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整體式塞棒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18:56:55 1
專利名稱:一種整體式塞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耐火材料技術領域,主要涉及一種整體式塞棒。
背景技術:
塞棒是連鑄用功能耐火材料之一,塞棒和浸入式水口、長水口被成為連鑄用「三大 件」。塞棒用於中間包,和浸入式水口碗部配合,通過調整塞棒棒頭和水口碗部的位置來調 節進入結晶器鋼水的流量,起到調節鋼水流量的作用。隨著連鑄技術的發展,連鑄水平的提高,對連鑄用塞棒的使用壽命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塞棒位於中間包內,在使用過程中具有不可替換性,一旦塞棒出現問題,直接導致連 鑄停澆,對鋼廠造成較大的損失,因此對塞棒穩定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由於鋼廠生產工藝 不同,對塞棒高度要求也不盡形同,對於CSP連鑄、大方坯連鑄等技術含量比較高的連鑄生 產線,所配套的塞棒高度也比較高,一般都在1400mm以上,塞棒高於1400mm的統稱為高塞 棒。鋼鐵企業用塞棒與中間包螺杆連接的螺母的規格是固定的,國家對中間包螺杆的 規格標準定為M39,塞棒模芯為了配合螺母的規格,其直徑也是固定的,塞棒高度越高,模芯 的長徑比就越大。對於長徑比比較大的製品,無法採用普通的機壓成型,都是採用冷等靜壓 成型,成型壓力比較高。塞棒在成型過程中,由於塞棒模芯在高壓力下,軸向容易彎曲變形, 導致成型製品彎曲變形,塞棒高度越高,變形就越嚴重,而塞棒一旦出現彎曲變形,在使用 過程中就容易出現斷棒、掉頭、單邊侵蝕嚴重等現象,嚴重影響塞棒的使用效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整體式塞棒,可以提高塞棒在生產過程中的成品 率,減少成型過程中的彎曲變形現象,提高模具的屈服強度和使用壽命,節約成本。本實用新型完成其發明任務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整體式塞棒,所述塞棒本體的內腔具有螺母且所述螺母為與塞棒本體通過冷 等靜壓成型和燒制工藝構成的一體結構;整體式塞棒具有用於與連鑄用中間包螺杆連接的 螺母,所述螺母的外螺紋與塞棒本體上的螺母螺紋連接,且所述螺母具有與連鑄用中間包 螺杆連接的內螺紋。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整體式塞棒,可在冷等靜壓成型時加大模芯的直徑,有效降 低模具的軸徑比例,可以降低模具的加工難度,提高模具的屈服強度和使用壽命。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整體式塞棒,可有效控制整體塞棒在冷等靜壓成形過程中出 現彎曲的現象,提高成品率;同時可以減小同規格塞棒的質量,節約原料成本。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3[0012]圖中1、螺母,2、塞棒本體內腔,3、螺母,4、塞棒本體。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整體式塞棒,塞棒本體4的內腔2具有螺母1,螺母1的規格大小 可根據整體塞棒成型時所需模芯的直徑而定,所述螺母1為與塞棒本體4通過冷等靜壓成 型和燒制工藝構成的一體結構,所述整體式塞棒具有用於與連鑄用中間包螺杆連接的螺母 3,所述螺母3具有內螺紋與外螺紋,螺母3通過外螺紋與塞棒本體4上的螺母1螺紋連接 構成一體結構,通過內螺紋與連鑄用中間包螺杆螺紋連接。根據鋼鐵企業連鑄生產線塞棒的要求選定模芯的規格,而後確定螺母1的規格; 本實施例選用規格為M64的螺母,將螺母1套置於模芯上,螺母1與模芯為間隙配合,即模 芯可在一定作用力下脫離螺母,然後通過冷等靜壓使整體式塞棒成型,模芯脫離塞棒本體 4,再通過燒制工藝完成整體塞棒的加工;將具有內螺紋、外螺紋的螺母3通過外螺紋與塞 棒本體上的螺母1螺紋連接,通過內螺紋與中間包的螺杆螺紋連接。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 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 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
權利要求一種整體式塞棒,所述塞棒本體(4)的內腔(2)具有螺母(1)且所述螺母(1)為與塞棒本體通過冷等靜壓成型和燒制工藝構成的一體結構,其特徵是所述整體式塞棒具有用於與連鑄用中間包螺杆連接的螺母(3),所述螺母(3)的外螺紋與塞棒本體上的螺母(1)螺紋連接,且所述螺母(3)具有與連鑄用中間包螺杆連接的內螺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耐火材料技術領域,主要涉及一種整體式塞棒。整體式塞棒具有一塞棒本體(4),塞棒本體(4)的內腔(2)具有螺母(1)且螺母(1)為與塞棒本體通過冷等靜壓成型和燒制工藝構成的一體結構;整體式塞棒具有螺母(3),螺母(3)與塞棒本體上的螺母(1)螺紋連接,螺母(3)具有與連鑄用中間包螺杆連接的內螺紋。本實用新型有效降低模具的軸徑比例,提高了模具的屈服強度,增強了模具的抗彎性能;有效防止了整體塞棒在冷等靜壓成型過程出現彎曲的現象,提高了成品率。同時,模芯直徑的加大,減少了整體塞棒的原料成本,有效利用和節約了資源成本。
文檔編號B22D41/18GK201632638SQ20102014422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30日
發明者劉國齊, 張暉, 張立明, 李紅霞, 閆廣周, 魏昌晟, 黃輝 申請人: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