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下運帶式輸送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10 03:10:00

本實用新型屬於煤礦輸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下運帶式輸送機。
背景技術:
在煤礦井下生產運輸過程中,帶式輸送機擔負全礦井原煤生產的主要運輸任務,特別是在現代化礦井生產中,大功率刮板輸送機、大功率煤機廣泛應用於綜採、綜放工作面生產過程中,帶式輸送機是能夠保持連續運轉的裝置,由於它結構簡單、維護方便、運行平穩可靠、能耗低、對環境汙染少、便於控制和有利於實現自動化,因此在生產實際中得以廣泛的應用。目前帶式輸送機正向著長距離、大運量、高帶速的方向發展,下運式帶式輸送機在煤炭採掘過程中也被經常用到生產實際中,同時,帶式輸送機安全高效平穩的運輸顯得尤為重要,對於下運帶式輸送機而言,當其輸送傾角超過一定值時,電動機滿載或超負荷工作便容易發生飛車故障,飛車故障會造成沿線灑煤、皮帶疊被、人員傷害、甚至造成斷帶事故,影響生產進程。如圖1所示的一種下運帶式輸送機,其卸載滾筒機構為設置在機架的卸料端的第二卸載滾筒3-2,輸送帶1僅通過第二卸載滾筒3-2實現卸載,因為運行角度比較大,容易發生飛車故障。因此現如今缺少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的下運帶式輸送機,能夠實現減小輸送帶的運行角度,增大摩擦力,並減小輸送帶上煤的滑行速度,有效防止了飛車故障的發生,能夠保證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和生產的施工進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下運帶式輸送機,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實現減小輸送帶的運行角度,增大摩擦力,並減小輸送帶上煤的滑行速度,有效防止了飛車故障的發生,能夠保證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和生產的施工進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下運帶式輸送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機架和安裝在機架上的輸送裝置,所述輸送裝置包括輸送帶、用於支撐輸送帶的託輥機構以及用於傳動輸送帶的驅動滾筒機構、卸載滾筒機構和轉向滾筒機構,所述驅動滾筒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機架的裝料端的驅動滾筒和設置在所述驅動滾筒兩端的電動機,所述卸載滾筒機構包括沿著輸送帶下行方向設置且位於所述機架中部的第一卸載滾筒和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卸料端的第二卸載滾筒,所述轉向滾筒機構包括用於改變輸送帶下行傳動角度的第一轉向滾筒以及用於改變輸送帶上行傳動角度的第二轉向滾筒和第三轉向滾筒,所述驅動滾筒的數量為兩個,分別為第一驅動滾筒和第二驅動滾筒,所述第一卸載滾筒與第一驅動滾筒之間連接的輸送帶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為0°~10°,所述託輥機構包括託輥支架和安裝在所述託輥支架上的阻尼託輥。
上述的一種下運帶式輸送機,其特徵是:所述第一轉向滾筒的數量為三個,三個所述第一轉向滾筒呈三角形布設在第一卸載滾筒的下方。
上述的一種下運帶式輸送機,其特徵是:還包括沿著輸送帶上行方向設置在輸送帶上下兩側且用於調節輸送帶摩擦力的託帶滾筒和壓帶滾筒。
上述的一種下運帶式輸送機,其特徵是:所述第二轉向滾筒設置在輸送帶上行方向上且靠近壓帶滾筒位置處。
上述的一種下運帶式輸送機,其特徵是:所述第三轉向滾筒設置在輸送帶上行方向上且靠近第二驅動滾筒位置處。
上述的一種下運帶式輸送機,其特徵是:還包括沿著輸送帶上行方向設置在第二卸載滾筒上方且用於調整輸送帶張力的張緊滾筒。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第一驅動滾筒與第二卸載滾筒之間增設第一卸載滾筒,並採用第一轉向滾筒減小輸送帶的運行角度,增大摩擦力,並減小輸送帶上煤的滑行速度,有效防止了飛車故障的發生。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阻尼託輥,阻尼託輥由兩套向心推力滑動軸承和兩套滾動軸承組成,使得輸送帶在運行中的阻力增加3~4倍,從而減小輸送帶的運行速度。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提高了施工安全性,使用效果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實現減小輸送帶的運行角度,增大摩擦力,並減小輸送帶上煤的滑行速度,有效防止了飛車故障的發生,能夠保證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和生產的施工進度。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輸送帶; 2-1—第一驅動滾筒; 2-2—第二驅動滾筒;
3-1—第一卸載滾筒; 3-2—第二卸載滾筒; 4-1—第一轉向滾筒;
4-2—第二轉向滾筒; 4-3—第三轉向滾筒; 5—張緊滾筒;
6—託帶滾筒; 7—壓帶滾筒。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和安裝在機架上的輸送裝置,所述輸送裝置包括輸送帶1、用於支撐輸送帶1的託輥機構以及用於傳動輸送帶1的驅動滾筒機構、卸載滾筒機構和轉向滾筒機構,所述驅動滾筒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機架的裝料端的驅動滾筒和設置在所述驅動滾筒兩端的電動機。所述卸載滾筒機構包括沿著輸送帶1下行方向設置且位於所述機架中部的第一卸載滾筒3-1和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卸料端的第二卸載滾筒3-2,所述轉向滾筒機構包括用於改變輸送帶1下行傳動角度的第一轉向滾筒4-1以及用於改變輸送帶1上行傳動角度的第二轉向滾筒4-2和第三轉向滾筒4-3,所述驅動滾筒的數量為兩個,分別為第一驅動滾筒2-1和第二驅動滾筒2-2,所述第一卸載滾筒3-1與第一驅動滾筒2-1之間連接的輸送帶1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為0°~10°,所述託輥機構包括託輥支架和安裝在所述託輥支架上的阻尼託輥。
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述電動機與所述驅動滾筒之間還設置有減速器,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減速器的輸入軸之間和所述減速器的輸出軸與所述驅動滾筒之間均通過蛇形簧聯軸器傳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第一驅動滾筒2-1與第二卸載滾筒3-2之間增設第一卸載滾筒3-1,並採用第一轉向滾筒4-1減小輸送帶1的運行角度,並減小輸送帶1上輸送煤的滑行速度,有效防止了飛車故障的發生。
本實施例中,所述阻尼託輥的直徑為159mm,所述阻尼託輥由兩套向心推力滑動軸承和兩套滾動軸承組成,使得輸送帶1在運行中的阻力增加3~4倍,從而減小輸送帶1的運行速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轉向滾筒4-1的數量為三個,三個所述第一轉向滾筒4-1呈三角形布設在第一卸載滾筒3-1的下方。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沿著輸送帶1上行方向設置在輸送帶1上下兩側且用於調節輸送帶1摩擦力的託帶滾筒6和壓帶滾筒7。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轉向滾筒4-2設置在輸送帶1上行方向上且靠近壓帶滾筒7位置處。
所述第三轉向滾筒4-3設置在輸送帶1上行方向上且靠近第二驅動滾筒2-2位置處。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沿著輸送帶1上行方向設置在第二卸載滾筒3-2上方且用於調整輸送帶1張力的張緊滾筒5,所述張緊滾筒5由液壓裝置驅動,所述張緊滾筒5的設置是為了控制輸送帶1張力的大小,防止輸送帶1因張力不足而造成輸送帶1打滑、跑偏,造成輸煤故障,影響輸煤效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電動機的數量為4個,4個所述電動機的型號均為YBPT450-4,且4個所述電動機的功率為560kW,4個所述電動機分別設置在第一驅動滾筒2-1與第二驅動滾筒2-2的兩側。
實際使用時,通過第一驅動滾筒2-1和第二驅動滾筒2-2驅動輸送帶1進行運動,且在第一驅動滾筒2-1與第二卸載滾筒3-2之間設置第一卸載滾筒3-1,在第一卸載滾筒3-1的下方增設三個呈三角形布設的第一轉向滾筒4-1,採用第一轉向滾筒4-1減小輸送帶1的運行角度,並減小輸送帶1上煤的滑行速度,有效防止了飛車故障的發生,在輸送帶1輸煤的過程中,設置所述阻尼,使得輸送帶1在運行中的阻力增加3~4倍,從而減小輸送帶1的運行速度,該下運帶式輸送機能夠實現減小輸送帶的運行角度,增大摩擦力,並減小輸送帶上煤的滑行速度,有效防止了飛車故障的發生,能夠保證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和生產的施工進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