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風扇散熱型鋁合金機箱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08:34:11 8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箱領域,特別是一種無風扇散熱型鋁合金機箱。
背景技術:
機箱一般包括外殼、支架、面板上的各種開關、指示燈等。
機箱作為電腦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電腦配件,起到一個承託和保護作用。此外,電腦機箱具有屏蔽電磁輻射的重要作用。
雖然在DIY中不是很重要的配置,但是使用質量不良的機箱容易讓主板和機箱短路,使電腦系統變得很不穩定。現有技術中很多機箱採用循環冷卻液,不在使用風扇,同常將循環管與計算機硬體放置到一起,這樣一來在循環管一旦發生破裂,冷卻水直接與主機硬體進行接觸,對整體設備造成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無風扇散熱型鋁合金機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無風扇散熱型鋁合金機箱,包括機箱,所述機箱內部為中空結構;且外部呈矩形機構,所述機箱內部設有背板、所述背板上設有多個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設有循環管,所述機箱頂面設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上設有循環泵,所述機箱底面一角處設有水箱,所述水箱外璧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內壁均設有內螺紋,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通過內螺紋分別嚙合一號連接管和二號連接管,所述一號連接管通過導管與循環管一端連接;且另一端與循環泵一端出口連接,所述循環泵另一端出口通過導管與二號連接管連接。
優選的,所述固定架上開有螺紋孔,所述固定架通過螺紋孔配裝具有外螺紋的防脫落件。
優選的,所述機箱前後相對璧面固定隔板,所述循環管與背板貼合在一起。
優選的,所述水箱上設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內設有通管,所述通管內壁設有內螺紋,所述通管通過內螺紋嚙合具有外螺紋的防塵塞。
優選的,所述防塵塞上設有立柱,所述立柱上固定旋轉手。
優選的,所述機箱底面設有檢修口,所述檢修口上配裝檢修門。
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製作的一種無風扇散熱型鋁合金機箱,本技術方案改變傳統風扇對散熱方式,變為冷卻水循環,同時採用隔板將主機硬體與冷卻系統分開,大大增加安裝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無風扇散熱型鋁合金機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機箱和循環管之間位置關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無風扇散熱型鋁合金機箱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無風扇散熱型鋁合金機箱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箱;2-背板;3-固定架;4-循環管;5-支撐架;6-循環泵;7-水箱;8-進水口;9-出水口;10-一號連接管;11-二號連接管;12-檢修門;13-立柱;14-隔板;15-通管;16-防塵塞;17-旋轉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4所示的一種無風扇散熱型鋁合金機箱,包括機箱1,所述機箱1內部為中空結構;且外部呈矩形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機箱1內部設有背板2、所述背板2上設有多個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上設有循環管4,所述機箱1頂面設有支撐架5,所述支撐架5上設有循環泵6,所述機箱1底面一角處設有水箱7,所述水箱7外璧設有進水口8和出水口9,所述進水口8和出水口9內壁均設有內螺紋,所述進水口8和出水口9通過內螺紋分別嚙合一號連接管10和二號連接管11,所述一號連接管10通過導管與循環管4一端連接;且另一端與循環泵6一端出口連接,所述循環泵6另一端出口通過導管與二號連接管11連接;所述固定架3上開有螺紋孔,所述固定架3通過螺紋孔配裝具有外螺紋的防脫落件;所述機箱1前後相對璧面固定隔板14,所述循環管4與背板2貼合在一起;所述水箱7上設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內設有通管15,所述通管15內壁設有內螺紋,所述通管15通過內螺紋嚙合具有外螺紋的防塵塞16;所述防塵塞16上設有立柱13,所述立柱13上固定旋轉手17;所述機箱1底面設有檢修口,所述檢修口上配裝檢修門12。
具體使用時:首先人工通過旋轉手17間接利用立柱13將防塵塞16在通管15中旋出,向水箱7內部注入冷卻夜,完成後,將防塵塞16蓋好,循環泵6工作,冷卻夜依次經過一號連接管10、循環管4、循環泵6、經過二號連接管11回到水箱7中,就這樣形成不斷的循環,同時循環管4是貼合在背板2和隔板14上的,背板2和隔板14採用鋁製板,可快速降溫,同時在內部出現洩漏後,可打開位於機箱1底面的檢修門12對內部進行檢修。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