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茶尺蠖的遺傳防治方法
2023-08-13 09:06:01 3
一種茶尺蠖的遺傳防治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茶尺蠖的遺傳防治方法,屬於茶尺蠖防治方法【技術領域】。其包括以下步驟:1)防治對象:浙北、蘇南、皖東地區的茶尺蠖為A種群,我國其他地區的茶尺蠖為B種群;2)防治地塊茶尺蠖發生量與發生期的預測;3)用於防治的茶尺蠖種群的採集與飼養;4)蛹或成蟲的釋放,當用B種群防治A種群時,按A種群總數:B種群雄蟲數=1:0.5~1.5的比例,將B種群雄蛹或雄蛾釋放到A種群中;當用A種群防治B種群時,按B種群:A種群=1:0.5~1的比例,將A種群雄蛹或雄蛾釋放到B種群中。本發明通過不同地理種群的相互幹擾來調控害蟲,是一種綠色防控方法,可以緩解農藥殘留問題,從而提高茶葉的安全性。
【專利說明】一種茶尺蠖的遺傳防治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茶尺蠖防治方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兩個具有生殖隔離的茶尺蠖地理種群之間的生殖幹擾來降低茶尺蠖發生量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茶尺蠖是我國茶樹主要害蟲,全國各產茶省均有分布。該蟲發生代數多(一年發生6~7代),繁殖速度快,發生普遍,危害嚴重。大爆發時,常將茶樹葉片甚至嫩莖全部食盡,茶樹成禿枝,不僅影響茶葉產量,還影響樹勢恢復。目前茶尺蠖的防治方法主要是採用採用化學防治。由於常年多次噴施化學農藥和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害蟲的抗藥性增強,大量天敵被殺傷,導致了害蟲的再猖狂。同時,帶來了嚴重的農藥殘留問題。多年來,茶葉中農藥殘留超標現象經常發生,影響人體健康和茶葉出口創匯,還會造成環境汙染。除了化學防治以外,近年來還採取了生防措施,研製了昆蟲病毒防治茶尺蠖,應用面積相對較大,對有些地理種群的效果良好。但我國多數地區的茶尺蠖地理種群對病毒具有抗病性,防治效果不理想,大面積推廣應用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尋找新的無公害的茶尺蠖防治方法是當前和今後的一個重要課題。利用茶尺蠖地理種群間的生殖幹擾來防治茶尺蠖也是一條途徑之一。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設計提供一種茶尺蠖遺傳防治方法的技術方案,該方法對環境、對茶葉質量安全,並且防治效果良好。
[0004]所述的一種茶尺蠖遺傳防治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防治對象:選取兩種具有生殖隔離和生殖幹擾的茶尺蠖A種群和茶尺蠖B種群進行相互防治,其中A種群分布在浙江北部、安徽東部和江蘇南部地區(如浙江杭州、江蘇宜興、安徽宣城等地),B種群分布在中國其他地區;
(2)防治地塊茶尺蠖發生量與發生期的預測:在防治地塊茶尺蠖的2齡幼蟲期,確定每畝茶園的幼蟲數量,再根據2齡幼蟲至蛹的理論存活率、成蟲的理論存活率,確定每畝茶園蛹或成蟲的數量,同時,根據常規歷期推算,確定成蟲的發生期;
(3)用於防治的茶尺蠖種群的採集與飼養:採集與防治地塊不同種群的茶尺蠖進行飼養,使其的發育進度與防治地塊的茶尺蠖蟲態一致;
(4)蛹或成蟲的釋放:在防治地塊茶尺蠖的蛹期,當用A種群防治B種群時,按防治地塊B種群:釋放A種群=1:0.5~I的比例,將步驟(3)飼養的雄蛹釋放到防治地塊中;當用B種群防治A種群時,可按防治地塊A種群總數:釋放B種群雄蟲數=1:0.5~1.5的比例,將B種群雄蛹釋放到防治地塊中,也可在成蟲期,按上述同樣的比例,將飼養的雄成蟲釋放到防治地塊中。
[0005]所述的一種茶尺蠖遺傳防治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2)中採用5點取樣法,每點取I米長茶行,檢查茶叢表層的幼蟲數量,根據I米長茶行面積為1.5m2,I畝茶園面積為667m2,確定每畝茶園的幼蟲數量。[0006]所述的一種茶尺蠖遺傳防治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2)中根據2齡幼蟲至蛹的理論存活率為50%、成蟲的理論存活率為40%,確定每畝茶園蛹或成蟲的數量。
[0007]所述的一種茶尺蠖遺傳防治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3)中從田間剪取茶枝,成束插在盛水的500ml廣口瓶中,將事先從田間採集的茶尺蠖幼蟲接在茶枝上飼養;在連續大量飼養的過程中,通過卵的冷藏和取出飼養的時間,使其發育進度與防治地塊的茶尺蠖蟲態一樣,飼養至蛹期時,在解剖鏡下將雌、雄蛹分開,雄蛹或雄成蟲供釋放用。
[0008]本發明利用茶尺蠖兩個地理種群的生殖隔離和生殖幹擾來降低茶尺蠖發生量。將一個種群的雄蟲放入另一個種群,一部分成蟲會雜交。由於兩個種群間存在生殖隔離,雜交成蟲的產卵量減少,卵的孵化率降低,子代幼蟲、蛹死亡率很高,正常成蟲稀少,性比嚴重失調,難於再繁衍後代。因此後代的總發生量減少。如果按A種群總數:B種群雄蟲數=1:
0.5~1.5的比例,將B種群雄蟲釋放到A種群中,防治效果在85%以上;按B種群總數:A種群雄蟲數=1:0.5~I的比例,將A種群雄蟲釋放到B種群中,則防治效果在60%以上。
[0009]本發明的防治方法屬於遺傳防治,也屬於生物防治,完全不存在化學農藥帶來的殺死害蟲天敵、茶葉中農藥殘留和環境汙染問題,對人體、茶葉安全,有利於茶葉出口創匯,有利於茶園生態的恢復,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彌補當前茶尺蠖防治方法的不足。本發明方法無汙染,符合病蟲綠色防控原則,符合標準生態茶園的建設要求。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0011]實施例1杭州地區茶尺蠖(A種群)的防治(將B種群雄蟲釋放到A種群)` (一)防治地塊茶尺蠖的預測
1、發生量預測:在需要防治的地塊中,於2齡幼蟲盛發期(中期),採用5點取樣法,每點取Im長茶行,檢查、記載茶叢表層的幼蟲數,根據Im長茶行面積為1.5m2,I畝面積為667m2,算出蟲口密度。如5點(7.5m2)總蟲數為70頭,則每畝2齡幼蟲為6225頭(70/7.5X667)。一般情況下,2齡幼蟲至蛹的存活率(田間)為50%,至成蟲的存活率為40%。6225頭X 50%=3113頭;6225頭X40%=2490頭,即該茶園中,蛹的發生量為3113頭,成蟲發生量為2490頭。
[0012]2、發生期預測:春秋季,茶尺蠖幼蟲共4齡,2、3、4齡和蛹的歷期分別為4、3、5天和8.5天,2齡中期(以一半算,2天)至蛹期為10天(2 + 3 + 5);至成蟲期為18.5天(2 +3 + 5 + 8.5天)。如田間調查(2齡中期)為6月15號,則蛹期為6月25日,成蟲期為7月3~4日(也為產卵期)。
[0013](二)用於防治的的茶尺蠖種群的採集與飼養
3、在另一地區採集一定數量的茶尺蠖(B種群)幼蟲,在室內用茶葉進行飼養。
[0014]4、從田間採取茶樹嫩梢,放入500ml大口玻璃罐頭瓶中,接入茶尺蠖幼蟲40~50頭飼養。也可剪取茶枝,成束插在盛水的500ml廣口瓶中,數瓶茶枝放入大型塑料盆中,將幼蟲接在茶枝上飼養,每盆可飼養約1000頭。罐頭瓶中或瓶插茶枝上的茶葉食盡前應添加茶葉(枝)。
[0015]5、罐頭瓶或塑料盆中的幼蟲化蛹時,將蛹取出。
[0016]6、成蟲羽化時,將成蟲接入500ml玻璃瓶中,每瓶2對,同時放入三層紙摺疊、釘
緊、具有裂縫的紙條2條,供其產卵。[0017]7、每天定時將有卵塊的紙條取出,放入500ml玻璃瓶中,用橡皮筋、白紙紮口,蓋玻璃片,放入40C冰箱中(此時卵停止生育)。
[0018]8、在防治地塊茶尺蠖(A種群)的產卵期,將冰箱中的卵取出,按上述同樣的方法飼
養至蛹。
[0019](三)蛹或成蟲的釋放
9、室內飼養的蛹在解剖鏡下,將雌、雄蛹分開。
[0020]10、在蛹期,按防治地塊預測總蛹數的1/2,將室內飼養的雄蛹均勻釋放于田間,如防治地塊一畝的蛹數為3113頭,則釋放雄蛹至少1557頭。
[0021]11、也可在成蟲期,按防治地塊成蟲總數(雄蛾約佔1/2)的1/2,將雄蛾(成蟲)分批釋放于田間。如預測防治地塊每畝成蟲發生量為2490頭,則釋放室內飼養的雄蛾至少1245頭。無論是釋放雄蛹還是雄蛾,釋放的數量越多,防治效果越好。本實施例的防治效果(防治率)可達85%以上。
[0022]實施例2衢州地區茶尺蠖(B種群)的防治(將A種群雄蟲釋放到B種群)
(一)防治地塊茶尺蠖的預測 1、發生量預測:在需要防治的地塊中,於2齡幼蟲盛發期(中期),採用5點取樣法,每點取Im長茶行,檢查、記載茶叢表層的幼蟲數,根據Im長茶行面積為1.5m2,I畝面積為667m2,算出蟲口密度。如5點(7.5m2)總蟲數為70頭,則每畝2齡幼蟲為6225頭(70/7.5X667)。一般情況下,2齡幼蟲至蛹的存活率(田間)為50%,至成蟲的存活率為40%。6225頭X 50%=3113頭;6225頭X40%=2490頭,即該茶園中,蛹的發生量為3113頭,成蟲發生量為2490頭。
[0023]2、發生期預測:春秋季,茶尺蠖幼蟲共4齡,2、3、4齡和蛹的歷期分別為4、3、5天和8.5天,2齡中期(以一半算,2天)至蛹期為10天(2 + 3 + 5);至成蟲期為18.5天(2 +3 + 5 + 8.5天)。如田間調查(2齡中期)為6月15號,則蛹期為6月25日,成蟲期為7月3~4日(也為產卵期)。
[0024](二)用於防治的的茶尺蠖種群的採集與飼養
3、在另一地區採集一定數量的茶尺蠖(A種群)幼蟲,在室內用茶葉進行飼養。
[0025]4、從田間採取茶樹嫩梢,放入500ml大口玻璃罐頭瓶中,接入茶尺蠖幼蟲40~50頭飼養。也可剪取茶枝,成束插在盛水的500ml廣口瓶中,數瓶茶枝放入大型塑料盆中,將幼蟲接在茶枝上飼養,每盆可飼養約1000頭。罐頭瓶中或瓶插茶枝上的茶葉食盡前應添加茶葉(枝)。
[0026]5、罐頭瓶或塑料盆中的幼蟲化蛹時,將蛹取出。
[0027]6、成蟲羽化時,將成蟲接入500ml玻璃瓶中,每瓶2對,同時放入三層紙摺疊、釘
緊、具有裂縫的紙條2條,供其產卵。
[0028]7、每天定時將有卵塊的紙條取出,放入500ml玻璃瓶中,用橡皮筋、白紙紮口,蓋玻璃片,放入40C冰箱中(此時卵停止生育)。
[0029]8、在防治地塊茶尺蠖(B種群)的產卵期,將冰箱中的卵取出,按上述同樣的方法飼
養至蛹。
[0030](三)蛹或成蟲的釋放
9、室內飼養的蛹在解剖鏡下,將雌、雄蛹分開。
[0031]10、在蛹期,按防治地塊B種群預測總蛹數的1/2或同等數量,將室內飼養的A種群雄蛹均勻釋放于田間,如防治地塊一畝的蛹數為3113頭,則釋放雄蛹為1557-3113頭。
[0032]11、也可在成蟲期,按防治地塊成蟲總數(雄蛾約佔1/2)的1/2或同等數量,將雄蛾(成蟲)分批釋放于田間。如預測防治地塊每畝成蟲發生量為2490頭,則釋放室內飼養的雄蛾為1245-2490頭。無論是釋放雄蛹還是雄蛾,釋放的數量越多,防治效果越好。本實施例的防治效果(防治率)在60%以上。
[0033]實施例3較大面積(20畝)茶園的茶尺蠖防治(如釋放B種群雄蟲防治A種群) (一)防治地段茶尺蠖A種群的預測
1、發生量預測:目測茶尺蠖幼蟲發生量差異是否較大,可分3~4地塊分別調查,每地塊的調查和計算方法參照實施例1。
[0034]2、發生期預測:春秋季,茶尺蠖幼蟲共4齡,2、3、4齡和蛹的歷期分別為4、3、5天和8.5天,2齡蟲期(以一半算,2天)至蛹期為10天(2 + 3 + 5);至成蟲期為18.5天(2 +3 + 5 + 8.5天)。如田間調查(2齡中期)為6月15號,則蛹期為6月25日,成蟲期為7月3~4日(也為產卵期)。
[0035](二)用於防治的茶尺蠖(B種群)幼蟲的採集與飼養
3、防治茶園為A種群,採用B種群幼蟲進行室內飼養繁殖。
[0036]4、從田間採取茶樹嫩梢,放入500ml大口玻璃罐頭瓶中,接入茶尺蠖幼蟲40~50頭飼養。也可剪取茶枝,成束插在盛水的500ml廣口瓶中,數瓶茶枝放入大型塑料盆中,將幼蟲接在茶枝上飼養,每盆可飼養約1000頭。罐頭瓶中或瓶插茶枝上的茶葉食盡前應添加茶葉(枝)。
[0037]5、罐頭瓶或塑料盆中的幼蟲化蛹時,將蛹取出。
`[0038]6、成蟲羽化時,將成蟲接入500ml玻璃瓶中,每瓶2對,同時放入三層紙摺疊、釘
緊、具有裂縫的紙條2條,供其產卵。
[0039]7、每天定時將有卵塊的紙條取出,放入500ml玻璃瓶中,用橡皮筋、白紙紮口,蓋玻璃片,放入4°C冰箱中(此時卵停止生育)。
[0040]8、在防治地塊茶尺蠖(A種群)的產卵期,將冰箱中B種群的卵取出。同時,從田間剪取茶枝,成束插在500ml廣口瓶中,放在室內地面上,瓶與瓶之間以茶梢略接觸為宜。卵孵化後,將幼蟲分散接在茶枝上。茶枝上葉片食盡前,應添加或更換茶枝。幼蟲化蛹前,在外圍茶(枝)瓶的外側放一圈土,老熟幼蟲掉落地面後會爬至土中化蛹。全部化蛹後,將蛹挖出。這樣,20m2的房間可飼養約30000頭蟲。
[0041](三)蛹或成蟲的釋放
9、室內飼養的蛹在解剖鏡下,將雌、雄蛹分開。
[0042]10、由於防治面積較大,各塊茶園的蟲口密度有差異,按每塊茶園預測總蛹的1/2,將室內飼養的雄蛹釋放于田間。如一塊茶園(2畝)的蛹數為6000頭,則釋放雄蛹至少3000頭;另一塊茶園(3畝)的預測蛹數為10000頭,則釋放雄蛹至少5000頭,釋放數量越多越好。
[0043]11、也可在成蟲期,按防治地塊預測成蟲總數的1/2,將雄蛾釋放于田間。一般情況下,成蟲在數天內陸續羽化,應每天將羽化的雄蛾在傍晚釋放到茶園中,且按羽化的比例分次分地塊釋放。本實施例的防治效果(防治率)可達85%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茶尺蠖的遺傳防治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防治對象:選取兩種具有生殖隔離和生殖幹擾的茶尺蠖A種群和茶尺蠖B種群進行相互防治,其中A種群分布在浙江北部、安徽東部和江蘇南部地區,B種群分布在中國其他地區; (2)防治地塊茶尺蠖發生量與發生期的預測:在防治地塊茶尺蠖的2齡幼蟲期,確定每畝茶園的幼蟲數量,再根據2齡幼蟲至蛹的理論存活率,成蟲的理論存活率,確定每畝茶園蛹或成蟲的數量,同時,根據常規歷期推算,確定蛹和成蟲的發生期; (3)用於防治的茶尺蠖種群的採集與飼養:採集與防治地塊不同種群的茶尺蠖進行飼養,使其的發育進度與防治地塊的茶尺蠖蟲態一致; (4)蛹或成蟲的釋放:在防治地塊茶尺蠖的蛹期,當用A種群防治B種群時,按防治地塊B種群:釋放A種群=1:0.5~I的比例,將步驟(3)飼養的雄蛹釋放到防治地塊中;當用B種群防治A種群時,可按防治地塊A種群總數:釋放B種群雄蟲數=1:0.5~1.5的比例,將B種群雄蛹釋放到防治地塊中,也可在成蟲期,按上述同樣的比例,將飼養的雄成蟲釋放到防治地塊中。
2.如權利要求1所 述的一種茶尺蠖遺傳防治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2)中採用5點取樣法,每點取I米長茶行,檢查茶叢表層的幼蟲數量,根據I米長茶行面積為1.5m2, I畝茶園面積為667m2,確定每畝茶園的幼蟲數量。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尺蠖遺傳防治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2)中根據2齡幼蟲至蛹的理論存活率為50%,成蟲的理論存活率為40%,確定每畝茶園蛹或成蟲的數量。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尺蠖遺傳防治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3)中從田間剪取茶枝,成束插在盛水的500ml廣口瓶中,將事先從田間採集的茶尺蠖幼蟲接在茶枝上飼養;在連續大量飼養的過程中,通過卵的冷藏和取出飼養的時間,使其發育進度與防治地塊的茶尺蠖蟲態一樣,飼養至蛹期時,在解剖鏡下將雌、雄蛹分開,雄蛹或雄成蟲供釋放用。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3583286SQ201310514189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8日
【發明者】肖強, 唐美君, 殷坤山, 張桂華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