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及其製備方法
2023-09-17 21:19:45 2
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包括大黃、紫草、地榆、黃連、羚羊角、虎仗、生地、田七、蘆薈、茶葉、甘草、金銀花、滑石、蒲公英、黃蠟、冰片、地骨皮、乳香、芝麻、牛黃、生石膏、六一散、寒水石和沒藥等組分。採用特殊的分類分步萃取和熬製,能夠合理提取藥用成分,該製備方法所得藥膏,比採用普通藥膏製備方法所得的藥膏治療效果更加明顯。對於12歲以下組織再生能力較強的兒童患者來說,冷敷10—15天,傷口基本修復完畢,繼續冷敷10天左右,皮膚由紅變淡,顏色接近傷口周圍皮膚組織,幾乎無色差,治癒率高達98%以上,而且治癒後不留疤痕。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用藥膏及其製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燒傷是由物理、化學、放射線等各種因素作用於機體而造成的急性損傷。中醫稱「火燒瘡」、「燙火傷」,其成因由於火焰,熱水等因素導致人體皮膚及皮下組織受到灼傷,使得皮毛不存,滲液流津,潰蝕肌膚。輕則影響美觀,重則引起多種全身症狀,燒傷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受傷組織的範圍和深度。燒傷的程度由溫度的高低、作用時間的長短而不同。局部的變化可分為四度。燒傷時可見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動靜脈血的PH值降低,隨著組織毛細血管功能障礙的加重缺氧血症也增重。臨床經驗證明,燒傷達全身表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時則可有生命危險。燒傷主要指熱力、化學物質、電能、放射線等引起的皮膚、黏膜、甚至深部組織的損害。其中皮膚熱力燒傷(如火焰、開水等)最為多見。據統計,每年因意外傷害的死亡人數,燒傷僅次於交通事故,排在第二位,而且在交通事故傷害中也有大量傷員合併燒傷。中國燒傷年發病率約為1.5%~2%,即每年約有2000萬人遭受不同程度燒傷,其中約5%的燒傷病人需要住院治療。燒傷對健康的危害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目前的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手術治療成本高、效果不明顯,會留有疤痕。現有公開的文獻中,公開或報導治療燒傷燙傷的中藥膏配方多種多樣,十分繁雜,有真有假,魚龍混雜。
[0003]申請號98112935.8公開了一種治療燒傷燙傷的外用藥膏,選用地榆、黃柏、大黃、黃連、白芷、甘草、當歸、紫草、沒藥、冰片、血竭、龍骨、蜂蠟、熟雞黃和麻油等15味中藥,通過熱油浸提,攪拌而成。申請號200710051744.6公開了一種治療燒傷燙傷的藥膏,由方解石、冰片、茶油組成,將方解石高溫煅燒後研磨,再用冰片和茶油均勻攪拌,直至膏體狀。申請號200810097843.2公開了一種治療燒傷、凍傷及外傷的藥膏,選用白芷、芷草、香油、槐樹枝、香粉,製備方法是將白芷、芷草、槐樹枝研磨,再用香粉和香油均勻攪拌,直至膏體狀。現有技術中治療燒傷有敷料、水劑、膏劑等,大多基本藥物配方相同,但效果不理想,個別藥膏效果明顯,但配方複雜、多達40— 50味藥,不僅治療療程長,增加患者痛苦,且部分藥物不易購置,價格昂貴,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最大的問題是皮膚修復能力較差,幾乎都會在治癒後留下明顯疤痕,影響美觀。
[0004]針對上述不足,需要提供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及其製備方法,不僅能夠快速止痛,迅速修復表皮組織、防腐生肌、愈後不留疤痕,無任何副作用;而且藥物配方不複雜,經濟實惠。
【發明內容】
[0005]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快速治療燒傷燙傷的藥膏及其製備方法,治療效果明顯,不留疤痕,而且成本較低,降低患者經濟負擔。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 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大黃18-23、紫草17-21、地榆10-15、黃連29-33、羚羊角3-5、虎仗28-32、生地8-12、田七16-24、蘆薈25-30、茶葉13-17、甘草3-6、金銀花14-18、滑石17-22、蒲公英26-30、黃蠟48-53、冰片3-5、地骨皮38-42、乳香18-20、芝麻30-50、牛黃5-10、生石膏29-35、六一散26-30、寒水石45-52和沒藥28-32。
[0007]作為優選配方,該藥膏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大黃20-21、紫草19-20、地榆12-13、黃連30-31、羚羊角4-5、虎仗30-32、生地9-10、田七18-20、蘆薈28-30、茶葉15-16、甘草3-6、金銀花14-18、滑石17-22、蒲公英26-30、黃蠟48-53、冰片3-5、地骨皮38-42、乳香18-20、芝麻30-50、牛黃5-10、生石膏29-35、六一散26-30、寒水石45-52和沒藥28-32。按照該配方製備的藥膏,治癒效果更加明顯。
[0008]作為最優配方,該藥膏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大黃20.8、紫草19.5、地榆12.3、黃連30.6、羚羊角4.5、虎仗31、生地9.8、田七18.8、蘆薈29.5、茶葉15.5、甘草4.5、金銀花16、滑石20、蒲公英28.5、黃蠟50、冰片45、地骨皮41、乳香19、芝麻45、牛黃7、生石膏33、六一散28、寒水石48和沒藥30。按照該配方製備的藥膏,治癒率高達98%以上。
[0009]本發明的目的還提供一種種製備治療燒燙傷的藥膏的方法,採用特殊的分類分步萃取和熬製,能夠合理提取藥用成分,該製備方法所得藥膏,比採用普通藥膏製備方法所得的藥膏治療效果更加明顯,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10]a,按配比取黃連、蘆薈、茶葉、甘草、金銀花和蒲公英,用酒精度為38% — 52%的白酒浸泡3— 5天,過濾取藥液,然後將其加熱至45°C—50°C,持續保持5 —10分鐘,去除藥液中酒精成分,備用;
[0011]b,按配比取羚羊角、滑石、冰片、芝麻、牛黃、生石膏、田七、六一散、寒水石,將其粉碎至300— 400目,備用;
[0012]C,按配比將大黃、紫草、地榆、虎仗、生地、田七、地骨皮、沒藥和乳香加水熬製,溫火熬製2— 3小時,過濾取藥液;
[0013]d,將步驟a和c所得藥液混合,搖勻,然後與步驟b所得藥粉混合攪拌均勻,得膏狀物;
[0014]e,最後按配比將黃蠟加溫熔融後倒入步驟d中的膏狀物後,繼續攪拌均勻即可。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採用本發明所述配方和製備方法製得的藥膏,對於12歲以下組織再生能力較強的兒童患者來說,冷敷10 —15天,傷口基本修復完畢,繼續冷敷10天左右,皮膚由紅變淡,顏色接近傷口周圍皮膚組織,幾乎無色差,治癒率高達98%以上,而且治癒後不留疤痕。即使對於50歲以上皮膚組織再生和自修復能力欠佳的中老年患者,治癒率仍然在95%以上,而且治癒後留下疤痕印跡十分淺淡,持續冷敷30天左右,疤痕即可消失。本配方和製備方法為發明人世代祖傳秘方,成功治癒上千人,在重慶市渝東北地區口口相傳,口碑甚好,誠邀有實力的藥廠對該專利技術加以推廣,造福社會。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實例1:本實施例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包括以下組分:大黃18g、紫草21g、地榆10g、黃連29g、羚羊角5g、虎仗28g、生地12g、田七24g、蘆薈30g、茶葉13g、甘草6g、金銀花Hg、滑石22g、蒲公英30g、黃蠟48g、冰片3g、地骨皮42g、乳香18g、芝麻50g、牛黃10g、生石膏29g、六一散30g、寒水石45g和沒藥32g。[0017]其具體製備方法為,根據上述配方,包括以下步驟:
[0018]a,按配比取黃連、蘆薈、茶葉、甘草、金銀花和蒲公英,用酒精度為38%的白酒浸泡3天,過濾取藥液,然後將其加熱至45°C,持續保持5分鐘,去除藥液中酒精成分,備用;
[0019]b,按配比取羚羊角、滑石、冰片、芝麻、牛黃、田七、生石膏、六一散、寒水石,將其粉碎至400目,備用;
[0020]C,按配比將大黃、紫草、地榆、虎仗、生地、田七、地骨皮、沒藥和乳香加水熬製,溫火熬製2小時,過濾取藥液;
[0021]d,將步驟a和c所得藥液混合,搖勻,然後與步驟b所得藥粉混合攪拌均勻,得膏狀物;
[0022]e,最後按配比將黃蠟加溫熔融後倒入步驟d中的膏狀物後,繼續攪拌均勻即可。
[0023]實例2:本實施例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包括以下組分:大黃23g、紫草17g、地榆15g、黃連33g、羚羊角3g、虎仗32g、生地8g、田七16g、蘆薈25g、茶葉17g、甘草3g、金銀花18g、滑石17g、蒲公英26g、黃臘53g、冰片5g、地骨皮38g、乳香20g、芝麻30g、牛黃5g、生石膏35g、六一散26g、寒水石52g和沒藥28g。其具體製備方法為,根據上述配方,包括以下步驟:
[0024]a,按配比取黃連、蘆薈、茶葉、甘草、金銀花和蒲公英,用酒精度為52%的白酒浸泡5天,過濾取藥液,然後將其加熱至50°C,持續保持10分鐘,去除藥液中酒精成分,備用;
[0025]b,按配比取羚羊角、滑石、冰片、芝麻、牛黃、田七、生石膏、六一散、寒水石,將其粉碎至300目,備用;
[0026]C,按配比將大黃、紫草、地榆、虎仗、生地、沒藥、地骨皮和乳香加水熬製,溫火熬製3小時,過濾取藥液;
[0027]d,將步驟a和c所得藥液混合,搖勻,然後與步驟b所得藥粉混合攪拌均勻,得膏狀物;
[0028]e,最後按配比將黃蠟加溫熔融後倒入步驟d中的膏狀物後,繼續攪拌均勻即可。
[0029]實例3:本實施例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包括以下組分:大黃20g、紫草19g、地榆13g、黃連30g、羚羊角4g、虎仗32g、生地10g、田七18g、蘆薈28g、茶葉16g、甘草6g、金銀花14g、滑石22g、蒲公英26g、黃臘53g、冰片5g、地骨皮38g、乳香18g、芝麻30g、牛黃10g、生石膏29g、六一散30g、寒水石45g和沒藥32g。本實施例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30]實例4:本實施例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包括以下組分:大黃21g、紫草20g、地榆12g、黃連31g、羚羊角5g、虎仗30g、生地9g、田七20g、蘆薈30g、茶葉15g、甘草3g、金銀花18g、滑石17g、蒲公英30g、黃蠟48g、冰片3g、地骨皮42g、乳香20g、芝麻50g、牛黃5g、生石膏35g、六一散26g、寒水石52g和沒藥28g。本實施例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
[0031]實例5:本實施例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包括以下組分:大黃20.Sg、紫草19.5g、地榆12.3g、黃連30.6g、羚羊角4.5g、虎仗31g、生地9.8g、田七18.8g、蘆薈29.5g、茶葉15.5g、甘草4.5g、金銀花16g、滑石20g、蒲公英28.5g、黃臘50g、冰片45g、地骨皮41g、乳香19g、芝麻45g、牛黃7g、生石膏33g、六一散28g、寒水石48g和沒藥30g。其具體製備方法為,根據上述配方,包括以下步驟:
[0032]a,按配比取黃連、蘆薈、茶葉、甘草、金銀花和蒲公英,用酒精度為45%的白酒浸泡4天,過濾取藥液,然後將其加熱至48°C,持續保持8分鐘,去除藥液中酒精成分,備用;[0033]b,按配比取羚羊角、滑石、冰片、芝麻、牛黃、田七、生石膏、六一散、寒水石和沒藥,將其粉碎至350目,備用;
[0034]C,按配比將大黃、紫草、地榆、虎仗、生地、地骨皮和乳香加水熬製,溫火熬製2.5小時,過濾取藥液;
[0035]d,將步驟a和c所得藥液混合,搖勻,然後與步驟b所得藥粉混合攪拌均勻,得膏狀物;
[0036]e,最後按配比將黃蠟加溫熔融後倒入步驟d中的膏狀物後,繼續攪拌均勻即可。
[0037]本發明的燙傷膏,對燒燙傷皮膚組織的修復能力極強,治癒率高達98%以上,而且治癒後不留疤痕。
[0038]病例1:向全木,男,68歲。現住重慶市巫溪縣鳳凰鎮石龍村2社。於2012年2月18日因汽油燒傷右腿入住醫院治療。入院時屬重度燒傷,採用本發明的燒燙傷藥膏貼敷,每3天換一次藥,治療二十天後,燒傷部位腐肉乾殼脫落,新鮮組織修復良好,無化膿發炎等現象;治療45天後出院時,燒傷部位完全痊癒,燒傷部位閒淡紅色,患者無任何疼痛感。
[0039]病例2:梨果,女,2歲半,現住重慶市巫溪縣徐家鎮街道,因車禍被摩託車排氣筒燙傷腰部。入院治療時被診斷為燙傷二度,利用本發明的藥膏塗覆,2天更換一次藥,治療一周後,傷口基本癒合,無化膿,無淡血水、無感染等現象,治療三周痊癒,2個月後回醫院複查,恢復完好,皮膚無褶皺,顏色趨同於四周皮膚,僅傷口四周有微弱連接暗紋,效果十分明顯。
[0040]病例3:寇浩然,男,2歲2月,現住巫溪縣趙家壩綠海小區。於2013年9月I日因豆漿機爆炸燙傷臉部入院。入院時被診斷為中度燙傷,採用本發明的燙傷藥膏貼敷,每天更換一次,三天後出院,但繼續採用該藥膏貼敷,出院一周後回院複查,基本痊癒,傷口部位顏色偏紅,用手輕輕觸碰,無疼痛感`。
[0041]病例4:蹇興鳳,女,62歲,現住巫溪縣趙家壩新車站對面。於2013年8月30日因煤氣管爆燃燒傷入院。入院時全是大面積重度燒傷,燒傷面積達60%,採用本發明的燒燙傷藥膏貼敷,每1.5天換一次藥,治療十五天後,燒傷部位腐肉全部幹殼脫落,新鮮組織修復良好,無化膿發炎等現象,但持續流淡血水,配合靜脈注射和口服消炎藥;治療60天後出院時,燒傷部位基本痊癒,燒傷部位閒淡紅色,患者無任何疼痛感,可正常穿衣行走。
[0042]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其特徵在於: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大黃18-23、紫草17-21、地榆10-15、黃連29-33、羚羊角3-5、虎仗28-32、生地8-12、田七16-24、蘆薈25-30、茶葉13-17、甘草3-6、金銀花14-18、滑石17-22、蒲公英26-30、黃蠟48-53、冰片3-5、地骨皮38-42、乳香18-20、芝麻30-50、牛黃5_10、生石膏29-35、六一散26-30、寒水石45-52和沒藥28-3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水型磷石膏抹灰砂漿乾粉料,其特徵在於: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大黃20-21、紫草19-20、地榆12-13、黃連30-31、羚羊角4_5、虎仗30-32、生地9-10、田七18-20、蘆薈28-30、茶葉15-16、甘草3-6、金銀花14-18、滑石17-22、蒲公英26-30、黃蠟48-53、冰片3-5、地骨皮38-42、乳香18-20、芝麻30-50、牛黃5-10、生石膏29-35、六一散26-30、寒水石45-52和沒藥28-3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耐水型磷石膏抹灰砂漿乾粉料,其特徵在於: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大黃20.8、紫草19.5、地榆12.3、黃連30.6、羚羊角4.5、虎仗31、生地9.8、田七18.8、蘆薈29.5、茶葉15.5、甘草4.5、金銀花16、滑石20、蒲公英28.5、黃蠟50、冰片45、地骨皮41、乳香19、芝麻45、牛黃7、生石膏33、六一散28、寒水石48和沒藥30。
4.一種製備治療燒燙傷的藥膏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a,按配比取黃連、蘆薈、茶葉、甘草、金銀花和蒲公英,用酒精度為38% — 52%的白酒浸泡3—5天,過濾取藥液,然後將其加熱至45°C—50°C,持續保持5—10分鐘,去除藥液中酒精成分,備用; b,按配比取羚羊角、滑石、冰片、芝麻、牛黃、田七、生石膏、六一散、寒水石,將其粉碎至300—400目,備用; c,按配比將大黃、紫草、地榆、虎仗、生地、地骨皮、乳香和沒藥加水熬製,溫火熬製2—3小時,過濾取藥液; d,將步驟a和c所得藥液混合,搖勻,然後與步驟b所得藥粉混合攪拌均勻,得膏狀物; e,最後按配比將黃蠟加溫熔融後倒入步驟d中的膏狀物後,繼續攪拌均勻即可。
【文檔編號】A61K33/12GK103610888SQ201310688954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明者】李曉 申請人:李曉