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梁斌的《紅旗譜》有感範文
2023-09-25 03:35:20 1
《紅旗譜》的主要內容寫了三代農民的不同鬥爭道路及其命運的歷史性的變遷,深刻地描述了中國農民在民主革命中尋找解放道路的曲折歷程。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紅旗譜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紅旗譜》有感一
斌的《紅旗譜》講述了鎖井鎮農民的革命鬥爭,展現出幾代人誓死與黑暗社會抗爭的堅強不屈、英勇無畏,塑造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紅旗譜》再現了那個軍閥混戰、日寇侵華的危急年代,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村農民真實而又複雜的各種形象。有捨身獨擋惡霸的朱老鞏,執刀仗義相助的嚴老祥;有狠心手辣、貪得無厭的馮老蘭,附炎趨勢、好管閒事的嚴老尚;有沉著歷練的朱老忠;有憨厚淳樸的嚴志和;有變換花樣剝削壓榨農民的「新型劊子手」馮貴堂;有欺軟怕硬、甘當狗腿子的李德才;有為北伐入獄的嚴運濤;有被抓強迫當兵的朱大貴;有後繼哥哥道路的嚴江濤;有出身地主門庭的革命青年張嘉慶;有熱情奔放、忠於革命的農村姑娘春蘭;有積極向上、嚮往革命的知識分子嚴萍;有糊裡糊塗的朱老星;有莊稼正義的「樂天派」伍老撥;有狹隘孤僻的老驢頭;有封建頑固的老套子……
從鎖井鎮農民的革命鬥爭方式,可以明顯看出一代比一代進步。朱老鞏是赤膊上陣,拿起鍘刀拼命。朱老明他們採取所謂對薄公堂、和地主打官司,這註定要失敗的,就像馮貴堂說的:「好像吃炸焦肉、蘸花椒鹽兒。吃不完咱的炸肉,就把他們那幾畝地蘸完了!」到了朱老忠和江濤,他們接觸了黨,黨教導他們要團結群眾,走群眾路線的道路,於是所發起的反割頭稅的鬥爭就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這說明中國農民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戰勝階級敵人,解放自己。
小說開頭加寫了楔子,回憶了三十年前發生在鎖井鎮上的「朱老鞏大鬧柳樹林」,對塑造朱老忠這個人物來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這樣就把朱老忠從小就放進強烈的階級衝突的環境中。寫他父親朱老鞏和馮老蘭衝突,不久吐血身亡;寫他姐姐被人強姦,然後又寫她懷著不共戴天之仇逃走,到北京當小工,在天津學織毯子,他想到:這一條線一條線的,織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呀!於是背起鋪蓋卷下了關東,在關東挖參、淘金,積攢了一些錢,回來安家立業,準備報仇。在此之後,朱老忠參加反割頭稅運動,給二師學生送糧,到思羅醫院營救張嘉慶,充分表現了他在統治階級壓迫下的叛逆性格。同時,作者又在細節上加了穿插,如脯紅事件;老奶奶暴死,朱老忠主持嚴家喪事;代嚴志和去濟南探監;探監之前,又在家裡作安排,對濤他娘、春蘭等都囑咐了一陣;拿錢給江濤上學……這些生活細節都烘託了這個人物的高尚品質。
與朱老忠的性格不同,嚴志和則表現的比較「軟善」。當他聽到朱老明說要和馮老蘭打官司,為了朋友,心裡不平,毫不猶豫的說了一句:「有我一份。」結果官司打輸了,他也跟著輸了一頭牛。他因為怕回去見了濤他娘不好交代,便不聲不響的離開了鎖井鎮。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多麼樸實、善良。他幫助朱老忠建立家園,糧食不夠,互相湊合一下過去。愛朋友、講義氣,捨己為人,這些地方他和朱老忠是相同的,但他沒有朱老忠的明朗、豪邁、勇於鬥爭的氣魄。江濤回來動員他反割頭稅,他就說:「算了吧!咱們別革什麼命了……」運濤遇到賈湘農,回家和嚴志和談起,他就不想支持運濤。朱老忠就不同,不但鼓勵運濤去找賈湘農,還說他在關東時就聽說過蘇聯是無產階級掌政,打倒了資本家和地主……江濤要到城裡去上學,嚴志和顧慮重重,朱老忠說應該去,他也就認為可以去了。朱老忠和嚴志和的性格在種種事件當中,通過對比的方式展現的淋漓盡致了。
作者在刻畫張嘉慶與嚴江濤時也採用了對比的手法。同樣是賈湘農教育成長下的革命青年,但他們在性格上卻截然不同。張嘉慶,一個地主家庭少爺出身的革命者,入二師以前曾領導窮人搶自家地裡的棉花,開展秋收運動,性格暴躁,人稱「猛張飛」。而江濤則是貧苦農民出身,父兄的苦難、老奶奶的暴死,許多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對他刺激很大。再加上家庭經濟的困難,花錢讀書不容易,逐漸形成了他穩妥慎重的性格。這兩個青年在一起工作,人物性格就鮮明的表現出來了。江濤性格比較柔和,做事細微沉穩;張嘉慶則有些楞手楞腳,做事莽撞,幹了再說。江濤家裡雖窮,身上則穿得乾乾淨淨;張嘉慶則不修邊幅,破鞋破襪子,買了新鞋子就把舊鞋子擱在人家花磚地上。江濤在鬥爭中往往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而張嘉慶的革命觀點比較「左」,多少帶有些左傾盲動情緒,有時論調很偏激,如批評江濤不該談戀愛,革命者不能有愛人。在二師學潮中,對是堅守學校陣地與敵人硬拼還是撤回鄉村開展敵後抗日救亡運動,張嘉慶與江濤的辯論充分表現了他的「左」。
再說說春蘭和嚴萍這兩個女主角吧。春蘭這個農村女孩,性格開朗、潑辣、熱情,熱愛勞動,要求進步。運濤走上革命的道路,她也受到了影響,儘管挨了父親一頓毒打,她始終鍾情於運濤,對革命的信心毫不動搖。春蘭與運濤的相愛,在當時的農村社會裡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她甘願冒著父親的毒打,頂住村民的指手畫腳妄加非議,向封建世俗禮教發起了挑戰。儘管她的生活周圍是黑暗的、碰壁的,但她始終是進步的、幸福的。春蘭不僅在戀愛上追求自由,思想上更是如此。為了宣傳工作,她把「革命」兩字用白色的絲線繡到懷襟上,表示她一心嚮往革命,不怕困難;又表示她迎「新」返「舊」。正當藥王大會上,她把這件新做的褂子穿出去,這一下可把整個大廟哄起來,收到了強烈的宣傳效果。可見她是多麼的天真聰明,又是多麼的敢於反抗舊社會。嚴萍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的小姐,剛開始思想上沒有春蘭進步。但在江濤的帶動下,她一步一步走向革命,思想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她冒著隨時都有可能被捕的危險,和江濤一起散布標語、發放傳單。二師學潮中,江濤他們被困,她又積極組織救濟會,給二師同學們送糧。正是由於她,二師同學們在最危急的時刻吃到了「天上掉下來的燒餅」。當人們細細咀嚼這救命的燒餅時,眼前不禁浮現出一個足智多謀、勇敢無畏、謹慎細心的革命女青年。
讓人忍俊不禁的要數老驢頭和老套子了。他們是一些典型的小門小戶。老驢頭這種人性格狹隘、孤僻,有著濃厚的封建禮教觀念。他不多與別人往來也不願求人,這是小農經濟下的產物。運濤和春蘭的事發生後,他狠狠地打了春蘭一頓,並在通往運濤家的小路上挖了三道壕,壓上棗棘針,斷絕了行人,誰在那裡一過他就張開嘴大罵。這表現了他的蠻橫無理、封建迂腐。但是他也有一定的自尊心,過分損傷了他的自尊心,他也要反抗。比如李德才替馮老蘭去說春蘭的事,開始他還以為是說笑話,聽明白不是說笑話以後,上去就給了李德才幾個耳光……關於割頭稅,他最關心的是給多少糧食,一聽說要合三小鬥糧食,他就不幹了,火起來罵街,說這是「路劫」,是「砸明火」,又去找老套子商量。老套子是一個正統觀念佔統治地位的人,腐朽灰塵,他提議老驢頭這年頭官法不容情,先別自己殺豬。他告訴老驢頭一個竅門,說朱老明和朱老忠正在反割頭稅,他們不給咱們也別給。朱老忠他們要給,咱們就趕快給人家送過去,千萬別落人後。老驢頭再三琢磨後,還是決定與老套子偷著幹,於是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捧腹的殺豬鬧劇。笑過之後,不難想到像他們這樣落後的小農,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與廣大民眾團結在一起,連殺豬這件事都做不好,差一點過不了年。
還有許多人物,如嚴運濤、賈湘農、嚴知孝、大貴、朱老星、伍老撥……就不一一細說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就請翻看《紅旗譜》這本小說吧!
讀《紅旗譜》有感二
《紅旗譜》是作家梁斌的代表作,在當代文學史著作中被譽為「建國以後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它是一部在黨領導下的具有民族風格的農民革命鬥爭的史詩。它的問世,是我國當代文學的重要收穫。讀了這部小說,不僅讓我受到了愛國主義的薰陶,而且讓我了解了那個時候冀中農民的生活與鬥爭。雖然讀起來比較煩瑣,但是只要抓住了其中的主要事件,就會覺得每件事情之間都有聯繫,環環相扣,相互照應。首先,我想談談關於《紅旗譜》的誕生背景。
《紅旗譜》的誕生,是作者長期生活積累和藝術探索的結果。作者生活在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高潮的年代。正如作者自己所說:「在這個時代中,一連串的事件感動了我,烈士們的形象激動了我。自此,我決心在文學領域內把他們的性格、形象,把他們的英勇行為,把這一連串震驚人心的歷史事件寫出來。」然而從生活到藝術,作者經歷了漫長的艱苦創造。從1934年的《夜之交流》到1957年的《紅旗譜》,其中由短篇小說發展到中篇,爾後才成為鴻篇巨製,醞釀時間長,準備工作細,投注力量多,可謂嘔心瀝血。
《紅旗譜》展現了一幅壯闊的革命的歷史畫卷。小說以大革命前後十年為歷史背景,描寫了朱老忠等幾代農民同地主階級展開的不屈不撓的鬥爭,以「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學潮」為主要事件,生動地反應了黨領導革命農民和革命知識分子向階級敵人進行英勇鬥爭的壯麗圖景。描寫了從清朝末年開始,三代農民的革命英雄譜系,反映了中國農民由自發反抗到有組織鬥爭的歷史轉折,深刻地概括了中國農民的鬥爭道路和歷史命運。最後在黨的領導下,終於取得了勝利。這部長篇小說闡明了一個真理: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革命鬥爭才能取得勝利,人民才能徹底翻身解放。
農民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天然同盟軍。從朱老恐、嚴老祥大鬧柳樹林開始,揭開了二十世紀冀中農民鬥爭的序幕。朱老恐之子朱老忠(虎子)被迫出走關東,二十五年後又重返故土,繼續與馮老蘭家族抗爭。但是殘酷的鬥爭,使他遭受一系列打擊,給予他很大的教育。後來,他認識到了只有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農民進行抗爭才能取得勝利,才結束了悲劇命運。這是一部中國農民尋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歷史。整個故事立足於滹沱河畔,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學潮等鬥爭,與全國範圍的大革命遙相呼應。小說所寫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具有農民革命鬥爭史詩的性質。
《紅旗譜》的突出成就,表現在塑造了革命農民幾代人的英雄形象。在眾多農民形象中差不多每個人物有著自己的一種個性,而主人公朱老忠是塑造最成功的藝術典型。他是一位橫跨兩個時代,紮根於現實又充分理想化了的農民英雄形象。他的兩句口頭禪「出水才看兩腿泥」和「為朋友兩肋插刀」極生動地表達了這位壯年農民慷慨好義、堅忍不拔的性格特徵,正是我國農民民族精神的寫照,但他又接受了共產黨的教育和領導,走上了一條與父輩迥然不同的鬥爭道路,因而這一形象成為當代文學史上的公認的藝術典型。小說著力突出朱老忠英勇豪邁而又深謀遠慮、堅忍不拔的英雄性格。小說以朱老恐大鬧柳樹林開始,響起「平地一聲雷』,但最後鬥爭以失敗告終,朱老恐吐血身亡,概括了老一輩農民悲劇性的反抗道路。少年的朱老忠,親身經歷了這場驚心動魄的鬥爭,心裡深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不僅傳承了父親的鬥爭精神,而且在他出走關東期間,他走南闖北,磨練了意志,擴大了視野,因而比父輩有更多的智慧。他的「出水才看兩腿泥」,具有對敵鬥爭的堅定性格和樂觀注意精神;他的「為朋友兩肋插刀」,反映了他慷慨好義,扶危濟困到的品質。當得知運濤在濟南入獄後,嚴志和因焦慮而病倒。他不僅自己掏錢陪江濤去看望運濤,還遠赴濟南去找關係救運濤。此事,充分體現了他的性格和品質。他在接觸黨以前,並不是一個自覺的階級戰士,他曾幻想著用「一文一武」來改變壓迫、被剝削的命運。在黨的啟示和領導下,經過反割頭稅群眾鬥爭的鍛鍊,他的思想才發生質的飛躍,從個人復仇到為無產階級解放而戰鬥。從朱老忠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新舊兩個時代交替時期的中國農民,由草莽好漢成長為農民革命英雄的歷史蹤跡。對於朱老忠形象的塑造,體現了作者巨大的藝術獨創性。現實與理想的完美統一是朱老忠典型塑造的顯著特色。《紅旗譜》除塑造了朱老忠的典型形象外,還塑造了勤勞樸實、軟善憨厚的嚴志和。嚴志和打官司敗訴、老母親暴死、兒子被捕,這沉重的生活磨難,雖然時時激起他內心的火花,但他總難徹底擺脫因襲的歷史重負,經常表現出逆來順受,安分守己的心理。嚴志和更植根於現實,體現了我們民族性格中超穩定的另一面。當受到馮家的逼迫時,他希望像父親一樣出走關東,一去不回。幸好在路上遇到了朱老忠,才把他勸了回來。當他接到兒子運濤入獄後,傷心的落淚,不知所措,甚至病倒在床。無不體現了他內向、軟弱的一面,體現了小生產者的保守性與狹隘性。除此之外,還有把仇恨深埋心底的朱老明,農民中的樂天派伍老拔,以及性格孤僻、有嚴重正統觀念和狹隘性的老驢頭、老套子,等等。小說還成功刻畫了英雄譜系的第三代人物:運濤、江濤、大貴、二貴等。他們繼承了前輩的精神遺產,從黨那裡接受了馬列主義,並且把這種先進思想灌輸給自己的父輩,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民的精神面貌,使之走向嶄新的鬥爭道路。
接下來,我將談談這些擁有新思想的小人物。首先,我想說說運濤、江濤兄弟倆。運濤是個擁有很高覺悟的知識青年,能夠傳播新思想,衝破封建舊禮教的藩籬。雖然後來他被捕入獄了,但是他仍堅信革命終究勝利的真理。他雖然文質彬彬,但是卻毅然投筆從戎,在疆場之上灑熱血。他這個人也很寬容,當大貴把那個非常珍貴的鳥弄地被貓吃了後,他也能大肚的原諒了大貴,使他們的兄弟情誼更加深厚了。江濤此人,悟性比他哥哥更勝一籌,辦事謹慎。年紀雖小,但懂的道理很多,對於革命理解的也很深。他繼承哥哥的志向,跟著賈湘農老師學習和宣傳革命的真理,並且成了發動、組織群眾的急先鋒。與張嘉慶一起,南北互補,競相發展革命事業。其實,小說中的這個賈湘農老師,其實就是個革命的導師,是個革命者的光輝代表,是指引那些具有初步革命思想的青年人向前進的領路人。再說說大貴,他具有農民的憨厚,樸實,義氣。他被抓去當兵時,也曾經掙扎過。不過等到了部隊後,他覺得自己還挺有用武之地的,學會了放機槍。我們不能淺顯的認為他就是個莽夫,而要看到她也慢慢了的接受了江濤的革命思想,逐步成長了起來。最後,我將重點談談春蘭這個人物形象。她雖然身上那樣封建思想濃厚的家庭,不過她所受毒害並不深。而且她接受革命思想的速度還挺快,竟然在衣服上刺上了革命的字樣。雖然她能夠支持革命,但是她理解的革命是膚淺的,而且對革命缺乏基本的警惕性。但是,我肯定她的是她對愛情的忠貞。她不知不覺的愛上了運濤,而且不怕父母的反對。當運濤入獄的消息傳來,鄰居要把她介紹給大貴的時候,她堅決不同意,因為她等候的是運濤。更讓我感動的是,當馮老蘭這個糟老頭子想納她為妾的時候,她是拼死不從,讓馮老蘭都覺得可怕而打消了邪念。可見,她是個多麼忠於愛情的一個女孩子,在當時那個社會和家庭環境裡,實在難得。
《紅旗譜》在藝術成就上的最突出成就,在於親切樸素而又富有氣魄的民族風格。首先,表現在作品的內容方面,作品深刻反映了具有民族特點和民族氣魄的農民革命鬥爭。作品中的這些農民英雄,都繼承了「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傳統精神。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中國人民刻苦耐勞、酷愛自由、勇於革命、敢於鬥爭的傳統性格,看到我們偉大民族的感情、氣質以至整個面貌。作品的民族特色又是通過濃鬱的地方色彩表現出來的,展現了壯美的冀中農村生活畫面。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以及風土人情都充滿著鄉土氣息和民族感情。其次,在表現形式上,作者繼承了古典小說的傳統手法,善於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對話來刻畫人物性格。人物性格的形成依賴多種手段,但是通過對話來寫人物性格卻是作者最有力、最生動的刻畫,人物的語言體現了個性化的特徵,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典型,並使作品呈現出濃厚的地方色彩。再次,小說在語言民族化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該書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敘述語言具有濃鬱的冀中地方色彩,大量河北方言的使用,使這部小說浸蘊著中國北方鄉村的天然品味,一種古樸、純正、自然的民族風格躍然紙上,從而實現了作家「追求自己獨特創作風格的初衷。《紅旗譜》中大量方言土語的使用,記錄、保存了豐富生動的語言材料,為研究河北方言提供了鮮活的語言實例。語言新鮮活潑,樸素生動,通俗易懂,並且富有個性化。在小說的章法結構上,不脫離古典文學的民族形式,朱老恐大鬧柳樹林是小說的楔子,反割頭稅運動和二師學潮是小說的兩座主峰。其中穿插著很多系哦按的生活事件。從小說的整體結構上看。它是以個完整的統一體,就某些章節來看,又可以自成格局,各自獨立。
《紅旗譜》在思想、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也有些不足。例如,那個革命思想的傳道者賈湘農的描寫,不夠豐滿,沒有體現出革命者那種人情味,把這個人物寫的太抽象了。還有在小說的兩個主體事件上聯繫的不夠緊密。但作為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紅旗譜》不愧是當代文學的一塊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