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貨幣戰爭讀後感1000字(優秀)

2023-09-21 08:12:50 1

  【篇一】

  作為一名經濟學類的大一新生,在眾多的書目中選取了《貨幣戰爭》一書,由於對經濟學理論只有淺顯的了解,我僅簡單地瀏覽了該書系第一部的大致內容。

  作者宋鴻兵,1968年出生於四川,1990年畢業於東北大學自動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學,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學,獲美利堅大學(AmericanUniversity)碩士學位。長期關注和研究美國歷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後在美國媒體遊說公司、醫療業、電信業、信息安全、聯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機構供職。2002年開始先後擔任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高級諮詢顧問,主要從事房地產貸款自動審核系統設計、金融衍生工具的稅務計算分析、MBS(資產抵押債券)的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工作

  《貨幣戰爭》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頭的形成、發展的歷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頭的世界歷次重大經濟、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以及給社會經濟造成的破壞,證明了金融資本的逐利的本質,分析了金融資本利用貨幣發行權製造通貨膨脹剝奪廣大民眾財富的種種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對世界金融發展歷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國際銀行家通過種種手段在美國和歐洲等國確立中央銀行制度,從而控制美國及其他國家經濟。為了得到一個好收成,通貨膨脹是最不為人民所發覺的手段。經濟學理論中提到,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的、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時期內通貨膨脹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從而刺激生產,出現經濟的虛假繁榮,但通過增發貨幣所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沒有相應的商品保證,不能根本解決生產和需要的矛盾。高通貨膨脹率不僅會打亂經濟秩序,而且會危害社會安定。

  國際銀行家施展他們的絕技,先使勁發放信貸,把泡沫吹起來,讓人民和其他行業拼命創造財富,然後猛踩信貸剎車,使得大量企業和和人民破產。當看到收穫的季節到了,國際銀行家和他們在美國的代理人攜手再度收緊信貸,造成了「1857年恐慌」。「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這是書中多次提到的拿破崙的一句話,美國的南北戰爭,從根本上看,是國際金融勢力及其代理人與美國政府激烈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的利益之爭。在南北戰爭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覆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直

  至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最終標誌著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作者利用歷史的分析,說明了亞洲金融危機與上世紀日本經濟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點分析世界金融資本操作手法,並提出中國面臨的危險。姑且不論其中是否存在陰謀論的影子,但不得不說本書提供了另一種角度來看世界金融格局。1945年,根據《布雷頓森林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成立。在歷史課本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宗旨是穩定國際貨幣體系,主要任務是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對國際收支出現暫時困難的成員國提供短期貸款。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WB),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於戰後歐洲經濟復興,後來則轉向全球性的發展援助,為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而在作者的書中揭露了國際銀行家「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全球化」的附加條件,即私有化。更準確地說是「賄賂化」,藉此以便於接下來讓受援國繼續服用資本市場自由化,市場定價,縮減貧困策略——自由貿易的三服藥。

  【篇二】

  看完《貨幣戰爭》,我被其中的一句話深深震撼到了,《貨幣戰爭》讀後感。「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梅耶·羅斯柴爾德。多麼霸氣,多麼自信的一句話啊。如果沒有非凡的魅力、超人的膽識、過硬的手段誰能說出這話。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羅斯家族,一個神秘而強大的家族。

  「誰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誰擁有美聯儲?」

  「誰在『妖魔化』黃金?」

  這是赫然印在《貨幣戰爭》封面上的三個問題。緊接著翻開扉頁,又是三個問題:

  「為什麼你不知道美聯儲是私有的中央銀行?」

  「為什麼華爾街風險資本會選中希特勒作為「投資」對象?」

  「為什麼美國總統遇刺的比例高於美軍諾曼第登陸一線部隊的傷亡率?」

  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完全沒有第三方的原因,我津津有味的看了下去。

  《貨幣戰爭》講述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三百年間,世界各大重要事件包括法國拿破崙時代、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美國經濟的騰飛、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兩次世界大戰、美國託拉斯、大蕭條時代、美國總統被刺、日本經濟的崛起和衰落、韓國經濟的奇蹟、97年亞洲金融風暴等等無不與貨幣發生著關係。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首的國際金融勢力通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命運,通過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著世界財富的持有和分配,實現他們的利益。隨著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進入中國,因此,本書告誡我們要時刻警惕他們的打擊,時刻準備著貨幣戰爭,讀後感《《貨幣戰爭》讀後感》。

  看完這本書,突然就覺得自己是那麼的渺小,這個世界從來就是赤裸裸的資本家的巧取豪奪,從來就是普通人掙扎在溫飽邊緣,從來上流階級和下層社會被分斷,從來就是上層壟斷了大部分財富,任何形式的社會性質都逃不掉這個規律!所謂的真正主流文化,其實就是少數人想要控制多數人編制的悽美童話,看上去很美,其實飽含掠奪本意,百姓也好,普通人也好,應該有醒覺。如今中國百姓真正意義上的水深火熱中,被資產階級,以及官僚主義壓迫和侵略。也許書中有些事件的分析顯得聳人聽聞了,但是不管事實是不是就如書中所說那樣,我們都應該提高警惕,不要過於安逸。不然到最後當人家把你口袋裡的最後一分錢都拿走的時候,你還會對他鞠躬說謝謝。

  網上對《貨幣戰爭》的評論褒貶不一,但是在我看來該書有兩點價值是值得肯定的一是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認識這個世界。有人說這就是陰謀論,但是哪怕是陰謀論,也有肯定的一點,那就是這個陰謀論是我見過的完善的陰謀論,他可以解釋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歷史事件,帶給你一個嶄新的思想衝擊。第二點,它的價值在於通俗的普及了金融和經濟學的基礎概念。這本書不像其他的學術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讓普通人至少有那麼一點認識,就可以看得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能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自己的財富。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