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疝袋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03:26:51 1
專利名稱:臍疝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具,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小兒臍疝的臍疝袋。
背景技術:
嬰兒臍疝是嬰兒期腹腔內容物通過臍環向外突出的先天性發育缺陷,是小兒外科 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對於小兒的生長發育及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目前雖然對此病症有 多種療法,但均不甚理想,而且有很多臍疝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靠自愈。小兒臍疝 治療首選壓臍保守療法,次選手術療法。目前,門診遇有臍疝患兒一般不作處理,或將壓臍 保守療法介紹給家長,其效果差而弊多,確有一部分患兒最終需要手術治療。僅靠自愈,則 時間漫長,有時會給患兒帶來臍疝覆蓋組織穿破或嵌頓的痛苦,嚴重影響到患兒的生長發 育;一般壓臍保守治療,雖在一定程度上可縮短療程,但仍需6 12月;而手術治療則無疑 會給患兒帶來巨大的痛苦,對其生長發育也極為不利。目前,關於此類病症非手術治療的研究報導主要有以下一些河北省昌黎縣中醫 院何貴祥用「復疝腹帶治療嬰兒臍疝」 5例,治癒時間半年以上,為時過長(中醫外治雜誌, 1995,(6) 43);湖北十堰市人民醫院兒科張先強用「臍疝栓治療嬰幼兒臍疝102例」,使用 膠布有引起皮膚刺激或過敏的可能,而且102例患兒均為6個月以上的患兒,文章自述不適 應於6個月以下的患兒,其治療避開了臍疝的高發年齡段,臍疝栓(青黴素針瓶橡皮塞)直 徑為1.5cm,若用於臍環直徑大於1.5cm的患兒,會下陷嵌頓,成為一種異物,更不利於閉合 (實用兒科臨床雜誌1994,(2) 127);牡丹江醫學院附屬醫院普通外科郭源等用「雙重疊式 貼膏法治療小兒臍疝」5例,使用(長30 32cm,寬8 9cm)大面積膠布,無疑會產生較重的 皮膚刺激症狀或過敏反應,給患兒帶來不應有的痛苦(中華外科雜誌,1990,(11) 675);江 蘇溧陽市婦幼保健所莫建中用「棉球膠布敷貼治療嬰兒臍疝33例」,使用三倍於臍環直徑 的圓形膠布,有產生皮膚刺激症狀或過敏的可能,且棉球過於柔軟,在腹壓增加的情況下, 腹內容物易疝出(新醫學,1992年,(12) 637)。中國專利文獻CN2341597Y中公開一種臍疝治療帶,其藥球固定在兩端配置有尼 龍褡褳或紐扣的腰帶上,但尼龍褡褳或紐扣易於對小兒幼嫩的皮膚造成損傷,而且較窄的 腰帶使患兒缺乏舒適感。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療效顯著、療程短、無痛苦、成本低廉的 治療臍疝的臍疝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種臍疝袋,包括肚兜體、緊固帶,在所述肚兜體內側對應於小兒臍部位置處設有 方形或圓形內袋,該內袋中裝填有圓形或方形藥芯墊/藥芯袋。所述肚兜體及其內側的內袋均由棉布製成,它的優點是輕鬆保暖,柔和貼身,吸溼 性、透氣性甚佳。[0009]所述緊固帶為鬆緊帶。所述肚兜體上端還裝設有吊帶,可以更好的協助固定。在所述藥芯墊與肚兜體之間裝設有與藥芯墊形狀相匹配的矽膠墊,具一定的彈 性,可以提供一定的壓力,有利於治療。上述藥芯墊內可填充以下治療臍疝的外敷中藥組合物黃芪9 15份、當歸5 15份、白朮9 15份、升麻6 12份、柴胡5 10份、 陳皮9 15份、川楝子9 15份、吳茱萸9 15份、荔枝核9 15份、小茴香9 15份、 丁香9 15份、細辛1 5份、紅花9 15份。稱量配齊各原料,在70 80°C下烘乾後 進行粉碎,過100 200目篩,混合均勻後即可。組方中以黃芪、當歸為主藥,補氣昇陽,疏 肝養血而生肌;升麻、柴胡、白朮、陳皮合主藥益氣補中,升中有降,調暢氣機;川楝子、吳茱 萸、荔枝核、丁香、小茴香為療疝之佳品,疏肝理氣而止痛,共為輔藥;佐以紅花,活血化瘀; 使以細辛,芳香走竄,直透肌膚而增加吸收作用。諸藥相伍,共奏補中益氣、疏肝健脾之功, 脾健肝疏,則肌肉壯實,臍環癒合。(因藥芯中含有荔枝和升麻成分,按照傳統中醫命名習慣稱之為荔升臍疝袋)。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有益的效果1.本實用新型用於臍部皮膚吸收治療小兒臍疝,患兒佩戴舒適,可克服臍疝自愈 的漫長過程、壓臍保守治療的較漫長過程及手術療法給患兒帶來的痛苦,也克服了現有各 種非手術方法治療嬰幼兒臍疝的一些缺點,具有療效顯著、療程短、無痛苦的特點,根據臨 床研究及其動物急性毒性試驗報告,無皮膚刺激症狀及過敏反應,適合兒童「臟腑嬌嫩,形 氣未充」、「稚陰稚陽」之體,也適合兒童的臨床特點,可促進臍疝患兒的健康成長。2.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固定牢靠,成本低廉,工藝簡單,治療效果顯著。
圖1為一種臍疝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另一種臍疝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肚兜體,2為鬆緊帶,3為方形內袋,4為藥芯袋,5為圓形袋體,6為藥芯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局限於 下列實施例。實施例1 一種臍疝袋,參見圖1,包括肚兜體1、鬆緊帶2,在肚兜體1內側對應於 小兒臍部位置處設有方形內袋3,即口袋,該內袋3裝填有方形藥芯袋4。上述臍疝袋的製作方法取寬0. 9m的棉布0. 3m,寬4cm的鬆緊帶0. 16m,製做成 肚兜體1,對應於幼兒臍部的位置處設計一個4. 5cmX4. 5cm的方形內袋3,將能覆蓋最大臍 疝臍環的裝有25g下述臍疝粉的藥芯袋4 (直徑km的圓形,或4cmXkm的方形)裝入內 袋3即成。臍疝粉配方為黃芪12 kg、當歸10 kg、白朮I2 kg、升麻9 kg、柴胡7 kg、陳皮I2 kg、川楝子12 kg、吳茱萸12 kg、荔枝核12 kg、小茴香12 kg、丁香12 kg、細辛3 kg、紅花I2 kg。稱量配齊上述各原料,然後根據用藥部位分別攤放於潔淨搪瓷盤內,厚度5 6cm。根據藥物的性質,分別將藥物置於乾燥箱中,進行分次烘乾,溫度控制在70 80°C,果實類烘 幹3 4h,其餘的烘乾lh,再用HYJ-170型粉碎機進行粉碎,過100目篩後均勻混合,即為 臍疝粉。分劑量(25g)包裝,差異限度< 士3.0%,密封備用。使用方法佩戴臍疝袋,首先應回納疝塊,同時給患兒穿戴臍疝袋,並使裝有中藥 芯的方形內袋3緊貼神闕穴(即臍)。實施例2 —種臍疝袋,參見圖2,包括肚兜體1、鬆緊帶2,在肚兜體1內側對應於 小兒臍部位置處設有圓形內袋5,該袋體內3裝設有圓形藥芯墊6。該藥芯墊6內填充由下 述原料製成的臍疝粉黃芪9 kg、當歸5 kg、白朮9 kg、升麻6 kg、柴胡5 kg、陳皮9 kg、川楝 子9 kg、吳茱萸9坧、荔枝核9 kg、小茴香9 kg、丁香9 kg、細辛1 kg、紅花9 kg,該粉體製備 方法同實施例1。上述臍疝袋的製備與施用方法基本同實施例1。實施例3 —種臍疝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所述肚兜體上端還 裝設有吊帶,用於吊掛在小兒頸部,可以更加牢靠地固定肚兜體。實施例4 一種臍疝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在所述藥芯墊與肚 兜體之間裝設有與藥芯墊形狀相匹配的矽膠墊。
權利要求1.一種臍疝袋,包括肚兜體、緊固帶,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肚兜體內側對應於小兒臍部 位置處設有方形或圓形內袋,該內袋中裝設有圓形或方形藥芯墊/藥芯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臍疝袋,其特徵在於,所述肚兜體及其內側的內袋均由棉布製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臍疝袋,其特徵在於,所述緊固帶為鬆緊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臍疝袋,其特徵在於,所述肚兜體上端還裝設有吊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臍疝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藥芯墊與肚兜體之間裝設有與藥 芯墊形狀相匹配的矽膠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治療臍疝的荔升臍疝袋。該臍疝袋包括肚兜體、緊固帶,肚兜體內側設有方形或圓形內袋,其內裝填有藥芯墊。本實用新型用於臍部皮膚吸收治療小兒臍疝,患兒佩戴舒適,可克服臍疝自愈的漫長過程、壓臍保守治療的較漫長過程及手術療法給患兒帶來的痛苦,也克服了現有各種非手術方法治療嬰幼兒臍疝的一些缺點,具有療效顯著、療程短、無痛苦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K36/77GK201912293SQ20102065286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0日
發明者劉法啟, 劉清沁, 宮宏宇, 徐淑玲, 趙向, 郭華峰, 馬丹 申請人:鄭州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