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培育方法與流程
2023-10-31 14:08:22 1
本發明涉及一種黑木耳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黑木耳子實體膠質,成圓盤形,耳形不規則形,直徑3-12釐米。新鮮時軟,幹後成 角質。口感細嫩,風味特殊,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著名食用菌。幹黑木耳含糖類、蛋白質10.6 克、脂肪0. 2克、熱量306焦、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水發木耳蛋白質極低,百克含1. 5 克。有益氣、充飢、輕身強智、止血止痛、補血活血等功效。富含多糖膠體,有良好的清滑作 用,是礦山工人、紡織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還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療心血管疾病功能。
現有技術中黑木耳培育方法如出一轍,即將木屑、棉子皮、農作物秸稈粉碎物、麩 皮、礦物質等裝入專用的耐高溫塑膠袋中,經過高溫殺菌、接種、培養、割口出耳,出耳時,有 的把出耳袋吊掛在棚室中,有的把出耳袋豎立擺放在地面畦床上,但是大規模栽培普遍存 在產量低,品質差,汙染率高,產量不穩定等問題,已成為袋栽黑木耳發展的瓶頸,急需尋求 一種培育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培育周期短、效益高且綠色環保的黑木耳培育 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採用常規PDA培養基進行母種配養,以鋸末、麥麩為培養料進行原種、栽培種培育,以 鋸末、麥麩、棉子皮、麥秸等秸稈粉碎物為栽培料進行栽培。栽培方法如下:
(1) 裝袋滅菌:將栽培料混合均勻後裝袋,進行常壓滅菌;
(2) 接種:在無菌室內進行料袋兩頭接種;
(3) 發菌:接種後的菌袋在22-25。C的黑暗、乾燥環境中進行菌絲培養;
(4) 摧耳:大棚內保持溫度19-25C,溼度80-85%,在菌袋的三面斜向刺孔後豎立擺 放,蓋上石灰水浸泡過的針刺棉,最後蓋上薄膜。
(5)出耳管理:待朵徑長至1-2cm後移入出耳場,在出耳場首尾相接平擺耳袋,且 耳袋沒有刺孔的一面與地面接觸,在擺放好的耳袋上噴水後蓋上針刺棉保溼,耳床的溫度 為 19-25 C,溼度 90-95% ;
(6)採收:當耳片充分展開,耳根變細,約八成熟時即可採收。
進一步地,所述栽培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鋸末36 %,麥麩4%,石膏 0.5%,磷肥 0.5%,水 59%。
進一步地,所述摧耳時每袋三面用直徑為7mm的鐵釘刺孔45-55個,孔深1. 8cm。
實施本發明的黑木耳培育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料袋兩頭接種縮短了發菌天 數;生產出來的木耳多為單片,市場價值較高。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採用常規PDA培養基進行母種配養,以鋸末、麥麩為培養料進行原種、栽培種培育,以 鋸末、麥麩、棉子皮、麥秸等秸稈粉碎物為栽培料進行栽培,栽培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 製成:鋸末36%,麥麩4%,石骨0.5%,磷肥0.5%,水59%。栽培方法如下:
(1) 裝袋滅菌:將栽培料混合均勻後裝袋,進行常壓滅菌;
(2) 接種:在無菌室內進行料袋兩頭接種;
(3) 發菌:接種後的菌袋在23。C的黑暗、乾燥環境中進行菌絲培養;
(4) 摧耳:大棚內保持溫度22C,溼度85%,在菌袋的三面斜向刺孔後豎立擺放,蓋上 石灰水浸泡過的針刺棉,最後蓋上薄膜,其中,摧耳時每袋三面用直徑為7mm的鐵釘刺孔50 個,孔深1. 8cm。。
(5)出耳管理:待朵徑長至1-2cm後移入出耳場,在出耳場首尾相接平擺耳袋,且 耳袋沒有刺孔的一面與地面接觸,在擺放好的耳袋上噴水後蓋上針刺棉保溼,耳床的溫度 為22C,溼度90% ;
(6)採收:當耳片充分展開,耳根變細,約八成熟時即可採收。
實施例二
採用常規PDA培養基進行母種配養,以鋸末、麥麩為培養料進行原種、栽培種培育,以 鋸末、麥麩、棉子皮、麥秸等秸稈粉碎物為栽培料進行栽培,栽培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 製成:鋸末36%,麥麩4%,石骨0.5%,磷肥0.5%,水59%。栽培方法如下:
(1) 裝袋滅菌:將栽培料混合均勻後裝袋,進行常壓滅菌;
(2) 接種:在無菌室內進行料袋兩頭接種;
(3) 發菌:接種後的菌袋在24C的黑暗、乾燥環境中進行菌絲培養;
(4) 摧耳:大棚內保持溫度20C,溼度85%,在菌袋的三面斜向刺孔後豎立擺放,蓋上 石灰水浸泡過的針刺棉,最後蓋上薄膜,其中,摧耳時每袋三面用直徑為7mm的鐵釘刺孔50 個,孔深1. 8cm。。
(5)出耳管理:待朵徑長至1-2cm後移入出耳場,在出耳場首尾相接平擺耳袋,且 耳袋沒有刺孔的一面與地面接觸,在擺放好的耳袋上噴水後蓋上針刺棉保溼,耳床的溫度 為20C,溼度92% ;
(6)採收:當耳片充分展開,耳根變細,約八成熟時即可採收。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 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 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