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沿海城市申辦奧運會(還會有什麼城市申辦奧運會)
2023-06-23 19:14:52 4
還有1天,北京冬奧會就要正式在北京和張家口拉開帷幕。
最近大家都在提北京這個唯一的「雙奧之城」。
作為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前無古人。
可是,在這幾年,國際奧委會就對奧運會主辦城市,特別是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非常頭痛。
為此,國際奧委會甚至修改了申辦規則。
時間回到2017年夏天。
國際奧委會向世界宣布,
2028年奧運會申辦城市開始報名。
尷尬的是,
沒有一個國家問津……
無奈之下,洛桑緊急召開「三方會議」,
與尚在競爭2024年奧運會主辦權的洛杉磯和巴黎商討對策。
最終,國際奧委會直接分配:
2024年歸巴黎,2028年給洛杉磯。
這看似神仙操作,實際上顯得無奈。
奧運會申辦城市,由搶手的香餑餑,變成了無人問津的燙手山芋。
世界一直在變。
就連曾經光芒四射的奧運會,也難逃日益暗淡的命運轉折。
除非發生戰爭,大概很難有世界事件,
如奧運會一樣,能在短短兩周內便吸引到,全球60億人灼熱的目光。
那麼,一手將奧運會從官方小眾活動打造成名利雙收的全民狂歡盛事,
靠的是這一個人——
彼得·尤伯羅斯。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之前,歷屆奧運會資金皆由政府支出,又缺乏利潤豐厚的盈利渠道。
因此給東道主國帶來沉重經濟負擔,當地市民怨聲載道。
尤伯羅斯決心改變這糟糕狀況。
商業頭腦敏銳的他首先想到,由私營企業取代政府,承擔奧運會主要經費來源的做法。
他看中了各行各業巨頭們,都想利用奧運的「舉世矚目」,為公司提升知名度的心態。
運用卓越的推銷和談判技巧,挑起同業間競爭,賺取最大限度的贊助費用。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要數他和柯達、富士的精彩周旋大戲。
美國柯達公司,自恃實力雄厚和名聲逼人,只肯出200萬美元贊助費,
這不到尤伯羅斯要求的一半,直到最後期限仍拒絕加錢。
尤伯羅斯果斷放棄柯達,轉而向日本富士公司拋出橄欖枝。
最終富士不僅願意掏出700萬美金,還答應免費為攝影記者衝洗膠片。
當各項賽事開始後,運動場上到處都滿滿掛貼富士膠捲醒目的標誌。
無數美國人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除了柯達,日本富士膠捲似乎,也是個不錯的新選擇!
直到這刻,柯達才猛然醒悟自己白白錯失如此優秀珍貴的宣傳機會。
腸子都悔青了。
公司高層甚至一怒之下,炒掉了廣告部經理以儆效尤!
籌集到第一桶金的尤伯羅斯,又將眼光瞄準火炬傳遞環節。
將從前只能由名人或運動員傳火炬的特權,開放給全美平民,
但參加的前提條件是每人先交3000美元報名費。
儘管該價格略顯高昂,還是成功俘獲了一批以當選火炬手為榮的老百姓。
這個大膽創意的想法又為尤伯羅斯增添了4500萬美元進帳。
不僅如此,提早開賣入場券、賽事電視轉播權、周邊紀念品出售等盈利手段,
都持續充實著他的團隊小金庫。
奧運會閉幕那天,尤伯羅斯驕傲地宣布,本次奧運會淨賺2.5億美元,完全扭轉以往歷屆入不敷出的窮酸境況。
此後,世界各國都把舉辦奧運會視為搖錢樹,引發一輪又一輪申奧大戰。
韓國漢城、西班牙巴塞隆納,和祖國北京,都通過投資奧運拉動地區經濟增長,大大增強了國際影響力。
可奇怪的是,近幾屆奧運會除了北京大獲成功,
亞特蘭大、雅典和裡約幾乎都是虧本的生意。
亞特蘭大主場館在賽事結束次年,因政府缺乏資金修繕被迫爆破;
希臘沒有因奧運而變得富強,反而陷入了隨後的歐債危機,有報導稱希臘因為舉辦奧運會負債100多億美元,差一點破產,經過十年才還清債務;
裡約奧運就更加不忍直視,場館破敗、交通落後、社會動蕩,完全給巴西狠狠抹了一把黑。
既然當初主辦奧運叫好又叫座,為何這份美差現在卻槽點多多?
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全球經濟不景氣。
眾多西方國家城市自身面臨巨額債務、高失業率或階層矛盾激化等問題,
而回顧早年乘奧運東風賺得盆滿缽滿的經歷,卻發現如今若再辦一次奧運,
已經無法重現當年的輝煌。
納稅人市民都紛紛捏緊錢包,不買勞民傷財奧運的帳。
羅馬、波士頓、漢堡和布達佩斯,都因勢力巨大的反對性民意,退出了奧運申報城市之列。
這一切正正體現了人們經歷了熱鬧的釋放後,才會有的理性和平靜。
奧運會在發達國家人們心目中失去了昔日強大的吸引力。
有網友甚至在臉書和推特上留言:
花那麼大筆錢,搞奧運場館這些面子工程,還不如多用來修葺一下市內的老舊馬路和房子!
面對2028年奧運會無城主動申辦的窘境,奧組委主席巴赫甚至將中國當成了求助的重要稻草。
「北京奧運會如此成功,像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有義務承擔起責任!」
為了應對,2019年國際奧委會改革了奧運會舉辦地的產生機制,不再採用之前確定數個官方候選城市,然後投票表決的模式。
成立「奧運會舉辦地奧委會」,取代之前的「評估委員會」,這個部門負責向國際奧委會推薦多個或者單個候選城市。
2032年的夏季奧運會舉辦地澳大利亞布裡斯班,就是第一個以這種方式被推薦的城市。
去年東京奧運會舉辦時,國際奧委會官宣布裡斯班勝出。
提前11年走完申辦流程,國際奧委會可以說鬆了一口氣。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還嘴硬:「我不記得在一屆奧運會的前20年裡,我們曾處於過如此有利的位置。這讓我們在走進東京奧運會時,能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未來,充滿信心。」
真的充滿信心嗎?
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讓東京奧運會措手不及。
就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前,執行長武藤敏郎還曾表示,不排除在最後一刻取消東京奧運會的可能性。
據報導,東京奧組委在申辦奧運會時給出的預算是73億美元,而日本的實際花銷遠超這個數字。
東京申奧費用8500萬美元,城市建設方面總投入202億美元;體育場館的翻新和建設約14億美元;奧運村建設28億美元,加起來將近245億美元。
此外,因疫情反覆等原因,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舉辦,維護費16億美元,
再加上賽事運營費用25億美元。另外還要算上防疫費用的支出。
有消息稱東京奧運會血虧300億美元,成了史上最虧的東道主。
在這種情況下,讓人意外的是已經有不少國家對2036奧運會表達了申辦意向。
其中去年土耳其伊斯坦堡、西班牙馬德裡,以及包括印度、俄羅斯在內的國家都有意向。
就在上個月,剛剛完成遷都的埃及也宣布他們即將進入申奧程序。
該國體育部長蘇卜希在接受英國天空新聞電視臺阿拉伯語頻道採訪時說,「埃及政府的雄心是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邁出這一重要步伐的非洲國家,以實現體育的全球化,並促使非洲大陸融入世界。」
但,他並未透露埃及具體是哪個城市準備申請。
當然了,離2036年還有14年。
有意思的是,之前烏克蘭曾表達申辦2030年冬奧會的願望。
有網友稱,「真是迷之自信,2030年烏克蘭不知道是否還存在於地圖版圖之上?」
表達申奧意向,確實不代表真正申奧。
匈牙利布達佩斯、德國萊茵-魯爾地區以及卡達多哈都曾有意2032年奧運會。
但最終進入申辦階段的,最終只有澳大利亞布裡斯班。
許多國家不排除在目前自身政治和經濟環境下,申辦奧運會似乎另有用意。
所以普京在回應申奧傳聞時公開表示,「我們一直都支持奧林匹克運動,我希望奧林匹克的原則不會被扭曲,政治不會捲入其中。如果能按照我說的所發展,不排除俄羅斯會申辦奧運會的可能性。」
確實,申辦奧運會要考慮的實在太多了。
而屬於尤伯羅斯創造奧運金盆奇蹟的時代,也許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