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和四阿哥差幾歲(甄嬛和四阿哥綁定在一起)
2023-04-23 19:12:08 1
在《甄嬛傳》中,四阿哥一個無人待見的皇子,卻最終逆襲成了終極大BOSS,登上至尊之位。
起初以為這是因為四阿哥運氣好,碰上了甄嬛,沾了主角光環的光。
然而再看《甄嬛傳》,我卻發現:
原來四阿哥的逆襲之路,是有人早就預謀好了的。
那這個人會是誰呢?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接下來,我就帶你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四阿哥首次與甄嬛在圓明園相遇的情景。
當時四阿哥在勤政殿外跪求皇上接見,甄嬛帶著安小鳥來請安。
四阿哥只是抬頭看了她們一眼。
甄嬛隨口說了一句「給孩子送碗解暑湯」,四阿哥就趕緊追了上去,直接叫甄嬛莞娘娘。
然後,他還特意支走身邊的所有人,與甄嬛單獨說了一番話。
他甚至說道:「能做皇阿瑪寵妃之人必不簡單!何況你連華妃都不怕。」
四阿哥做了這一系列的動作,也說了好些話,卻獨獨沒有對甄嬛的關心表示感謝。
顯然,他不是因為那碗解暑湯才來找的甄嬛。
而他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皇子,一年到頭也基本見不著皇上一面。
他也幾乎不進宮,卻對皇上身邊的女人,了解得這麼清楚!
不僅知道甄嬛,還知道甄嬛是最受寵的妃子,更知道甄嬛跟華妃不對付。
這麼多細節,絕不是匆匆一瞥就能知道的。
可見,此前肯定有人告訴過他關於甄嬛的事兒。
這次會面,他的目標非常明確。
明面上他是來見皇上的,實際上就是掐好了點,來找甄嬛套近乎的。
那麼,誰會告訴他有關甄嬛的事情,還幫他安排這樣的邂逅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接著往下看,四阿哥逆襲之路的第二個關鍵節點:
甄嬛回宮,成了四阿哥的額娘。
這一步是怎麼實現的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
甄嬛回宮前,皇帝曾經與槿夕單獨密談很久。
槿夕出來後,蘇培盛說,這下你開心了吧,槿夕回答,總得把事情說清楚。
什麼事情不好說呢?如果只是甄嬛懷孕的事情,一兩句話匯報一下就完事了,有什麼不好說的呢?
而這之後,皇上的態度就非常堅決,不僅一定要迎回甄嬛,還要給甄嬛四阿哥生母的身份。
宮裡沒孩子的妃子多的是,就算要給四阿哥找額娘,也輪不到甄嬛。
且甄嬛已懷孕會有子嗣,也沒必要收養四阿哥。
可見,槿夕當時的話,不僅是為甄嬛回宮,還對四阿哥綁定甄嬛,都起到了關鍵作用。
我們看到,當蘇培盛將這一消息告知甄嬛等人時,槿夕的表情,一臉的欣慰。
那麼,槿夕為什麼要這樣幫助四阿哥綁定甄嬛呢?
我想到了一種可能:槿夕或許是四阿哥的生母。
關於四阿哥的生母,我們只知她是皇上醉酒寵幸的宮女,名叫李金桂,其他一概不知。
而從甄嬛回宮,是以四阿哥生母,鈕祜祿氏的名義可知:
李金桂也不過就是一個符號,四阿哥生母很可能另有其人。
縱觀全劇,這個人最有可能的就是,甄嬛身邊的掌事宮女----崔槿夕!
首先,槿夕來歷不明,卻莫名對甄嬛異常忠心。
槿夕曾是伺候太妃的宮女,宮女身份與四阿哥生母相符。
她與蘇培盛是老鄉,有機會接觸當時身為四阿哥的皇帝。
她知道甄嬛「五分相似、五分性情,便足以令皇上動情」。
可見她熟知純元,熟知皇上與純元的情誼。
與純元並非只是見過幾面的情誼。
而純元對她有恩,這恩,從何而來呢?劇中並沒有提及。
但我想,能夠讓她一直銘記於心的,還因此轉念於她人的,必是大恩。
如果她是四阿哥生母,純元包容她們母子,甚至救過他們母子性命,那就情有可原了。
而她接近甄嬛,只說緣分使然。
「緣分」二字,大有深意!
她開始忠心的也不過是,甄嬛這五分酷似純元的相貌和性情,能夠使得皇上動情。
這裡動情才是重點。因為皇上動情,才有更進一步的可能和希望。
而之後,她說忠心的是甄嬛的性情。
甄嬛與純元性情最大的不同莫過於:
純元不爭,但甄嬛會去爭。
總結起來,她的忠心都源於,甄嬛有取得宮鬥勝利的可能。
而只要甄嬛願意去爭,她就會不遺餘力地從旁協助。
甄嬛一路宮鬥,槿夕都充當了幕後軍師的角色,但卻對甄嬛不立自己的孩子為儲君未發一言。
甄嬛一開始不願意爭,槿夕說,「不爭,便是六宮踐踏」
於是甄嬛開始了宮鬥,第一個鬥倒的便是餘鶯兒。
是槿夕提醒甄嬛,餘鶯兒冒用了她的身份,犯下欺君之罪,才置其死地的。
當時除夕夜,甄嬛與皇上在倚梅園擦肩而過的事情,甄嬛未向任何人提及。
但是她問了槿夕,誰會穿團龍紋服飾。
槿夕就憑著這一點,以及餘鶯兒受寵的原因,就推斷出,餘鶯兒冒名頂替之事,並在恰當的時候,提醒甄嬛,一擊即中。
緊接著,槿夕又說,我們可以用餘鶯兒的死,做一場戲。
於是有了小允子扮鬼嚇壞麗嬪,瓦解華妃陣營的那一出大戲。
就這麼兩招,甄嬛就大敗華妃,嘗到了宮鬥的甜頭。
槿夕從此替代流朱和浣碧,站在了甄嬛身邊最核心的位置。
此後但凡爭鬥,甄嬛都跟槿夕有商有量。
甚至很多時候,是槿夕推著甄嬛前進的。
穿錯舊衣事件後,槿夕比甄嬛還後悔沒看出破綻。
她當時說,只覺得眼熟,但怎麼就沒有識破皇后的奸計呢?
甄嬛是不知內情不能識破,她是知道但沒有識破。所以她懊惱,這一步棋,她走錯了。
但身為局外人的她,又如何看不清,皇上與甄嬛的感情呢?
連皇后都一直忌憚皇上會對甄嬛舊情復燃,槿夕也相信,只要甄嬛想,她一定可以重獲聖心。
所以她一直在跟甄嬛說,要靜待時機。
在凌雲峰時,甄嬛糾結不敢接受果郡王,槿夕一句「且顧眼前」讓她定心。
槿夕這麼做,很可能是為了逼甄嬛犯錯,進而狠心去爭鬥。
因為她知道,一個母親,可以為了孩子犧牲一切。
如果甄嬛和果郡王有了孩子,這孩子必是見不得光的,為了孩子,甄嬛終會回宮。
在甄嬛決定回宮的那一刻,槿夕是釋然的。
她看似為了甄嬛,才不得已和蘇培盛對食,實則是早就盤算好了這一步。
她曾說,只要娘娘願意回宮,奴婢做什麼都願意!
看吧,她犧牲的前提是,甄嬛要回宮去繼續爭鬥。
她一直都知道蘇培盛對她有意,也一直留著這個殺手鐧。
直到這一刻才拿出來用,是因為她覺得,甄嬛成長的時機到了,她可以出手了。
這一趟回宮,她勸甄嬛,要捨棄心,徹底變成一個狠而無心的鬥人。
果然甄嬛回宮後,戰鬥力爆表,以前的任性浮躁都不見了。
彼時,四阿哥已收養在甄嬛名下。
只要不出意外,甄嬛會一路鬥下去。
而甄嬛的孩子是見不得光的,這是她最大的把柄,她輕易不敢讓六阿哥太過露臉。
槿夕對此也並未發一言,從未提醒過甄嬛,要考慮考慮自己孩子的前程。
槿夕如何不知,一介妃嬪尚且難以在宮鬥中獨善其身,何況皇子。
但她卻一直也默認,四阿哥上位,並沒有不妥之處。
等到四阿哥登基後,他就來找甄嬛攤牌了。
他先是說果親王府沒有子嗣的問題。
甄嬛問他準備怎麼做,他就講了鄭克明的典故,暗示了一番。
甄嬛聽後,馬上就說,讓弘彥過繼果親王府。
這裡很多人說,四阿哥是擔心弘彥長大會跟他搶皇位。
誠然,每個皇帝都不喜歡自己身邊還有個人盯著他的位置。
但如果單單只是擔心皇位問題,他講典故就夠,前面沒必要提果親王府沒有子嗣。
而甄嬛也沒必要急於將六阿哥過繼給果親王,她依然像以前一樣回應新皇即可。
在我看來,新皇這裡透露的意思應該是,他早就知道六阿哥是果親王血脈。
他說這一番話,是為了提醒甄嬛:
六阿哥該回到他自己的位置上去了,別奢想他不該想的位置。
而甄嬛你,就安心做你的太后即可,也別想著控制我,我可是有你的把柄在手的。
那麼,是誰透露給新皇這樣的訊息呢?只有槿夕
然後我們就看到,甄嬛對槿夕說新皇多疑,槿夕滿臉愁容。
她愁什麼呢?
如果我們順著前面的劇情分析,不難看出。
甄嬛這是從新皇對她的警示中明白,槿夕把她的最大秘密洩露出去了。
她這話也是在警示槿夕,你把我的秘密曝光,你也該功成身退了。
但槿夕如果是四阿哥生母,這時候離去,自是不甘的。
新帝根基未穩,若是甄嬛有心對付他,那就麻煩了!
所以,槿夕這會兒愁的,是自己還沒來得及顧孩子周全,就暴露了身份,不得不離開。
此後,我們再也沒看到槿夕出場了。
如果槿夕是四阿哥生母,那麼為了孩子,她的所作所為則合情合理。
她一個宮女,沒有家族背景,沒有權勢可依,即便被皇上寵幸,成為一宮嬪妃,也難保自身和孩子性命。
於是,她放棄自身的榮華富貴,學蘇麻喇姑,只做宮女不做妃嬪。
而是選擇站在背後,為孩子尋求有力臂膀。
她從一開始就瞄準酷似純元的甄嬛作為潛力股,
竭力輔佐甄嬛,做甄嬛的人生導師,再製造機會,讓四阿哥連結上甄嬛。
甄嬛又反過來培養、輔佐四阿哥。
這就間接等於,她在一路教導、輔助四阿哥。
「放不下榮華富貴之人,就永遠成不了大事。」
這句話就是她本人心境的真實寫照。
成大事,是目的。放下榮華富貴,則是手段。
不同的人,不同的處事哲學,決定了她們不同的命運。
槿夕放下自己一生的榮耀,成就四阿哥的千秋大業。從父母的角度講,這已是人生贏家。
而甄嬛,鬥了一輩子,得了榮華富貴,卻終究是為他人做嫁衣,自己想要的,一樣都沒得到。
更多宮鬥、宅鬥、權謀劇解讀分享,關注@白姐宮鬥,給你不一樣的深度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