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孝父與逆子

2023-11-10 04:29:52 1

    一
    南宋時,趙悖是宋孝宗的第三子,按理說,太子的地位本來輪不到他,可是趙悖太能裝了,在父皇面前,表現的畢恭畢敬,勤奮好學。父親偶有風寒,趙悖比自己得病還著急,忙前跑後,親嘗湯藥。孝宗心情好時,趙悖也喜形於色,要是孝宗情緒低落時,趙悖就會唉聲嘆氣,愁容滿面。趙悖還時常在自己的詩中稱頌父親的豐功偉業,這一切都讓孝宗非常滿意。
    趙悖的一系列成功演出深深迷惑了孝宗,孝宗覺得自己的三兒子最像自己,既英武帥氣,又才華橫溢,於是就在太子死後,直接越過老二,把趙老三趙悖立為儲君。
    孝宗在位27年,趙悖就做了18年太子,時間一長,趙悖按捺不住了。
    有一天,趙悖試探著向孝宗抱怨:「父皇啊,我的鬍鬚已經開始變白了,有人給我送來了染髮的藥物,我卻沒敢用。」那潛臺詞昭然若揭,你還要讓我等多久?十多個春天還不夠,害得我悲傷總比快樂多。
    宋孝宗聽出了兒子的弦外之音,冷冷地說道,「有白鬍鬚好哇,正好顯示你已經成熟了,何必用藥染什麼發?」孝宗如果識破了兒子趙悖的偽裝和潛伏,尚有挽回餘地,可惜他最終還是被兒子蒙蔽了。
    二
    宋孝宗之所以諡號為孝,是因為他本不是高宗親子,卻事孝為先,千方百計滿足高宗要求,哪怕自己忍辱負重,同時他確實對高宗抱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太上皇高宗逝世後,孝宗悲痛欲絕,決定守孝三年,再加上對政事心身厭倦,於是決定禪讓皇位於太子,趙悖在42歲這一年即位,史稱宋光宗。
    開始時,因為權力還不穩固,光宗效仿孝宗侍奉高宗一樣,早請示晚匯報,每四個月按照禮節向父親請安,偶爾還陪父親喝喝酒,聽聽曲,或者邀請父親出去打打獵,賞賞花。
    可是時間一長,光宗就忍受不了這種表面文章了,先是藉口推辭,後來乾脆再也不照面了。孝宗是一位極重感情的人,依他對高宗體貼人微的照顧,怎麼也想不到親生兒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心裡非常鬱悶。
    有一次,光宗率領大臣和嬪妃外出遊覽,卻沒有邀請太上皇,大臣們看不過去了,就上書說孝宗當皇帝時,每次外出總會邀請高宗同行,如今陛下你獨享美景,而把父親閒置冷宮,非常不符合孝道。


    光宗趙悖接到奏章後,非常惱怒,恰在此時,孝宗託人賜給光宗一隻玉杯,趙悖餘恨未消,氣急敗壞的將玉杯扔在地上摔碎了,父親孝宗知道這件事後,非常傷心。
    還有一次,太上皇孝宗閒居中深感無聊,於是登高臺眺望宮城之外,看見裡巷中有一群孩子在玩耍,一個孩子被一群孩子欺負,脫口喊叫,趙皇帝來,趙皇帝來。
    孝宗見景生情,不勝悲涼,自言自語地說:「我是他老子,我叫他尚且不來,你叫他,更是白費力氣。」
    孝宗在兒子不孝中鬱鬱寡歡。發展到後來,光宗竟然一年都不見父親,此種行為,在理學盛行的宋朝,顯得尤為大逆不道,社會上議論紛紛。朝臣數百人聚集,紛紛上書譴責光宗太不近人情,而光宗我行我素,不為所動。此時的孝宗萬念俱灰,氣得肝疼,以孝道為先的孝宗可能到現在才看清兒子的本來面目。
    三
    光宗趙悖不孝,與自身患患有間歇性精神病有關,他的這個病一半來源於做太子時的壓抑,一半來源於他的妻子,即強悍好鬥、嫉妒成性卻又兇殘惡毒的皇后李鳳娘的恐嚇。
    李氏早在當太子妃時,就經常在高宗、孝宗身邊傳播事非,遭到兩官訓斥,做了皇后以後,更加變本加厲的染指權力,他趁丈夫光宗患病不理朝政,大權在握,大肆分封娘家人,外戚勢力一時顯赫無比。
    光宗曾經喜歡一位黃貴妃,李鳳娘擔心自己地位受到威脅,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趁光宗外出祭祀,派人殺了黃貴妃,謊稱黃貴妃暴病而亡,光宗明知其中有詐,卻只能忍氣吞聲。
    趙惇有一次洗手時,發現一位宮女雙手潔白圓潤,爽滑細膩,於是偷偷地多看了幾眼,李鳳娘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沒過多久,李鳳娘派人送給光宗·個盒子,光宗打開一看,頓時魂飛魄散,嚇得當時就口吐白沫,原來盒中盛放的正是那位宮女的一雙手。


    李鳳娘因做太子妃時時常受到孝宗指責,深懷怨懟,經常挑撥光宗父子之間關係。
    有一次,太上皇孝宗聽說兒子又犯病了,親自到太醫院弄到了一副好藥,想給兒子送去吧,擔心李鳳娘從中作梗,於是就想等兒子回心轉意來看望自己時親手交給他。
    監視孝宗的太監給李鳳娘匯報了此事,李風娘又派人偵知,果然發現孝宗奉若寶貝的藏著藥丸。李鳳娘添油加醋,借題發揮,說孝宗要用毒藥毒殺光宗,重新奪回皇位。光宗聽後,對父親又恨又怕。
    光宗因受制於李鳳娘淫威,病情越來越重,加之李鳳娘權傾朝野,慣於在光宗面前搬弄是非,致使光宗和孝宗關係越來越僵,兒子兒媳聯手對付孝宗,孝宗憂憤成疾。
    恰在此時,眼見光宗精神病越發頻繁,朝臣請求立儲以安定民心。按照宋朝規制,立儲要得到太上皇恩準,在這個重大的原則性問題上,以光宗和李鳳娘為主的一派要立自己的兒子,而孝宗鑑於自己選取接班人問題上的失敗,以及對於自己二兒子的愧疚,打算立老二的兒子,雙方互不相讓。
    四
    為了取得太上皇孝宗首肯,李鳳娘假惺惺請來了孝宗,以家宴為由逼迫孝宗同意立兒子嘉王為太子。
    孝宗當場表示不同意,李鳳娘勃然大怒,馬上撕破臉皮氣勢洶洶地質問,「我是你趙家明媒正娶、又冊立的皇后,嘉王是我的親生兒子,為何不能立為太子?」
    兒媳如此剽悍,撒潑,而光宗置若罔聞,始終一言不發,孝宗感覺蒙受了奇恥大辱,在急火攻心下,眼前一黑,當時就倒下了。
    孝宗病來如山倒,在絕望中始終沒有迎來兒子的回頭是岸和臨終關懷。在羞憤與困惑中,這個一生看重孝道的父親在忤逆不孝的兒子兒媳雙重打擊下,晚景悽涼,自此次羞辱後沒過多久即一命嗚呼。
    父親孝宗去世後,光宗表現得非常冷漠,堅持四不政策,不主持喪禮,不參加追悼會,不穿孝服,不禁一切娛樂活動,飲宴如故。
    孝宗生前,對高宗極盡孝道,對不是自己親生父母的高宗吳後當作父母養育,而到了他自己,卻養育了一個逆子,孝宗的孝,是何等辛辣的反諷?孝宗生死彌留的最後一刻,不知道他是否明白,古代帝王家,所謂真正的孝,其實都是因為權力使然,一旦沒有了權力,孝也就適時消亡,不復存在。

同类文章

孤注一擲的雄主——拓跋珪

 回溯源頭——代國的建立與滅亡   最早,拓跋部的什翼犍自稱代王。此人生而奇偉,寬仁大度,身長八尺,隆準龍顏,長發委地,相貌英偉,經過三十多年苦心經營,兼併鄰近諸部,擊高車,破沒歌部落,攻伐劉衛辰部,節節勝利。他至此自稱代王,並與同屬鮮卑族的前燕慕容氏廣結姻親,大具開國氣象。可惜什翼犍生不

梟雄寒浞

 在夏王朝初年,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人物,他姓寒(又作韓),單名一個浞字,又名漪,所以史書上也有稱他為寒漪的。   在中國史書上對寒浞這位君王的評價卻是很糟糕,說他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他不僅殺死了自己的師父,還殺死了他的義父后羿,奪取了有窮國的半壁江山。後來他又繼續窮兵黷武,興

神武不可測的漢光武帝——劉秀

提起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太祖,康乾盛世。但對東漢開國皇帝,神武不可測,允冠百王的劉秀卻知之甚少。這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帝的劉秀名氣顯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幾位皇帝和那些著名的亡國之君。但在作為方面絲毫不遜色。   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漢

明清皇帝用人:鹹豐疑人敢用崇禎疑人敢殺

「用人不疑」與「疑人不用」是孟不離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後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歷史上犯過錯誤、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該疑而不用,還是用而不疑呢?   事實勝於雄辯,在這方面我拿崇禎和鹹豐做個比較。   崇禎皇帝:用一個殺一個最後全

掃蕩北邊除隱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徵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國為肅清蒙古故元殘餘部隊而進行的大規模統一戰爭。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棄大都(今北京)北逃後,一直滯留在近塞地區,並多次舉兵南犯,以圖復闢,均被明軍擊敗。元朝殘餘勢力雖由此日漸衰弱。但在北方近

永樂皇帝與武當山的故事

 到武當山旅遊的人大都是衝著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鬼斧神工的金頂造極、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玄妙絕倫的武當武術而去。然如果到武當山旅遊前能了解到武當山與明朝永樂皇帝的一段歷史有關,那遊覽起來就更有興味了。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後,燕王朱棣率領的北方軍隊和建

唐宣宗:傻子皇叔被迫出家又如何合法即位

來時糊塗去時迷   那一年,在丹陽街頭,一個鄭姓少女和一個方士不期而遇。不知名的卜者從少女身上看出了其不尋常的命運:鄭氏將來會成為一位帝王的母親。雖然說這位鄭姓少女就是後來唐宣宗李忱的母親,但預言在沒有成為現實之前,都是荒誕劇。有人聽了搖搖頭一笑而過,有人聽了心理卻起了化學反應。鎮海節度使

宋太祖的「 誠信 」公關

1964年,宋太祖趙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氣攻下吳越。誰知吳越國王錢俶親自拜見趙匡胤,並獻上了吳越國的地圖,以示臣服之意。   趙匡胤見錢俶來訪非常高興,便留他在汴梁遊玩談心,而錢俶卻在暗地裡賄賂大宋的重臣,希望能為他說話保住吳越國,深受皇帝倚重的宰相趙普更是他的重點公關對象。對此趙

光武帝為何退功臣而進文吏

 南北功臣的制衡   光武「以徵伐濟大業」,故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初即位時,非但不「退功臣」,反而任之以顯職。據萬斯同《東漢將相大臣年表》,其時除太傅卓茂外,大司馬吳漢、大司徒鄧禹、大司空王梁、驃騎大將軍景丹、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建義大將軍朱祜(大將軍杜茂與以上四大將軍官次相

楚宣王的煩惱

  1.戰國時期,南方的楚國國力強盛起來,楚將昭奚恤由於多次立下赫赫戰功,權勢越來越大。   2.楚宣王聽說大臣們都爭相去討好昭奚恤,其他諸侯國也只害怕昭奚恤,而不把自己放在眼裡,這讓他感到悶悶不樂。   3.一天上朝時,楚宣王問大臣們:「寡人聽說北方的國家都害怕昭奚恤,有這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