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救數萬戰俘的小遊戲
2023-09-13 12:40:30 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款遊戲承擔了一項秘密使命,成了捍衛自由的英雄。這款遊戲經過盟軍的「改良」後,向戰俘營裡的盟軍戰俘提供了許多逃生的必備物資,令數萬名戰俘重獲自由。
布萊恩·麥克馬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秘密情報局制定了一項拯救盟軍戰俘的秘密計劃,準備採用一種神秘的手段幫助戰俘逃離德軍的控制。那麼,他們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麼呢?那就是「大富翁」遊戲機。英國秘密情報局起初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藉口避開德軍的檢查,以光明正大的方式將遊戲機送入戰俘營。遊戲機中隱藏了大量的潛逃秘密,包括地圖、錢幣、刀具等必需用品。
「大富翁」,又名「地產大亨」或「強手棋」,是一款經典的多人策略圖版遊戲。據估計,自1904 年最初版本推出以來,「大富翁」是世界上最多人玩過的圖版遊戲,人數可能超過5 億。這是一款靠運氣、智慧和策略而賺取金錢的遊戲。遊戲道具包括棋盤、地圖、骰子以及各種形狀的棋子,如蘇格蘭犬、錢袋、帽子等。正是這些道具,尤其是地圖,激發了英國秘密情報局的靈感,一系列的偶然巧合又促成了英國秘密情報局的秘密計劃,使「大富翁」遊戲最終承擔了這項秘密使命。
秘密地圖的製作
戰俘逃跑首先具備的必要工具就是地圖。如何將地圖順利交到戰俘們手中呢?盟軍為此煞費苦心。一般情況下,很難將紙質地圖夾帶進德軍戰俘營:紙質地圖遇水變溼,容易破碎;展開時也會發出聲響,容易引起德軍的注意。此外,進入戰俘營必須接受德軍的重重盤查,因此必須要將地圖摺疊至最小,才有可能夾帶混過德軍的檢查。
於是,盟軍官員開始另覓他途,最終想到了絲綢,決定在絲綢上繪製地圖。絲綢地圖的優點在於:不至於遇水破損;打開絲綢時也不會發出響聲,這對於逃命的戰俘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為了生產這種無聲地圖,英國人找到了瓦丁頓公司。瓦丁頓公司擅長於絲綢彩色套印,而且已為英軍飛行員繪製了多幅絲綢材質的逃生地圖,在英國空軍的多次任務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這些還並非是盟軍看重瓦丁頓公司的最關鍵之處。其實,最令盟軍感興趣的是,該公司是美國之外最著名的「大富翁」遊戲授權生產商。
如何將地圖順利帶入戰俘營?種種巧合讓盟軍突然之間找到了答案。這款最為流行的圖版遊戲似乎是將地圖送入德軍戰俘營的最佳載體。當時,納粹德國戰事吃緊,連本國作戰部隊的軍需供給都已陷入困境,更無暇顧及他們所俘虜的盟軍士兵了。德國當然不願意讓外界看到他們的困境,更不願意讓外界看到他們違背《日內瓦公約》虐待或忽視戰俘的行徑。因此,他們非常歡迎國際紅十字會為戰俘提供物資救助。這樣一來,將「大富翁」遊戲機混藏於藥品、食物以及衣服等救助物資之中,一般不會引起德軍的嚴密盤查和注意。而且,「大富翁」當時已是盛行於整個歐洲的著名遊戲,德軍守衛也會將「大富翁」遊戲看作是國際紅十字會捐獻給戰俘的娛樂工具,用來幫助戰俘們打發被拘禁的時光。
特別版遊戲機
1941 年,英國秘密情報局與瓦丁頓公司就這項秘密計劃達成了協議。這是一項絕密級任務,為此瓦丁頓公司將生產場所安排在一個狹小、安全的車間。除了極少數參與項目的員工外,其餘所有人都不知情。正是在這間狹小的車間裡,工人們完成各自負責的任務,將所有逃生出口和安全場所等秘密信息都刻入遊戲圖版中。不久之後,一套特別版的「大富翁」遊戲機誕生了。
在這套專門面向戰俘的特別版本遊戲機中,除了標準的遊戲道具外(如汽車、套筒、蘇格蘭犬等),還另外增加了特別的遊戲道具,如金屬銼刀、指南針等,當然還有一張絲綢材質的逃生地圖。此外,地圖上還標明了逃生道路上的所有安全藏身處。所有這一切都被巧妙地隱藏於遊戲機中。更有甚者,在戰俘版的遊戲機中,一些遊戲幣實際上都是德國、義大利和法國等國的真實貨幣,被隱藏於遊戲幣下層以防被查獲,主要用於戰俘在逃跑途中向人行賄以求通過。
由於有國際紅十字會的協作與支持,瓦丁頓公司可以預先得知哪些遊戲將會送往哪些戰俘營,這樣就能根據特定的地區繪製專門的地圖並將其隱藏於特別版的遊戲機中,由國際紅十字會負責將遊戲機送入戰俘營中。而盟軍士兵和飛行員在上前線之前都會被告知,一旦被俘,一定要在戰俘營中努力尋找這種特別版的遊戲機。特別版遊戲機的識別標誌就是在遊戲圖板上的自由停車位角落有一粒紅點。據估計,到二戰結束時,從德軍戰俘營中逃出的戰俘超過35000 人。在逃出的戰俘中,有許多人正是完全依靠自身的膽量和遊戲機的幫助越獄成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所有遺留下來的特別版遊戲機都被銷毀。而參與計劃實施的所有人員,包括那些逃出的戰俘,都被告知要繼續保守遊戲機的秘密。盟軍希望這種秘密武器能夠在未來可能的大規模戰爭中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前蘇聯的遭遇
在二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富翁」遊戲,從未想到自己又會被捲入另一場國際衝突之中。這一次是東西方意識形態的衝突。這次「大富翁」的對手,則是蘇聯。「大富翁」遊戲其實也算是一種運氣遊戲。遊戲參與者憑運氣獲得遊戲金錢,通過不斷積累財富成為大富翁。一個人成為富翁的代價就是使其他人變窮。遊戲最後只得一個勝利者,其餘人均以破產收場,遊戲體現了「壟斷」的思想。
長期以來,蘇聯領導人一直都把這種「壟斷」遊戲看作是資本主義輕薄和貪婪的象徵。由於這款遊戲在民眾中非常流行,當時的蘇聯政府不得不採用多種限制措施。
後來,包括蘇聯和古巴在內的多個社會主義國家明令禁止「大富翁」遊戲,擔心遊戲中所鼓吹的自由市場經濟會腐蝕社會主義公有制。針對「大富翁」遊戲,蘇聯領導人甚至提出,社會主義國家應該發明一款與「大富翁」相對應的、符合馬克思主義自身特點的、能夠集中體現勤儉節約優良品質的遊戲。
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匈牙利響應了蘇聯領導人的號召,真的發明了一種相似的遊戲。新遊戲英文名為「SAVE」(譯為「節約」)。而俄羅斯人發明的遊戲,譯名為「管理」。
直到1987 年,即蘇聯解體前4 年,蘇聯政府才批准「大富翁」可以合法地在市場上出售。如今,「大富翁」在全球80多個國家有售,至少有20多種副版或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