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掃描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20:28:15
專利名稱:光學掃描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在諸如複印機、印表機、傳真機或其多功能外圍設備一類的成像裝 置中的光學掃描裝置。
背景技術:
電子照相式成像裝置通過利用光束在感光部件上進行掃描、使用調色劑顯影由此 形成的靜電潛像、以及將調色劑圖像轉印並定影在記錄介質上來在該記錄介質上形成圖 像。電子照相式成像裝置配備有光學掃描裝置,以利用光束在感光部件上進行掃描。光學 掃描裝置包括發射光束的光源、通過偏轉從光源發射的光束來使該光束在感光部件上掃描 的掃描單元(例如,多面鏡或旋轉多面鏡,以下稱為多面鏡)、以及使利用多面鏡掃描的光 束在感光部件上形成圖像的成像光學系統。對於成像光學系統、利用一個光學透鏡或多個 組合光學透鏡使掃描感光部件的光束的掃描速度穩定和使形成在感光部件上的光束的光 點形狀均一。這些用於成像光學系統的光學透鏡主要由樹脂形成。與玻璃透鏡相比,樹脂透鏡 具有在溫度升高時更可能熱膨脹的缺點。然而,用於成像光學系統的光學透鏡需要具有特 殊的光學特性,因此光學透鏡由易於成形為特殊形狀的樹脂形成。另外,與玻璃透鏡相比, 在成本方面,樹脂透鏡能夠被更廉價地構成。由於以上優點,樹脂透鏡更多地被用作成像光 學系統用光學透鏡。在利用透鏡支持部件調整光學透鏡的安裝位置,以便當光學透鏡安裝在光學掃描 裝置中時利用光束掃描所需位置之後,該光學透鏡通過諸如粘合劑或螺釘一類的固定部件 牢固地固定在透鏡支撐部件上,以便廉價且精確地保持其位置(參見日本專利申請特開 No. 3-182708)。然而,若光學透鏡被牢固地固定,則產生下述問題。來自用於驅動多面鏡的驅動設 備的熱量使設在該多面鏡附近的光學透鏡的溫度升高,由此該光學透鏡熱膨脹。若光學透 鏡被牢固地固定在透鏡支撐部件上,則出現了熱膨脹受固定限制的一部分和熱膨脹不受固 定限制的另一部分,從而扭曲光學透鏡的形狀並產生改變其光學特性的可能性。另外,若光 學透鏡由粘合劑固定在透鏡支撐部件上且由光學透鏡的熱膨脹生成的力變得大於限制部 的作用力,則存在光學透鏡從透鏡支撐部件剝離,以致改變該光學透鏡的位置的可能性。面對此問題,考慮通過使光學透鏡的線性膨脹係數與固定並支撐該光學透鏡的透 鏡支撐部件的線性膨脹係數一致,來使光學透鏡的熱膨脹量與透鏡支撐部件的熱膨脹量一 致。由此,即使光學透鏡和透鏡支撐部件的溫度升高,因為兩者熱膨脹量之間的差異變小, 光學透鏡也不太可能扭曲。然而,考慮到各部件的功能,使光學透鏡的線性膨脹係數與透鏡 支撐部件的線性膨脹係數完全一致非常困難。另外近年來,成像裝置中旋轉多面鏡的轉數 被設定得較高以便更快速地成像,因此與傳統成像裝置相比,成像過程中來自諸如轉動該 旋轉多面鏡的馬達一類的驅動設備的發熱量變大。因此,即使光學透鏡和透鏡支撐部件由 線性膨脹係數彼此接近的材料形成,當溫度升高時,兩者熱膨脹量之間的差異也變大,導致
4光學透鏡扭曲。
發明內容
依據本發明的一方面,一種光學掃描裝置包括光源,被構造用以發射光束;掃描 單元,被構造用以使來自光源的光束掃描到感光部件上;光學透鏡,被構造用以把利用掃描 單元掃描的光束引導到感光部件上;以及透鏡支撐單元,具有被構造用以固定光學透鏡的 固定部,其中,透鏡支撐單元包括能夠移動的支撐部,該能夠移動的支撐部被構造用以限制 光學透鏡沿與光束在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和光學透鏡的光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動、 用以限制光學透鏡沿光軸方向的移動、以及用以沿光束在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能夠移動 地支撐所述光學透鏡。由以下參照附圖對示範實施例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徵和方面將變得明顯。
包括在本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表示本發明的示範實施例、特 徵和方面,且與以下說明一起用於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圖IA和IB是依據本發明的一種示範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剖視圖。圖2是依據本發明的一種示範實施例的光學掃描裝置的剖視圖。圖3A是從光束的出射側看光學透鏡和透鏡支撐部件的透視圖。圖3B是從光束的 入射側看光學透鏡和透鏡支撐部件的透視圖。圖3C是從光學透鏡的光軸方向看透鏡支撐 部件的正視圖。圖4A是能夠移動的支撐部的放大視圖和當光學透鏡被取下時的視圖。圖4B是從 光束的入射側看能夠移動的支撐部的放大視圖。圖5A至5C是表示設在多個光學透鏡中的固定支撐部與能夠移動的支撐部之間的 配置關係的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不同示範實施例、特徵和方面。圖IA是依據本發明第一示範實施例的成像裝置100的剖視圖。成像裝置100包 括用於形成黃、品紅、青和黑各色調色劑圖像的四個成像單元101Y、101M、101C和101Bk。圖IB是成像單元的放大視圖。成像單元101Y、101M、101C和IOlBk分別包括感光 鼓102Y、102M、102C和102Bk和將該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充電至均一的背景電 位的充電設備103Y、103M、103C和103Bk。成像單元101Y、101M、IOlC和IOlBk還分別包括 使用調色劑對利用下述光學掃描裝置105形成在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上的靜 電潛像進行顯影的顯影設備104Y、104M、104C和104Bk。說明返回圖1A。這四個成像單元101Y、101M、101C和IOlBk沿著下述中間轉印帶 的轉動方向按照形成黃色調色劑圖像的成像單元101Y、形成品紅色調色劑圖像的成像單元 101M、形成青色調色劑圖像的成像單元IOlC和形成黑色調色劑圖像的成像單元IOlBk的順
序配設。
依據本示範實施例的成像裝置100包括調色劑圖像從各成像單元的感光鼓102Y、 102M、102C和102Bk初次轉印於其上的中間轉印帶106。中間轉印帶106成形為環狀,且在 一對帶傳送輥107和108之間伸展以沿圖IA中的箭頭方向轉動。所形成的調色劑圖像被 初次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06上。初次轉印輥109Y、109M、109C和109Bk配設在與各成像單 元的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也稱為感光鼓102)相對的位置,且中間轉印帶106 夾於其間。通過給這些初次轉印輥109Y、109M、109C和109Bk施加預定的轉印偏壓,電場形 成在各感光鼓與初次轉印輥109Y、109M、109C和109Bk之間。各感光鼓上的帶有電荷的調 色劑在庫侖力的作用下多重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06上。多重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06上的調色劑圖像經由二次轉印單元二次轉印到記錄 片材P (記錄介質P)上。二次轉印輥Iio與一個帶傳送輥108相對地被配設在二次轉印位 置處,在記錄片材P被插入相互壓接的二次轉印輥110與中間轉印帶106之間後,調色劑圖 像從該中間轉印帶106轉印。另一方面,記錄片材P被從收容於成像裝置100的櫃體下部內的給紙盒111送入 該成像裝置100中,更具體的,送至中間轉印帶106與二次轉印輥110相接觸的二次轉印位置。在調色劑圖像於二次轉印位置轉印後,記錄片材P被輸送給設在二次轉印位置的 正上方的定影設備112。接著,記錄片材P上的調色劑圖像利用定影設備112加熱並定影, 然後記錄片材P經由排出輥113排出至設在成像裝置100的櫃體上部內的排紙託盤114。接著,將說明光學掃描裝置105 (掃描器單元)。對感光鼓102進行曝光以在該感光 鼓102上形成對應於圖像信息的靜電潛像的光學掃描裝置105配設在成像單元101Y、101M、 IOlC和IOlBk的下方。光學掃描裝置105在設於各成像單元101Y、101M、101C和IOlBk內 的感光鼓102上形成靜電潛像。圖2是本示範實施例中的光學掃描裝置105的剖視圖。圖 2是放大光學掃描裝置105的一部分的視圖。用於發射光束的光源安裝於其內的光源單元 (未示出)、用於反射/偏轉光束的多面鏡201以及用於轉動該多面鏡201的驅動馬達202 設在光學掃描裝置105的光學箱200 (櫃體)中。另外,還提供用於引導利用多面鏡201偏 轉掃描的光束至各成像單元的感光鼓102的反射鏡203、204、205和206和具有預定光學特 性的光學透鏡207、208、209和210。光學特性包括使光束在感光鼓102上以預定的光點形 狀成像的特性或者修正掃描的光束在感光鼓102上的掃描速度至固定速度的特性。一些功 能被提供給光學透鏡207和208 (209和210)。光學透鏡208由透鏡支撐部件211支撐。透 鏡支撐部件211以形成圖像的光束不受阻擋的方式將光學透鏡支撐/固定於光學箱200的 內部。接著,將說明當在成像單元IOlM的感光鼓102M上形成靜電潛像時光束的路徑。將 不再重複說明光束至其它成像單元的感光鼓的路徑,因為僅光路不同,而供光束通過的光 學透鏡的特性相同。基於依據圖像信息調製的品紅色用圖像信息從光源(例如,半導體激 光器)發射的光束經由被旋轉的多面鏡201偏轉以掃描感光鼓。經掃描的光束通過光學透 鏡209,然後經反射鏡205反射。經反射的光束通過光學透鏡210,然後經反射鏡206反射 向透明板212。光束通過透明板212,之後到達感光鼓102M。如上所述,電子照相式成像裝置引導光束至感光鼓102以在該感光鼓102上形成 靜電潛像。為獲得高質量的產品,有必要穩定光束的成像位置。由於各成像單元101Y、101M、IOlC和IOlBk具有相同的構造,表示調色劑顏色的明確說明Y、M、C和K在以下說明中將不 再重複,並將以共同的成像單元101來說明此示範實施例。然而如上所述,驅動馬達202在多面鏡被旋轉驅動時產生熱量,其熱量使光學透 鏡207、208、209和210的溫度升高。因此,存在由於光學透鏡的扭曲或者粘結部的剝離而 發生該光學透鏡的姿勢變化的問題。相反,本示範實施例中,通過按照以下方式支撐光學透鏡207、208、209和210,以
上問題被解決。圖3A至3C是說明本示範實施例中用於支撐光學透鏡207、208、209和210的構造 的示意圖。光學透鏡208由透鏡支撐部件211支撐(參見圖2)。圖3A是從光束的出射側 看光學透鏡208和透鏡支撐部件211的透視圖。圖3B是從光束的入射側看光學透鏡208 和透鏡支撐部件211的透視圖。圖3C是從光學透鏡208的光軸方向看透鏡支撐部件211 的正視圖。圖3A至3C中的X軸方向是光學透鏡208的縱向,且指示光束進行掃描的方向 (主掃描方向,光束在光學透鏡208上的移動方向)。Y軸方向指示光學透鏡208的上述光 軸方向。Z軸指示與光學透鏡208的縱向和光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本示範實施例中將說 明光學透鏡208和支撐該光學透鏡208的透鏡支撐部件211,但該透鏡支撐部件211也可適 用於支撐光學透鏡207、209和210的支撐部件。如圖3A所示,在X軸方向上,透鏡支撐部件211的長度比光學透鏡208的長度長。 透鏡支撐部件211具有固定和定位光學透鏡208的固定支撐部301和可相對於該固定支撐 部301沿X軸方向移動地支撐光學透鏡208的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光學透鏡208利用 粘合劑或螺釘在固定支撐部301中固定在透鏡支撐部件211上。光學透鏡208還經由諸如 粘合劑或螺釘一類的固定方法固定在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上。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由 於下述構造而能夠移動的。固定支撐部301固定並支撐光學透鏡208在X軸方向的一端。 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支撐光學透鏡在X軸方向的另一端(利用固定支撐部301支撐的那 端的相對端)。換句話說,相對於透鏡支撐部件211,光學透鏡在X軸方向的一端是固定端, 而另一端是自由端。如圖3B和3C所示,透鏡支撐部件211具有允許掃描的光束通過的光束通孔303。 另外,提供與光束通孔連接的開口 304。開口 304是提供用以裝配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的 開口。參照圖3A至3C和圖4A和4B更詳細地說明透鏡支撐部件211和能夠移動的支撐 部302。圖4A是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的放大視圖和當光學透鏡208被取下時的視圖。圖 4B是從光束的入射側看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時該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的放大視圖。如 圖3A至3C和圖4A所示,透鏡支撐部件211構建有基部305和從該基部305立起且基本垂 直於該基部305的立設部306。基部305是將要安裝在光學箱200中的部分。立設部306 具有設於其內的光束通孔303。另外,在Y方向彎曲的彎曲部307被構造在立設部306上。 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裝配在設於立設部306內的開口 304中,且被構造成可沿著開口 304 在X軸方向上(圖3A、3B、4A和4B中的箭頭A)滑動。如圖4B所示,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 被構造成使其一部分(圖4B中的部分B)與立設部306的背面接觸,由此,該立設部306利 用緊固部C和其接觸部緊固。更具體地,立設部306和彎曲部307利用與該立設部306接 觸的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的平表面(如圖4A所示)和在Y軸方向上與該彎曲部307接觸的緊固部C緊固。由此,光學透鏡208在Y軸方向上不與立設部306分離。當光學透鏡208熱膨脹時,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隨著該光學透鏡208的熱膨脹 而沿X軸方向滑動遠離固定支撐部301。相反,當光學透鏡208隨著光學透鏡208的溫度下 降而收縮時,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沿X軸方向滑向固定支撐部301。也就是說,能夠移動 的支撐部302可依據光學透鏡208的膨脹和收縮而移動。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的裝配在 開口 304中的部分是利用允許該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在開口 304內滑動的力來裝配的。如圖4B所示,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具有在Z方向上從兩側緊固透鏡支撐部件 211的彎曲部307的緊固部C(限制部)。換句話說,緊固部C被設置成使得由于振動或者在 光學透鏡208收縮時,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在Z軸方向上不與透鏡支撐部件211分離或 者移動。也就是說,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在Z軸方向上的移動受到緊固部C限制。由此, 光束在Z方向上總是入射到光學透鏡的預定位置上,因而光束的照射位置和感光部件上的 光點形狀能夠固定。順便一提的是,緊固部C利用允許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沿X軸方向 滑動的力來緊固彎曲部307,而不在光學透鏡上施加應力。如前已述,在依據本示範實施例的光學掃描裝置中包括的透鏡支撐部件211具有 固定和支撐光學透鏡208的一端的固定支撐部301和能夠移動的地支撐光學透鏡208的另 一端的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通過採用這種構造,即便光學透鏡由於多面鏡201或其驅動 器的升溫而熱膨脹,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也依據光學透鏡208的熱膨脹沿光學透鏡的縱 向朝離開固定支撐部301的方向移動。因此,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被構造成使得光學透 鏡208在光軸方向(圖3A和3B中的Y軸方向)上的移動受到限制,且光學透鏡208在垂 直於光軸方向並垂直於光束掃描方向的方向(圖3A至3C中的Z方向)上的移動也受到限 制。換句話說,能夠移動的支撐部302允許光學透鏡208僅在透鏡的縱向(圖3A至3C中 的X軸方向)上移動,且此移動基於透鏡的熱膨脹。由此,當光學透鏡208熱膨脹時,光學 透鏡208在掃描方向上變形(膨脹)以限制該光學透鏡208的彎曲,結果該光學透鏡208 的扭曲減小。另外,由於採用光學透鏡208被支撐而不粘結其整個底面的構造,因而使得在 光學透鏡208熱膨脹時該光學透鏡208更難以與透鏡支撐部件211分離。已在假設透鏡支撐部件211是獨立於光學掃描裝置105的光學箱200 (櫃體)的 部件的情況下對本示範實施例進行了說明,然而透鏡支撐部件211和光學箱200也可被構 造成一體。另外,固定支撐部301可設在與光學透鏡208的中央附近對應的位置處,能夠移 動的支撐部302可設在光學透鏡的縱向兩端處。在本發明的第二示範實施例中,考慮當多個光學透鏡設在多面鏡201與感光鼓 102之間的光路上時在所述多個光學透鏡內固定支撐部與能夠移動的支撐部之間的配置關 系。第二示範實施例的特徵在於,若多個光學透鏡中的每個都利用第一示範實施例中的支 撐方法支撐,則各光學透鏡的固定支撐部沿X軸方向設在同一側。此情況下,光學透鏡的能 夠移動的支撐部沿X軸方向設在同一側。以下將參照圖5A至5C說明其構造。圖5A是表示設在用於支撐光學透鏡207的透鏡支撐部件501內的第一固定支撐 部502和第一能夠移動的支撐部503與設在支撐光學透鏡208的透鏡支撐部件504內的第 二固定支撐部505和第二能夠移動的支撐部506之間的配置關係的視圖。反射鏡203如圖 2所示本來設在光學透鏡207與光學透鏡208之間,然而在圖5A中,多面鏡201和光學透鏡 207和208在平面中擴大以簡化說明。這也適用於下述圖5B和5C。
若光學透鏡207和208依據第一示範實施例中的支撐方法支撐,如圖5A所示,第 一固定支撐部502和第二固定支撐部505沿X軸方向設在同一側上。在從光源雷射器二極 管(LD)發出且利用多面鏡201掃描的光束的行進方向上,例如第一固定支撐部502和第二 固定支撐部505設在右側,而第一能夠移動的支撐部503和第二能夠移動的支撐部506設 在左側。若反射鏡位於光學透鏡207與光學透鏡208之間,則第一固定支撐部502設在通 過光學透鏡207的光束的行進方向的右側。另一方面,第二固定支撐部505設在通過光學 透鏡208的光束的行進方向的左側。也就是說,當從多面鏡201看時,第一固定支撐部502和第二固定支撐部505設在 光學透鏡207或光學透鏡208的光軸的同一側。也就是說,第一固定支撐部502和第二固 定支撐部505設在包含光學透鏡207或光學透鏡208的光軸且垂直於X軸(掃描方向)的 表面的同一側上。 利用此構造,即便光學透鏡207 (第一光學透鏡)和光學透鏡208 (第二光學透鏡) 熱膨脹或收縮,兩光學透鏡的變形方向也相同,使得兩光學透鏡的光軸的移位能夠減至最 小。由於光軸的移位被減至最小,光束的光路能夠得以穩定,以致由於光學透鏡的熱膨脹導 致的圖像質量降低能夠減少。在多個感光鼓中的每個內都設有光學掃描裝置的彩色成像裝 置中,各光學透鏡利用以上方法支撐。由此,當透鏡收縮時,各顏色的倍率波動的方向也相 同,使得各顏色之間的相對顏色重合失調能夠最小化。在與圖IA所示的成像裝置類似的相對掃描模式的光學掃描裝置中,偏轉掃描所 發射的兩個光束。圖5B表示第一光源LDl和第二光源LD2發射各自的光束且這兩個光束 被一個多面鏡201向兩個相對方向偏轉的構造。在此情況下,多面鏡201、固定支撐部和能 夠移動的支撐部如下所述配置。如圖5B所示,在相對掃描模式的光學掃描裝置中,兩光束 由多面鏡201向兩個彼此相對的方向偏轉。由此,兩光束向兩個彼此相對的方向掃描。支 撐允許第一光束從中通過的光學透鏡207 (第一光學透鏡)的透鏡支撐部件507 (第一透鏡 支撐部件)的固定支撐部508設在該第一光束的行進方向的左側,而能夠移動的支撐部509 設在其右側。另一方面,支撐允許第二光束從中通過的光學透鏡209 (第二光學透鏡)的透 鏡支撐部件510 (第二透鏡支撐部件)的固定支撐部511設在該第二光束的行進方向的右 側,而能夠移動的支撐部512設在其左側,其中第二光束被偏轉掃描到第一光束的相對側 上。若反射鏡位於光學透鏡207與光學透鏡208之間以及光學透鏡209與光學透鏡210之 間,配置關係將與參照圖5A所述的相同。因此,當透鏡收縮或膨脹時,各顏色的倍率波動的 方向也相同,使得各顏色之間的相對顏色重合失調能夠最小化。圖5C表示通過使第一透鏡壓靠櫃體的一部分來支撐該第一透鏡,並利用第一實 施例的支撐結構來支撐第二透鏡的構造。更具體的,如圖5C所示,通過沿箭頭方向以及垂 直於該箭頭的方向給光學透鏡207 (第一透鏡)加壓來支撐該光學透鏡207。光學透鏡207 可利用加壓件例如彈簧等來加壓,以使該光學透鏡207沿透鏡縱向的端部抵靠櫃體的一部 分。光學透鏡208 (第二透鏡)利用依據第一示範實施例的支撐方法來支撐。光學透鏡207被設置成在光源LD發射的光束的光路上比光學透鏡208更靠近多 面鏡201。光束掃描光學透鏡207的掃描寬度比光學透鏡208的掃描寬度窄。因此,光學透 鏡207在透鏡的縱向尺寸上小於光學透鏡208,且當光學透鏡的溫度發生波動時光學透鏡
9207的縱向膨脹或收縮量較小。因此,即便利用彈簧一類的固定支撐方法,也足以支撐光學 透鏡207,且能夠滿足成像所需的精度。然而,若彈簧的推力太強,則光學透鏡207可能扭 曲,導致光學特性改變。另一方面,若彈簧的推力太弱,則當光學透鏡膨脹或收縮時該光學 透鏡可能偏離其應被設置的預定位置。因此,此支撐方法不推薦用於支撐熱膨脹量大的透
^Ml O在圖5C的構造中,當從多面鏡201看時,透鏡支撐部件514的抵接部513和固定 支撐部515設在光學透鏡207或光學透鏡208的光軸的同一側上。因此,即便光學透鏡207 和208熱膨脹或收縮,兩光學透鏡的變形方向也相同,使得兩光學透鏡的光軸的移位能夠 減至最小。如在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的,對於多個光學透鏡,通過把光學透鏡的固定端和自由 端的位置設定成沿光學透鏡的縱向相對於光學透鏡的光軸在同一方向,即便光學透鏡熱膨 脹或收縮,光學透鏡之間的光軸的移位也能夠減小。於是,由於光軸的移位導致的圖像質量 下降能夠減少。儘管已參照示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應理解的是,本發明不限於所公 開的示範實施例。以下權利要求書的範圍應與最寬解釋一致,以涵蓋所有變形、等同的結構 和功能。
10
權利要求
一種光學掃描裝置,包括光源,被構造用以發射光束;掃描單元,被構造用以使來自所述光源的所述光束掃描到感光部件上;光學透鏡,被構造用以把利用所述掃描單元掃描的所述光束引導到所述感光部件上;以及透鏡支撐單元,具有被構造用以固定所述光學透鏡的固定部,其中,所述透鏡支撐單元包括能夠移動的支撐部,所述能夠移動的支撐部被構造用以限制所述光學透鏡沿與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和所述光學透鏡的光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動、用以限制所述光學透鏡沿所述光軸方向的移動、以及用以沿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能夠移動地支撐所述光學透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掃描裝置,其中,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光學透鏡沿所述 光束在所述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的一端,所述能夠移動的支撐部支撐所述光學透鏡沿所 述光束在所述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的另一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掃描裝置,其中,所述透鏡支撐單元包括被構造用以在 所述固定部中固定並支撐所述光學透鏡的支撐部件,以及其中,所述能夠移動的支撐部通過沿與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和所述 光學透鏡的所述光軸方向相垂直的所述方向緊固所述支撐部件,來限制所述光學透鏡沿與 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和所述光學透鏡的所述光軸方向相垂直的所述方 向的移動,以及通過沿所述光軸方向緊固所述支撐部件,來限制所述光學透鏡沿所述光軸 方向的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掃描裝置,還包括第二光學透鏡,被構造用以由所述掃描單元掃描,且把與利用所述光學透鏡引導的所 述光束同一的光束引導到所述感光部件上;以及包括固定部和能夠移動的支撐部的第二透鏡支撐單元,所述第二透鏡支撐單元的固定 部被構造用以固定所述第二光學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支撐單元的能夠移動的支撐部被構造 用以限制所述第二光學透鏡沿與所述光束進入所述第二光學透鏡時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學 透鏡上的移動方向和所述第二光學透鏡的所述光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動和沿所述光 軸方向的移動、以及用以沿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能夠移動地支撐所述第 二光學透鏡,其中,所述透鏡支撐單元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透鏡支撐單元的所述固定部沿所述 光束在所述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設在所述光學透鏡的光軸的同一側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掃描裝置,還包括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不同於發射所述光束的所述光源;第二光學透鏡,被構造用以將從所述第二光源發射且利用所述掃描單元在與從所述光 源發射的所述光束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掃描的光束引導到與所述感光部件不同的第二感 光部件上;以及包括固定部和能夠移動的支撐部的第二透鏡支撐單元,所述第二透鏡支撐單元的固定 部被構造用以固定所述第二光學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支撐單元的能夠移動的支撐部被構造 用以限制所述第二光學透鏡沿與所述光束進入所述第二光學透鏡時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和所述第二光學透鏡的所述光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動和沿所述光 軸方向的移動、以及用以沿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能夠移動地支撐所述第 二光學透鏡,其中,所述透鏡支撐單元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透鏡支撐單元的所述固定部沿所述 光束在所述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設在所述光學透鏡的光軸的同一側上。
6. 一種光學掃描裝置,包括 光源,被構造用以發射光束;掃描單元,被構造用以把來自所述光源的所述光束導引到感光部件上; 光學透鏡,被構造用以當所述掃描單元以掃描方式沿著所述光學透鏡的長度從所述光 學透鏡的一端至另一端移動所述光束時,把利用所述掃描單元掃描的所述光束引導到所述 感光部件上;以及透鏡支撐部件,被構造用以支撐所述光學透鏡, 其中,所述透鏡支撐部件包括固定部和能夠移動的部, 所述固定部被構造用以固定和支撐所述光學透鏡的所述一端,以及 所述能夠移動的部被構造用以沿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學透鏡上的移動方向能夠移動地 支撐所述光學透鏡的所述另一端。
全文摘要
一種光學掃描裝置,包括光源,被構造用以發射光束;掃描單元,被構造用以偏轉來自光源的光束以掃描感光部件;光學透鏡,被構造用以把利用掃描單元掃描的光束引導到感光部件上;以及透鏡支撐單元,具有被構造用以固定光學透鏡的固定部,其中,透鏡支撐單元包括能夠移動的支撐部,該能夠移動的支撐部被構造用以限制光學透鏡沿與光束的掃描方向和光學透鏡的光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動、用以限制光學透鏡沿光軸方向的移動、以及用以沿掃描方向能夠移動地支撐光學透鏡。
文檔編號H04N1/113GK101937130SQ20101022268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30日
發明者乙黑康明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