電流或電壓呈上升趨勢,表明機車內過分相控制主斷路器7閉合,恢復到過分相前的狀態。在上述完整檢測過程中,表明自動過分相正常動作,防止事故發生。由此說明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動作檢測技術,提高了過分相檢測效率及安全可靠性。以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1.一種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至少包括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電流互感器(3)、測量顯示裝置(4 )、前感應接收器(6 )後感應接受器(8 )和機車內過分相控制主斷路器(7 ),所述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和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分別設置在軌道(10)的同一側,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端與軌道(10)連接,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另一端穿過電流互感器(3),電流互感器(3)與測量顯示裝置(4)連接,前感應接收器(6)後感應接受器(8)設置在電力機車(5)兩端,電力機車(5)上設置機車內過分相控制主斷路器(7),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通過電力機車(5)與接觸網(9)構成一迴路。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 』),第二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與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I)對稱設置在軌道(10)的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第二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與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對稱設置在軌道(10 )的兩側。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接地點在電流互感器(3)以下或以上位置。
專利摘要一種電力機車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至少包括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電流互感器(3)、測量顯示裝置(4)、前感應接收器(6)和機車內過分相控制主斷路器(7),所述第一進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和第一出線模擬地面感應器(11)分別設置在軌道(10)的同一側,檢測區域軌道接地電纜(2)一端與軌道(10)連接。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過分相裝置,不限制列車速度或車載情況。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布局合理,安裝方便,故障率低,測試精度可靠,保證了自動過分相功能檢測和維護的方便、準確。
文檔編號G01M17/08GK202693344SQ201220215560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4日
發明者石崢映 申請人:南京拓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