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3-10-08 00:19:19
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按質量份數由以下組份組成:蜂膠3-5份,冰片0.5-1份,黃柏5-15份,黃蠟10-20份,地榆5-10份,生地5-10份,黃連5-10份,大黃5-10份,黃芩5-10份,紫草1-3份,麻油450-550份,該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為:將冰片、生地、黃連、紫草分別研成細粉,過80-120目篩備用;將麻油和蜂蠟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待蜂蠟融化後,降溫至70-80℃加入冰片,繼續降溫至40-50℃加入剩餘組份,攪拌均勻,製成稠膏或糊劑。本發明解決了現有燒燙傷藥膏治療周期長、見效慢的問題,具有清熱解毒、去腐生肌、止痛、活血化瘀作用;可有效預防感染;抑制疤痕增生。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中藥製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還涉及該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因為不小心被開水或蒸汽燙傷、被火燒傷等燒燙傷的情況,對於燒燙傷病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創面的劇烈疼痛。對於I度及淺II度燙傷,可以用蘆薈和涼水衝,清涼止痛,一般可在家中施治,塗抹一般的燒傷膏。而對於深II度或淺III度燒傷,創面的處理尤為重要,治療深II度或淺III度燒傷創面,常因感染等因素致使局部損傷加重,甚至使之間生態區域的殘存上皮細胞的變形壞死,最後惡化為深III度患者,或者導致疤痕增生給患者帶來更大痛苦。儘管治療燒傷、燙傷的藥膏很多,然而普遍存在著治療周期長、見效慢、易感染、易留疤痕等缺點,給患者帶來痛苦。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解決了現有治療燒燙傷的藥膏治療周期長、見效慢的問題。
[0004]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
[0005]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按質量份數由以下組份組成:蜂膠3-5份,冰片0.5-1份,黃柏5-15份,黃蠟10-20份,地榆5_10份,生地5_10份,黃連5-10份,大黃5-10份,黃芩5-10份,紫草1-3份,麻油450-550份。
[0006]本發明所採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7]步驟1,
[0008]按照以下質量份數稱取各原料:蜂膠3-5份,冰片0.5-1份,黃柏5-15份,黃蠟10-20份,地榆5-10份,生地5-10份,黃連5-10份,大黃5_10份,黃芩5_10份,紫草1_3份,麻油450-550份;
[0009]步驟2,
[0010]將冰片、生地、黃連、紫草分別研成細粉,過80-120目篩,備用;
[0011]步驟 3,
[0012]將麻油和蜂蠟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待蜂蠟融化後,停止加熱,降溫加入冰片,繼續降溫後加入蜂膠、生地、地榆、黃連、黃柏、紫草、黃芩、大黃,充分攪拌混合均勻,製成稠膏或糊劑。
[0013]本發明的特點還在於,
[0014]步驟3中加入冰片的溫度為70_80°C。
[0015]步驟3中加入蜂膠、生地、地榆、黃連、黃柏、紫草、黃芩、大黃的溫度為40_50°C。
[001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解決了現有治療燒燙傷的藥膏治療周期長、見效慢的問題,加入蜂膠、生地、地榆、黃連、紫草等重要成份,具有清熱解毒、去腐生肌、止痛、活血化瘀作用,減輕病人的痛苦;保護創面,病菌無法生長和繁殖,可有效預防感染;具有很強的穿透痂皮和焦痂的能力,加快創面再生修復能力,抑制疤痕增生,縮短恢復時間,縮短了療程;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此藥無毒、無害、藥源豐富、成本低。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18]一、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的組方和含量
[0019]本發明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按質量份數由以下組份組成:蜂膠3-5份,冰片0.5-1份,黃柏5-15份,黃蠟10-20份,地榆5_10份,生地5_10份,黃連5_10份,大黃
5-10份,黃芩5-10份,紫草1-3份,麻油450-550份。
[0020]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1]步驟1,
[0022]按照以下質量份數稱取各原料:蜂膠3-5份,冰片0.5-1份,黃柏5_15份,黃蠟10-20份,地榆5-10份,生地5-10份,黃連5-10份,大黃5_10份,黃芩5_10份,紫草1_3份,麻油450-550份;
[0023]步驟2,
[0024]將冰片、生地、黃連、紫草分別研成細粉,過80-120目篩,備用;
[0025]步驟3,
[0026]將麻油和蜂蠟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待蜂蠟融化後,停止加熱,降溫至70-80°C加入冰片,繼續降溫至40-50 °C後加入蜂膠、生地、地榆、黃連、黃柏、紫草、黃芩、大黃,充分攪拌混合均勻,製成稠膏或糊劑。
[0027]二、各組方功能及功能主治
[0028]1、本發明中各組份的功能:
[0029]蜂膠:抗菌抑菌,促進細胞再生;冰片: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去腐生肌;麻油:用來煎熬藥膏,有生肌肉、止疼痛、消痺腫、補皮裂的作用;三者共為君藥,以消腫止痛,去腐生肌;
[0030]黃柏:清熱解毒;地榆: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消腫斂瘡、止血;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黃連:抗炎鎮痛、抑菌、抗潰瘍;大黃:涼血解毒、抑菌、抗感染;黃芩:解毒、止血;六者共為臣藥,起解毒、消炎止血、抗菌之效;
[0031]紫草:涼血活血、解毒,為佐藥;
[0032]黃蠟:收澀、斂瘡、生肌止痛,為使藥;。
[0033]全方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立足於消腫止痛、去腐生肌,兼顧消炎止血、活血解毒、抗菌抑菌,立法嚴謹,切中病機。
[0034]2、功能主治:
[0035]本發明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清熱解毒、去腐生肌、止痛、活血化瘀、預防感染、抑制疤痕增生,用於治療各種燒傷、燙傷、灼傷。
[0036]3、用法:[0037]外用,將本發明製備的藥膏塗於燒、燙、灼傷等創面,保持創面溼潤,直接外塗,將殘留在完好皮膚上的藥物拭去,暴露創面。
[0038]注意事項:1)對麻油過敏者慎用;2)對創面引起的全身生化發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3)高溫下藥膏變稀不影響療效。
[0039]三、臨床觀察
[0040]1、臨床收集共231例患者,住院166例,門診65例;男性175例,女性56例;年齡1-5歲48例,6-18歲13例,19-50歲165例,51-60歲5例。深II度深型以上63例,深II度淺型以下168例;熱液燙傷70例,火焰燒傷158例,其他燒燙傷3例。
[0041]2、治療方法:
[0042]快速診斷病情,II度燒燙傷及以上,面積大於10%以上要迅速簡歷靜脈通道,進行擴容、抗休克、抗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對面積較小、I度燒燙傷者,無需應用抗生素輸液,口服抗生素就可以。
[0043]進行創面處理時,充分暴露創面,如有衣物遮蓋應輕輕揭開或剪開,應避免撕、擦導致表皮脫落;汙染創面可以用生理鹽水衝洗,及時清除汙染物或堆積脫落的腐皮;較大的水皰用消毒剪刀低位剪破,放水後保留皰皮;深度創面需要及時將本發明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均勻塗布在創面,厚約l_2mm,每天換藥4-5次,始終保持創面溼潤有藥。換藥時用無菌溼棉球拭去創面液化物及殘留藥膏,再塗抹本發明的燒燙傷藥膏,保持溼潤,直至創面癒合。全程用藥:治療過程中不間斷用藥,不應中途改用其他療法或藥物。換藥時應遵循「三不宜」原則:即創面不宜疼痛、不宜出血、不宜損傷正常組織。
[0044]3、療效標準:
[0045]I度燒燙傷創面5-8天癒合,無疤痕和色素沉著;淺11度用藥3天,創面顏色變黑,
6-9天表皮脫落,8-12天癒合,不留疤痕,無功能障礙;深II度用藥5天後,滲出漸少,10天左右壞死層開始鬆動,15天後壞死層自由脫落或用鑷子將小片壞死層揭掉,創面有顆粒狀皮膚附件隆起,13-18天癒合,無疤痕和色素沉著;深II度深型創面28天左右癒合JII度燒燙傷以上35-45天左右癒合,部分創面有淺表性疤痕,有色素,但無功能障礙。
[0046]4、治療結果:231例病人,全部癒合,無功能障礙,治癒率達100%。部分深II度深型以上燒傷患者有中度發熱,但極少高熱,無I例並發細菌及真菌感染。
[0047]本發明用於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具有以下優點:
[0048]I)止痛效果顯著,對燒傷創面無刺激作用,有散瘀止痛、化腐生肌的作用,塗於創面傷患者有清涼感,使病人痛苦迅速消失,全身舒適,心神安寧,情緒穩定;
[0049]2)抑菌效果明顯,將藥塗於創面後,在創面上形成一層保護膜,可減少滲出、抑制感染、預防細菌,多種中藥具有抑菌殺菌作用,病菌無法滋生,創面再生能力加快修復;
[0050]3)具有很強的穿透痂皮和焦痂的能力,能使燒傷壞死組織從內到外逐漸溶解液化,加快脫落,使創面由裡到外、由裡及表、由周邊向中心迅速修復癒合,加快創面的修復,抑制疤痕增生;
[0051]4)止痛效果好、療效短、見效快、無毒無害、藥源豐富、成本低。
[0052]實施例1
[0053]步驟1,
[0054]按照以下質量份數稱取各原料:蜂膠3g,冰片0.7g,黃柏12g,黃臘17g,地榆IOg,生地5g,黃連5g,大黃IOg,黃芩5g,紫草2g,麻油500g ;
[0055]步驟2,
[0056]將冰片、生地、黃連、紫草分別研成細粉,過80目篩,備用;
[0057]步驟3,
[0058]將麻油和蜂蠟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待蜂蠟融化後,停止加熱,降溫至70°C加入冰片,繼續降溫至50°C加入蜂膠、生地、地榆、黃連、黃柏、紫草、黃芩、大黃,充分攪拌混合均勻,製成稠膏。
[0059]實施例2
[0060]步驟1,
[0061]按照以下質量份數稱取各原料:蜂膠5g,冰片0.5g,黃柏15g,黃臘IOg,地榆5g,生地IOg,黃連8g,大黃5g,黃芩IOg,紫草Ig,麻油450g ;
[0062]步驟2,
[0063]將冰片、生地、黃連、紫草分別研成細粉,過100目篩,備用;
[0064]步驟3,
[0065]將麻油和蜂蠟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待蜂蠟融化後,停止加熱,降溫至75°C加入冰片,繼續降溫至40 V加入蜂膠 、生地、地榆、黃連、黃柏、紫草、黃芩、大黃,充分攪拌混合均勻,製成糊劑。
[0066]實施例3
[0067]步驟1,
[0068]按照以下質量份數稱取各原料:蜂膠3g,冰片Ig,黃柏5g,黃臘20g,地榆7g,生地9g,黃連Sg,大黃7g,黃芩6g,紫草3g,麻油550g ;
[0069]步驟2,
[0070]將冰片、生地、黃連、紫草分別研成細粉,過120目篩,備用;
[0071]步驟3,
[0072]將麻油和蜂蠟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待蜂蠟融化後,停止加熱,降溫至70°C加入冰片,繼續降溫至45 V加入蜂膠、生地、地榆、黃連、黃柏、紫草、黃芩、大黃,充分攪拌混合均勻,製成稠膏。
[0073]實施例4
[0074]步驟1,
[0075]按照以下質量份數稱取各原料:蜂膠4g,冰片0.7g,黃柏14g,黃臘13g,地榆8g,生地6g,黃連7g,大黃9g,黃芩8g,紫草3g,麻油520g ;
[0076]步驟2,
[0077]將冰片、生地、黃連、紫草分別研成細粉,過90目篩,備用;
[0078]步驟3,
[0079]將麻油和蜂蠟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待蜂蠟融化後,停止加熱,降溫至80°C加入冰片,繼續降溫至47°C加入蜂膠、生地、地榆、黃連、黃柏、紫草、黃芩、大黃,充分攪拌混合均勻,製成稠膏。
[0080]本發明提供一種將該中藥組合物製備為稠膏或糊劑的方法,但並不限定只能採用此種方法製備,不構成對該中藥組合物的限定,也可採用本領域公知的其它方法來製備。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按質量份數由以下組份組成:蜂膠3-5份,冰片0.5-1份,黃柏5-15份,黃蠟10-20份,地榆5-10份,生地5-10份,黃連5-10份,大黃5-10份,黃芩5-10份,紫草1-3份,麻油450-550份。
2.一種治療燒燙傷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 按照以下質量份數稱取各原料:蜂膠3-5份,冰片0.5-1份,黃柏5-15份,黃蠟10-20份,地榆5-10份,生地5-10份,黃連5-10份,大黃5-10份,黃芩5_10份,紫草1_3份,麻油450-550 份; 步驟2, 將冰片、生地、黃連、紫草分別研成細粉,過80-120目篩,備用; 步驟3, 將麻油和蜂蠟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待蜂蠟融化後,停止加熱,降溫加入冰片,繼續降溫後加入蜂膠、生地、地榆、黃連、黃柏、紫草、黃芩、大黃,充分攪拌混合均勻,製成稠膏或糊劑。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3中加入冰片的溫度為70-80°C。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3中加入蜂膠、生地、地榆、黃連、黃柏、紫草、黃芩、大黃的溫度為40-50°C。
【文檔編號】A61K9/06GK103585347SQ201310526033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0日
【發明者】楊光英 申請人:楊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