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角度的自動控制防霜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11:32:34 1
專利名稱:可調角度的自動控制防霜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防霜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可調角度的自動控 制防霜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農業現代化、機械化進程的推進,現代農業越來越多的用到 一些自動化、智能化機械。而農業對季節和氣候的依賴性很強,其收 獲的大小很大一部分依賴於氣候的變化,科技的發展可以改變一些因 氣候帶來的不利因素,特別是在農業,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改變傳統的 "靠天吃飯"的局面,各國都儘量利用科技的優勢來克服氣候的缺陷。
對於一些果農或茶農來說,氣候的變化尤其重要,對於這些果樹 或茶樹的一個防霜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在收穫季節,如果沒有 一定的防霜措施,其果子或是新出茶葉就容易被霜凍壞,即使在天氣 比較暖和的南方在冬天也有可能遭到霜的破壞。但是現在大部分農場 都沒有一個有效的防霜措施,因此深受霜害的影響,還有一些農場採 用傳統的防霜措施,如在果實上套上塑膠袋子等,這種防霜措施存在 著很多不足之處,如費時費力,防霜效果不明顯,有時還會有遺漏現 象,且存在成本大的問題,在一些農場還不能有效的起作用,如在茶 園,這種措施顯然得不到有效的實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效、可有效防霜的自動控制防霜設備。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可調角度的自動控制防霜設備, 包括一風機、一調節座和一控制箱以及一立柱,風機鉸接在調節座上, 調節座與控制箱固定在立柱頂端。
本實用新型的可調角度的自動控制防霜設備還包括和具有下列 特徵
所述的調節座上具有一調節杆,風機上具有一調節槽,風機風向 與水平之間的角度通過調節槽以及調節杆調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可調角度的自動控制防霜設備採 用控制系統控制風機對農作物進行加強空氣流通,風機的風向可根據 實際的地形以及當地的風向對風機上的電機進行一個角度的調節,通 過實現調節一個最佳角度,風機的動作將有效的促進農作物上方的空 氣流通,空氣的流通將起到防止結霜,從而達到防霜的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可調角度的自動控制防霜設備的立體結構 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可調角度的自動控制防霜設備的在平地上 實施示意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可調角度的自動控制防霜設備的在斜坡上 實施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可調角度的自動
控制防霜設備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可調角度的自動控制防霜包括一風機1、 一調節座2和一控制箱3以及一立柱4。風機1鉸接 在調節座2上,風機1包括一電機11以及一葉片12,電機11上具 有一調節槽13,調節槽13呈一圓弧狀。調節座2固定在立柱4頂端, 在調節座2與風機1的配合處具有一調節杆21,調節杆21置於調節 槽13內,風機1與調節座2之間通過調節杆21進行調節,當擰緊調 節杆21時,風機1與調節座2固定抱牢,當擰松調節杆21時,風機 1可沿著調節槽13作一定角度的滑動。
如圖1和圖2所示,控制箱3與電機11通過信號連接,控制箱 3可根據當地的天氣情況指令電機11是否動作,控制箱3 —般為感 應當地風向以及溫度和溼度等氣象特徵,控制箱3內的控制系統為現 有技術,在市場上可買到,其工作原理與內部結構這裡不再作進一步 描述。控制箱3與調節座2均固定在立柱4頂端,立柱4 一般固定在 果園或茶園的中心位置處,立柱4的高低應該以電機11的功率以及 所能影響到空氣流動的範圍為參考。
如圖2和圖3所示,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於地形的不同以及農 作物的種類不同,風機1的風向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而此 調節均由調節杆21與調節槽13進行調節。通過一個最佳的角度達到 一個最佳的風向,風機1動作所帶動的風就可以有效的促進農作物上 空的空氣流通,從而避免了霜的形成,起到了一個防霜的效果。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之一,並非以此限制本 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形狀、結構、原理所做 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可調角度的自動控制防霜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一風機、一調節座和一控制箱以及一立柱,風機鉸接在調節座上,調節座與控制箱固定在立柱頂端。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調角度的自動控制防霜設備,其特 徵在於所述的調節座上具有一調節杆,風機上具有一調節槽,風機 風向與水平之間的角度通過調節槽以及調節杆調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防霜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可調角度的自動控制防霜設備,與現有技術相比,該防霜設備採用控制系統控制風機對農作物進行空氣流通,風機的風向可根據實際的地形以及當地的風向對風機上的電機進行一個角度的調節,通過實現調節一個最佳角度,風機開啟將有效的促進農作物上方的空氣流通,從而達到防霜的效果。
文檔編號A01G13/00GK201222910SQ200820113148
公開日2009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7日
發明者韓國方 申請人:韓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