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動力軟包電芯極耳雙向折彎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0:29:30 3

本實用新型屬於電池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動力軟包電芯極耳雙向折彎裝置。
背景技術:
動力軟包電芯在進行PACK成組時,需要首先對電芯進行Block成組,在成組時需要對電芯的極耳進行折彎處理,以便將電芯進行並聯連接,由於在成組時的正、負極耳需要兩兩相對,因此組成每個Block的兩個電芯的極耳折彎方向相反,如果不慎將兩個電芯的極耳折成同向,那麼在進行電芯成組的時候就會出現短路現象,導致該電芯電壓降低,甚至影響整車的性能。
現有折彎設備只能將極耳往一個方向折,員工通過手動翻轉電芯的方式來改變電芯極耳折彎方向,如果員工不慎將兩個電芯的極耳折成同向,那麼在進行電芯成組的時候就會出現短路現象,導致該電芯電壓降低,甚至影響整車的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動力軟包電芯極耳雙向折彎裝置,可以解決操作人員記錯方向而出現電芯短路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動力軟包電芯極耳雙向折彎裝置,包括底座、前後調整基座、電芯放置平臺、電芯折彎模具、折彎氣缸、折彎模具導軌、壓緊模具、支撐架,所述的前後調整基座固定於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支撐架位於所述的前後調整基座上,所述的折彎模具導軌固定於所述的支撐架上,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固定於所述的折彎模具導軌上,所述的折彎氣缸位於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的下方,並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相連,所述的壓緊模具位於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的一側,所述的壓緊模具與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相對設置,所述的電芯放置平臺位於所述的壓緊模具的一側。
進一步,所述的電芯放置平臺的邊緣處設置有電芯限位擋塊。
進一步,所述的壓緊模具包括上壓緊模具、下壓緊模具,所述的下壓緊模具固定於所述的前後調整基座上,所述的上壓緊模具位於所述的下壓緊模具的上方,所述的上壓緊模具固定於所述的支撐架上,所述的上壓緊模具的上方設置有壓緊氣缸,所述的壓緊氣缸通過線路與所述的上壓緊模具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壓緊氣缸位於所述的支撐架的上方,所述的壓緊氣缸穿過支撐架與所述的壓緊模具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折彎氣缸位於所述的底座內,所述的折彎氣缸穿過底座與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上設置有若干的絕緣墊圈。
進一步,所述的底座上設置有上折指示燈、交替彎折指示燈、下折指示燈、模式切換按鈕,所述的上折指示燈、交替彎折指示燈、下折指示燈、模式切換按鈕分別通過線路與所述的折彎氣缸相連;所述的上折指示燈、交替彎折指示燈、下折指示燈、模式切換按鈕分別通過線路與所述的壓緊氣缸相連。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動力軟包電芯極耳雙向折彎裝置具有以下優勢: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動力軟包電芯極耳雙向折彎裝置實現了一上一下的自動折彎,工作人員無需翻轉電芯,避免了員工因記錯翻轉方向而出現極耳折錯方向而導致短路事故的發生。
(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動力軟包電芯極耳雙向折彎裝置自動化程度高,提供多種對極耳折彎的模式,滿足不同的操作的需求。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動力軟包電芯極耳雙向折彎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動力軟包電芯極耳雙向折彎裝置的側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底座;2-前後調整基座;3-電芯放置平臺;4-電芯限位擋塊;5-電芯折彎模具;6-折彎氣缸;7-折彎模具導軌;8-絕緣墊圈;9-壓緊模具;10-壓緊氣缸;11-上折指示燈;12-交替彎折指示燈;13-下折指示燈;14-模式切換按鈕;15-支撐架;16-上壓緊模具;17-下壓緊模具。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2所示,一種動力軟包電芯極耳雙向折彎裝置,包括底座1、前後調整基座2、電芯放置平臺3、電芯折彎模具5、折彎氣缸6、折彎模具導軌7、壓緊模具9、支撐架15,所述的前後調整基座2固定於所述的底座1上,所述的支撐架15位於所述的前後調整基座2上,所述的折彎模具導軌7固定於所述的支撐架15上,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5固定於所述的折彎模具導軌7上,所述的折彎氣缸6位於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5的下方,並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5相連,所述的壓緊模具9位於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5的一側,所述的壓緊模具9與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5相對設置,所述的電芯放置平臺3位於所述的壓緊模具9的一側。
所述的電芯放置平臺3的邊緣處設置有電芯限位擋塊4。
所述的壓緊模具9包括上壓緊模具16、下壓緊模具17,所述的下壓緊模具17固定於所述的前後調整基座2上,所述的上壓緊模具16位於所述的下壓緊模具17的上方,所述的上壓緊模具16固定於所述的支撐架15上,所述的上壓緊模具16的上方設置有壓緊氣缸10,所述的壓緊氣缸10通過線路與所述的上壓緊模具16相連。
所述的壓緊氣缸10位於所述的支撐架15的上方,所述的壓緊氣缸10穿過支撐架15與所述的壓緊模具9相連。
所述的折彎氣缸6位於所述的底座1內,所述的折彎氣缸6穿過底座1與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5相連。
所述的電芯折彎模具5上設置有若干的絕緣墊圈8。
所述的底座1上設置有上折指示燈11、交替彎折指示燈12、下折指示燈13、模式切換按鈕14,所述的上折指示燈11、交替彎折指示燈12、下折指示燈13、模式切換按鈕14分別通過線路與所述的折彎氣缸6相連;所述的上折指示燈11、交替彎折指示燈12、下折指示燈13、模式切換按鈕14分別通過線路與所述的壓緊氣缸10相連。
前後調整基座:它的作用是調整折彎尺寸,以便根據不同型號電芯折彎尺寸的工藝要求進行調整;
電芯放置平臺:在折彎時將電芯放在平臺上以便進行定位,平臺為絕緣材質,表面光滑;
電芯折彎模具:該模具上下運動來實現上、下折彎;
電芯前限位擋塊:該擋塊的作用是擋住電芯的未封區,以便控制折彎的尺寸,這種前限位的折彎尺寸控制方式是由工藝決定的;
折彎模具導軌:該導軌的作用是保證折彎模具為上、下垂直運動;
折彎氣缸:該氣缸為折彎模具提供動力;
壓緊氣缸:該氣缸是在折彎前為極耳進行壓緊提供動力的機構;
壓緊模具:該模具的作用是在折彎前將極耳壓緊,以便進行順利折彎;
絕緣墊圈:該墊圈的作用是避免正、負極折彎模具之間導電而使電芯短路;
上折指示燈:該指示燈亮起表示下一個將要折彎的極耳方向為向上折彎
交替折彎指示燈:該指示燈亮起表示當前為上、下交替折彎模式;
下折指示燈:該指示燈亮起表示下一個將要折彎的極耳方向為向下折彎;
模式切換按鈕:該按鈕是用來切換三種折彎模式的,手動選擇旋鈕,指向的模式為當前模式;
所述的動力軟包電芯極耳雙向折彎裝置的工作原理:
連續向上折彎模式:在該模式下,將極耳送入指定位置後,壓緊氣缸壓緊極耳,同時折彎模具從下向上運動,在運動過程中極耳被模具撥到向上彎曲的狀態,然後折彎模具自動回到極耳以下待命。
連續向下折彎模式:在該模式下,將極耳送入指定位置後,壓緊氣缸壓緊極耳,同時折彎模具從上向下運動,在運動過程中極耳被模具撥到向下彎曲的狀態,然後折彎模具自動回到極耳以上待命。
上、下交替折彎模式:在該模式下,將極耳送入指定位置後,壓緊氣缸壓緊極耳,同時折彎模具從下向上運動,在運動過程中極耳被模具撥到向上彎曲的狀態,然後模具保持在極耳上位,下一個電芯則折彎模具為自上向下運動,如此往復實現電芯極耳的上下交替折彎。
所述的動力軟包電芯極耳雙向折彎裝置具有的功能:
(1)可實現動力軟包電芯極耳的連續向上折彎。
(2)可實現動力軟包電芯極耳的連續向下折彎。
(3)可實現動力軟包電芯極耳的自動上、下交替折彎。
(4)可通過旋鈕對電芯的三種折彎模式進行進行切換。
(5)通過指示燈可顯示下一個將要進行的折彎方向。
(6)可實現多種尺寸電芯的折彎操作。
(7)設備裸露金屬部分進行絕緣處理,正、負極耳折彎模具具有絕緣功能,整體設備倒圓角避免劃傷電芯。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