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09:20:2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市政給排水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活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然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僅2002年,全國淡水取用量達到5497億立方米,大約佔世界年取用量的13%。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開始鬧水荒,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80年代以來,中國的水荒由局部逐漸蔓延至全國,情勢越來越嚴重,對農業和國民經濟已經帶來了嚴重影響。
據統計,我國每年的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汙水排放總量已達到 631 億噸,這相當於我們每人每年排放 40 多噸的廢汙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地表水不夠用或地表水受到汙染不能用,人們就轉向地下水。但是,長期超量開採地下水卻引發地面沉降等環境惡果。
目前,針對廢水及生活汙水的回收處理及循環利用,已經有很多的解決方案,很多大中型汙染型企業依國家要求,必須配備有廢水及生活汙水的回收處理及循環使用系統。這類的回收處理及循環使用系統大多投資巨大、設施複雜、功能特定,具有定製的特點,並不適合大規模大範圍跨行業推廣使用。而市場雖然有很多企業針對家庭或小型居民樓的生活汙水回收處理系統或提供了一些有針對的解決方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及普遍性,但有的回收處理及循環使用系統實施方案相對複雜,易用性不強;有的有的回收處理及循環使用系統是只是針對家庭或物業所有者現有管道系統進行改進或加裝,需要家庭或物業所有者承擔實施費用,推廣起來難度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系統實施方案相對複雜,易用性不強,需要家庭或物業所有者承擔實施費用,推廣起來難度較大,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活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
生活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系統,包括用於收集生活汙水的汙水回收管,汙水回收管的上端連接建築物各層的生活汙水排水管,汙水回收管的下端與人工溼地池的第一進水管連接,人工溼地池的第一出水管與中水儲存池的第二進水管連接;中水儲存池為由內層和外層組成的夾層式箱體,內層和外層之間設有保溫層,保溫層上面設有一層可對中水儲存池內的液體進行加熱的電熱膜,電熱膜的開啟和關閉均由控制器控制,中水儲存池上端通過輸氣管路連通蒸餾水儲存罐;蒸餾水儲存罐通過輸送管道與埋在小區綠化帶地面下的導流管連接,導流管上開設有供淨化水流出的開口;人工溼地池的位置高於中水儲存池;所述第一進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進水管和輸氣管路上均開設有閥門;所述人工溼地池從上往下依次為水生植物、有機織物和鵝卵石。
所述生活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系統還設置有雨水收集裝置,雨水收集裝置的出水口與中水儲存池的第二進水管連接。
所述水生植物為鳶尾、狐尾藻或空心菜。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系統,技術應用簡單,實施成本低廉,尤其適合新建住宅小區。在水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水資源的使用成本越來越高,現實迫使我們必須要重視並儘可能的加強水的循環使用。本實用新型可以說是提供了一個易於實施的、實施成本低廉的水資源循環利用的方向,實施成本和難度都相對較低,如果在新建住宅小區就使用該系統,則僅增加極少建築成本,就可以長期使用,如此可以給國家和社會節約大量的水資源使用成本,既減少了水資源的無謂浪費,又降低了社會使用水資源的成本,有較大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應用前景,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是汙水回收管;2是生活汙水排水管;3是人工溼地池;4是第一進水管;5是第一出水管;6是中水儲存池;7是第二進水管;8是輸氣管路;9是蒸餾水儲存罐;10是導流管;11是開口;12是閥門;13是水生植物;14是有機織物;15是鵝卵石;16是雨水收集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1所示,生活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系統,包括用於收集生活汙水的汙水回收管1,汙水回收管1的上端連接建築物各層的生活汙水排水管2,汙水回收管1的下端與人工溼地池3的第一進水管4連接,人工溼地池3的第一出水管5與中水儲存池6的第二進水管7連接;中水儲存池6為由內層和外層組成的夾層式箱體,內層和外層之間設有保溫層,保溫層上面設有一層可對中水儲存池6內的液體進行加熱的電熱膜,電熱膜的開啟和關閉均由控制器控制,中水儲存池6上端通過輸氣管路8連通蒸餾水儲存罐9;蒸餾水儲存罐9通過輸送管道與埋在小區綠化帶地面下的導流管10連接,導流管10上開設有供淨化水流出的開口11;人工溼地池3的位置高於中水儲存池6;所述第一進水管4、第一出水管5、第二進水管7和輸氣管路8上均開設有閥門12;所述人工溼地池3從上往下依次為水生植物13、有機織物14和鵝卵石15。
所述生活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系統還設置有雨水收集裝置16,雨水收集裝置16的出水口與中水儲存池6的第二進水管7連接。
所述水生植物13為鳶尾、狐尾藻或空心菜。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汙水回收管1連通生活汙水排水管2,將居民生活汙水統一回收至人工溼地池3內,生活汙水經過水生植物13的淨化、有機織物14除去毛髮、汙垢等汙染物,下降到鵝卵石15層中,再通過人工溼地池3的第一出水管5和中水儲存池6的第二進水管7進入中水儲存池6中,電熱膜對中水儲存池6中的中水進行加熱,水蒸氣通過輸氣管路8進入蒸餾水儲存罐9並冷凝成淨化水。蒸餾水儲存罐9中的淨化水通過輸送管道被輸送到小區綠化帶,通過小區綠化帶地面下的導流管10上的開口11慢慢滲透到土壤中,使植物根部充分吸收水分,滋潤較大範圍內的景觀和園林,起到灌溉的作用。
還包括雨水收集裝置16,用於收集雨水,雨水與經過人工溼地池3淨化的中水通過中水儲存池6的第二進水管7一起進入中水儲存池6中進行蒸餾。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系統,技術應用簡單,實施成本低廉,尤其適合新建住宅小區。在水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水資源的使用成本越來越高,現實迫使我們必須要重視並儘可能的加強水的循環使用。本實用新型可以說是提供了一個易於實施的、實施成本低廉的水資源循環利用的方向,實施成本和難度都相對較低,如果在新建住宅小區就使用該系統,則僅增加極少建築成本,就可以長期使用,如此可以給國家和社會節約大量的水資源使用成本,既減少了水資源的無謂浪費,又降低了社會使用水資源的成本,有較大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應用前景,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本實用新型將生活汙水和雨水回收,經過簡單處理後的淨化水,用於小區綠化帶的灌溉,既能節約水資源,避免浪費,又能減少小區綠化帶的灌溉費用,降低小區物業收費,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