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及3d光學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11 03:40:40 3
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及3d光學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及3D光學系統。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包括佩戴在眼睛前方的3D光學系統、額帶和上蓋板;上蓋板的左右兩端向後延伸形成連接臂,額帶的左右兩側設有轉動安裝座,上蓋板的連接臂通過轉軸組件與轉動安裝座轉動連接;所述3D光學系統可上下轉動調節角度地安裝在上蓋板的底面。這樣,觀看者即可對整個3D光學系統實現在兩個維度上的調節,既可保證眼睛、3D光學系統和屏幕在同一直線上,保證能在大腦中形成3D立體圖像;又方便調節其鏡片組與眼睛的距離,以達到理想的視場角,同時又能適應近視者和非近視者的需求;而且調節鬆緊調節器可方便實現額帶的鬆緊調節,以適應不同頭型的人,同時內側為海綿織物的罩體增強了佩戴定位效果和舒適感。
【專利說明】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及3D光學系統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屬於3D立體助視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及3D光學系統。
[0003]【【背景技術】】
[0004]目前,在非3D顯示設備上要想觀看到3D影像主要有以下方法:
[0005]一是補色法(俗稱「紅藍眼鏡」),其缺點是再現的3D圖像有嚴重的色差,配套時間長了對眼睛傷害大。
[0006]二是折光法,即把左、右眼視差圖像用普通的2D顯示器並排顯示在屏幕上,然後通過助視裝置,使左、右視差像各往中心偏轉一定角度後疊加,從而使觀看者產生3D效果。代表產品有觀屏鏡,這種方法實現了色彩的高保真,但是最後看到的3D圖像寬度只有顯示屏寬度的一半,影響了 3D效果,而且觀屏鏡很笨重,戴近視眼鏡的人群無法佩戴。
[0007]另外,3D顯示設備的3D效果雖好,但用偏振光眼鏡觀看,亮度有損失,而且很大一部分人群現在還使用2D顯示設備,更新換代還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而這個階段也影響了3D頻道類節目的推廣。
[0008]【實用新型內容】
[0009]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該裝置能適用於近視者和非近視者佩戴,定位準確、舒適感好,總重不超過150克,且可適應觀看者不同的瞳距要求;該裝置還能使用戶看到和顯示屏上的畫面等尺寸的3D效果,同時保證了 3D畫面的全`彩色和高亮度,適用於不同大小的屏幕,使用方便、靈活,操作簡單;光學系統部分設計精巧、僅有兩個調節鈕,簡單方便。
[0010]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0011 ] 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包括有佩戴在眼睛前方的3D光學系統、額帶和上蓋板;所述上蓋板的左右兩端向後延伸形成連接臂,所述額帶的左右兩側設有轉動安裝座,所述上蓋板的連接臂通過轉軸組件與所述轉動安裝座轉動連接;所述3D光學系統可上下轉動調節角度地安裝在所述上蓋板的底面。
[0012]進一步地,所述3D光學系統的外殼頂面設有轉軸座和卡座,所述卡座上設有轉軸和凸起的水平卡扣,所述上蓋板的底面相應位置設有與所述水平卡扣匹配的卡扣座;組裝時,所述轉軸的兩端安裝在所述轉軸座內,並通過壓蓋和螺絲鎖定,所述水平卡扣卡在所述上蓋板底面的卡扣座上。
[0013]進一步地,所述3D立體助視裝置還包括有鬆緊調節器,所述額帶位於後方的兩端部分別設有第一調節槽和第二調節槽,所述第一調節槽的上槽邊和第二調節槽的下槽邊設有齒條,或者所述第一調節槽的下槽邊和第二調節槽的上槽邊設有齒條;所述額帶的兩端部分別從兩端穿設在所述鬆緊調節器上,且其所述齒條與所述鬆緊調節器內設的鬆緊驅動棘輪嚙合。
[0014]進一步地,所述3D立體助視裝置還包括有罩體,所述罩體呈網狀,其下端粘貼在位於前額處的所述額帶上,且內側設有海綿織物。[0015]進一步地,所述3D光學系統主要由外殼和鏡筒組件組成;所述外殼是一內設安裝腔的眼鏡前框式殼體,其內設有所述鏡筒組件;所述鏡筒組件包括有鏡筒架、左鏡片組、右鏡片組、調節蝸杆和驅動齒輪組;其中,
[0016]所述鏡筒架設有前後相通的左鏡筒和右鏡筒,所述左鏡筒和右鏡筒的內部左右兩側均設有安裝卡槽;
[0017]所述左鏡片組和右鏡片組均由正焦度的第一柱透鏡和第二柱透鏡以及負焦度的第三柱透鏡組成,並分別從前向後依次安裝在所述左鏡筒和右鏡筒內設相應安裝卡槽上,且所述第三柱透鏡周向設有鏡框,可左右移動地安裝在所述安裝卡槽上;
[0018]所述調節蝸杆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鏡筒架的頂部,並與所述左鏡片組和右鏡片組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驅動連接,驅使所述左鏡片組和右鏡片組的第三柱透鏡同步相向移動或背向移動;
[0019]所述驅動齒輪組設於所述鏡筒架的側面,並與所述調節蝸杆傳動連接;所述驅動齒輪組包括有一手撥調節輪,所述手撥調節輪穿出所述外殼外。
[0020]進一步地,所述調節蝸杆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設有右旋向螺旋齒和左旋向螺旋齒,所述左鏡片組和右鏡片組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的上端框邊設有相適配的驅動槽,所述右旋向螺旋齒和左旋向螺旋齒分別與所述左鏡片組和右鏡片組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的驅動槽嚙合連接。
[0021]進一步地,所述左鏡筒和右鏡筒的頂部分別設有左蝸杆安裝座與左蝸杆蓋、右蝸杆安裝座與右蝸杆蓋,所述調節蝸杆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蝸杆安裝座和右蝸杆安裝座上,所述左蝸杆蓋和右蝸杆蓋分別蓋住所述調節蝸杆的兩端,並分別與所述左蝸杆安裝座和右蝸杆安裝座接合固定,所述右旋向螺旋齒和左旋向螺旋齒分別位於所述左蝸杆安裝座與左蝸杆蓋和所述右蝸杆安裝座與右蝸杆蓋形成的腔體內。
[0022]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齒輪組還包括有一傳動齒輪和一從動齒輪,所述鏡筒架的側面設有第一齒輪座和第二齒輪座,所述手撥調節輪和傳動齒輪分別設於所述第一齒輪座和第二齒輪座上,所述從動齒輪設於所述調節蝸杆的一端,且所述手撥調節輪、傳動齒輪和從動齒輪依次嚙合連接。
[0023]進一步地,所述鏡筒組件還包括有擋光片組,由左擋光片和右擋光片組成,所述左擋光片和右擋光片上分別設有相對的第三調節槽和第四調節槽,所述第三調節槽的上槽邊和第四調節槽的下槽邊設有齒條,或者所述第三調節槽的下槽邊和第四調節槽的上槽邊設有齒條;所述左擋光片或右擋光片的上緣邊或下緣邊設有撥動凸起部;所述鏡筒架的前側中央設有凸起的齒輪軸和安裝在所述齒輪軸上的另一傳動齒輪,並位於所述左鏡筒和右鏡筒之間,所述鏡筒架的前側還設有導向滑槽;所述外殼上設有調節撥片;組裝時,所述左擋光片和右擋光片可左右移動地設於所述鏡筒架的前側,並分別可調整地遮擋住所述左鏡筒和右鏡筒的部分第一柱透鏡,且卡在所述導向滑槽內;所述第三調節槽和第四調節槽的齒條均與所述傳動齒輪嚙合連接,所述撥動凸起部伸出所述外殼外並與所述調節撥片連接固定。
[0024]—種3D光學系統主要由外殼和鏡筒組件組成;所述外殼是一內設安裝腔的眼鏡前框式殼體,其內設有所述鏡筒組件;所述鏡筒組件包括有鏡筒架、左鏡片組、右鏡片組、調節蝸杆和驅動齒輪組;其中,[0025]所述鏡筒架設有前後相通的左鏡筒和右鏡筒,所述左鏡筒和右鏡筒的內部左右兩側均設有安裝卡槽;
[0026]所述左鏡片組和右鏡片組均由正焦度的第一柱透鏡和第二柱透鏡以及負焦度的第三柱透鏡組成,並分別從前向後依次安裝在所述左鏡筒和右鏡筒內設相應安裝卡槽上,且所述第三柱透鏡周向設有鏡框,可左右移動地安裝在所述安裝卡槽上;
[0027]所述調節蝸杆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鏡筒架的頂部,並與所述左鏡片組和右鏡片組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驅動連接,驅使所述左鏡片組和右鏡片組的第三柱透鏡同步相向移動或背向移動;
[0028]所述驅動齒輪組設於所述鏡筒架的側面,並與所述調節蝸杆傳動連接;所述驅動齒輪組包括有一手撥調節輪、一傳動齒輪和一從動齒輪,所述鏡筒架的側面設有第一齒輪座和第二齒輪座,所述手撥調節輪和傳動齒輪分別設於所述第一齒輪座和第二齒輪座上,所述從動齒輪設於所述調節蝸杆的一端,且所述手撥調節輪、傳動齒輪和從動齒輪依次嚙合連接,且所述手撥調節輪穿出所述外殼外。
[0029]進一步地,所述調節蝸杆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設有右旋向螺旋齒和左旋向螺旋齒,所述左鏡片組和右鏡片組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的上端框邊設有相適配的驅動槽,所述右旋向螺旋齒和左旋向螺旋齒分別與所述左鏡片組和右鏡片組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的驅動槽哨合連接;所述左鏡筒和右鏡筒的頂部分別設有左蝸杆安裝座與左蝸杆蓋、右蝸杆安裝座與右蝸杆蓋,所述調節蝸杆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蝸杆安裝座和右蝸杆安裝座上,所述左蝸杆蓋和右蝸杆蓋分別蓋住所述調節蝸杆的兩端,並分別與所述左蝸杆安裝座和右蝸杆安裝座接合固定,所述右旋向螺旋齒和左旋向螺旋齒分別位於所述左蝸杆安裝座與左蝸杆蓋和所述右蝸杆安裝座與右蝸杆蓋形成的腔體內。
[0030]進一步地,所述鏡筒組件還包括有擋光片組,由左擋光片和右擋光片組成,所述左擋光片和右擋光片上分別設有相對的第三調節槽和第四調節槽,所述第三調節槽的上槽邊和第四調節槽的下槽邊設有齒條,或者所述第三調節槽的下槽邊和第四調節槽的上槽邊設有齒條;所述左擋光片或右擋光片的上緣邊或下緣邊設有撥動凸起部;所述鏡筒架的前側中央設有凸起的齒輪軸和安裝在所述齒輪軸上的另一傳動齒輪,並位於所述左鏡筒和右鏡筒之間,所述鏡筒架的前側還設有導向滑槽;所述外殼上設有調節撥片;組裝時,所述左擋光片和右擋光片可左右移動地設於所述鏡筒架的前側,並分別可調整地遮擋住所述左鏡筒和右鏡筒的部分第一柱透鏡,且卡在所述導向滑槽內;所述第三調節槽和第四調節槽的齒條均與所述傳動齒輪嚙合連接,所述撥動凸起部伸出所述外殼外並與所述調節撥片連接固定。
[003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2]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觀看者即可對整個3D光學系統實現在兩個維度上的調節,既可保證眼睛、3D光學系統和屏幕在同一直線上,保證能在大腦中形成3 D立體圖像,又方便調節其內鏡片組與眼睛的距離,以達到理想的視場角,適應近視者和非近視者的需求;而且通過調節鬆緊調節器可方便實現額帶的鬆緊調節,以適應不同頭型的人,同時設置的內側為海綿織物的罩體,大大增強了佩戴定位效果和舒適感。
[0033]另外,當屏幕尺寸不同時,以及觀看者離屏幕的距離改變時,通過撥動調節輪,驅使左鏡片組和右鏡片組的第三柱透鏡相向移動或背向移動,可以使大腦中形成清晰的3D立體圖像,操作簡單方便;而且能在普通的2D顯示設備上看到全彩色、高保真、全尺寸的3D影像節目,畫面亮度高於偏光3D技術,對於只有2D顯示設備的用戶,如果想看3D則不需要更換成3D顯示器,大大節約了成本,也有利於3D影像和3D電視頻道的推廣普及;並且通過撥動調節撥片可驅使左擋光片和右擋光片同時相向滑動或背向滑動,解決了因人眼瞳距的不一致而導致觀看3D時產生伴身像的問題,且適用於不同大小的屏幕,使用更方便、更靈活。
[0034]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5]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實施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36]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實施例的後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7]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實施例中3D光學系統的仰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8]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實施例中3D光學系統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39]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實施例中鏡筒組件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40]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實施例中鏡筒組件的後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1]圖7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實施例中鏡筒組件倒立狀態的前視結構示意圖。
[0042]【【具體實施方式】】
[0043]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44]如圖1至圖7中所示:
[004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包括有佩戴在眼睛前方的3D光學系統1、額帶2和上蓋板3 ;所述上蓋板3的左右兩端向後延伸形成連接臂31,所述額帶2的左右兩側設有轉動安裝座21,所述上蓋板3的連接臂31通過轉軸組件與轉動安裝座21轉動連接;所述3D光學系統I可上下轉動調節角度地安裝在上蓋板3的底面,具體結構為:所述3D光學系統I的外殼11頂面設有轉軸座111和卡座112,所述卡座112上設有轉軸113和凸起的水平卡扣114,所述上蓋板3的底面相應位置設有與水平卡扣114匹配的卡扣座(圖中未表示出來);組裝時,所述轉軸113的兩端安裝在轉軸座111內,並通過壓蓋115和螺絲116鎖定,所述水平卡扣114卡在卡扣座上;而且3D光學系統I可在上蓋板3的底面繞轉軸113向上轉動、向下轉動O~20°,壓蓋115是一彈性壓蓋,能有一定阻尼,可實現3D光學系統I的調節定位。
[0046]所述3D立體助視裝置還包括有鬆緊調節器4和罩體5,所述額帶2位於後方的兩端部分別設有第一調節槽22和第二調節槽23,所述第一調節槽22的上槽邊和第二調節槽23的下槽邊設有齒條24,當然也可以第一調節槽22的下槽邊和第二調節槽23的上槽邊設有齒條24 ;所述額帶2的兩端部分別從兩端穿設在鬆緊調節器4上,且其齒條24與鬆緊調節器4內設的鬆緊驅動棘輪嚙合;所述罩體5呈網狀,其下端51粘貼在位於前額處的額帶2上,且內側設有海綿織物52。
[0047]這樣,觀看者即可通過調整上蓋板3使其與額帶2做相對轉動,和調整3D光學系統I使其繞轉軸113上下轉動,實現整個3D光學系統I的角度調整,保證了不同觀看者佩帶時均可讓眼睛、3D光學系統I和屏幕在同一直線上,保證在大腦中形成3 D立體圖像,成像質量有保證,同時整個3D光學系統可在兩個維度上調節,方便調節其內鏡片組與眼睛的距離,以達到理想的視場角,適應近視者(需戴眼鏡)和非近視者(不需戴眼鏡)的需求;而且設置的鬆緊調節器4和額帶2兩端部設有的第一調節槽22和第二調節槽23,可方便實現額帶2的鬆緊調節,以適應不同頭型的人,同時設置的內側為海綿織物52的罩體5,既有效加強3D立體助視裝置佩戴時的定位效果,又加強了佩戴舒適感。
[0048]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3D光學系統I主要由外殼11和鏡筒組件12組成;所述外殼11是一內設安裝腔的眼鏡前框式殼體,主要由殼座IIA和殼蓋IlB組成,所述鏡筒組件12安裝在殼座IlA上並通過螺絲固定,所述殼蓋IlB與殼座IlA接合,並通過螺絲與殼座IlA和鏡筒組件12相互固定,鏡筒組件12位於殼座IlA和殼蓋IlB接合形成的腔體內。所述鏡筒組件12包括有鏡筒架121、左鏡片組122、右鏡片組123、調節蝸杆124和驅動齒輪組125。其中,所述鏡筒架121設有前後相通的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所述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的內部左右兩側均設有安裝卡槽128。所述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均由正焦度的第一柱透鏡和第二柱透鏡以及負焦度的第三柱透鏡組成,並分別從前向後依次安裝在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內設相應安裝卡槽128上,且第三柱透鏡周向設有鏡框129,可左右移動地安裝在安裝卡槽128上。所述調節蝸杆124可轉動地安裝在鏡筒架121的頂部,並與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129驅動連接,驅使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同步相向移動或背向移動;具體結構可以為:所述調節蝸杆124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設有右旋向螺旋齒1241和左旋向螺旋齒1242,所述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129的上端框邊設有相適配的驅動槽1291,所述右旋向螺旋齒1241和左旋向螺旋齒1242分別與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129的驅動槽1291嚙合連接;所述調節蝸杆124上還設有左旋限位塊1243和右旋限位塊1244,所述左旋限位塊1243和右旋限位塊1244位於;所述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的頂部分別設有左蝸杆安裝座1261與左蝸杆蓋1262、右蝸杆安裝座1271與右蝸杆蓋1272,所述調節蝸杆124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安裝在左蝸杆安裝座1261和右蝸杆安裝座1271上,所述左蝸杆蓋1262和右蝸杆蓋1272分別蓋住調節蝸杆124的兩端,並分別與左蝸杆安裝座1261和右蝸杆安裝座1271接合,且通過卡扣和螺絲方式固定,所述右旋向螺旋齒1241和左旋向螺旋齒1242分別位於左蝸杆安裝座1261與左蝸杆蓋1262和右蝸杆安裝座1271與右蝸杆蓋1272形成的腔體內。所述驅動齒輪組125設於鏡筒架121的側面,並與調節蝸杆124傳動連接;所述驅動齒輪組125包括有一手撥調節輪1251,所述手撥調節輪1251穿出外殼11外。所述驅動齒輪組125還包括有一傳動齒輪1252和一從動齒輪1253,所述鏡筒架121的側面設有第一齒輪座1211和第二齒輪座1212,所述手撥調節輪1251和傳動齒輪1252分別設於第一齒輪座1211和第二齒輪座1212上,所述從動齒輪1253設於調節蝸杆124的一端,且手撥調節輪1251、傳動齒輪1252和從動齒輪1253依次嚙合連接。[0049]觀看者在使用過程可通過撥動手撥調節輪1251,依次帶動傳動齒輪1252、從動齒輪1253,使調節蝸杆124轉動,此時調節蝸杆124上的右旋向螺旋齒1241和左旋向螺旋齒1242驅使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相向移動或背向移動(即同時往中央或同時往兩端的精密移動)。這樣,當使用在尺寸不同的屏幕時或者離屏幕的距離發生改變時,通過撥動調節輪1251,驅使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相向移動或背向移動,可以使大腦中形成清晰的3 D立體圖像,操作簡單方便;而且能在普通的2D顯示設備如2D電視、電腦、筆記本上看到全彩色、高保真、全尺寸的3D影像節目,畫面亮度高於偏光3D技術,對於只有2D顯示設備的用戶,如果想看3D則不需要更換成3D顯示器,大大節約了成本,也有利於3D影像和3D電視頻道的推廣普及。
[0050]作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鏡筒組件12還包括有擋光片組120,由左擋光片1201和右擋光片1202組成,所述左擋光片1201和右擋光片1202上分別設有相對的第三調節槽1203和第四調節槽1204,所述第三調節槽1203的下槽邊和第四調節槽1204的上槽邊設有齒條1205 ;所述右擋光片1202的下緣邊設有撥動凸起部1206 ;所述鏡筒架121的前側中央設有凸起的齒輪軸1213和安裝在齒輪軸1213上的另一傳動齒輪1214,並位於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之間,所述鏡筒架121的前側還設有導向滑槽1215 ;所述外殼11的底面相應位置設有調節撥片117。組裝時,所述左擋光片1201和右擋光片1202可左右移動地設於鏡筒架121的前側,並分別可調整地遮擋住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的部分第一柱透鏡,且卡在導向滑槽1215內;所述第三調節槽1203和第四調節槽1204的齒條1205均與傳動齒輪1214嚙合連接,所述撥動凸起部1206伸出外殼11外並與調節撥片117連接固定。
[0051]觀看者在使用過程可通過撥動調節撥片117,驅使右擋光片1202左右滑動,同時通過傳動齒輪1214帶動左擋光片1201作相向滑動或背向滑動,實現左擋光片1201和右擋光片1202分別遮擋住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的第一柱透鏡7 mm至15mm的調整,解決了因人眼瞳距的不一致而導致觀看3D時產生伴身像的問題,且適用於不同大小的屏幕,使用更方便、更靈活。
[0052]當然,也可以在第三調節槽1203的上槽邊和第四調節槽1204的下槽邊設有齒條1205 ;所述撥動凸起部1206也可設於右擋光片1202的上緣邊,或者設於左擋光片1201的上緣邊或下緣邊,所述調節撥片117即相應地設於所述外殼11的前側頂面或底面。
[0053]另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3D光學系統I也可運用到其他3D立體助視裝置上,例如作為前框運用於3D立體助視眼鏡上。
[0054]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有佩戴在眼睛前方的3D光學系統(1)、額帶(2)和上蓋板(3);所述上蓋板(3)的左右兩端向後延伸形成連接臂(31),所述額帶(2)的左右兩側設有轉動安裝座(21),所述上蓋板(3)的連接臂(31)通過轉軸組件與所述轉動安裝座(21)轉動連接;所述3D光學系統(I)可上下轉動調節角度地安裝在所述上蓋板(3)的底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3D光學系統(I)的外殼(11)頂面設有轉軸座(111)和卡座(112),所述卡座(112)上設有轉軸(113)和凸起的水平卡扣(114),所述上蓋板(3)的底面相應位置設有與所述水平卡扣(114)匹配的卡扣座;組裝時,所述轉軸(113)的兩端安裝在所述轉軸座(111)內,並通過壓蓋(115)和螺絲(116)鎖定,所述水平卡扣(114)卡在所述上蓋板(3)底面的卡扣座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3D立體助視裝置還包括有鬆緊調節器(4),所述額帶(2)位於後方的兩端部分別設有第一調節槽(22)和第二調節槽(23),所述第一調節槽(22)的上槽邊和第二調節槽(23)的下槽邊設有齒條(24),或者所述第一調節槽(22)的下槽邊和第二調節槽(23)的上槽邊設有齒條(24);所述額帶(2)的兩端部分別從兩端穿設在所述鬆緊調節器(4)上,且其所述齒條(24)與所述鬆緊調節器(4)內設的鬆緊驅動棘輪嚙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3D立體助視裝置還包括有罩體(5),所述罩體(5)呈網狀,其下端(51)粘貼在位於前額處的所述額帶(2 )上,且內側設有海綿織物(52 )。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3D光學系統(I)主要由外殼(11)和鏡筒組件(12)組成;所述外殼(11)是一內設安裝腔的眼鏡前框式殼體,其內設有所述鏡筒組件(12);所述鏡筒組件(12)包括有鏡筒架(121)、左鏡片組(122 )、右鏡片組(123 )、調節蝸杆(124)和驅動齒輪組(125 );其中, 所述鏡筒架(121)設有前後相通的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所述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的內部左右兩側均設有安裝卡槽(128); 所述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均由正焦度的第一柱透鏡和第二柱透鏡以及負焦度的第三柱透鏡組成,並分別從前向後依次安裝在所述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內設相應安裝卡槽(128)上,且所述第三柱透鏡周向設有鏡框(129),可左右移動地安裝在所述安裝卡槽(128)上; 所述調節蝸杆(124)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鏡筒架(121)的頂部,並與所述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129)驅動連接,驅使所述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同步相向移動或背向移動; 所述驅動齒輪組(125)設於所述鏡筒架(121)的側面,並與所述調節蝸杆(124)傳動連接;所述驅動齒輪組(125)包括有一手撥調節輪(1251),所述手撥調節輪(1251)穿出所述外殼(11)外。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蝸杆(124)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設有右旋向螺旋齒(1241)和左旋向螺旋齒(1242),所述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129)的上端框邊設有相適配的驅動槽(1291),所述右旋向螺旋齒(1241)和左旋向螺旋齒(1242)分別與所述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129)的驅動槽(1291)嚙合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的頂部分別設有左蝸杆安裝座(1261)與左蝸杆蓋(1262)、右蝸杆安裝座(1271)與右蝸杆蓋(1272),所述調節蝸杆(124)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蝸杆安裝座(1261)和右蝸杆安裝座(1271)上,所述左蝸杆蓋(1262)和右蝸杆蓋(1272)分別蓋住所述調節蝸杆(124)的兩端,並分別與所述左蝸杆安裝座(1261)和右蝸杆安裝座(1271)接合固定,所述右旋向螺旋齒(1241)和左旋向螺旋齒(1242)分別位於所述左蝸杆安裝座(1261)與左蝸杆蓋(1262)和所述右蝸杆安裝座(1271)與右蝸杆蓋(1272)形成的腔體內。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齒輪組(125)還包括有一傳動齒輪(1252)和一從動齒輪(1253),所述鏡筒架(121)的側面設有第一齒輪座(1211)和第二齒輪座(1212),所述手撥調節輪(1251)和傳動齒輪(1252)分別設於所述第一齒輪座(1211)和第二齒輪座(1212)上,所述從動齒輪(1253)設於所述調節蝸杆(124)的一端,且所述手撥調節輪(1251 )、傳動齒輪(1252)和從動齒輪(1253)依次嚙合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頭戴式3D立體助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鏡筒組件(12)還包括有擋光片組(120),由左擋光片(1201)和右擋光片(1202)組成,所述左擋光片(1201)和右擋光片(1202)上分別設有相對的第三調節槽(1203)和第四調節槽(1204),所述第三調節槽(1203)的上槽邊和第四調節槽(1204)的下槽邊設有齒條(1205),或者所述第三調節槽(1203)的下槽邊和第四調節槽(1204)的上槽邊設有齒條(1205);所述左擋光片(1201)或右擋光片(1202)的上緣邊或下緣邊設有撥動凸起部(1206);所述鏡筒架(121)的前側中央設有凸起的齒輪軸(1213)和安裝在所述齒輪軸(1213 )上的另一傳動齒輪(1214),並位於所述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之間,所述鏡筒架(121)的前側還設有導向滑槽(1215);所述外殼(11)上設有調節撥片(117);組裝時,所述左擋光片(1201)和右擋光片(1202)可左右移動地設於所述鏡筒架(121)的前側,並分別可調整地遮擋住所述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的部分第一柱透鏡,且卡在所述導向滑槽(1215)內;所述第三調節槽(1203)和第四調節槽(1204)的齒條(1205)均與所述傳動齒輪(1214)嚙合連接,所述撥動凸起部(1206)伸出所述外殼(11)外並與所述調節撥片(117)連接固定。
10.一種3D光學系統,其特徵在於:主要由外殼(11)和鏡筒組件(12)組成;所述外殼(11)是一內設安裝腔的眼鏡前框式殼體,其內設有所述鏡筒組件(12);所述鏡筒組件(12)包括有鏡筒架(121)、左鏡片組(122)、右鏡片組(123)、調節蝸杆(124)和驅動齒輪組(125);其中, 所述鏡筒架(121)設有前後相通的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所述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的內部左右兩側均設有安裝卡槽(128); 所述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均由正焦度的第一柱透鏡和第二柱透鏡以及負焦度的第三柱透鏡組成,並分別從前向後依次安裝在所述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內設相應安裝卡槽(128)上,且所述第三柱透鏡周向設有鏡框(129),可左右移動地安裝在所述安裝卡槽(128)上; 所述調節蝸杆(124)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鏡筒架(121)的頂部,並與所述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129)驅動連接,驅使所述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同步相向移動或背向移動; 所述驅動齒輪組(125)設於所述鏡筒架(121)的側面,並與所述調節蝸杆(124)傳動連接;所述驅動齒輪組(125)包括有一手撥調節輪(1251)、一傳動齒輪(1252)和一從動齒輪(1253),所述鏡筒架(121)的側面設有第一齒輪座(1211)和第二齒輪座(1212),所述手撥調節輪(1251)和傳動齒輪(1252)分別設於所述第一齒輪座(1211)和第二齒輪座(1212)上,所述從動齒輪(1253)設於所述調節蝸杆(124)的一端,且所述手撥調節輪(1251)、傳動齒輪(1252)和從動齒輪(1253)依次嚙合連接,且所述手撥調節輪(1251)穿出所述外殼(11)外。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3D光學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蝸杆(124)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設有右旋向螺旋齒(1241)和左旋向螺旋齒(1242),所述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129)的上端框邊設有相適配的驅動槽(1291),所述右旋向螺旋齒(1241)和左旋向螺旋齒(1242)分別與所述左鏡片組(122)和右鏡片組(123)的第三柱透鏡的鏡框(129)的驅動槽(1291)嚙合連接;所述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的頂部分別設有左蝸杆安裝座(I 261)與左蝸杆蓋(I 262)、右蝸杆安裝座(I 271)與右蝸杆蓋(I 272),所述調節蝸杆(124)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蝸杆安裝座(1261)和右蝸杆安裝座(1271)上,所述左蝸杆蓋(1262)和右蝸杆蓋(1272)分別蓋住所述調節蝸杆(124)的兩端,並分別與所述左蝸杆安裝座(1261)和右蝸杆安裝座(1271)接合固定,所述右旋向螺旋齒(1241)和左旋向螺旋齒(1242)分別位於所述左蝸杆安裝座(1261)與左蝸杆蓋(1262)和所述右蝸杆安裝座(1271)與右蝸杆蓋(1272)形成的腔體內。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3D光學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鏡筒組件(12)還包括有擋光片組(120),由左擋光片(1201)和右擋光片(1202)組成,所述左擋光片(1201)和右擋光片(1202)上分別設有相對的第三調節槽(1203)和第四調節槽(1204),所述第三調節槽(1203)的上槽邊和第四調節槽(1204)的下槽邊設有齒條(1205),或者所述第三調節槽(1203)的下槽邊和第四調·節槽(1204)的上槽邊設有齒條(1205);所述左擋光片(1201)或右擋光片(1202)的上緣邊或下緣邊設有撥動凸起部(1206);所述鏡筒架(121)的前側中央設有凸起的齒輪軸(1213)和安裝在所述齒輪軸(1213)上的另一傳動齒輪(1214),並位於所述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之間,所述鏡筒架(121)的前側還設有導向滑槽(1215);所述外殼(11)上設有調節撥片(117);組裝時,所述左擋光片(1201)和右擋光片(1202)可左右移動地設於所述鏡筒架(121)的前側,並分別可調整地遮擋住所述左鏡筒(126)和右鏡筒(127)的部分第一柱透鏡,且卡在所述導向滑槽(1215)內;所述第三調節槽(1203)和第四調節槽(1204)的齒條(1205)均與所述傳動齒輪(1214)嚙合連接,所述撥動凸起部(1206 )伸出所述外殼(11)外並與所述調節撥片(117 )連接固定。
【文檔編號】G02B27/22GK203433202SQ201320501414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6日
【發明者】張福根, 駱君靜 申請人:珠海真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