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民生實事工程(江蘇東海補民生短板)
2023-06-18 21:02:40 3
更新後的晶華新邨小區。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雙向柏油四車道直通小區出入口,整齊的橘紅色外立面牆壁,花木扶疏的小區綠化,重新規劃的休閒步道,整齊停放的車輛……11月23日,改造後的江蘇省東海縣城區晶華新邨小區,煥然一新。
晶華新邨小區建成於1998年,多年來,小區設施老化,道路坑窪不平,環境衛生較差,排水管道時常堵塞。今年,東海縣投入460餘萬元,對小區雨汙水管道,樓面防水,樓體立面等進行改造,鋪設瀝青混凝土道路,新建環小區健身步道,進行綠化提升,增加停車位等。「沒改造前,道路破損,毀綠種菜現象普便,車輛亂停放,夏天蚊蟲特別多,出來散步的居民都很少。」在小區遊園健身的李大爺直言,「現在你看,我們的小區不僅有顏值,還有內涵。」
面對建設年代早,存在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環境髒亂差等老舊小區暴露出來的「通病」,東海縣縣長張其兵說:「百姓的痛點,不僅是我們工作的靶點,也是學史力行為民辦實事的重要舉措。要補齊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質,讓『老小區』煥發新『容顏』。」
今年以來,東海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城市更新的一項重要工程來實施,以居民需求為出發點,以消除隱患、創造優美環境、完善小區功能為原則,對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提升。
如今,通過「內外兼修」的有機更新,一個個老舊小區正由昔日的「髒亂差」變為如今的「潔淨美」,居民出行更方便,回家更安心,生活品質顯著提升,幸福指數也隨之增長。「在今年實施的80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中,51個已完成,29個正在掃尾,11月下旬全部完成。」東海縣住建局局長孫彬說,「改造面積達32萬餘平方米,惠及居民3800餘戶,受益人口達13300人。同步積極推進選聘物業公司進駐,進行小區長效治理,維護小區改造成果,讓老舊小區成為居民溫暖的港灣。」
在西蔡村道路兩側建設的「口袋公園」。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城市更新行動帶來的變化肉眼可見、親身可感。西蔡村是東海城區的城中村,在打通村中心斷頭路後,利用道路兩側的空間建設了面積約1萬餘平方米「口袋公園」,園內建有透水健身步道、涼亭、長廊等,栽植桂花、樸樹、紅楓等樹木,設置了小型休閒廣場。「這小公園最大的優點就是離家近、綠化好。別看小,每天前來休閒的人可不少,晚上更是熱鬧。生活在這裡,幸福感很強!」作為公園的「常客」,62歲的劉玉美看在眼裡,喜在心田。
在城市更新中,東海縣還加快從「城市中建公園」到「公園中建城市」的轉變,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布局要求,利用小塊零星空地、城市邊角地、閒置地等微小空間「見縫建園」,打造出18個綠地空間與體育文化設施有機融合的「口袋公園」。一個個「口袋公園」不僅讓城區呈現錯落有致的美感,而且讓附近居民擁有了更多的綠色休閒空間。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生命力同樣在人,把人置於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核心位置,方能煥發新生。」東海縣委書記宋波說,「城市有機更新,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條件的改善、經濟收入的增加,更有無法替代、無可比擬的幸福感。」前不久,東海縣106戶居民通過電視直播、現場選房等方式買到了多層建築的經濟適用房。近年來,東海縣依託高鐵建設、重大項目建設、城市道路建設等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舊城改造,實現棚改拆遷3005戶,房屋徵收55.9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安置房2376套。
在推動點的提升改造同時,東海縣還統籌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推進瓶頸路打通和停車場、城市書房建設等民生項目,融入城市文明,打造特色街區,加快教育、醫療建設,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眼下,東海縣正在實施秀水商業街、財稅巷片區連片改造,挖掘老城區資源,塑造城市肌理,讓城市發展告別「成長煩惱」,推動城市更高質量發展。(張開虎 柴軍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